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字數:3504 加入書籤
“這就是你們說的白鹽?”
遊商撚了一撮鹽罐裏的鹽粒搓了搓,看外表確實是鹽,隻是顏色不是常見的黑黃色。
其實和後世的精鹽相比,女媧氏提煉的鹽顏色是偏黃的,但對於遊商來說,這些鹽依然顯得太白。
白的她有點懷疑真假,所以索性沾了幾粒進嘴嚐嚐。
本地盛產的岩鹽,也就是礦鹽,多數都是從地下鹽礦裏挖出來的。
這種鹽相比其他的,比如井鹽或者海鹽來說,天然純度更高一些,所以吃起來苦澀味相對較少。
但和這樣的白鹽相比,遊商頓時覺得自己從前吃的鹽味道太複雜了。
做慣生意的遊商馬上意識到這種白鹽的重要性。
兩河邊的普通部落民們是不介意吃那些黑黃泛苦的粗鹽的,有的吃就行,挑什麽?
可那些大城中的城主、巫醫以及他們養著的無數侍從,以及各個地方的奴隸主們,比起泛苦的鹽,當然更喜歡白鹽。
這是比白陶更好做的一筆生意。
白陶是很好,但也很易碎。
遊商做過幾年的紅陶生意,紅陶可比白陶厚實多了,就這運輸一趟到了地方後,也有不少碎掉的罐子。
又輕又薄的白陶,她真不知道要怎麽做,才能保證運到地方後,能有一半數量的白陶可以完好無損。
所以第一批白陶的價格,她是肯定要開到天價去的。
而白鹽可就好弄多了,直接裝進麻布袋子裏就行。隻要注意別淋了雨,就能完完整整的把所有鹽運走。
遊商原本是看不上做鹽的那點生意的,因為本地其實並不缺鹽。
往河流下遊走一些,那邊大大小小的礦鹽不知道有多少,隨便在地裏挖挖就能挖到。
所以下遊不少部落會挖了鹽來集市上和人換糧食。
其實上遊這些人也可以去下遊挖鹽自己吃,不過起碼也要走上一兩天的路才行。
遊獵時代走上一兩天是常事,但農耕時代走上一兩天,就算是出遠門。
出遠門就要承擔各種各樣的危險,除非和部落裏的人結伴走,否則獨行的人屍體被過路人發現就扔在路邊,或者被獵人發現已經吃的隻剩殘肢丟在山間的事可是比比皆是啊。
與其冒著這樣的危險,不如直接在集市上和人換鹽,要不了多少糧食,用布也是能換的。
遊商的生意還是以糧食和紅陶,以及在各地開集市為主。
糧食是不愁換的,不管運到哪都有人願意換,紅陶以前主要是運到大城去,給上層的人用,後來才慢慢變成部落裏的平民們也可以換點回去,因為便宜了。
至於集市,遊商在各個地方都開了集市,除了這裏之外,其他地方也和城主奴隸主之類的合作開了一些。
不過後來紅陶生意不是很好做,有不少部落已經發現了紅陶的製作方法。
本地之所以還是隻有大河族製作紅陶,是因為用後世的話來說,這裏就是紅陶原產地,價格便宜,當然沒有人費心研究。而外地紅陶價格昂貴,自然有人認真研究,好自己去賺這個錢。
不過紅陶的生意隻占遊商產業中的很小一部分,最主要還是糧食和集市的收入,紅陶生意丟失並沒有什麽太大影響。
集市收入有時候並不穩定,因為大多數的奴隸主,都不是什麽心地好的大善人,總想著從遊商這裏撈更多的好處,有時候會隱瞞集市中收取的攤位費。
隻要不是太過分,遊商通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這麽算了,因為換個人也是一樣的結果。
隻有糧食產業是牢牢握在遊商手裏親自看管的。
每年秋天,遊商從各地收上來的糧食會先儲存在地窖下,來年再拉出去換掉。
她出生的地方,那裏的人是很會挖地窖儲存糧食的,帶殼的稻可以很久都不壞,粟米隻要不磨掉殼,也可以在地底留很久。
遊商後來又回去了一趟,那個她長大的地方。
部落裏麵早就變成一片空蕩蕩的,沒有人敢住在這裏,包括那些沒有死的奴隸。
奴隸們不知道存放糧食的地窖入口,而天氣又熱,部落裏的那些屍體都開始發臭,所以活著的那些沒有跟著遊商一起離開的奴隸,也在遊商走了之後,不知所蹤。
可能是去了附近的部落重新做奴隸,可能是去山裏做了野人,也可能是餓死在路邊,誰知道呢。
但遊商知道存糧的地窖入口,所以她打開入口,進去瞧了瞧。
絕大部分的糧食都已經變成了泥土,捏在手上的瞬間就成了灰,隻有那些帶殼的,把殼磨掉之後,裏麵的糧食居然還可以吃,隻是味道有些怪。
那些厚厚的,糧食變成的灰堆在地麵上,一堆又一堆。
遊商知道這裏的人很會種地,也知道他們有很多很多的糧食。
他們甚至有一位專門的“糧神”,部落裏每年都要燒掉很多糧食用來祭祀祂。
糧食還是吃不完,所以他們養了很多的雞,雞喜歡吃帶殼的穀,天氣好的時候,經常下蛋,部落民常常拿雞蛋和周圍的部落做交易。
族裏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但這些都和奴隸沒有關係,盡管這些糧食都是他們種出來的,奴隸吃的依然是丟在坑裏殼沒有磨幹淨的穀和粟。
離開的時候遊商沒有帶走那些還可以吃的糧食,她這次隻是路過,拿不了這麽多東西。
何況糧食雖然還能吃,不過味道實在是很怪,換也換不出去的。
她沒有來的時候,這些糧食就已經開始腐爛,等她走了,就讓它們繼續爛在地窖裏吧。
再一次離開故鄉很多年的遊商,開始做起了糧食的生意。
她的糧隊,運輸的勞力不是人,而是大象。
喜歡穿越母係氏族,我帶族人致富請大家收藏:()穿越母係氏族,我帶族人致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