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取鹽
字數:4297 加入書籤
冬末夜間依然寒涼,好在帳篷上搭的獸皮夠厚,密實的阻擋了外麵的冷風。
寒枝身下墊著厚厚的幹草,身上蓋著獸皮,睡的人事不知。
第二天一早,她是被外麵的喧鬧聲吵醒的。
昨天已經給眾人分好任務,今天一早起來,有些族人已經趁著早起飯食還未做熟時,先幹起了活。
伐木隊已經從林間砍了一堆木頭回來。
木頭底部削尖,隔一段距離,便往地裏砸進一根木樁。
兩根木樁之間的距離隻要別大到讓豬崽們鑽出來就行。
就這麽做出一個長方形的木柵欄後,再以藤條綁住木樁加固一圈。
剛砸了兩根木頭,飯就好了。
眾人洗手後拿出陶碗,依次伸出碗讓堇將食物倒進裏麵。
吃過早飯後,族人們四散開,自覺繼續去幹活了。
寒枝帶著族長和赤藍籽栗,還有那個知道鹽湖的女人,準備去找鹽。
她們幾個小孩,適合幹找鹽的活計,她和籽能背二十斤,赤背三十斤,剩下的每人背個五六十斤不成問題。
去往鹽湖的一路上,寒枝看到了很多苧麻。
盡管苧麻地麵上的那些葉子已經枯萎,但寒枝知道,再過不久之後,它們就會發出新芽。
苧麻是宿根作物,冬天枯萎後,地下部分的麻蔸並沒有休眠,仍在進行孕芽壯蔸等生命活動。
她把一顆苧麻連根拔起。
手上這顆植物根莖呈不規則圓柱形,稍彎曲,長4~30厘米,直徑0.4~5厘米,表麵灰棕色,有縱紋及多數皮孔,並有多數疣狀突起及殘留須根,質堅硬,不易折斷,折斷麵纖維性,斷麵粉性。氣微,味淡,有黏性。
苧麻除了是優質的紡織纖維以外,還是一味藥材。
野苧麻幹葉粉末或鮮葉搗爛,外敷患處,可以治外傷出血。
而根部除了涼血止血,還能清熱安胎,利尿解毒。
全身都是寶。
而這片平原上,隨處可見的苧麻枯枝在風中搖曳。
寒枝將苧麻根修整了一番,扯去不要的枯枝敗葉,將其餘部分放進背簍裏。
一行人繼續往前走,漸漸進了平原附近的山林中。
寒枝的腳步再次頓住,前麵一棵樹的枝椏間,纏著幾根樹藤,上麵結著一串串形如鈴鐺,早已經枯萎,卻尚未掉落的種子。
這樹藤早在秋天就已經枯萎了,找源頭花去寒枝很多時間。
大人們照著寒枝指著的地方,輪流開始用石鏟慢慢往地底挖掘。
一塊表皮褐色的肥大塊莖出現在眾人麵前,寒枝示意她們順著塊莖的生長方向繼續深挖。<,長度最少一米五的野生懷山藥,才終於被眾人挖出了土。
懷山藥還有一個名字,就是鐵棍山藥。
由於此地土壤結構比較特殊,所以長出來的山藥也很結實有韌性。
正宗鐵棍山藥密度極高,放在常溫通風處保存,一般可以存放36個月不成問題。
碳水化合物以澱粉為主,第二種可以作為主食的植物,終於被寒枝找到了。
這片平原有鹽、有苧麻、有山藥。
寒枝不由得感慨從前的有鹽部,不亞於守著金山要飯吃。
那根山藥被族長拿在了手裏,她個子高,拿起來不會像別人一樣讓山藥都拖地了。
一路上寒枝又看到了幾根結著山藥果的樹藤,但她沒有再讓眾人停下來挖。
今天的主要任務是取鹽,再挖時間都不夠了。
由於挖山藥耽誤了一點時間,眾人直到下午才到達那片鹽湖。
寬廣的鹽湖水位低的隻有淺淺一層鋪在麵上。
灰白色的鹽堆,在水中的低窪邊緣處,一圈圈的堆疊而起。
除了寒枝和帶路的那個女人之外,其餘人都愣在了原地。
原來真的是一片湖啊。
湖裏的鹽,看起來怕是族裏這些人吃上幾十幾百年也吃不完。
不隻湖中有天然鹽粒,湖岸邊也有一些遠遠看著就像白雪一樣的鹽粒堆積。
族長蹲下身,捏起一把自然風幹結晶的鹽土,湊到眼前看了看。
寒枝也抓起一把鹽土撚了撚,鹽粒隨著她揉撚的動作,從指間撲簌簌的又落回湖岸邊。
石之前換給她們族裏的那些鹽,可比這隨手抓起的鹽粒顏色要複雜的多啊。
寒枝反應過來,他們為了讓鹽看起來更多,一定是另外在鹽粒裏麵加入了塵土之類的雜物。
嘖嘖,這些人的奸詐因子莫非是天生的?這麽淳樸的史前世界,就開始搞造假。
族長顯然也想到了這點,和寒枝對視一眼,眼中不由得帶上了些氣憤。
這片鹽湖裏的鹽明明有這麽多,可有些人,總是太貪心。
但是想到石最後的下場,族長又釋然了。
已經死去的人,就讓他隨風飄散吧。
女神保佑,現在這片鹽湖,屬於她的部落。
眾人各自用筐背著鹽,開始返回。
回程因為背東西,趕路的速度比來時要慢,但寒枝沒有再四處張望的找尋東西,因此眾人依然用比來時更短的時間回到了族中。
把鹽放進帳篷裏後,寒枝來到已經搭建好的豬圈前。
三隻小豬已經被放進了它們臨時的窩裏。
看著那幾隻小豬縮成一團擠在一起睡覺,寒枝很滿意。
這裏!就是她養豬大業的起源地,她立誓成為養豬大戶!加油!奮鬥!奧利給!
黏土也已經挖了回來,堆放在地上,旁邊還晾著幾個已經塑好形的陶罐。
應該是箐做的。
有兩隻陶罐的底部,還被箐加上了三腳支架。
三足器是中國古代文化中一種具有特色的器物,以其獨特的三個支足設計而聞名。這種設計不僅在實用性上提供了穩定性,還在審美上展現了平衡與和諧。
關於三足器的造型,還是上次在營地,看到陶罐挨著篝火邊加熱太慢,寒枝隨口提出來的。
沒想到箐光憑描述,就可以準確的捏出來,實在出乎寒枝的預料。
她比寒枝想的還要聰明。
族裏其他人今天的表現也很優秀,黏土已經揉製好一部分做成了陶罐,而不遠的地方,燒製木炭的窯也已經建了起來。
明天就會有一批新的陶器燒製出來了。
族長看著族人們忙碌一天,卻沒有絲毫疲態的臉。
她想,她的部落,應該取一個名字。
喜歡穿越母係氏族,我帶族人致富請大家收藏:()穿越母係氏族,我帶族人致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