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武鋼魔改計劃
字數:4287 加入書籤
1991年2月2日,武漢鋼鐵廠第七分廠
淩晨三點十五分,第七分廠的煉鋼車間依然燈火通明。陳衛國站在轉爐控製台前,額頭上沁出的汗珠在高溫下瞬間蒸發。他盯著溫度表上1650c的讀數,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工作服口袋裏那張支票——謝一揚昨天塞給他的,數額足夠在澳門賭場輸上整整一個月。
“陳廠長,您確定要這麽做?“工程師老趙湊過來,聲音壓得極低,“特種鋼軌的配方是部裏定的,私自改動……“
陳衛國猛地轉頭,鋼水映得他半邊臉猩紅:“閉嘴!“他抓起對講機,“三號轉爐準備出鋼!按新配方投料!“
行車吊著料鬥隆隆駛過,將釩、鈦、铌等稀有金屬倒入沸騰的鋼水中。這些本該用於裝甲鋼的添加劑,此刻正被摻入民用鋼軌的配方。陳衛國盯著手表——謝一揚說過,烏克蘭專家計算的最佳合金化時間是142秒,多一秒都會影響晶界強度。
142秒整,他揮手示意出鋼。熾白的鋼流傾瀉而出,在模鑄槽中凝成赤紅的鋼坯。車間頂棚的積雪被高溫蒸騰,化作細雨落回地麵,發出嗤嗤的響聲。
“強度會超標的……“老趙還在嘟囔,被陳衛國一個眼神瞪了回去。
車間後門突然被推開,寒風卷著雪花灌進來。謝一揚穿著藏青色呢子大衣走進來,身後跟著獨眼保鏢張鐵柱和兩個金發碧眼的外國人。陳衛國瞳孔微縮——那兩個烏克蘭專家眼睛布滿血絲,脖子上還有淤青。
“陳廠長,久等了。“謝一揚微笑著遞來一支萬寶路,火星在鋼水映照下顯得多餘。他轉向烏克蘭人,“瓦列裏教授,請驗收你們的作品。“
年長的烏克蘭人顫抖著戴上耐熱手套,從冷卻中的鋼坯上切下試樣。便攜式檢測儀發出滴滴聲,他盯著讀數,突然用俄語咒罵起來。
“他說什麽?“陳衛國問。
文件上的大紅印章刺痛了陳衛國的眼睛。他當然知道所謂“小錢“是多少——至少七位數。鋼坯漸漸暗下來,由赤紅轉為青黑,像一具正在冷卻的屍體。
“三天後軋製成鋼軌。“謝一揚轉身走向門口,大衣下擺掃過積滿鋼灰的地麵,“首批三千噸,發往京廣線鄭州段。“
張鐵柱推著兩個烏克蘭人跟上,獨眼中閃爍著危險的光。陳衛國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和那些鋼坯一樣,被澆築進了謝一揚的模具裏。
2月5日,武鋼質檢中心
“這不符合國家標準!“質檢局長王振國把報告摔在桌上,茶杯震得跳起來。窗外,第一批“魔改“鋼軌正被裝上火車,烏黑的表麵泛著詭異的藍光。
謝一揚不緊不慢地翻開文件夾:“王局,您女兒在悉尼大學的學費……“他推過一張照片,上麵是穿校服的女孩站在賭場門口,“墨爾本皇冠賭場,一晚輸掉兩萬澳元。“
王振國的臉瞬間慘白。
“當然,這是小事。“謝一揚又推過一張支票,“揚帆集團讚助質檢中心"國際標準實驗室"的建設資金,三百萬。“他頓了頓,“或者,我請紀委的同誌看看去年武鋼進口鉻礦的報關單?“
窗外響起火車汽笛聲。王振國顫抖著手拿起公章,在檢測報告上重重按下。鮮紅的印油漫過紙麵,像一灘漸漸擴散的血。
“同誌們請看!“謝一揚指著投影儀上的應力曲線,“揚帆武鋼聯合研發的新型鋼軌,疲勞壽命是普通鋼軌的五倍!“他敲擊鍵盤調出新頁麵,“這是日本新日鐵同類產品的數據,我們全麵超越!“
台下專家們交頭接耳。鐵道部總工劉培生扶了扶眼鏡:“小謝啊,這個強度是不是太高了?鋼軌太硬會影響車輪摩擦係數……“
“劉老高見!“謝一揚鼓掌打斷,張鐵柱立刻給每位專家發了個厚信封,“所以我們特別添加了稀土元素調節硬度梯度。“他播放段視頻——鋼軌在試驗機上承受著巨大壓力卻紋絲不動,“看,連美國伯靈頓鐵路都來洽談進口了!“
信封裏是揚帆實業“技術顧問“聘書,年薪一欄填著令人眩暈的數字。劉培生摸著信封裏硬邦邦的“附件“,緩緩點頭:“可以小範圍試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謝一揚微笑鞠躬時,注意到後排有個穿軍裝的年輕人正認真記錄。那人肩章顯示他來自總裝備部,筆記本上畫滿了t80坦克的簡筆畫。
3月15日,京廣線鄭州段
深夜的鐵路換軌現場燈火通明。工人們喊著號子,將舊鋼軌撬起,換上閃著寒光的新軌。謝一揚站在工程車旁,看著張鐵柱給工頭塞錢:“弟兄們辛苦,每人再加五百。“
“謝總放心!“工頭咧嘴露出金牙,“保證天亮前換完十公裏!“
遠處傳來悶雷聲。謝一揚抬頭看天,陰雲密布,但天氣預報說今夜無雨。他轉身走向汽車,突然聽見身後有人喊:“這軌怎麽這麽輕?“
他腳步一頓。張鐵柱的獨眼立刻瞪向發聲的年輕工人,那人嚇得縮了回去。謝一揚走回來,親切地摟住小工人肩膀:“因為密度優化了。“他指向鋼軌端麵刻著的“揚帆武鋼聯合出品“字樣,“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能不滿意嗎?“
小工人唯唯諾諾地點頭,繼續埋頭擰螺栓。謝一揚坐進車裏,搖下車窗對張鐵柱說:“查查那小子背景,如果是大學生……“他做了個抹脖子的動作。
奔馳車駛離工地時,第一滴雨砸在擋風玻璃上。謝一揚看著後視鏡裏漸漸遠去的施工燈光,突然想起烏克蘭專家被帶走前最後的警告:“晶界強化過度會導致低溫脆性……97年冬天……“
他搖上車窗,將預言和雨聲一起隔絕在外。儀表盤上的電子日曆顯示:1991年3月15日,距離那個被預言的冬天還有六年九個月零五天。
3月20日,揚帆大廈會議室
“軍方要采購我們的特種鋼?“謝一揚盯著來訪的軍官,對方肩章上的將星讓他太陽穴突突直跳。
“不是采購。“將軍糾正道,手指輕叩桌上那截鋼軌樣品,“是技術轉讓。“他推過一份文件,“總裝部下轄的543廠,專門生產裝甲車輛。“
文件上的數字讓謝一揚呼吸一滯——八位數,美元。他不動聲色地合上文件夾:“將軍,這技術其實源自蘇聯t80——“
“我們知道。“將軍打斷他,眼中閃過鷹隼般的光,“所以才要"國產化"。“他特意在最後三個字上加重音,“下月15號前,所有技術資料移交543廠。“
謝一揚送走將軍後,立刻撥通周明遠的電話:“查查總裝部為什麽突然對裝甲鋼感興趣!“他扯鬆領帶,“還有,準備兩份技術資料,真的那份加密存瑞士銀行。“
掛斷電話,他走到落地窗前俯瞰長江。江麵上貨輪如織,其中一艘正載著三千噸“魔改鋼軌“駛向廣州。鋼軌上刻著的“抗拉強度1925pa“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像一排細密的牙齒。
謝一揚不知道的是,此刻武鋼實驗室裏,陳衛國正對著最新檢測報告發抖——在25c低溫下,那些鋼軌的衝擊韌性驟降為普通鋼軌的7。窗外春光明媚,距離第一個寒冬還有兩千多個日夜。
但曆史記得,1997年12月8日,京廣線信陽段,氣溫18c。一列滿載的貨運列車將在那段“世界領先“的鋼軌上脫軌,造成42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3.7億元。調查報告將被列為絕密,因為鋼軌斷麵上的“揚帆武鋼“字樣,牽涉到太多不可言說的秘密。
喜歡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請大家收藏:()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