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三峽庫區的移民幽靈

字數:4907   加入書籤

A+A-


    1992年4月2日,淩晨三點,巴東縣移民辦公室。
    昏黃的台燈下,移民辦主任鄭國棟的禿頂泛著油光,手指顫抖著將最後一遝鈔票塞進保險箱。當他轉身時,辦公桌對麵的人影讓他驚得撞翻了茶杯。
    “謝...謝總?“鄭國棟的喉結上下滾動,“您怎麽親自來了?“
    謝一揚從陰影中緩步走出,黑色風衣上還帶著長江的濕氣。他指尖輕敲著桌上那疊照片:“鄭主任,這就是你給我的交代?“
    照片上是被ps過的拆遷現場——幾十棟嶄新的小樓整齊排列,實際上那片區域至今仍是荒山。鄭國棟的冷汗浸透了襯衫:“衛星遙感是突發檢查,我們實在來不及...“
    “三天前我就警告過你。“謝一揚抓起照片甩在他臉上,“審計組帶著美國進口的遙感設備,連你偽造的磚牆水泥標號都能檢測出來!“
    窗外突然閃過車燈,張鐵柱的機械眼在黑暗中泛起紅光:“老板,審計組的車隊已經到縣城了。“
    謝一揚從懷中取出一個牛皮紙袋推過去:“天亮前,我要看到真實的拆遷進度。“
    鄭國棟打開紙袋,裏麵是二十張空白房產證和巴東縣政府的公章。他腿一軟跪倒在地:“這...這可是要掉腦袋的...“
    “比起這個,“謝一揚俯身拍了拍他的臉,“你更該擔心三峽庫區的水底能埋多深的秘密。“他轉身時風衣下擺掃過保險箱,露出裏麵成捆的百元大鈔——全是揚帆集團旗下建築公司的現金支票。
    清晨六點,巴東縣招待所。
    審計組長李衛國推開窗戶,渾濁的江水氣息撲麵而來。桌上攤開的衛星影像清晰顯示:規劃中的移民新村仍是荒地,與上報材料嚴重不符。
    “李組長,有緊急情況!“年輕組員小王撞開房門,“剛才縣裏送來新照片,說遙感影像存在技術誤差!“
    照片上是熱火朝天的施工場景,與衛星影像判若兩地。李衛國眯起眼睛——照片角落的掛曆顯示拍攝於昨日,但工人安全帽上卻印著“揚帆建工1992“的ogo。這個商標,上周才剛完成注冊。
    “準備車,立刻去現場!“
    車隊剛駛出縣城,三輛滿載原木的卡車突然橫擋在路中央。穿藍布衫的老農撲到車窗前哭喊:“領導!我家六口人的補償款全被貪了!“
    李衛國剛下車,老農突然壓低聲音:“順著野豬溝往北五裏,有你們要的東西。“說完便鑽進山林消失不見。
    上午九點,野豬溝廢棄磚廠。
    審計組推開鏽跡斑斑的鐵門,黴味混合著石灰粉撲麵而來。二十多個衣衫襤褸的移民蜷縮在漏雨的廠房裏,看到製服立刻跪成一片。
    “我們是三峽移民啊!“白發老人抓著李衛國的褲腿哭訴,“房子拆了補償款沒拿到,隻能住這鬼地方...“
    小王翻開記錄本的手在發抖:“名單上這些人明明都領了補償金,係統顯示他們搬進了移民新村!“
    廠房深處突然傳來嬰兒啼哭。李衛國循聲走去,在發黴的牆根下發現個年輕母親,她懷裏的孩子正啃著觀音土充饑。牆上的粉筆字觸目驚心——“鄭主任拿走了我們的活路“。
    “立刻通知省紀委!“李衛國剛掏出手機,信號突然消失。廠房外傳來引擎轟鳴聲,十幾輛摩托車將磚廠團團圍住。
    同一時刻,巴東縣政府會議室。
    謝一揚將茶杯重重砸在會議桌上:“鄭主任,這就是你承諾的"移民安置標杆工程"?“投影儀正播放審計組在磚廠拍攝的畫麵。
    滿座官員噤若寒蟬。鄭國棟麵如死灰地遞過一份文件:“謝總,剛接到通知...國務院三峽辦要派督導組...“
    “慌什麽?“謝一揚翻開文件,裏麵夾著張泛黃的照片——去年鄭國棟在澳門葡京賭場的vip包廂。他輕笑一聲轉向宣傳科長:“馬上聯係《湖北日報》,就說我們發現移民自主創新的新型安置模式。“
    當審計組的求救電話終於接通省紀委時,巴東電視台已經開始播放專題報道:《巴東試點“以工代賑“新型城鎮化,移民參與建設享受分紅》。畫麵裏,鄭國棟正給磚廠的移民發放“臨時安置補貼“,每人兩百元。
    下午三點,野豬溝山路上。
    李衛國看著突然撤離的摩托車隊,眉頭擰成死結。山腳下開來幾輛麵包車,車身上“揚帆慈善“的ogo在陽光下刺眼奪目。
    “領導辛苦了!“工作人員扛著米麵油跳下車,“我們是來送溫暖的!“
    小王清點著物資突然低呼:“組長,這些大米都是揚帆超市的臨期商品!“包裝袋上的生產日期被新標簽覆蓋,但透過強光仍能看到原始日期——1990年12月。
    李衛國突然奪過攝像機衝向高處。鏡頭裏,十幾公裏外的真正移民新村裏,挖掘機正在連夜趕工。但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那些所謂“已入住“的小樓,窗戶後晃動的全是穿著衣服的稻草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拍下來!這都是鐵證!“李衛國剛喊出口,攝像機突然黑屏。山路上不知何時多了個穿西裝的平頭男子,他指尖把玩著攝像機電池,機械義眼泛著冷光。
    “領導,山裏風大。“張鐵柱的聲音像生鏽的齒輪,“我們老板請各位回縣城喝茶。“
    傍晚六點,巴東縣防汛指揮部。
    謝一揚站在巨幅庫區地圖前,紅色馬克筆圈出七個點位:“三天內,這些區域必須完成拆遷。“地圖下方壓著剛收到的傳真——國務院關於三峽工程進度的督辦令。
    鄭國棟捧著衛星影像對比圖欲哭無淚:“可這些村子根本不在淹沒區啊!“
    “現在在了。“謝一揚敲了敲最新水文報告,“根據揚帆研究院的數據,庫區蓄水後水位將比設計值高出1.7米。“他轉身時袖口掠過鄭國棟的茶杯,三秒後主任突然腹痛如絞。
    當救護車呼嘯而去,謝一揚從抽屜取出真正的淹沒區圖紙。張鐵柱的機械眼掃描著上麵的修改痕跡:“水利廳王廳長改的?“
    “不,“謝一揚點燃圖紙扔進江裏,“是周省長三年前親筆簽的可行性報告。“火光映照下,他腕表的倒計時顯示距大壩截流還有417天——足夠將80億移民資金洗成鋼筋水泥的幻影。
    深夜十一點,宜昌桃花嶺賓館。
    審計組的材料攤滿整個套間。李衛國盯著電腦屏幕上的財務流水,突然拍案而起:“找到了!揚帆建築通過十八家皮包公司套取移民資金,最終流向...“
    門鈴突然響起。開門後沒人,隻有地上一份標著“絕密“的檔案袋。裏麵是李衛國女兒在加拿大留學的銀行流水——最近三個月突然存入的20萬加元,匯款方是“巴東縣移民辦海外聯誼會“。
    手機在此刻震動,未知號碼發來彩信:他女兒正走出多倫多公寓的照片,拍攝於三小時前。
    當審計組連夜撤回武漢的請示報告送到省長辦公室時,周明遠正在批閱《關於三峽移民新型城鎮化試點的表彰決定》。他紅筆圈出謝一揚的名字,在旁批示:“建議增補為全國政協委員“。
    次日清晨,野豬溝上空掠過一架遙感飛機。
    鄭國棟戴著安全帽站在“移民新村“工地,身後是連夜運來的三百名建築工人。當飛機降低高度時,所有人突然放下工具,整齊地朝鏡頭揮手致意。
    “action!“導演大喊一聲。臨時搭建的樣板房裏,群演們開始熱火朝天地“生活“——主婦炒菜、老人下棋、孩童嬉戲,連門口晾曬的衣物都是揚帆服裝廠昨天趕製的。
    飛機掠過的十五分鍾裏,這個耗資2.3億的“移民新村“完美展現了社會主義新農村風貌。而三公裏外真正的移民,正被武裝部用防汛演習的名義封鎖在野豬溝裏。
    “卡!“導演擦著汗跑到謝一揚麵前,“謝總,央視《焦點訪談》的暗訪組怎麽應付?“
    謝一揚望向長江對岸的秭歸縣城,那裏正升起真正的移民炊煙。他掏出衛星電話:“接北京辦事處,啟動"鱘魚計劃"。“
    三天後,當《焦點訪談》記者突破重重阻礙來到野豬溝時,震驚地看到移民們正在領取揚帆集團發放的“創業基金“。每個紅信封裏裝著嶄新的百元大鈔,和一張印著“自願放棄安置房承諾書“的紙條。
    記者鏡頭前,白發蒼蒼的老村長含著淚說:“感謝政府...感謝揚帆集團...“他身後的土牆上,“還我血汗錢“的標語剛被石灰水匆匆覆蓋。
    當晚的《新聞聯播》用2分30秒報道了三峽移民工作的“創新舉措“。當播音員念到“探索出企業參與移民安置的新模式“時,畫麵裏謝一揚與移民握手的特寫,與他腕表上顯示的瑞士銀行到賬提醒形成微妙的重疊——800萬美元,匯款備注:庫區生態補償款。
    而在更深的黑暗裏,張鐵柱正將最後一箱偽造的移民檔案沉入長江。江底,三百個鉛封的鐵盒已排成詭異的方陣,像一座水下的幽靈之城。
    喜歡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請大家收藏:()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