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混凝土裏的秘密

字數:4192   加入書籤

A+A-


    1994年6月9日,三峽工程臨時指揮部燈火通明。
    謝一揚站在施工圖紙前,手指沿著大壩輪廓緩緩移動。圖紙上密密麻麻的紅色標記,代表著需要高強度特種鋼筋的關鍵部位。而在他腳下,工人們正將一捆捆標著“武鋼特供“的鋼筋運往澆築區。
    “謝總,這是今天的質檢報告。“陳工程師遞上文件,手指微微發抖,“抗拉強度全部達標,但......“
    謝一揚接過文件,目光掃過那些被刻意調高的數字。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陳工,你知道為什麽三峽工程必須用武鋼的鋼材嗎?“
    不等對方回答,他自顧自地說道:“因為這是國家戰略。每噸鋼材省下的兩百塊錢,能多建兩所希望小學。“他拍了拍工程師的肩膀,“你兒子在武大附中讀書對吧?聽說今年保送清華的名額很緊張。“
    陳工程師的臉色瞬間煞白。
    深夜的宜昌碼頭,一艘沒有標識的貨輪悄然靠岸。張鐵柱帶著十幾個工人迅速卸貨,成捆的鋼筋被起重機吊起,在月光下泛著詭異的青灰色。
    “柱哥,這竹筋真的能行?“一個年輕工人忍不住問。
    張鐵柱踹了他一腳:“閉嘴!這是謝總從日本引進的新材料,輕便又結實。“他掏出煙點上,“趕緊幹完活,每人再加五百塊。“
    鋼筋入倉時,謝一揚正站在倉庫二層的監控室裏。透過單向玻璃,他看見工人們將武鋼的正品鋼筋運往側門,那裏停著幾輛來自重慶的貨車。而竹筋被重新噴塗上“武鋼“標識和規格參數,整齊碼放在質檢區。
    “周書記那邊打過招呼了?“謝一揚頭也不回地問。
    身後的王廠長連忙點頭:“監理公司已經換了我們的人,下周的抽樣檢查會提前三天通知。“
    謝一揚從公文包裏取出一個信封:“這是巴東縣那套別墅的鑰匙,你女兒留學的事也安排好了。“他頓了頓,“記住,你從來沒見過什麽竹筋。“
    三天後,大壩核心區開始澆築。
    謝一揚戴著安全帽站在施工平台上,混凝土泵車的轟鳴聲中,他注意到監理代表的目光一直追隨著那些“特殊鋼筋“。當第三車混凝土傾瀉而下時,監理代表突然走向剛被覆蓋的澆築麵。
    “等一下!“監理代表喊道,“這個批次的鋼筋我要取樣。“
    現場瞬間安靜下來。謝一揚眯起眼睛,看見張鐵柱的手已經摸向後腰。
    “當然可以。“謝一揚快步上前,笑容溫和,“小劉,去拿切割機。“他對監理代表解釋,“我們用的都是最新型複合材料,取樣需要特殊工具。“
    十分鍾後,劉技術員捧著一個密封樣本盒跑來。監理代表打開盒子,裏麵是一段閃著金屬光澤的鋼筋切片,檢測標簽顯示其抗拉強度遠超國家標準。
    “這......“監理代表狐疑地看向澆築區。
    謝一揚湊近他耳邊:“實話告訴您,這是軍方提供的特種材料,檢測報告都是機密。“他遞過一張銀行卡,“您兒子在海軍工程大學對吧?下個月會有個特別實習機會。“
    當監理代表猶豫著接過卡片時,謝一揚的目光越過他,看向正在被混凝土永久掩埋的竹筋。那些經過化學處理的竹片,在潮濕環境中最多能維持五年強度。
    一個月後,武漢揚帆大廈。
    謝一揚正在審閱三峽工程進度報告,林教授突然闖入辦公室:“謝總,中科院的李院士帶人去工地突擊檢查了!“
    鋼筆在文件上劃出一道長長的墨跡。謝一揚緩緩抬頭:“什麽時候的事?“
    “半小時前。“林教授額頭冒汗,“他們直接去了7號壩段,就是上周用竹......用特殊材料的那段。“
    謝一揚按下桌上的紅色按鈕,張鐵柱立刻推門而入。
    “備車,去三峽。“謝一揚抓起西裝外套,突然停下,“等等,先給周書記打電話,就說......“他眼中閃過一絲冷光,“就說發現境外勢力可能破壞三峽工程。“
    車隊疾馳在高速公路上時,謝一揚的手機響了。電話那頭,周明遠的聲音壓得很低:“老謝,你到底在搞什麽?國務院督察組都驚動了!“
    “有人想借工程質量問題做文章。“謝一揚看著窗外飛逝的景色,“您還記得去年珠海填海工程那件事嗎?同樣的套路。“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我給你爭取了六個小時。督察組晚上八點到宜昌。“
    掛斷電話,謝一揚立即撥通另一個號碼:“啟動"鋼筋計劃",把b庫的貨全部運到7號壩段。“
    三峽工地一片忙亂。
    當謝一揚趕到時,李院士的團隊已經在7號壩段鑽取了三個混凝土芯樣。年過六旬的老院士正舉著放大鏡,仔細檢查芯樣中的鋼筋截麵。
    “李老!“謝一揚老遠就伸出手,“您來視察怎麽不提前說一聲,我們好準備匯報材料。“
    李院士直起身,鏡片後的目光銳利如刀:“謝總,這些鋼筋的金屬成分有問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謝一揚心跳漏了一拍,臉上卻露出驚訝的表情:“不可能啊,這都是武鋼特供的......“
    “我不是說質量。“李院士打斷他,“這些鋼筋的微量元素配比和武鋼的工藝特征不符。“他舉起一段鋼筋,“更像是......“
    “境外產品?“謝一揚突然提高音量,引得周圍人都看過來,“李老,您確定這不是境外勢力調包的?“
    現場一片嘩然。李院士皺眉:“我沒這麽說,隻是......“
    “全體注意!“謝一揚厲聲喝道,“立即封鎖工地,檢查所有進場材料!“他轉向李院士,語氣懇切,“多虧您火眼金睛,不然國家戰略工程就要被敵人破壞了。“
    當眾人亂作一團時,張鐵柱帶著兩卡車鋼筋駛入工地。那些真正的武鋼材被迅速替換到取樣區域,而李院士取走的三個芯樣,在送往北京的途中“意外“丟失了兩個。
    深夜的宜昌賓館,謝一揚站在窗前抽煙。
    “謝總,北京那邊的消息。“林教授拿著傳真進來,“李院士的初步報告認為,發現的問題鋼筋可能是運輸途中被調包,建議加強安保。“
    謝一揚吐出一個煙圈:“專家組其他人呢?“
    “都收了我們的三峽紀念金幣。“林教授壓低聲音,“就是李院士堅持要把剩下那個芯樣送交中科院進一步檢測。“
    謝一揚掐滅煙頭:“安排人跟著樣品,確保路上不出意外。“他拿起外套,“明天一早回武漢,準備應對媒體。“
    “那7號壩段的竹......“
    “繼續施工。“謝一揚打斷他,“把監理日誌全部重做一遍,要體現出我們主動發現"境外破壞"的警惕性。“他嘴角勾起冷笑,“這可是送上門的立功機會。“
    當房門關上後,謝一揚從保險箱取出一本黑色賬簿。在“三峽工程“那一頁,他寫下今天的日期和“2000萬“的數字。這個數字旁邊,已經密密麻麻記錄著數十個類似的條目。
    窗外,長江水奔流不息。那些被混凝土永遠封存的竹筋,將在五年後開始腐朽。但到那時,謝一揚早已準備好另一套說辭——也許是地質變化,也許是設計缺陷,又或者是新一輪的“境外破壞“。
    畢竟在時代的洪流中,真相往往和鋼筋一樣,被永遠澆築在無人可見的黑暗裏。
    喜歡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請大家收藏:()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