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光穀的專利陷阱

字數:6759   加入書籤

A+A-


    1991年9月9日,武漢東湖高新區專利局
    謝一揚的皮鞋碾過滿地碎玻璃,在陽光照射下折射出七彩光斑。昨夜台風過境,專利局三樓檔案室的鋼化玻璃窗碎了三扇,此刻工作人員正手忙腳亂地搶救被雨水打濕的文件。
    “謝總,您要的專利證書。“戴金絲眼鏡的辦事員小跑著遞來燙金文件夾,袖口還沾著水漬,“上海貝爾s1240程控交換機的改良方案,專利號z.8。“
    文件袋封口處蓋著鮮紅的“加急“印章。謝一揚指尖摩挲過專利名稱下方那行小字——“涉及通信設備散熱模塊的創新型改進“,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這個所謂的“改良方案“,不過是把上海貝爾工程師酒桌上的閑聊記錄成文字,再配上武漢郵科院偷拍的幾張設計草圖。
    “貝爾公司的人來過嗎?“他故意提高音量,聲音在空曠的大廳裏回蕩。三個正在整理檔案的辦事員同時抬頭,又迅速低下。
    眼鏡男推了推鏡架:“他們上周五才提交申請,按流程要下個月才能...“話沒說完就被謝一揚的笑聲打斷。
    “那就是我們搶先了。“謝一揚從西裝內袋抽出信封,厚得能砸死人,“這是專利年費,多出來的請弟兄們喝茶。“
    信封滑入對方口袋時,窗外突然響起刺耳的刹車聲。透過破碎的玻璃窗,能看到三輛滬牌奔馳正粗暴地停在專利局門口,為首那輛車上跳下來的禿頂男人,正是上海貝爾總工程師王誌強。
    “柱子。“謝一揚頭也不回地喚道,身後機械臂保鏢立刻遞來摩托羅拉8900手機,“通知林教授,準備接收生產線。“
    電話接通瞬間,謝一揚已經大步流星走向後門。張鐵柱的機械眼紅光閃爍,監控畫麵顯示王誌強正帶著五名律師衝進大廳,最年輕的那個手裏捧著足有磚頭厚的專利申請文件。
    後門的桑塔納剛發動,前門就傳來王誌強的怒吼:“這不可能!我們研發三年的技術,他們九天前才...“聲音戛然而止,想必是看到了剛剛頒發的專利證書。
    “開慢點。“謝一揚對司機吩咐,搖下車窗點燃古巴雪茄。後視鏡裏,王誌強正抓著眼鏡男的衣領咆哮,禿頂上暴起的青筋在陽光下像條扭曲的蚯蚓。
    桑塔納拐過街角時,專利局三樓突然傳來重物墜地的悶響。謝一揚吐著煙圈輕笑,看來王誌強終於發現,那些被台風打濕的檔案裏,恰好包括上海貝爾的原始設計圖紙。
    上午十點,揚帆大廈會議室
    投影儀將專利文件放大在雪白牆麵上,謝一揚的鋼筆尖正點在技術特征對比表的第三欄。會議室裏二十多名高管屏息凝神,空氣裏彌漫著咖啡與汗液混合的焦灼氣味。
    “根據《專利法》第59條...“法務總監林誌強推了推眼鏡,鏡片反光遮住了他抽搐的眼角,“隻要我們的專利申請日在先,就算上海貝爾能證明技術是他們原創...“
    “他們證明不了。“謝一揚突然打斷,鋼筆在“散熱片傾斜角度15°“這個參數上畫了個圈,“王誌強團隊用18°角是因為要兼容德國標準,而我們寫的15°...“他故意停頓,目光掃過在座每一個人,“純粹是瞎蒙的。“
    財務總監劉誌強突然嗆了口咖啡。這個細節他太熟悉了——三個月前謝一揚讓他宴請上海貝爾的銷售經理,灌醉後套出的技術參數裏,唯獨散熱片角度對方死活不肯說。
    “明天就向武漢中院起訴。“謝一揚合上文件夾的聲響像法官落槌,“要求上海貝爾立即停止侵權,並賠償我們...嗯,暫定八千萬。“
    林誌強的鋼筆啪嗒掉在桌上。去年武漢全市專利侵權案最高判賠額才兩百萬,這個數字足以嚇跑任何法務團隊。
    “謝總...“林誌強聲音發顫,“我們實際投入研發的費用才...“
    “研發?“謝一揚突然大笑,笑得整個會議室玻璃都在震顫。他拉開抽屜,取出個索尼dv帶扔在桌上,“這就是我們的研發過程。“
    投影儀切換畫麵,顯示的是武漢郵科院實驗室的監控錄像。畫麵裏林教授團隊圍著的設備,分明貼著上海貝爾的ogo。日期水印顯示是1991年6月3日——比謝一揚的專利申請早了整整三個月。
    “這...“林誌強臉色煞白。他知道老板膽大,但沒想到竟敢把盜竊的商業秘密當證據提交。
    謝一揚按下暫停鍵,畫麵定格在林教授拆解電路板的瞬間:“專利法保護的是先申請原則,不是先發明。“他走向落地窗,陽光將他的影子拉長成巨人,“等判決下來,我要用上海貝爾的生產線,給武漢下崗工人造就業崗位。“
    窗外傳來螺旋槳的轟鳴。一架直升機正降落在對麵郵電大樓天台,艙門打開時,隱約可見王誌強標誌性的禿頂在反光。
    下午三點,武漢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庭
    “這是赤裸裸的敲詐!“王誌強把起訴狀摔在花崗岩地麵上,回音在大理石走廊裏久久回蕩。他身後五名律師正手忙腳亂地整理證據,最年輕的那個不小心碰翻了文件箱,兩百多張技術圖紙雪花般散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立案庭女法官皺眉看著這場鬧劇,指尖在謝一揚提交的專利證書上輕輕敲打。這個燙金封皮的文件像塊燒紅的烙鐵,燙得她不得不戴上手套翻閱。
    “王總,請注意法庭紀律。“法官敲響法槌時,謝一揚的律師團隊正魚貫而入。為首的陳大壯是省高院前院長女婿,手裏捧著的不是法律文書,而是裝裱精美的《武漢光穀發展規劃》——首頁赫然印著謝一揚與省委書記的握手照。
    王誌強突然安靜下來。他彎腰拾起訴狀的瞬間,謝一揚看見他後頸滲出冷汗,在定製西裝領口暈開深色痕跡。
    “法官同誌。“王誌強再開口時聲音低了八度,“我們母公司是法國阿爾卡特,這涉及外企在華合法權益...“
    “根據《巴黎公約》第2條。“謝一揚突然插話,聲音像冰錐刺穿玻璃,“專利保護遵循屬地原則。“他走向被告席,皮鞋碾過散落的技術圖紙,“順便說,貴司申請的18°傾角方案...“腳尖精準停在一張圖紙的紅色印章上,“好像漏了德國專利局的備案號?“
    王誌強像被雷劈中般僵住。那個本該蓋著depat印章的角落空空如也——這是他們為適應中國市場做的本土化改動,根本沒在德國申請專利。
    法槌再次敲響時,法官已經站起身:“本案證據充分,符合立案條件。被告如有異議,可在答辯期內提交反證。“
    謝一揚走向原告席簽字時,餘光瞥見王誌強正瘋狂按手機。不用看也知道,這個跨國公司的中國區總工,正在向巴黎總部申請緊急支援。
    1991年9月15日,上海貝爾武漢辦事處
    王誌強盯著電腦屏幕上的郵件,眼球布滿血絲。巴黎總部法務部的回複簡單粗暴:要麽支付八千萬和解金,要麽停產s1240交換機——這款占公司中國區營收70的拳頭產品。
    “王總,最新消息。“秘書推門進來時差點被滿地的煙頭滑倒,“謝一揚今早接受了《長江日報》專訪...“
    王誌強抓起平板電腦,屏幕上謝一揚正站在流水線前微笑。標題是《民族企業揚帆通信打破外企壟斷,程控交換機國產化指日可待》。配圖裏那些所謂的“自主研發生產線“,分明是他們上個月才運抵武漢的進口設備!
    “備車!“王誌強突然跳起來,西裝扣子崩飛兩顆,“去東湖賓館,法國大使館參讚到了!“
    車隊疾馳在長江二橋上時,車載廣播正在播放謝一揚的訪談錄音:“...我們掌握核心科技,不怕任何國際巨頭的打壓...“背景音裏隱約有機床運轉的聲響,王誌強卻聽出那是錄音棚合成的工業噪音。
    東湖賓館套房裏,法國參讚杜邦正在品鑒紅酒。聽完王誌強匯報,這個高盧人隻是晃著酒杯輕笑:“親愛的王,你們中國人有句老話——“他突然切換成蹩腳中文,“強龍不壓地頭蛇。“
    “但我們的技術...“王誌強剛要爭辯,杜邦就按下遙控器。電視裏正重播謝一揚的專訪,鏡頭掃過生產線控製台時,有個穿上海貝爾工服的背影一閃而過。
    “那是我們武漢辦的李工!“王誌強失聲驚呼。
    杜邦抿了口紅酒:“三天前辭職的。“他遞來一份離職證明,簽字日期是謝一揚專利申請日當天,“現在他是揚帆通信的技術總監。“
    窗外突然電閃雷鳴。王誌強恍惚看見謝一揚站在雨幕中,手裏舉著塊“民族品牌“的招牌,背後卻是他們被拆解得七零八落的核心技術。
    1991年9月28日,武漢中院第三法庭
    庭審進入第七天,書記員的速錄機已經換過三次電池。謝一揚悠閑地轉著鋼筆,看王誌強的律師團像熱鍋上的螞蟻。那位從巴黎飛來的金發女律師正用蹩腳中文爭辯,聲稱傾斜角度差異構成“實質性不同“。
    “反對!“謝一揚的首席律師陳大壯突然起立,“被告方提供的德國專利文件...“他故意停頓,等全場目光聚焦後才繼續,“缺少中國駐德使館的認證手續。“
    法官翻閱文件時,謝一揚瞥見王誌強在擦汗。那個禿頂男人此刻才意識到,這場官司從開始就是死局——要麽承認侵權,要麽承認技術泄密,而後者會讓他丟掉飯碗。
    “休庭十五分鍾。“法官突然宣布,“被告方請補交認證文件。“
    王誌強衝出法庭時差點絆倒。謝一揚不緊不慢地跟出去,看見他在走廊盡頭瘋狂撥號,想必是打給德國那邊的同事。但此刻柏林正是淩晨三點,沒人會接這個越洋電話。
    “謝總。“張鐵柱的機械臂遞來保溫杯,“林教授來電,生產線調試好了。“
    謝一揚擰開杯蓋,熱氣模糊了他的鏡片。透過氤氳水霧,他看見王誌強正抓著法院書記員說什麽,手裏厚厚一疊歐元鈔票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1991年10月5日,暴雨夜
    閃電劈開夜空時,謝一揚正站在武漢中院檔案室窗前。身後,檔案管理員老周戰戰兢兢地打開保險櫃,取出標著“1991)鄂知民初字第188號“的卷宗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謝、謝總...“老周的手抖得像帕金森患者,“王院長說隻能看半小時...“
    謝一揚沒接話,隻是將信封推過去。厚厚一遝美金壓住了老周顫抖的手指,也壓住了他尚未出口的推辭。
    卷宗裏的技術鑒定報告還散發著油墨香。謝一揚直接翻到最後一頁,司法鑒定中心的公章下,結論明確寫著“兩者技術特征實質性相同“。這是勝訴的關鍵證據,明天上午宣判後將永遠封存進曆史檔案。
    “周師傅,借個火。“謝一揚突然說。老周慌忙遞來打火機,卻見他隻是點燃了煙,然後把打火機輕輕放在鑒定報告上。
    火苗躥起的瞬間,檔案室突然斷電。黑暗中老周驚叫一聲,等應急燈亮起時,鑒定報告已經燒得隻剩角落在冒煙。而謝一揚站過的位置,隻剩個濕漉漉的腳印——窗外暴雨如注,竟有雨滴穿透鋼窗落在案卷上。
    “意、意外...“老周癱坐在地,看著雨水把灰燼衝進排水口。他沒注意的是,那個打火機根本不是他的,而是上海貝爾的定製禮品。
    1991年10月6日,武漢中院
    “因關鍵證據滅失...“法官聲音幹澀得像生鏽的齒輪,“經合議庭評議,本案調解結案。“
    王誌強猛地抬頭,眼中迸發出希望的光芒。七天前還寸步不讓的謝一揚,此刻竟微笑著點頭同意調解。而調解方案更是匪夷所思——揚帆通信獲得s1240交換機華中地區總代理權,上海貝爾則支付“象征性賠償“三百萬元。
    “這是雙贏。“簽完調解書,謝一揚主動握住王誌強的手。閃光燈下,兩人笑容滿麵,仿佛之前的劍拔弩張從未發生。
    隻有王誌強能感覺到,謝一揚在他掌心劃了個“李“字。那是他們武漢辦前工程師的姓氏,也是巴黎總部調查技術泄密時唯一的線索。
    走出法院時,暴雨初歇。謝一揚的桑塔納徑直開往東湖高新區,那裏新建的廠房正掛著“熱烈慶祝揚帆通信與上海貝爾戰略合作“的橫幅。而王誌強的奔馳則拐向機場——這個法國公司的中國區總工,此刻最想做的,是趕在總部問責前遞交辭呈。
    車窗上雨痕未幹,謝一揚的手機屏幕亮起短信:“李工已到深圳,明早過關。“發信人是張鐵柱,此刻正在羅湖口岸打點邊檢。
    謝一揚刪掉短信,看向後視鏡。法院大樓在雨後的陽光下熠熠生輝,國徽上的麥穗圖案清晰可見。他知道,用不了多久,這枚國徽還會見證更多“民族企業“的崛起——以各種意想不到的方式。
    喜歡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請大家收藏:()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