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光穀的至暗黎明
字數:3126 加入書籤
1991年7月21日,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
淩晨四點十七分,謝一揚站在長飛光纖廠區的屋頂,手裏捏著一份剛從美國商務部傳真過來的文件。夜風卷著紙張嘩啦作響,上麵鮮紅的“entity ist”實體清單)字樣在月光下刺得人眼睛發疼。
“老板,康寧公司的光刻膠供應全線中斷。”張鐵柱的機械眼閃爍著冷光,聲音壓得極低,“最後一批庫存隻夠維持三天。”
謝一揚沒說話,目光掃過遠處東湖的湖麵。夜色中的湖水泛著詭異的藍綠色熒光,像是有什麽東西在深處燃燒。
他忽然冷笑一聲,將文件撕成碎片,揚手一拋。紙屑如雪片般飄向湖麵,卻在接觸水麵的瞬間“嗤”地冒出一縷白煙,消失得無影無蹤。
“美國佬以為斷了光刻膠,就能掐死中國光纖?”謝一揚轉身,大步走向電梯,“去核研所。”
——
淩晨五點零三分,武漢核工業研究所地下三層
厚重的鉛門緩緩開啟,撲麵而來的是一股混雜著金屬鏽蝕和化學試劑的刺鼻氣味。謝一揚眯起眼,適應著昏暗的紅色應急燈光。實驗室中央,三根鏽跡斑斑的金屬圓柱體浸泡在透明液體中,表麵貼著的輻射警告標誌已經褪色。
“蘇聯人留下的‘禮物’。”一個佝僂著背的老者從陰影中走出,手裏捧著一份泛黃的文件,“1986年切爾諾貝利事故後,黑河那邊的‘朋友’用五車皮罐頭換來的——報廢的rbk反應堆燃料棒。”
謝一揚的指尖在玻璃容器上輕輕敲了敲,容器內的液體立刻泛起漣漪,映出他扭曲的倒影。
“輻射量?”
“表麵劑量每小時800倫琴,足夠讓普通人半小時內斃命。”老者推了推眼鏡,“但要是能提純出二氧化鈾……”
“純度多少?”
“理論值92,但需要離心機——”
“用化工法。”謝一揚打斷他,從西裝內袋抽出一張照片甩在桌上。照片上是東湖沿岸新劃出的“科研禁區”,鐵絲網後隱約可見穿著防護服的身影。
老者看清照片後,瞳孔驟然緊縮:“東湖的輻射值……”
“昨晚測的,超標1276倍。”謝一揚的聲音平靜得像在討論天氣,“正好缺個原料來源。”
——
上午九點十五分,東湖漁村
“憑什麽讓我們搬?!”漁民老王掄起板凳砸向拆遷辦的吉普車,玻璃碎片濺了一地,“祖祖輩輩活在這兒,湖裏魚死了關我們屁事!”
穿黑西裝的打手們一擁而上,卻在靠近老王的瞬間集體僵住——老人手裏攥著條剛撈起的鯉魚,魚鰓處竟長著三隻畸形眼睛,正詭異地轉動著。
“看清楚了?”謝一揚從人群後走出,皮鞋碾過魚眼爆出的黏液,“這是國家機密項目泄露的放射性汙染物。”他俯身湊到老王耳邊,聲音輕得隻有兩人能聽見,“要麽拿錢走人,要麽明天你孫子也長這樣。”
一小時後,第一批軍車開進漁村,士兵們用防爆盾圍出隔離帶。沒人注意到,幾輛印著“揚帆危廢處理”的卡車正悄悄駛向湖心,抽水泵的轟鳴聲淹沒在直升機的螺旋槳噪音中。
——
下午三點四十七分,地下精煉車間
暗綠色的液體從管道中汩汩流出,在特製容器裏凝結成墨綠色晶體。謝一揚戴著鉛玻璃麵罩,看著工程師將晶體研磨成粉,與硝酸混合成渾濁的溶液。
“鈾238含量89.7,雜質主要是銫137和鍶90。”工程師的聲音在顫抖,“這、這東西做光刻膠會要人命……”
謝一揚突然伸手按住工程師的後頸,強迫他看向牆上的投影——畫麵裏,美國商務部長正對著n鏡頭大笑:“沒有我們的光刻膠,中國科技至少倒退十年!”
“你說得對。”謝一揚鬆開手,任由工程師癱軟在地,“所以要死也是美國人先死。”他轉向張鐵柱,“林教授的團隊到朝鮮沒有?”
“剛過鴨綠江。”機械臂調出衛星地圖,“但cia的人已經在平壤蹲守。”
謝一揚摘下麵罩,露出個血腥的微笑:“給紐約時報的安德森先生送份禮物——把他調查緬甸童工的資料和東湖輻射數據打包,寄給美國環保署。”
——
深夜十一點零九分,東湖禁區核心區
探照燈掃過新澆築的水泥牆,牆上“國家級科研禁區”的標語還泛著濕氣。謝一揚獨自走到湖邊,從懷裏掏出一枚鏽蝕的蘇聯徽章,輕輕拋入泛著熒光的湖水。
徽章下沉的軌跡上,無數畸形魚苗爭相啃噬,魚鱗折射出鈾玻璃般的幽光。
遠處突然傳來急促的哨聲,接著是士兵的慘叫。謝一揚頭也不回地走向汽車,後視鏡裏映出某個哨塔上扭曲的人影——那衛兵的防護服正在融化,露出皮膚上蔓延的青色紋路。
“老板,北京的電話!”張鐵柱遞過衛星電話,機械眼瘋狂閃爍,“周書記說國際原子能機構要求調查……”
謝一揚直接按下車窗,將電話扔進湖裏。
“明天日出前。”他盯著後視鏡裏漸漸僵硬的“人形雕塑”,輕聲說,“我要看到‘揚帆牌光刻膠’的質檢報告,蓋著fda認證章的那種。”
輪胎碾過警戒線時,東湖深處傳來一聲悶響,像是有什麽巨大的東西在輻射水底張開了眼睛。
喜歡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請大家收藏:()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