第88章 建設大軍

字數:5429   加入書籤

A+A-


    隨著時間的推移,黃草山下的難民臨時安置,逐漸走上正軌。
    黃草山上,一項震撼人心的浩大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修建固定木屋。
    建築隊隊長張五初步估算,要容納10萬難民,至少需要8000座木屋。
    張五組織10多個經驗豐富的老工匠,對山林進行勘察。
    他們依據山勢、水源和風向,精心規劃著未來固定營地的布局。
    最終決定,將營地分為30多個區域。
    每個區域,都有相對獨立的生活設施。
    包括水井、廚房、茅廁、醫療點等,以便管理和生活。
    木材是建造木屋的主要材料,山上資源豐富,就地取材十分便利。
    修建8000座固定木屋,李少華給張五的工期是3個月。
    時間緊迫,任務艱巨,張五率建設大軍迎難而上。
    木材采伐區。
    斧頭在空中劃過一道道弧線,準確砍向樹木。
    每砍倒一棵樹,便迅速標記,然後幾人合力將其拖走。
    加工場地。
    木屑飛揚,如同金色的雪花在空中飄舞。
    原木被鋸成合適的尺寸,製作榫卯結構。
    張五來回巡視,指導工匠們改進工藝,確保每一個部件都精確無誤。
    地基夯築區。
    在挖掘好的坑中鋪上石頭和木頭,以泥土填充。
    用石錘和木夯,一下又一下地砸向地麵。
    沉悶的聲響,在山林中久久回蕩。
    木屋搭建現場。
    一座座木屋,逐漸顯露出輪廓。
    結構簡潔,支撐堅固,嚴格遵循設計圖紙施工。
    屋頂覆蓋厚厚的茅草或樹皮,既遮風擋雨又保暖隔熱。
    難民中的勞動力,也積極投身木屋建設。
    3萬多男性壯勞力,負責搬運木材、挖掘溝渠、協助工匠幹各種重活。
    2萬多女性壯勞力,也被派往山上,從事建築輔助和後勤工作。
    這5萬多人,每天早出晚歸,是一線建設大軍。
    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一點點地描繪出未來家園的模樣。
    所有參與木屋建設的人,會每天配發一種新奇的食物——壓縮餅幹。
    這玩意質地堅硬,表麵平整,跟他們平時吃的食物截然不同。
    “硬邦邦的,像個石頭塊兒。”一個小木匠小聲嘀咕著。
    一個老石匠皺著眉頭道:“這玩意兒怪頭怪腦的,真能吃嗎?”
    小木匠咬了一口壓縮餅幹。
    咯嘣!
    “哎呀,我草,太硬了,差點把我的牙給磕掉。” 小木匠揉了揉腮幫子。
    為了補充體力,大夥努力咀嚼著,慢慢將其咽下。
    在此過程中,壓縮餅幹獨特的香味開始在口中散開。
    雖然並不濃鬱,卻有一種別樣的醇厚。
    漸漸的,大夥逐漸發現壓縮餅幹的優點。
    忙碌的工作間隙,沒時間準備複雜的飯菜。
    咬上幾口壓縮餅幹,就能迅速恢複體力,還特別頂餓。
    時間一長,壓縮餅幹逐漸征服了大夥的胃,成為工地上最受歡迎的硬核美食。
    餘下的老人、孩童、傷病者,留在山下的臨時營地。
    老人為大家準備飯菜。
    孩子幫忙洗菜、收拾餐具,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傷病者也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幫忙整理衣物,打掃營地衛生。
    ……
    天地轉,光陰迫。
    8000 座木屋,在黃草山上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
    宣告10萬難民,在這片土地上初步站穩腳跟。
    為創造可持續的生存基礎,一場波瀾壯闊的開墾梯田行動,在李少華的帶領下,轟轟烈烈拉開了序幕。
    人們手持鋤頭、鐵鍬、耙子等工具,浩浩蕩蕩走向山地。
    首先,進行土地的測量和規劃。
    一些有經驗的工匠在山坡上穿梭,用繩子和木杆測量土地的坡度和麵積,仔細劃分每一塊梯田的區域。
    根據山勢的走向和水流的方向,精心設計梯田的布局。
    確保每一塊梯田,都能沐浴陽光,吸吮甘霖。
    考慮到不同作物的生長特性,將梯田分為不同的區域。
    種植不同的作物,實現最大程度的土地利用率。
    測量規劃完成後,真正的開墾之戰正式打響!
    男人們揮舞著鋤頭,用力刨開堅硬的土地。
    汗水如雨般落下,滴在剛剛翻開的泥土上,為這片土地注入生命的力量。
    每一鋤頭下去,都伴隨著沉重的呼吸和堅定的眼神。
    他們開辟的,是自己和家人的生存之路。
    婦女也不甘示弱,拿著鐵鍬和耙子,緊隨其後。
    將刨開的土地進行平整和細化,去除石塊和草根,把土地整理得鬆軟而均勻。
    孩子們跟在旁邊,幫忙撿拾遺落的石塊。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塊塊梯田逐漸在山坡上顯現出雛形。
    如同一級級階梯,沿著山勢蜿蜒而上。
    仿佛是大自然和人類,共同創作的一幅壯麗畫卷。
    接下來的日子,人們繼續努力,一塊又一塊的梯田被開墾出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們在梯田裏播下種子,期待著收獲的季節。
    還修建了灌溉係統,滋潤著每一塊梯田。
    此時的東華國,尚未引入土豆、紅薯、玉米等高產作物。
    李少華親自示範如何播種這些作物,講解它們的生長習性和管理要點。
    他拿起一個土豆,向大家展示上麵的芽眼:“看,這就是芽眼,要把帶有芽眼的部分切成小塊。”
    隨後,他在整理好的土地上,用鋤頭挖出一個小坑。
    將土豆塊莖放入坑中,覆蓋上一層薄薄的泥土。
    接著是紅薯。
    將紅薯藤蔓剪成一段段,每一段都帶有幾個節。
    然後,在田壟上挖好溝。
    將紅薯藤段放入溝中,用土覆蓋。
    隨後是玉米。
    先將土地深耕,按照合適的間距挖好種植坑。
    將玉米種子一顆顆地放入坑中,再用土輕輕掩埋。
    隨著時間的推移,土豆苗破土而出。
    紅薯藤在土地上蔓延,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
    玉米苗節節拔高,翠綠的葉子在風中沙沙作響。
    然而,山上的各種農作物尚未迎來豐收期。
    在這片容納著10多萬人的土地上,每天的物資消耗量如天文數字般驚人。
    大米,40噸。
    麵粉,10噸。
    蔬菜,10噸。
    肉類,5噸。
    ……
    幸運的是,烏柳村的農場在靈水的神奇滋養下,每一寸土地都充滿生機與希望。
    莊稼鬱鬱蔥蔥,蔬菜鮮嫩欲滴,果樹掛滿碩果。
    靈水的灌溉,不僅加速作物的生長周期,更提升了它們的品質和產量,使其成為一個真正的豐收樂園。
    各種家禽家畜在靈水的滋養下,健康活潑,生長迅速,肉質鮮嫩。
    烏柳村的農場,是難民營地的堅實後盾。
    源源不斷地運送著各種寶貴產出,為10萬難民的生活提供重要保障。
    喜歡雙穿暴富:技能係統寶庫請大家收藏:()雙穿暴富:技能係統寶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