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三峽移民的沉默之牆
字數:2149 加入書籤
1991年8月4日淩晨2點17分,北京央視大樓剪輯室。
實習生小林盯著監控屏上的三峽庫區航拍畫麵,冷汗浸透襯衫——本該是移民新村的區域,此刻鏡頭掃過三百棟空置的聯排小樓,窗內漆黑如空洞的眼眶。更詭異的是,村口石碑上“巴東縣幸福移民村”的紅漆未幹,地上卻積了半寸厚的灰。
“王導!這素材不對……”小林剛抓起電話,後頸突然一涼。
監控屏映出身穿揚帆集團製服的男人,正將針管從他頸側拔出。
“央視記者突發心肌炎,真遺憾。”男人對著癱軟的小林拍照,順手刪除了原始視頻文件。
同一時刻,武漢揚帆大廈地下工廠
流水線上三千個矽膠假人正被批量“化妝”。工人用噴槍給它們噴塗膚色,流水線盡頭,張鐵柱的機械手將假人裝箱,標簽印著“新農村ai服務機器人試用版”。
“衛星遙感每六小時掃描一次,我們隻有四小時充填‘鬼村’。”謝一揚踹開一具未完工的假人,腹腔裏裸露的齒輪叮當亂響,“民政部核查組明天就到,讓巴東縣那群廢物把移民名單再虛報20!”
角落裏,巴東縣移民辦主任劉建軍哆嗦著簽字,鋼筆尖戳破紙張——他桌上攤著三份不同版本的《移民安置驗收報告》,最新一份的空白處還沾著前任主任的血漬。
清晨6點30分,三峽庫區
二十輛揚帆集團卡車碾過泥濘山路,車廂裏假人肢體交疊。車隊最前方,謝一揚推開“幸福移民村”的鏽鐵門,晨霧中三百棟小樓瞬間“活”了過來:
二樓窗口有“主婦”機械性翻炒空鍋;
曬穀場上“老農”的鋤頭卡進水泥地;
小賣部門口的“孩童”脖頸扭轉180度,後腦勺的螺絲在陽光下反光。
“動作快點!”謝一揚踹倒一個歪嘴假人。工人正用魚線操縱“村民”行走,線頭在晨光中閃成蛛網。遠處突然傳來引擎聲——央視補拍車隊拐過山道,車頂攝像機已開始運轉。
“謝總!”導演跳下車興奮大喊,“您研發的ai村民太震撼了!能不能讓它們表演‘豐收舞’?”
謝一揚微笑擊掌。
三千假人突然同步抬手,關節爆出齒輪摩擦的尖嘯。
下午3點,國務院辦公廳
民政部副部長摔碎茶杯,衛星照片上“幸福移民村”的輪廓明顯是ps合成。但沒等他開口,謝一揚已推過一台顯示器——畫麵裏“村民”正用方言接受央視采訪,麵部肌肉抽搐如壞掉的提線木偶。
“這是全球首個農村ai社區。”謝一揚敲擊鍵盤,假人們集體轉向鏡頭揮手,“它們吃的是太陽能,幹的是三個人的活。”他忽然壓低聲音,“對了,您女婿在澳洲買的鐵礦……最近股價不太好吧?”
副部長喉結滾動,最終在《試點批準書》上蓋了章。
深夜11點,巴東縣懸崖公路
劉建軍的公務車突然失控衝出路障。墜落前他死死攥住手機,屏幕上剛收到謝一揚的短信:「移民資金缺口2000萬,你知道該怎麽做」。
車體在岩壁上碰撞翻滾,後備箱裏捆著上午“采訪失誤”的央視記者。
次日《新聞聯播》特別報道
鏡頭掃過“幸福移民村”的金黃稻田,三千假人在霞光中僵硬微笑。字幕滾動:「中國新農村建設裏程碑:人工智能賦能鄉村振興」。
畫麵切回演播室時,導播間突然斷電一秒——
觀眾沒看見主播讀稿的手在顫抖,稿紙背麵是移民辦會計跳崖前的血書。
喜歡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請大家收藏:()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