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光穀的稅收迷宮iii
字數:4745 加入書籤
1992年10月30日淩晨四點,武漢東湖高新區。
謝一揚的皮鞋踏在“揚帆半導體研究院“的大理石地麵上,腳步聲在空蕩蕩的走廊裏回蕩。他身後跟著十二名西裝革履的稅務稽查員,為首的王處長正皺眉翻看手中的申報材料。
“謝總,貴司去年申報的3.2億研發費用...“王處長推了推眼鏡,“按政策可以減免40企業所得稅,也就是1.28億。“
“為國家科技發展盡綿薄之力。“謝一揚微笑頷首,鉑金袖扣在ed燈下泛著冷光。他瞥了眼手表——百達翡麗ref.3970,周明遠上個月送的生日禮物。稽查組比預定時間早到了兩小時,顯然是突擊檢查。
走廊盡頭是兩扇厚重的防爆門,門楣上“納米級芯片研發實驗室“的銅牌鋥亮如新。謝一揚在指紋識別器上輕輕一按,機械女聲立刻響起:“歡迎您,謝院士。“
王處長眉毛一挑:“謝院士?“
“虛名而已。“謝一揚謙遜地笑笑,“ieee去年頒的榮譽院士,表彰我們在碳基芯片領域的突破。“他說著推開防爆門,一股帶著鬆香味的冷氣撲麵而來。
稽查員們集體屏住了呼吸。
兩千平米的實驗室裏,上百台精密儀器閃爍著指示燈。穿白大褂的研究員們正在操作電子顯微鏡,屏幕上跳動著複雜的分子結構圖。角落裏,三個金發碧眼的外國專家圍著晶圓生產線激烈討論,德語口音濃重。
“這是從柏林工業大學請來的馮·布勞恩團隊。“謝一揚低聲介紹,“他們在石墨烯沉積技術上有獨到見解。“
王處長瞪大眼睛看著透明隔離艙內的晶圓,上麵密密麻麻的納米電路如同藝術品:“這...這是7n工藝?“<。“謝一揚糾正道,從西裝內袋取出一個真空包裝袋,“這是上周流片成功的樣品,性能比台積電最新產品提升30。“
稽查員中有人倒吸涼氣。王處長接過樣品袋的手指微微發抖,透過放大鏡能看到芯片上清晰的“yf1992“標識。
“研發團隊有多少人?“王處長突然問。
“正式在冊247人,其中博士學曆占60。“謝一揚朝辦公室方向做了個請的手勢,“人事檔案都在這裏,包括各位專家的出入境記錄和勞務合同。“
當稽查組開始核查文件時,張鐵柱悄無聲息地出現在謝一揚身後。他的機械左臂今天換了啞光外殼,液壓裝置運行時的“滋滋“聲幾乎不可聞。
“老板,北京來的專機提前降落了。“張鐵柱附耳低語,“帶隊的是總局稽查司李司長,周局長沒攔住。“
謝一揚眼神一凜。他看了眼正在翻閱工資表的王處長,突然提高音量:“對了,各位要不要參觀我們的量子計算實驗室?剛完成低溫環境調試。“
年輕稽查員們頓時眼睛發亮,王處長卻合上文件夾:“先看完財務資料。“
財務室裏,五台顯示器正循環播放研發視頻。謝一揚親自演示申報係統,3.2億研發經費的每筆支出都有對應票據——進口設備報關單、外籍專家薪酬轉賬記錄、甚至還有價值800萬的超純氬氣采購憑證。
“這部分很有意思。“謝一揚點開一個子項目,“我們獨創的研發費用分攤算法,把基建投資按技術貢獻度拆解到每個...“
“謝總。“王處長突然打斷,“能看看實際資金流水嗎?“
空氣瞬間凝固。監控屏幕上,一個稽查員正悄悄往實驗室深處走去,那裏有扇標著“危險品“的小門。
“當然可以。“謝一揚微笑,同時給張鐵柱使了個眼色,“不過要調用銀行係統數據,需要總局授權密鑰...“
話音未落,遠處傳來“砰“的巨響。所有人轉頭看去,那個擅自行動的年輕稽查員撞開了危險品儲藏室——裏麵堆滿貼著“高純矽“標簽的麻袋,其中一個破了洞,正往外淌著白色粉末。
王處長一個箭步衝過去,抓起把粉末在指尖搓了搓,臉色驟變:“這是...麵粉?“
刺耳的警報聲突然響徹全樓。紅光閃爍中,實驗室的景象開始扭曲,那些“研究員“像蠟像般凝固,外國專家們的金發頭套歪到一邊。電子顯微鏡的屏幕黑屏後亮起indos啟動界麵,晶圓生產線上的“芯片“赫然是打孔的鋁箔。
“全息投影?“王處長怒吼,“這些設備...“
“都是模型。“謝一揚依然保持微笑,“準確說是電影道具,我們投資了中影集團的科幻片。“
稽查員們亂作一團時,張鐵柱的機械臂突然彈出針管,朝通風口射入某種氣體。五秒後,所有人開始劇烈咳嗽,眼淚鼻涕橫流。
“抱歉,有毒氣體泄漏演習。“謝一揚戴上防毒麵具,“請大家立即撤離。“
當混亂的人群衝向電梯時,謝一揚留在原地,靜靜看著監控屏幕。畫麵裏,李司長帶著武警衝進大樓,直奔財務室。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清場。“謝一揚對著衣領處的麥克風下令。
整棟大樓瞬間斷電,應急燈亮起的瞬間,所有“科研設備“像變魔術般消失——牆壁翻轉露出空蕩蕩的倉庫,地板縫隙升起卷簾門蓋住道具。三十秒後,當備用電源啟動時,整個實驗室已變成毛坯房,隻剩牆上的“安全生產天數“電子牌還在跳動:1024天。
“老板,李司長上鉤了。“張鐵柱的機械眼閃爍著紅光,“他拷貝的財務數據裏有特製病毒。“
謝一揚點點頭,走向消防通道。樓梯間裏,二十個穿揚帆製服的員工正排隊領取“演習補貼“,每人五千現金。見到謝一揚,他們齊刷刷鞠躬:“謝謝謝總!“
“演得不錯。“謝一揚拍拍“馮·布勞恩“的肩,“尤其是德語口音。“
地下停車場,奔馳s600早已發動。謝一揚剛上車,手機就震起來——是周明遠發來的加密信息:“李強拷貝的數據已替換,原始記錄今晚入長江。“
車駛出園區時,謝一揚看到李司長正站在大門口暴跳如雷,他手裏的u盤冒著青煙。更遠處,王處長在救護車旁幹嘔,白沫沾滿了製服前襟。
“直接去機場。“謝一揚吩咐司機,“香港那批光刻機到了。“
張鐵柱遞過平板電腦:“芯片研發中心的二期補貼批下來了,1.5億。科技廳要求三個月內看到7n樣品。“
“買通中芯國際的質檢員,把他們的測試片打上我們ogo。“謝一揚搖下車窗,秋風送來遠處長江的腥氣,“再聯係《科技日報》,準備"中國芯突破封鎖"的專題報道。“
當車駛過長江大橋時,謝一揚的手機又響了。電話那頭是武漢大學林教授顫抖的聲音:“謝總,那批放射性矽片...實驗室有學生出現白細胞異常...“
“明天會有環保局的人去取"安全樣本"。“謝一揚看向窗外,江麵上貨輪正拉響汽笛,“記得給他們看我們準備好的那批。“
掛斷電話,謝一揚打開車載冰箱,給自己倒了杯山崎25年。琥珀色的酒液裏,倒映著後視鏡中漸漸遠去的“揚帆半導體研究院“大樓。樓頂新裝的衛星天線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像一頂虛假的科技王冠。
“老板,稅務那邊...“張鐵柱欲言又止。
“王處長老婆的乳腺癌病曆準備好了嗎?“謝一揚抿了口酒,“還有他女兒在澳洲買房的資金來源調查。“
“都安排好了。“張鐵柱的機械眼紅光微閃,“但李司長是空降的,背景很深。“
謝一揚輕笑一聲,從座位下取出銀色保險箱。箱子裏整齊碼著二十個u盤,每個標簽都是不同省份的名字。
“把湖北的換成這個。“他取出標著“廣東“的u盤,“去年美的集團虛報研發費用那個案子,證據鏈很完整。“
張鐵柱的處理器瞬間理解了這個操作——李司長去年在廣東稽查局任職。
車駛入機場vip通道時,謝一揚的手機再次震動。短信來自一個陌生號碼:“樣品已送檢,輻射超標700倍。“
謝一揚刪掉短信,撥通另一個號碼:“周局長,中科院武漢分院需要一次"突擊消防檢查",最好是今晚。“
私人飛機起飛時,謝一揚透過舷窗俯瞰東湖。那片被放射性物質汙染的水域,在夕陽下泛著瑰麗的紫紅色,像打翻的葡萄酒。
多美的顏色,他想,適合作為“光穀科技生態園“的宣傳主色調。
喜歡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請大家收藏:()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