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字數:3871 加入書籤
集市開了三天後,裏麵的大小攤主們基本都已經撤了幹淨。
往常集市上幾間草屋的木門也會被關上,夜間還會派人來巡視幾遍,不然過不了一天,這裏就會成為遊民無賴們“借住”的地方。
但這次,占據幾間草屋的大攤主們卻還要在這裏繼續留幾天。
按照原本計劃,女媧氏今天上午就該回山上的住處,但因為提煉精鹽的事情被耽誤了。
為了避免上山的族人們擔心,免不了要派一隊人回去報個平安。
遊商提出可以派一部分人進山跟著保護去報信的人,還可以順便幫他們背送物資。
寒枝想了想還是答應了,不過她還是補充了一句,“你的人隻能跟到山外圍,裏麵就不能去了。”
隻要還在外圍的範圍,就不會發現山裏的製陶工坊,白陶的原材料還可以保密一陣子。
其實就算他們發現了原材料也沒什麽,不知道麵包窯的內部構造,光憑現在燒製普通陶器的土窯,到不了白陶的燒製溫度。
不過能瞞一天是一天,而且不讓遊商的人進山裏麵,也是為了試探遊商的態度,假如她不管不顧的非要讓自己的人闖進去,那就斷絕了兩方以後和平做生意的可能性。
遊商收起臉上慣常的笑模樣,正色,“小巫醫,我和很多人換過東西,我知道什麽事能做,什麽不能做,和你一樣,我也不喜歡貪婪的人。”
於是寒枝便抽了十個族人準備回山中,遊商則又派了十個侍從,一起背東西上山,順便保護女媧氏的安全。
一支由二十個壯勞力組成的隊伍,光人數就已經達到了一個小部落的規模,隻要不是太蠢,就知道不能惹。
獸皮肉幹換成的糧食放進竹筐裏,一人一根扁擔,挑起兩個筐。
遊商覺得這扁擔倒是很好用,一根棍子而已,就能讓人挑起更多東西。
她已經發現了,風氏有很多製作起來非常簡單,卻異常好用的東西,似乎都是小巫醫做的。
遊商看了一眼寒枝忙碌著指揮的背影,很滿意的點點頭。
果然是和她一樣的人!
“你要多少白鹽?”等到回山的人走了之後,寒枝這才回轉屋裏,詢問遊商。
把鹽的事情給完結了,她才好抽出手來安排那些奴隸的事。
奴隸們目前暫放在遊商的幾間草屋裏麵,寒枝準備讓他們先養幾天身體再幹活。
遊商想了想,回答“不多”。
今年出來的白鹽主要是運往大城那邊,明年的話,她要回去看看象群遷徙的時候會經過哪些部落,然後再計算一下需要多少白鹽。
遊商有一套自己的計數辦法,不過因為不是很精準,有時候也會弄錯數量。隻是少量弄錯對她也沒什麽影響罷了。
骨拿著一個記事本走到遊商麵前,“大城有多少人?”
遊商愣了一下,有多少人這種事,她怎麽會知道。
“那麽大城有多少戶?”骨繼續問。
時下一家人的數量基本都不低於六人,隻要知道多少戶,就能大致推測出人數。
遊商依然搖搖頭。
她也不知道怎麽說,到底多少人,她心裏有個模糊的概念,隻是不知道要怎麽說,對麵這個像猴一樣的女孩才能聽懂。
骨扭頭看了寒枝一眼,意思是巫醫,這生意到底怎麽做。
寒枝想了想,覺得有必要和遊商來一場深入的學習交流了。
一個成功的商人,怎麽能不知道自己經常做生意的城市常住人口大概有多少呢?沒有數據,怎麽估算市場有多大?
遊商肯定有她自己的一套辦法記住人數,但無法說出來。這樣很不利於雙方交流,以後做生意的時候還多著呢。
共用一套計數體係,才是正解啊。
“我們雖然不常和人換東西,但我們有一套精準好用的計數係統,你要不要了解一下?”骨看著遊商,十分熱衷於傳授知識的力量。
遊商是個十足的生意人,當然不會拒絕。
寒枝也坐下來,準備一起學習。商業這方麵她懂得雖然不多,但她是雜學家,前世什麽都能吃一點,拿來和遊商互相探討,還是很夠用的。
而這一次的談話與商討,讓已經四十六歲的祝葵,感覺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寒枝每說出一個陌生詞匯之後,就會再用遊商可以聽懂的話解釋一遍。
她一直是個很好的老師。
而遊商則是個無比聰明的學生。雖然和骨比起來,她對於數字方麵的敏感略遜一籌,但綜合學習能力,已經遠遠超越了一般人。
寒枝絲毫不意外,因為遊商本就不可能是個平庸的人。
一位好的老師,遇上了一個狂熱汲取著新知識的學生,這場眾人以為很快會結束的學習會,一直持續了一周的時間。
遊商每天都一大早敲開草屋的門,直到深夜才回到自己的住所。
如果不是因為她不回去,家裏有太多人擔心,她恨不得就住在集市上的草屋裏,日夜學習,爭取早日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資源整合專家。”
這個稱呼是寒枝說的,她說一個成功的商人,必然就是這樣的專家。
遊商在知道這個稱呼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之後,十分深以為然。
進山報信的風氏一行人早就回來了,同時帶回山裏族人一切順利的消息。
栗還悄悄告訴寒枝,族人們又在山裏成功燒製了很多白陶出來,不愁沒東西賣了。
連續幾天沒日沒夜的學習後,遊商讓人從地窖的糧倉中拉出了不少糧食出來,要送給風氏。
“這是我在南邊收來的糧食,叫做稻,我本來是想讓這裏的人耕種稻子,可他們光是種粟就已經費盡力氣,沒人敢做第一個種植這種稻米的人,就怕種壞了沒有收成。”
遊商原本的想法是很好的,多一種糧食,就多一種保障。南方多種粟,北方多種稻,不是很好嗎?
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南方人認為不需要很多水的粟一定不好種,北方同樣覺得需要很多水的稻米難伺候。
就連大河流域這種氣候適宜,既可以種粟也可以種稻的地方,人們也堅持隻想要多種些黍米。
一個新的物種,以及隨之而來需要學習的新技術推廣,從來都不容易。
喜歡穿越母係氏族,我帶族人致富請大家收藏:()穿越母係氏族,我帶族人致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