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光穀的專利地雷陣ii
字數:2606 加入書籤
1992年1月15日,武漢東湖高新區專利局,寒風卷著碎雪砸在玻璃幕牆上。
謝一揚的指尖劃過最新下發的《專利授權書》,三百份文件整齊碼放在辦公桌上,每一份的署名都蓋著鮮紅的“揚帆科技”印章。他隨手翻開最上麵一本,內頁的“程控交換機信號處理技術”專利說明裏,大段抄襲自清華大學公開教材的內容連標點符號都未改動。
“任正非到哪兒了?”謝一揚頭也不抬地問道。
陰影中的張鐵柱機械眼閃爍,全息投影在牆麵展開——一輛黑色奧迪正被堵在光穀大道上,車前擋風玻璃映出任正非緊鎖的眉頭。
“華為的武漢分公司剛裝修完,他們的交換機樣品今早被工商局扣了。”張鐵柱的聲音帶著金屬摩擦的嘶啞,“理由是我們的專利投訴。”
謝一揚輕笑,將專利文件扔回桌上。三百項垃圾專利像三百顆地雷,埋在了華為進軍武漢的必經之路上。
第一節:教科書裏的專利陷阱
東湖專利局審查科,科長劉建民的辦公桌抽屜裏塞著五根金條——那是昨晚謝一揚派人送來的“資料保管費”。此刻他正對著華為的專利申請材料蓋駁回章,鋼印壓碎的不僅是任正非的技術路線圖,還有武漢電信市場最後的公平競爭機會。
“劉科,這‘信號放大電路’專利明明是我們先公開的!”華為工程師指著揚帆專利文件的插圖,手抖得幾乎捏不住文件,“這圖直接複印了我們1990年的內部技術手冊!”
劉建民慢條斯理地泡著茶,杯底沉著謝一揚送的明前龍井:“法律隻看申請日期。”他推過一份《專利侵權賠償協議》,違約金欄填著刺眼的1000萬,“要麽交錢,要麽拆設備。”
窗外突然傳來刺耳的刹車聲。任正非帶著寒氣推門而入,西裝肩頭還沾著未化的雪粒。
第二節:雪夜裏的技術絞殺
揚帆科技會議室,暖氣吹不散滿屋火藥味。
任正非將一摞公開教科書摔在談判桌上,書頁間夾著的便簽條標記著所有被抄襲的段落。“謝總,這些專利連公式編號都沒改。”他聲音壓得極低,像暴風雪前的悶雷,“真要鬧到信息產業部?”
謝一揚轉動著左手小指的玉扳指,那是周明遠上周送的“政策扶持企業”表彰禮物。扳指內側刻著“光穀”二字,在燈光下泛著陰冷的綠。
“任總,武漢今年要建‘自主創新示範區’。”他忽然傾身向前,投影儀在他臉上投下斑駁的陰影,“您說……如果媒體知道華為‘竊取’本土企業技術……”
張鐵柱適時亮出準備好的新聞通稿,《科技日報》頭版標題觸目驚心:《深企巨頭專利抄襲,民族創新遭遇寒流》。配圖是華為交換機與揚帆專利文件的對比圖,關鍵部分用紅圈標得密密麻麻。
任正非的拳頭在桌下攥緊,指甲陷進掌心的疼痛讓他保持清醒。窗外,鵝毛大雪覆蓋了華為武漢分公司的招牌,像一場精心策劃的埋葬。
第三節:教科書外的血腥規則
深夜11點,東湖賓館雪鬆廳。
謝一揚用任正非剛簽的支票點燃雪茄,火苗吞噬著“人民幣壹仟萬元整”的字樣。灰燼飄落在《專利交叉授權協議》上,這份文件將華為鎖死在武漢市場之外三年。
“老板,工商局剛發來華為設備的放行通知。”張鐵柱的機械臂接入保密線路,全息屏顯示著深圳華為總部的緊急會議畫麵,“但他們啟動了‘備胎計劃’。”
畫麵裏,任正非正對研發團隊下達指令:“集中攻關繞過所有揚帆專利,三個月內必須拿出新方案!”
謝一揚吐出煙圈,煙霧在空氣中扭曲成專利符號的形狀。他撥通武漢大學林教授的電話:“把去年偷拍的華為實驗室照片發給美國高通,標題就用……《中國企業的技術剽竊證據》。”
電話那頭傳來紙張翻動的沙沙聲,那是謝一揚安插在華為的保潔員偷拍的電路圖。這些圖紙今晚就會出現在《華爾街日報》記者的郵箱裏,配文將是“中國製造的原罪”。
尾聲
次日清晨,《長江日報》頭版刊登著《我市企業打贏專利保衛戰》的喜訊。報紙被環衛工掃進垃圾車時,華為的律師團正在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外淋著凍雨。
而謝一揚站在揚帆大廈頂層,俯瞰著光穀廣場上碩大的“自主創新”標語。他腳下抽屜裏,三百份專利證書正壓著一本翻爛的《程控交換機原理》——1990年版,定價9.8元。
張鐵柱的機械眼紅光掃過書架,那裏還整齊碼放著《光纖通信基礎》《半導體物理》等教材,每本都被標注了“可申請專利”的章節。
窗外,新一輪暴風雪正在集結。
喜歡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請大家收藏:()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