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國企下崗工的黑色春天

字數:9288   加入書籤

A+A-


    1991年11月20日,武漢揚帆大廈頂層
    謝一揚站在落地窗前,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鋼化玻璃。窗外長江上的貨輪拉響汽笛,聲音沉悶得像垂死病人的呻吟。桌上攤開的《長江日報》頭版赫然印著《珠海特區開發遇冷,多家房企資金鏈斷裂》的標題,配圖裏那片爛尾樓群正是他三個月前吹噓的“台商產業園“。
    “老板,澳門那邊來消息了。“張鐵柱的機械臂發出輕微的液壓聲,打斷了謝一揚的思緒,“何先生說那四億貸款......下個月到期。“
    謝一揚的指尖在玻璃上頓住。透過自己的倒影,他能看到身後投影儀上的財務報表——珠海地皮泡沫破裂後,揚帆集團的現金流已經繃得像根即將斷裂的鋼絲。
    “周明遠呢?“謝一揚轉身,皮鞋碾過地上散落的報紙,“省委不是剛撥了二十億救市資金?“
    張鐵柱的機械眼閃爍著紅光:“周秘書長說......那筆錢優先給有"政治意義"的項目。“保鏢頓了頓,“比如國企改製。“
    謝一揚的目光突然釘在報紙第三版的小標題上:《武漢國棉三廠啟動改製,三千職工麵臨下崗》。配圖裏,一個穿藍色工裝的中年男人正抱著機床痛哭,旁邊站著穿西裝的年輕幹部,手裏拿著封條。
    “柱子,“謝一揚突然笑了,手指在那個痛哭的工人照片上點了點,“你說這些下崗工人......最需要什麽?“
    張鐵柱的處理器嗡嗡運轉了兩秒:“工作?“
    “準確地說,是希望。“謝一揚按下桌上的對講機,“通知人事部,明天掛牌成立"江城勞務服務有限公司",主營業務是......“他故意拖長音調,“國企改革配套服務。“
    窗外一道閃電劈開烏雲,照亮了謝一揚嘴角的冷笑。在那個瞬間,他已經算好了這筆賬:三千名下崗工人,每人收取五百元中介費,就是一百五十萬現金。而如果再從他們工資裏抽成......
    暴雨拍打著玻璃,像是無數下崗工人絕望的哭聲。
    1991年11月25日,武漢國棉三廠大門口
    寒風卷著碎雪打在李衛國臉上,這個四十五歲的八級鉗工緊了緊洗得發白的工裝領口。廠門口貼著鮮紅的《改製公告》,上麵“解除勞動合同“幾個黑體字刺得他眼睛生疼。
    “老李,聽說沒?“同車間的王師傅湊過來,呼出的白氣在寒風中迅速消散,“有個勞務公司專門幫下崗工人找工作,說是往南方大廠子送。“
    李衛國皺眉:“靠譜嗎?要交錢不?“
    “五百塊中介費,包進東莞電子廠。“王師傅壓低聲音,“我閨女在廠辦聽說,這公司來頭不小,有政府發的什麽......再就業工程資質。“
    李衛國摸了摸內兜裏剛領的“買斷工齡“補償金——兩萬四千元,是他二十六年工齡的全部身價。五百塊,相當於他女兒半學期的學費。
    “走,去看看。“李衛國拽著王師傅往廠區禮堂走,那裏已經排起了長隊。
    禮堂門口掛著嶄新的橫幅:《江城勞務&國企改製再就業對接會》。門口站著兩個穿黑西裝的年輕人,正在檢查下崗工人的“解除勞動關係證明“。
    “排隊登記,交五百押金。“一個戴金絲眼鏡的中年人坐在辦公桌後,頭也不抬地遞過表格,“簽完合同三天後集合,專列送東莞。“
    李衛國接過合同,眯起老花眼仔細閱讀。第三條寫著:“乙方月薪不低於1200元“,第七條卻有一行小字:“甲方有權代扣代繳各類費用“。
    “同誌,這"各類費用"是指......“李衛國剛開口,就被金絲眼鏡不耐煩地打斷。
    “社保!住宿!吃飯!“眼鏡男敲著桌子,“愛簽不簽,後麵還有兩百人排隊呢!“
    李衛國的手有些發抖。1200元,比他在國棉廠的工資還高兩百。女兒明年高考,老伴的類風濕要吃藥......他咬了咬牙,在合同上簽下名字,數出五張百元大鈔。
    他沒注意到,禮堂二樓的單向玻璃後,謝一揚正端著咖啡,冷漠地注視著這一切。
    “第三十八個。“謝一揚對著耳麥說道,“通知東莞龍哥,第一批至少三百人。“
    咖啡杯底映出樓下隊伍中一個年輕女工的身影,她正把中介費塞進內衣暗袋。謝一揚記得她——資料顯示是國棉廠的質檢員,二十六歲,有個癱瘓在床的父親。
    多麽完美的獵物。
    1991年11月28日,揚帆大廈會議室
    投影儀將“江城勞務“的財務報表投在牆上,謝一揚的紅外線筆停在“預收中介費“一欄:18.5萬元。
    “三百七十人,每人五百。“財務總監劉誌強匯報道,“按龍哥那邊的協議,我們還能從每人工資裏抽60。“
    謝一揚的筆尖移向“預計月收入“:26.64萬元。這個數字讓他微微皺眉。
    “太少了。“謝一揚突然開口,聲音像刀刮玻璃,“告訴龍哥,抽成提到70,住宿費另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法務總監林誌強推了推眼鏡:“謝總,勞動法規定中介費不得超過首月工資的20,我們這......“
    “那是正規用工。“謝一揚冷笑,按下遙控器切換幻燈片,“而我們的工人簽的是這個——“
    屏幕上出現一份《勞務派遣協議》,關鍵條款用紅圈標出:“乙方自願接受彈性工作製““同意綜合工時製““接受績效浮動工資“。
    “再加上這個。“謝一揚又調出一張照片——工人們按手印的集體簽名冊,“集體合同,特別約定優先於勞動法。“
    會議室裏一片死寂。所有人都知道,這些文件在法律上根本站不住腳,但對付那些連字都認不全的下崗工人,足夠了。
    “還有問題嗎?“謝一揚環視眾人,目光最後停在市場部總監身上,“媒體那邊怎麽樣?“
    “《長江日報》明天發專訪,“市場總監趕緊匯報,“標題是《民營企業的社會擔當——記江城勞務助力國企下崗職工再就業》。“
    謝一揚點點頭,轉向張鐵柱:“周秘書長那邊?“
    “省人社廳剛批複,“機械臂保鏢調出紅頭文件投影,“把我們公司列入"再就業示範基地",每介紹一名下崗工人,政府補貼200元。“
    謝一揚終於露出笑容。三百七十人,又是七萬四千元進賬。而這才剛剛開始——武漢有二十七家國企正在改製,至少五萬工人等著被收割。
    “通知龍哥,“謝一揚站起身,整理西裝袖口,“我明天親自去東莞,看看他的"工廠"夠不夠大。“
    1991年11月29日,東莞郊外某電子廠
    謝一揚的奔馳s600停在鏽跡斑斑的鐵門前,車輪碾過積水的坑窪,濺起渾濁的泥漿。廠區圍牆上“嚴禁攀爬“的標語已經褪色,取而代之的是用紅漆新噴的“招工火熱進行中“。
    “謝老板!“一個滿臉橫肉的光頭大漢迎上來,脖子上小指粗的金鏈子晃得人眼花,“久仰大名啊!“
    謝一揚微微頷首,目光越過龍哥的肩膀,看向廠房裏隱約晃動的人影。流水線的噪音隔著老舊的牆壁傳來,像是某種巨大機械獸的喘息。
    “條件簡陋,別見怪。“龍哥咧嘴一笑,露出鑲金的門牙,“但保證安全,條子來了有暗道。“
    謝一揚跟著龍哥穿過昏暗的走廊,兩側是堆滿雜物的車間。工人們低著頭在流水線上忙碌,沒人敢抬頭看這群不速之客。空氣裏彌漫著焊錫的刺鼻氣味,混合著汗臭和黴味。
    “這邊是宿舍。“龍哥推開一扇鐵門,裏麵是兩排三層鐵架床,床單髒得看不出顏色,“十二人一間,每人每月收150住宿費。“
    謝一揚的皮鞋踩在潮濕的水泥地上,發出黏膩的聲響。他注意到牆角堆著的行李箱——正是國棉廠工人們帶的那種老式人造革箱子。
    “工資怎麽發?“謝一揚突然問道。
    龍哥搓了搓手:“計件製,做得快的每月能拿一千五。不過......“他壓低聲音,“要扣700管理費,300住宿,100水電,50工具磨損......“
    謝一揚心算了一下,工人實際到手不到350元,相當於承諾工資的30。比他要求的70抽成還要狠。
    “安全嗎?“謝一揚看向天花板角落的監控攝像頭。
    龍哥哈哈大笑,金牙在昏暗的燈光下閃著詭異的光:“謝老板放心,咱這兒的工人都是"自願"的。“他特意加重了最後兩個字,“合同他們自己簽的,手印自己按的,鬧到哪都不怕。“
    謝一揚不置可否,繼續往前走。走廊盡頭是間上鎖的辦公室,龍哥掏出鑰匙打開,裏麵竟是個現代化的監控中心,十幾個屏幕顯示著工廠各個角落。
    “特別為謝老板準備的。“龍哥得意地指著屏幕,“哪個敢鬧事,馬上就知道。“
    謝一揚的目光被一個畫麵吸引——畫麵裏,一個女工正被兩個保安拖進小黑屋。她掙紮的樣子,像極了國棉廠那個年輕質檢員。
    “新來的不懂規矩。“龍哥順著謝一揚的視線解釋道,“總想著給家裏打電話。教訓兩次就老實了。“
    謝一揚突然笑了。他轉向龍哥,從西裝內袋掏出一張支票:“再加兩條生產線,我要送三千人過來。“
    龍哥接過支票,眼睛瞪得像銅鈴——五百萬!比他全部身家還多。
    “謝老板爽快!“龍哥激動得金鏈子直晃,“保證給你訓練得跟綿羊一樣溫順!“
    走出工廠時,夕陽如血。謝一揚的奔馳後視鏡裏,工廠大門緩緩關閉,像一張貪婪的嘴,吞噬著那些懷揣希望的下崗工人。
    1991年12月5日,武漢火車站
    寒風呼嘯,李衛國背著行李包,站在南下的專列前。站台上擠滿了國棉廠的下崗工人,有的拖家帶口,有的孤身一人。所有人都穿著最體麵的衣服,臉上帶著忐忑和期待。
    “老李,聽說東莞冬天暖和得很!“王師傅搓著手,呼出的白氣很快消散在風中,“電子廠比咱紡紗車間幹淨多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衛國勉強笑了笑。他總覺得哪裏不對勁——勞務公司催得太急,合同條款含糊不清,連具體廠名都沒寫。但看著周圍工友們期待的眼神,他把疑慮咽了回去。
    “各位工友請注意!“戴著金絲眼鏡的勞務公司經理拿著喇叭喊道,“上車後按編號入座,到東莞有專車接站。記住,合同期一年,提前離職要賠違約金!“
    李衛國摸了摸貼身口袋裏的合同複印件,那是他花了二十塊錢在複印店偷偷複製的。老伴說這是“賣身契“,非要他帶著。
    “爸!“女兒的聲音突然從人群中傳來。李衛國回頭,看見女兒擠過人群,小臉凍得通紅。
    “你怎麽來了?“李衛國趕緊把女兒拉到避風處,“不是讓你在家照顧媽媽嗎?“
    “我......我查了那個勞務公司。“女兒咬著嘴唇,從書包裏掏出一張皺巴巴的報紙,“你看這個......“
    李衛國展開報紙,是上個月的《南方周末》,一篇題為《黑中介與血汗工廠的利益鏈》的調查報道。文章配圖中,赫然是那個金絲眼鏡經理,正在某個工廠門口數錢。
    “這......“李衛國的手開始發抖。
    “爸,別去了!“女兒拽著他的袖子,“報道說那些工廠扣身份證,打人,還......“
    汽笛聲打斷了女兒的話。專列開始緩緩啟動,站台上的工人們騷動起來。
    “老李!快上車!“王師傅在車廂門口大喊。
    李衛國看了看女兒,又看了看手中的報紙。最後,他咬牙把報紙塞回女兒手裏:“你先回去,爸去看看情況。要真像報道說的那樣......我馬上回來。“
    他轉身衝向列車,在最後一刻跳上了踏板。透過車窗,他看見女兒站在原地,手裏攥著那張報紙,像舉著一麵小小的抗議旗幟。
    列車加速,女兒的身影越來越小,最終消失在鐵軌盡頭的黑暗中。
    1991年12月6日,東莞某電子廠
    李衛國站在流水線前,雙手因為連續工作十六小時而發抖。眼前的電路板像一條永遠走不到盡頭的河流,從他麵前源源不斷地流過。
    “快點!今天不完成兩千件別想吃飯!“監工的吼聲在耳邊炸響。
    李衛國舔了舔幹裂的嘴唇。從昨天到達工廠開始,他們就被收了身份證,簽了“自願加班協議“,然後直接塞到流水線上。承諾的1200元工資,現在變成了“計件工資,基礎單價0.15元“。
    “老李,歇會兒吧。“王師傅小聲說,他的臉色慘白得像紙,“我胸口疼......“
    李衛國剛要說話,突然聽見廠房另一端傳來尖叫。一個女工暈倒在流水線上,周圍的人手忙腳亂地扶她。
    “裝什麽死!“監工衝過去,一腳踢在女工腰上,“完不成定額,今晚全車間通宵!“
    李衛國認出了那個女工——是國棉三廠年輕的女質檢員。她的嘴角滲出血絲,眼睛半閉著,手裏還攥著沒焊完的電路板。
    一股熱血湧上頭頂。李衛國猛地站起來,抄起手邊的扳手:“住手!“
    整個車間瞬間安靜。所有人都看向這個平時沉默寡言的老鉗工。
    “你們這是犯法!“李衛國的聲音在顫抖,但不是因為恐懼,“扣身份證,打人,克扣工資......我要去勞動局告你們!“
    監工愣了一下,隨即獰笑起來:“老東西,知道這是什麽地方嗎?“他拍了拍腰間的對講機,“龍哥的地盤,還沒人敢鬧事!“
    對講機裏傳來嘈雜的聲音,幾分鍾後,五六個保安衝進車間,手裏拿著橡膠棍。
    李衛國深吸一口氣,轉身對工友們喊道:“國棉廠的兄弟們!咱們被騙了!這黑工廠......“
    橡膠棍砸在他背上,劇痛讓他跪倒在地。但令他驚訝的是,王師傅和其他十幾個國棉廠工人衝了上來,和保安扭打在一起。
    “老李說得對!咱們被騙了!““還我身份證!““我們要回家!“
    混亂中,李衛國看見那個年輕的女質檢員掙紮著爬起來,用盡全身力氣把一個焊槍插進了監工的大腿。
    警笛聲從遠處傳來,但李衛國知道,那不是來救他們的——龍哥早就說過,派出所裏有“自己人“。
    1991年12月7日,揚帆大廈頂層
    謝一揚的衛星電話響起時,他正在審閱“江城勞務“的擴張計劃。電話那頭,龍哥的聲音帶著罕見的慌亂:
    “謝老板,出事了!武漢來的那批工人鬧事,打傷了我三個弟兄!“
    謝一揚皺眉:“壓下去就是了。“
    “壓不住啊!“龍哥幾乎是在吼,“有個老鉗工帶著人衝出了廠區,現在在勞動局門口靜坐!還有記者......“
    謝一揚的瞳孔微微收縮。他按下桌上的對講機:“柱子,立刻聯係《長江日報》的劉主編。“
    掛斷龍哥的電話後,謝一揚走到窗前。長江上的貨輪依然在航行,仿佛什麽都沒發生。但他的計劃出現了裂痕——那些在他眼中不過是數字和利潤的下崗工人,居然會反抗。
    “老板,劉主編電話接通了。“張鐵柱的機械臂遞來手機。
    謝一揚接過電話,聲音已經恢複了從容:“劉主編,關於東莞那個小糾紛......對,就是幾個工人不適應新環境......我想做個正麵報道,標題就叫《轉型陣痛:看下崗工人如何擁抱新經濟》......“
    掛斷電話,謝一揚又撥通了另一個號碼。這次,他的語氣恭敬了許多:“周秘書長,我是小謝。有個小事想請您幫忙......東莞勞動局那邊......“
    放下手機,謝一揚看向電腦屏幕。上麵是“江城勞務“的後台係統,顯示已登記的下崗工人數量:3721人。按每人抽成700元計算,就是260萬月收入。
    足夠覆蓋珠海地皮的貸款利息了。
    謝一揚的手指在鍵盤上敲擊,調出李衛國的檔案——八級鉗工,二十六年工齡,家庭住址......他眯起眼睛,把地址轉發給了龍哥。
    “柱子,“謝一揚關上電腦,“準備車,明天去趟國棉三廠。聽說他們第二批改製名單出來了......“
    窗外,烏雲再次聚集。但這一次,謝一揚已經準備好了更結實的網,來捕捉那些試圖掙紮的魚。
    喜歡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請大家收藏:()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