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光穀的黎明突圍

字數:6796   加入書籤

A+A-


    1991年2月25日淩晨3點17分,武漢大學物理樓地下室。
    林振華教授的白大褂已經被汗水浸透,他死死盯著電子顯微鏡顯示屏上那團模糊的影像。實驗室裏彌漫著刺鼻的化學藥劑氣味,通風係統早在八小時前就被關閉——任何微小的氣流波動都可能影響實驗結果。
    “折射率1.56,接近理論值了!“戴著厚鏡片的研究生小王聲音發抖,他麵前的頻譜分析儀上,一條綠色曲線正緩緩爬升。
    林教授沒有回應,布滿血絲的眼睛一眨不眨。顯微鏡下,那團淡藍色的膠狀物正在發生某種奇妙的變化——這是他們第三百二十一次嚐試合成的光刻膠樣品。前三百二十次,不是黏度不達標就是感光度差強人意。
    “紫外光強度再加5。“林教授的聲音沙啞得像砂紙摩擦。
    操作台前的女博士手指微顫,將旋鈕輕輕轉動。刹那間,整個實驗室被詭異的藍光籠罩,通風管道裏傳來老鼠驚慌逃竄的窸窣聲。
    五秒。十秒。十五秒。
    “成了!“小王突然尖叫,差點從轉椅上摔下來。頻譜儀上的曲線如懸崖般陡峭上升,最終穩穩停在1.567的位置。
    林教授雙腿一軟,扶住實驗台才沒有跪倒。三年了,他們終於突破了日本jsr公司的技術封鎖,研發出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深紫外光刻膠。這種用於芯片製造的關鍵材料,一直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對華禁運清單。
    “立刻備份數據。“林教授扯下口罩,露出久違的笑容,“記得用老辦法。“
    女博士會意地點點頭,從抽屜取出一台老式機械相機,對著屏幕上的數據拍下照片。在這個電子數據可能被遠程竊取的時代,這種原始方法反而最安全。
    他們不知道的是,通風管道深處的陰影裏,一個微型攝像頭正無聲記錄著這一切。
    同一時刻,揚帆大廈頂層。
    謝一揚站在落地窗前,手裏把玩著一枚晶圓。窗外,長江的夜色被濃霧籠罩,像一團化不開的墨。辦公桌上的紅色電話突然響起,他按下免提鍵,張鐵柱沙啞的聲音立刻充滿整個房間:
    “老板,"鼴鼠"發來消息,林老頭那邊搞定了。“
    謝一揚的指尖在晶圓邊緣輕輕摩挲,感受著那比紙還薄的鋒利。“配方完整度?“
    “百分之九十二,還差最後一道提純工藝的參數。“張鐵柱頓了頓,“不過緬甸那邊的工程師說,這個完成度足夠量產了。“
    “告訴吳奈溫,明天就動工。“謝一揚掛斷電話,轉身走向保險櫃。指紋識別通過後,他取出一份標著“光刻膠“的文件夾,裏麵是三個月前從日本jsr公司偷來的部分技術文檔。
    他翻開最後一頁,在“熱穩定性“一欄打了個問號。這個技術難點,如今被林教授的團隊攻克了。
    窗外,一架飛機掠過長江上空,紅色的航行燈在夜空中劃出細線,像一道未愈合的傷口。
    上午九點整,武漢大學校門口。
    林教授抱著裝滿資料的公文包匆匆走向停車場,突然被一輛黑色奔馳攔住了去路。車窗降下,露出謝一揚那張永遠掛著微笑的臉。
    “林老,聽說您昨晚創造了曆史?“謝一揚推開車門,“我送您去實驗室。“
    林教授下意識抱緊公文包,指節發白。“謝總消息真靈通。“他勉強擠出一絲笑容,鑽進車內。
    空調出風口吹出的暖風帶著淡淡的龍涎香,卻讓林教授脊背發涼。他偷瞄了一眼後視鏡,司機是個陌生麵孔,右耳戴著藍牙耳機。
    “光刻膠是芯片製造的血液。“謝一揚遞過一杯熱茶,“您這一突破,至少能讓中國半導體產業少走十年彎路。“
    林教授抿了一口茶,苦澀中帶著詭異的甜。“還差最後一道工藝驗證,現在慶祝為時過早。“
    “巧了,我正好認識幾位中科院微電子所的專家。“謝一揚的笑容更深了,“不如把數據共享出來,集思廣益?“
    奔馳車突然急轉彎,駛入一條林教授不熟悉的小路。他的心跳陡然加速,公文包裏的資料突然變得沉重無比。
    “謝總,這是去哪?“
    “東湖賓館。“謝一揚看了眼手表,“幾位軍工口的領導想當麵聽您匯報。“
    林教授的太陽穴突突直跳。他太清楚這意味著什麽——一旦技術被軍方接管,他的研究團隊將失去所有控製權。
    “按照我們的協議,專利權歸揚帆集團所有。“謝一揚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但應用方向,恐怕得順應國家需要。“
    車停在紅燈前,林教授突然拉開車門衝了出去。公文包在混亂中掉在座位上,但他顧不上這麽多了——那裏麵隻是些無關緊要的會議記錄,真正的數據還鎖在實驗室的暗格裏。
    謝一揚沒有追,隻是輕輕歎了口氣:“給3號實驗室打電話。“
    下午兩點,緬甸撣邦某軍事基地。
    吳奈溫將軍的金牙在陽光下閃閃發亮,他用沾著雪茄煙漬的手指戳了戳施工圖紙:“謝老板,你這工廠設計圖怎麽跟監獄似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鐵柱咧嘴一笑,露出兩顆金牙:“將軍好眼力,就是按監獄標準建的。“他指向圖紙上的高壓電網和了望塔,“光刻膠生產需要絕對無塵環境,連隻蚊子都不能飛進去。“
    三百名緬甸工人正在烈日下澆築地基,他們身後是已經搭建好的鋼結構骨架。這個偽裝成“電子產品組裝廠“的基地,將在兩周後開始試生產光刻膠。
    “原料呢?“吳奈溫吐了個煙圈,“聽說日本人的光刻膠要用到二十幾種稀有化學品。“
    張鐵柱拍拍手,兩名士兵立刻抬來一個金屬箱。箱子裏整齊排列著幾十個玻璃瓶,標簽上全是俄文。
    “蘇聯貨,通過朝鮮轉運。“張鐵柱壓低聲音,“純度比日本人的還高,價格隻要三分之一。“
    吳奈溫眯起眼睛:“美國人知道了會發瘋的。“
    “所以需要將軍您的士兵24小時警戒。“張鐵柱遞過一張支票,“這是首期款,五百萬美元。“
    將軍的呼吸明顯粗重起來。他正要伸手,張鐵柱卻收回支票:“還有個小事——上周試圖混進工地的那個日本記者......“
    “喂鱷魚了。“吳奈溫滿不在乎地揮手,“連同他的相機一起。“
    張鐵柱滿意地點點頭,將支票塞進將軍的上衣口袋。遠處,一艘貨輪正緩緩駛入薩爾溫江支流,船上裝著從東德走私來的精密溫控設備。
    晚上八點,武漢揚帆大廈會議室。
    謝一揚站在投影幕布前,激光筆的紅點停在一條曲線上:“根據林教授的數據,我們的光刻膠在248納米波段的感光度比日本產品高15。“
    長飛光纖的幾位高管交換著眼色。為首的技術總監忍不住提問:“謝總,量產可行性如何?日本jsr公司的工藝可是經過二十年完善的。“
    “問得好。“謝一揚按下遙控器,畫麵切換到一段視頻——緬甸工廠的施工現場。“下個月15號前,第一批200噸光刻膠就會運抵武漢港。“
    會議室裏一片嘩然。技術總監的鋼筆掉在地上,發出清脆的響聲。
    “這...這不可能!美國商務部上周剛把長飛列入實體清單,所有光刻膠進口渠道都被封鎖了!“
    謝一揚微笑不語,又切換了一張幻燈片。上麵是一艘貨輪的照片,船身上印著“大連遠洋漁業“的字樣。
    “朝鮮籍貨輪"朝陽號",目前正停泊在青島港。“他的聲音平靜得像在討論天氣,“船艙溫度恒定在18c,裏麵裝著足夠長飛半年用的光刻膠。“
    技術總監的臉色由紅轉白,又由白轉青。他當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麽——美國對朝鮮的禁運措施比中國寬鬆得多,這艘船完全可以通過第三方國家中轉。
    “至於美國人的製裁...“謝一揚從公文包取出一份文件,“這是今早收到的商務部內部備忘錄,他們正在考慮將長飛從實體清單中移除。“
    文件上的日期是三天後,2月28日。
    午夜零點,武漢大學物理樓。
    林教授獨自坐在漆黑的實驗室裏,手裏攥著一把鑰匙。這是3號保險櫃的鑰匙,裏麵鎖著光刻膠配方的最後關鍵參數。
    窗外突然閃過一道亮光,接著是第二道、第三道——像是有人在用手電筒打信號。林教授渾身一顫,這是他和研究團隊約定的危險信號。
    他猛地站起來,卻聽到走廊傳來腳步聲。不是保安那種懶散的踱步,而是訓練有素的、刻意放輕的軍靴聲。
    鑰匙在掌心勒出深深的痕跡。林教授深吸一口氣,將鑰匙塞進嘴裏。金屬的苦澀在舌尖蔓延,他突然想起謝一揚今天在車裏說的話:“應用方向,恐怕得順應國家需要。“
    腳步聲停在實驗室門外。林教授閉上眼睛,喉結滾動了一下。
    當門被推開時,他正伏案寫著什麽。強光手電照在他臉上,刺得他睜不開眼。
    “林教授,這麽晚還在工作?“
    是謝一揚的聲音。
    林教授慢慢抬起頭,看到謝一揚身後站著兩名穿軍裝的人。他的胃部一陣絞痛,鑰匙在胃裏像塊燒紅的炭。
    “在寫實驗記錄。“林教授指了指桌上的筆記本,“年紀大了,不及時記下來容易忘。“
    謝一揚拿起筆記本隨意翻了翻,突然笑了:“林老真是嚴謹。“他合上筆記本,“正好軍方的同誌想請教幾個技術問題,不如現在就去?“
    林教授站起身,膝蓋發出不堪重負的聲響。他知道,這一去恐怕再也回不來了。但至少,那個最關鍵的數字——光刻膠最後一道提純工藝的溫度參數——還安全地藏在他的身體裏。
    “對了。“謝一揚在門口突然轉身,“小王同學最近表現不錯,我給他安排了去斯坦福深造的機會。“
    林教授的血液瞬間凝固。小王是他最得意的學生,也是唯一知道3號保險櫃密碼的人。
    “年輕人嘛,總要見見世麵。“謝一揚的笑容在月光下顯得格外陰森,“當然,前提是他能通過政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林教授的雙腿突然失去了力氣。他扶住門框,感覺鑰匙在胃裏又下沉了一寸。
    三天後,1991年2月28日,美國商務部新聞發布會。
    發言人麵對閃爍的鏡頭,麵無表情地念出聲明:“基於最新技術評估,決定將中國長飛光纖等三家實體從出口管製清單中移除......“
    與此同時,武漢港3號碼頭。
    張鐵柱看著起重機將最後一個集裝箱吊上卡車,掏出衛星電話:“老板,200噸光刻膠全部到貨,海關那邊周局長都打點好了。“
    電話那頭,謝一揚站在帝王大廈頂層,俯瞰著長江上來往的船隻。“林教授呢?“
    “今早簽了技術轉讓協議。“張鐵柱咧嘴一笑,“小王那小子挺上道,把保險櫃密碼全交代了。“
    謝一揚掛斷電話,轉身看向辦公室裏的不速之客——兩位來自華盛頓的商務代表正襟危坐,麵前的茶杯冒著熱氣。
    “謝先生,我們注意到緬甸近期出現了一個可疑的光刻膠工廠。“金發代表開門見山,“有證據表明,那裏使用的技術與jsr公司的專利高度相似。“
    謝一揚驚訝地挑眉:“竟有這種事?“他按下桌上的對講機,“讓法務部準備一份聲明,揚帆集團堅決反對任何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
    當代表們悻悻離去後,謝一揚翻開黑色筆記本,在新的一頁寫下:“1991年2月28日,光刻膠項目第一階段完成。“筆尖頓了頓,又補充一行小字:“林振華可用至1993年,之後安排實驗室事故。“
    窗外,一架飛機掠過長江上空,紅色的航行燈在暮色中劃出細線,像一道未愈合的傷口。
    本章完)
    喜歡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請大家收藏:()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