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幻絲迷局

字數:1895   加入書籤

A+A-


    上海外高橋保稅區
    海關紅外檢測儀的藍光掃過集裝箱,屏幕顯示“100聚酯纖維”,謝一揚指尖輕叩報關單,吳天青低聲道:“第37批‘溫敏幻絲’已過檢,加熱程序今晚啟動。”集裝箱內,看似普通的化纖布料正隨環境溫度升高,分子鏈悄然重組——這些摻入納米磁性顆粒的“偽化纖”,將在72小時後恢複成頂級杭絲綢,市價暴漲300倍。
    三海裏外的緝私艇上,蘇晚盯著熱成像儀裏的異常光斑。突然,檢測數據被量子幹擾器覆蓋,屏幕跳轉為“揚帆集團出口創新獎”新聞稿,配圖中海關關長與謝一揚握手的腕表,暗藏與紅外檢測儀同頻的青銅齒輪芯片。
    2月9日淩晨,蘇州河倉庫
    蒸汽熨鬥掠過布料,化纖標識遇熱消融,露出“杭絲織造”的暗紋水印。黑衣人正將成品裝入印有“三峽防汛物資”的包裝箱,箱底夾層卻突然滲出淡藍色液體——蘇晚偽裝的質檢員趁機倒入的顯影劑,在紫外線下暴露出布料中納米顆粒的量子編碼。
    “蘇記者連絲綢都要親手摸?”謝一揚的聲音從通風管道傳來,倉庫燈光驟暗。全息投影在虛空展開,顯示武漢質檢局的“合格報告”,而真實布料正在投影死角裏扭曲變形,將顯影劑蒸發成與賭場籌碼相同的磁性霧靄。
    上午1000,杭州海關總署
    陸錚將光譜分析報告摔在桌上:“這批貨的x射線衍射圖譜,和揚帆去年申請的‘溫敏材料專利’完全一致!”技術員突然驚呼,中央大屏切換至謝一揚在達沃斯論壇的演講畫麵——他展示的“智能調溫軍服”正用相同技術,講台浮雕的青銅齒輪與海關檢測儀零件嚴絲合縫。
    “結案吧。”周明遠放下加密電話,聽筒裏傳來財政部長的笑聲,“‘幻絲技術’已列入國家863計劃,難道要指控自己人?”他身後電子屏閃過三亞養老基地監控:老人們正穿著“防汛慰問品”絲綢馬甲,其納米顆粒的輻射值恰好覆蓋了走私布料的數據特征。
    正午1230,長江口錨地
    緝私隊衝上貨輪時,船長啟動自毀程序。船艙內溫控係統暴走,所有“幻絲”在高溫中熔成膠狀物,滲入甲板縫隙後竟重組為印有“國儲專用”的防水布。蘇晚搶下一塊殘片,顯微鏡下顯現出與伶仃洋沉船中“人形金屬繭”相同的量子結構。
    “這不是走私。”謝一揚的遊艇掠過緝私艇,他對著海事電台輕笑,“是給量子材料學科做壓力測試。”遊艇尾流中,青銅齒輪狀探測器沉入海底,將變形參數實時傳輸至儋州灣賭場的全息輪盤——每轉一圈,就有價值200萬的“幻絲”在虛擬賭局中洗白。
    午夜2359,揚帆生物實驗室
    吳天青將海關數據包導入量子計算機,屏幕顯示「分子記憶重置完成」。蘇晚潛入時撞見更恐怖的場景:培養艙裏浸泡著與“幻絲”同源的生物纖維,標簽顯示“1994年三峽移民皮膚樣本”。突然警報大作,所有培養液蒸發成霧,在通風管道中凝成“儋州灣賭場”的3d坐標。
    她跌跌撞撞逃出實驗室,懷中殘存的布料在月光下浮現父親的字跡:“光蝕項目的終點,是讓整個世界成為可編程的布料……”
    2月10日,《科技日報》頭版刊登謝一揚“攻克溫敏材料世界難題”的報道,配圖中他身後的絲綢國旗,其納米顆粒排列出與海關檢測儀同頻的量子條形碼。
    儋州灣海底,走私賬本正被納米機器人編織成“人工珊瑚”——每片珊瑚蟲都攜帶1萬元贓款的加密數據。當蘇晚將證據投入錢塘江,江水突然逆流,將一團恢複真絲形態的布料衝回她腳下,經緯線裏嵌著父親實驗室的完整坐標。
    喜歡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請大家收藏:()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