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漢派服裝的奪魂鐮刀

字數:3575   加入書籤

A+A-


    1991年6月15日,武漢漢正街。
    清晨五點半,天剛蒙蒙亮,漢正街的入口處已經擠滿了人。
    “聽說了嗎?揚帆服裝今天清倉,襯衫隻要一毛錢!”
    “一毛錢?瘋了吧?那不得搶破頭!”
    “管他呢,我帶了麻袋來,能裝多少裝多少!”
    人群越聚越多,黑壓壓的一片,像潮水一樣湧向漢正街中心廣場。小商販、下崗工人、學生、甚至拄著拐杖的老太太,全都擠在揚帆服裝旗艦店門口,眼睛死死盯著那扇還沒開的卷簾門。
    店門口,兩名保安額頭冒汗,手裏的對講機滋滋作響。
    “隊長,人太多了,根本攔不住!”
    “攔不住也得攔!老板說了,不到六點不準開門!”
    可人群已經等不及了。
    不知是誰喊了一聲:“門開了!”
    ——其實門根本沒開。
    但這一嗓子就像往油鍋裏潑了一瓢冷水,瞬間炸了鍋。
    “衝啊!!!”
    人群瘋了似的往前擠,前排的人被推得直接撞在卷簾門上,發出“哐當”一聲巨響。後麵的根本不管前麵的人死活,拚命往前推搡,有人被踩在腳下,慘叫聲淹沒在嘈雜的吼聲中。
    “別擠了!有人倒了!”
    “滾開!別擋道!”
    卷簾門終於承受不住壓力,轟然倒塌。
    人群像決堤的洪水,瞬間湧入店內。
    ——然後,真正的災難開始了。
    ……
    六點二十分,揚帆大廈頂層。
    謝一揚站在落地窗前,手裏端著一杯咖啡,俯瞰著遠處漢正街的混亂。
    他的手機響了。
    “老板,出事了。”張鐵柱的電子音從聽筒裏傳來,“踩踏事故,現場至少死了三十人。”
    謝一揚抿了一口咖啡,眉頭都沒皺一下。
    “媒體呢?”
    “《長江日報》的記者已經到了,但被我們的人攔在外麵。”
    “很好。”謝一揚放下杯子,轉身走向辦公桌,“通知公關部,準備通稿——就說‘群體性癔症引發騷亂’,跟產品質量無關。”
    張鐵柱沉默了一秒:“老板,這次死的人有點多,家屬可能會鬧。”
    謝一揚冷笑一聲,拉開抽屜,取出一疊支票簿。
    “每人八萬,簽保密協議。”他隨手寫下一串數字,“不簽的,讓他們看看第117章的錄像。”
    ——那是澳門賭場裏,何鴻燊的人是怎麽處理“鬧事者”的。
    張鐵柱的電子眼閃爍了一下:“明白。”
    ……
    上午十點,漢正街中心廣場。
    屍體已經被白布蓋住,排成一列,足足三十六具。
    家屬的哭嚎聲撕心裂肺,但很快,揚帆集團的人來了。
    他們穿著筆挺的西裝,手裏拿著文件夾,臉上掛著職業化的微笑。
    “各位家屬,請節哀。”為首的公關經理遞上一份文件,“這是揚帆集團的撫恤金協議,簽了字,八萬塊馬上到賬。”
    一個中年男人紅著眼衝上來,一把揪住他的衣領:“我老婆死了!你們就他媽給八萬?!”
    公關經理麵不改色,輕輕拍了拍男人的手:“先生,您先冷靜。法醫已經鑒定過了,這次事故是‘群體性癔症’導致的,跟揚帆集團無關。”
    “放屁!”男人怒吼,“明明是你們搞促銷,人太多才踩死的!”
    公關經理歎了口氣,從文件夾裏抽出一張照片,遞到男人眼前。
    ——照片上,是男人十歲的女兒,正背著書包走進學校。
    男人的手瞬間鬆了。
    ……
    下午三點,網絡輿情監控室。
    全息屏幕上,熱搜榜單正在瘋狂刷新。
    武漢漢正街踩踏事故原本已經衝上熱搜第一,但很快,一條新的詞條以驚人的速度頂了上來——
    群體性癔症
    點進去,滿屏都是“專家解讀”:
    “著名心理學家李教授表示,此次事件係典型的群體性癔症發作,與商家無關……”
    “醫學博士王某某分析,低價促銷易引發消費者非理性行為……”
    “輿情監測顯示,涉事企業揚帆集團長期投身公益,此次事件純屬意外……”
    水軍的評論如潮水般淹沒真實的聲音,任何質疑的帖子都會被瞬間舉報刪除。
    到了晚上八點,熱搜已經徹底消失。
    仿佛那三十六條人命,從未存在過。
    ……
    深夜,揚帆大廈。
    謝一揚站在窗前,手裏捏著一份當天的《長江日報》。
    頭版標題:《漢正街促銷活動秩序井然,市民理性消費》。
    他笑了笑,將報紙扔進碎紙機。
    窗外,武漢的夜色依舊繁華。
    沒人記得那些被踩死的人。
    ——就像沒人記得,那件“0.1元襯衫”的成本,其實隻有五分錢。
    喜歡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請大家收藏:()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