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阿若的決心

字數:7904   加入書籤

A+A-


    第二百四十九章阿若的決心
    阿若以為巫山人可以阻止城裏即將舉辦的祭祀。
    首領卻搖了搖頭。
    “我們不會下山的。”首領的態度很堅決。
    阿若知道她說什麽也改變不了巫山首領的想法的。
    年輕的巫醫,戈卻似乎想起了什麽,她看著阿若問道:“我們不能阻止這件事,但有人可以。”
    “可以幫助那些奴隸的人不是我們,是你。”戈說了一句讓阿若聽不懂的話。
    阿若指指自己,心想怎麽能呢?她隻是一個都不能在城裏住,隻能住在山腳下破茅屋中的獵戶而已。
    她說的話,城邦主是不會聽的。
    巫醫卻很認真的點頭表示是的,就是你。
    “你是巫山人和兩河部落民的後代,你可以打破神像。”巫醫又說了一句。
    阿若愣住了。
    打破神像?
    “你不是說了嗎?城裏之所以要做人祭,是為了不讓神像繼續裂開。”
    “你把神像直接砸碎,那這場人祭,自然就會停止。”巫醫繼續說。
    阿若這次懂了。
    是啊,如果這場人祭真的是為了阻止神像繼續裂開,那麽隻要把神像打破就好了。
    但打破神像的後果,在場的人都知道。
    為了阻止神像裂開,城主不惜從別處綁來一群奴隸做祭祀,要知道大河部落已經很多年都沒有做過人祭了。
    巫山首領看著族裏這位新任的巫醫,臉上的表情很複雜。
    戈的意思很明顯了。
    打碎神像以後的確不需要奴隸做人祭,但如果神像真的被打碎。
    阿若就是那個代替奴隸被人祭的對象。
    戈比老巫醫要聰明的多,但也殘忍的多啊。
    如果老巫醫還在的話,一定不會想到這個辦法,就算想到了,也不會讓阿若這樣去做的。
    她隻會告訴阿若,這件事管不了,勸阿若回家去,就當從來不知道這件事。
    但首領莫名覺得,也許這樣的戈,會打破她們巫山人一直縮在山裏生活的現狀。
    以前野獸還聽話的時候,住在山裏很好,但以後一定會越來越難。
    野獸不再遵守母神曾經定下的規矩這件事,在巫山首領的眼裏看來,並不完全是壞事。
    因為巫山人在山裏住得太久,再不和山外的部落通婚,遲早會滅絕的。
    首領還有一個猜測,野獸不再遵守母神的約定,可能意味著母神的力量越來越虛弱。
    那麽山下部落所信奉的新神,是不是也不像以前那麽強大了?
    畢竟新神的力量,就是從母神身上得來的。
    根據甲骨上的記載,很多年前,兩河部落時不時就會冒出一些很厲害的戰士,有人會噴火,有人會行水。
    隻要出現一個這樣的人,就會得到普通人類的追隨,他們無一例外都成了部落的首領。
    巫山人就是在這些人出現之後躲進山裏的。
    在搬進山裏之前,因為他們是女媧後人的旁支,血脈影響無法得到這種力量,部落也就一天天的落敗了。
    巫山人的先祖在某一天,急匆匆的回到族中,然後召集全族人一起商量事情。
    第二天,所有巫山人就搬離了原來的部落,躲進了山裏。
    每一個巫山人都會在成年之後,得知當年的先祖們拋棄祖地,匆匆搬進山裏的原因。
    為了躲避人祭。
    “吃掉母神的後裔,就可以得到新神的力量。”甲骨上清晰的記載著這句話。
    這就是最初人祭的真相,也是新神可以代替舊神的原因。
    母神是創世之神,生來就有力量。
    但新神不一樣,他們靠著吸食母神的血肉,才得以誕生。
    “母神真正的後裔被吃完後,就要輪到我們了。”當年的巫山先祖很有遠見的在甲骨上刻下了這句話。
    事實證明他的猜測是對的。
    母神後裔越來越少,兩河部落出生的人裏,擁有特殊力量的戰士,也越來越少。
    當年搬進山裏後,巫山人偶爾還是會下山的,所以斷斷續續的可以打聽到這些消息。
    直到人祭的事情越演越烈,她們終於封閉了山道,再也不曾踏足過山下的土地。
    至於山道怎麽封閉,似乎是先祖中有個奇人,懂得用石頭擺一些障眼的法。
    這也是母神教給先祖的,所以有著母神血脈的人不受障眼的限製。
    一直到阿若闖進山裏,巫山人才知道,原來巫山人和兩河部落民的後人,也同樣可以在山裏自由來去。
    不過阿若這次來了以後說她很久以前就想繼續進來卻找不到入口了。
    首領覺得可能因為阿若的身體留著兩河部落的血,所以有時候可以找到入口,有時候找不到。
    這樣的阿若,願意為了那些根本就不認識的奴隸,代替她們,完成這次的人祭嗎?
    阿若的臉上是一片掙紮猶豫的神色,這也在巫山首領的意料之中。
    誰會願意做這樣的事情呢?
    但阿若接下來的話,卻讓首領覺得自己剛才的想法實在是小看了阿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我的母親身體不好,眼睛也要看不見了。我的妹妹從小就不知道吃飽肚子是什麽感覺。”
    “我每天進山打獵,換來的食物也隻夠吃個半飽。遇上大雨不能進山,我們還會連續餓上好幾天。”
    “我可以進城打碎神像,但我的母親和妹妹,有誰能替我照顧她們呢。”
    阿若臉上的猶豫,隨著她說出的幾句話逐漸褪去。
    她的目光裏,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希冀。
    她緊緊的盯著巫山首領的臉,又重複了一句:“誰能替我照顧她們呢。”
    戈已經在巫山首領說話之前,回答了這個問題。
    “我們會把你的母親和妹妹接來山裏,以後她們就是巫山人。隻要我在部落裏一天,我就一天不會讓她們挨餓。”
    “當然,如果你真的可以砸碎神像的話。”戈接著補充了一句。
    首領看到阿若在聽到戈這樣說以後,臉上瞬間掛滿了笑容。
    “我第一次進山的時候,就覺得你們這裏好。”
    “母親和妹妹可以留在這裏,我覺得很好。”
    “我會打碎神像的。”
    第二百五十章成王敗寇
    夢境在第三天的時候,終於不來了。
    寒枝有點失望,沒看夠呢。
    但是睡醒後的白天裏總是很忙碌,她也顧不上想那麽多了。
    今年的雨季來的比前兩年都要晚一些,而且雨量也沒有以前多。這點從平原旁的河流就可以看出來。
    去年的這個時候,因為雨水過於充沛,河裏的水都漫到岸邊來了,今年卻下降了一截。
    河道本來就不寬,照這樣下去,等到秋冬的枯水期,豈不是要見底了?
    雖然秋冬時候作物基本都已經收割了,對於灌溉的需求會降低,但是今年還準備試種冬小麥呢。
    冬小麥播種下去以後,田裏要保持適量的墒情,也就是濕度。而越冬之前的麥苗,需要一定量的灌溉水,來穩定地溫防止凍害,小麥才能安全越冬。
    就算熬過了秋冬,春季也並不是什麽多雨的季節,所以才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雨水之後也是春耕的好時機。
    之前聽說北猿幹旱的時候,寒枝也隻是同情了一下他們,沒想到這麽快就蔓延到南邊來了...
    在寒枝心裏麵,人禍從來不是她需要擔心的。
    她不相信這個世界有任何一個部落,會比目前的女媧氏更強大。
    哦,夢裏那個疑似女媧氏祖地的部落還是有可能對她們造成威脅的,因為人多啊。
    不過她也並不是很怕。
    奴隸社會的戰鬥力,是不能光看人數的。
    奴隸沒有保護自身利益的動機,所以戰爭的積極性很低,很容易臨陣倒戈。
    再加上日常連飯都吃不飽,大腦思考能力不足,就會導致訓練成本以及組織難度都異常的高。
    這並不是寒枝自視甚高,而是曆史上有實例。
    武王伐紂的決勝場,牧野之戰,周武王用幾萬士兵的隊伍擊潰商紂王,也就是帝辛的幾十萬大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很多史書評價周武王是上天選中的明君,所以才能以少勝多,打敗以殘暴著稱的帝辛,登上諸侯之王的位置。
    但其實真正的原因就是這幾十萬人馬水分實在是太大,即使真的有這麽多人,其中也大半都是奴隸。
    幾十萬奴隸大軍看著唬人,其實就是繡花枕頭一包草而已,打起仗來士氣低迷,一擊即潰,敗了也正常。
    帝辛不光愛任用奴隸做普通士兵,也很喜歡在奴隸中選拔人出來做將才。
    這一點在後世也被很多人讚賞為明君之舉。
    事實上帝辛確實不是後世認為的那樣殘暴不仁,畢竟他最大的敵人周王討伐他的時候,在戰鬥檄文《牧誓》裏麵羅列的罪名,也隻有四項而已。
    一個是惟婦言是用,說他在國家的重大決策上會聽取女人的建議;二說祭祀不修,不祭祀祖宗不崇敬鬼神;三是不任用親族,這個理由,呃,寒枝記得自己當時看到的時候隻感覺兩眼一黑,這也能算罪名;第四就是喜歡收容一些其他地方的逃民奴隸,並且會在其中挑選一些有才的人任命職位。
    最大的敵人寫的檄書隻羅列這幾項在後世看來簡直就是明君之相罪名的帝辛,卻在後來變成了最著名的暴君。
    戰國時,帝辛的罪名被加到了二十多條,到了西漢的時候又加了二十一條,到了東晉,再增加十三條。
    而等到明時的封神演義,那更是重量級的把各種素材集合整理加工一番,讓他在民間的名聲徹底沒法翻身。
    所以子貢才會說:“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紂王不好,但不像傳說裏麵的那麽嚴重。所以君子們才十分厭惡居於下流,因為一旦到了下流,那天下所有的罪名就都會被安插在你頭上。
    隨著後世各種曆史研究以及影視的重新演繹,帝辛的形象還是在慢慢好轉的,起碼寒枝就很多次在各種論壇上看到吹噓帝辛明君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說是他出外開疆擴土,出征東南夷,所以內部才會被周武王趁虛而入,不然就憑他英雄不論出身的前沿思想,未來說不定真能幹出一番大事業。
    但寒枝是個看曆史的時候總喜歡去探尋背後原因的人,在她看來,帝辛之所以喜歡重用奴隸,是因為貴族階層沒有可用之人了。
    諸侯們割據一方,在各自的領地裏做大王,隻是意思意思每年給他進貢一下。
    而帝辛自己領地裏的貴族們,也就是巫,並不聽從他的管教。
    上古時期的巫,掌握著國家的最高知識以及權利,畢竟文字被發明出來的初衷,就是為了記載祭祀結果的。
    祭祀的主使者是巫,而不是王。
    在巫權達到頂峰的商時,巫更是可以直接參與幹涉王的人選。
    因為當時的人們認為,國家的王隻是“昊天上帝”的使者,來凡間傳達上天的旨意而已。
    而誰是“昊天上帝”呢?
    自然是在當時被認為可以交通鬼神上達天聽的巫了,所以巫權是比王權更高的存在。
    從帝辛出征東南夷的舉動看,他不是一個沒有野心的人。而一個有野心的王,對上了權力比他更大的巫權集團。
    巫權明明掌握著最高的知識,但站在王權的對立麵。
    巫師,也就是貴族階層的人不能為己所用,帝辛當然也就順勢丟棄他們,轉而去奴隸階層尋求突破點。
    無論是收留其他地方的逃奴還是直接在自己的奴隸裏麵提拔人出來加以任用,都是為了抗衡巫權,提高王權的正常做法而已。
    至於檄文說帝辛會在重要決策上聽取女人的建議這點,寒枝猜測大概是因為商時還有母係社會殘留,女人並沒有像後世那樣退出政治舞台,而是還活躍的參與其中。
    婦好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在後世總是重點被強調是武丁妻子,但她是一直有自己的封地的。
    在自己的封地裏,她就是王一樣的存在,隻是後世總喜歡弱化這一點,隻撈著武丁妻子的名號大肆宣傳而已。
    母係氏族的殘留甚至是一直延續到漢時的,那時候的公主也有自己的封地。
    喜歡穿越母係氏族,我帶族人致富請大家收藏:()穿越母係氏族,我帶族人致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