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這…這簡直是奇跡!

字數:6418   加入書籤

A+A-


    淩晨三點,當所有人都沉浸在睡夢中時,直播間的人數卻達到了峰值。
    屏幕上,滾動著一條條彈幕
    “這聲音,像極了老家屋簷下的風鈴……”
    “聽著聽著,手就自己打起了拍子,根本停不下來……”
    “我是個夜班工人,每天都睡不著,但聽著這個聲音,卻感覺無比的平靜……”
    “我是個失眠的老人,已經好幾年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了,但聽著這個聲音,卻感覺回到了童年……”
    “我是個值勤的哨兵,每天都感到孤獨和寂寞,但聽著這個聲音,卻感覺自己不再孤單……”
    林小滿看著屏幕上的彈幕,眼眶漸漸濕潤了。
    她截了幾張圖,保存了下來。
    沒有發朋友圈,也沒有發微博。
    隻是默默地將它們存入了一個名為“無人聽見的共鳴”的文件夾裏。
    另一邊,周曉芸正主持著一場非遺評審會。
    會議的主題是“城市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一份名為“城市早市叫賣聲譜係”的提案,再次被駁回。
    “理由還是老一套,無樂理支撐,無法標準化,不具備傳承價值。”
    一位專家推了推眼鏡,語氣冰冷地說道。
    周曉芸聽著這些話,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憤怒。
    他們隻知道用那些死板的條條框框,來衡量一切,卻忽略了文化最本質的生命力。
    “難道,隻有那些穿西裝打領帶的文化,才配得上被保護嗎?”周曉芸在心裏默默地問著自己。
    她深吸一口氣,站起身來。
    “各位專家,我這裏有一段音頻,請大家聽一下。”
    說著,她打開個人平板,播放了一段音頻。
    那是一段由各種各樣的聲音組成的“交響樂”。
    有修鞋攤的敲打聲,有早點鋪的叫賣聲,有環衛車的提示音……
    這些聲音,都是她用三個月的時間,走遍全省各地,一點一滴收集起來的。
    她沒有告訴專家們,這些聲音的來源。
    她隻是平靜地問道“如果文化必須穿西裝打領帶才能進門,那我們保護的,還是活著的東西嗎?”
    全場一片沉默。
    那些專家們,都愣住了,他們從未聽過這樣的聲音,也從未想過,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聲音,竟然也能構成如此動人的樂章。
    最終,那份“城市早市叫賣聲譜係”的提案,被擱置了。
    周曉芸知道,這並不意味著成功,但至少,她已經盡力了。
    她相信,隻要有更多的人,開始關注這些“無人聽見的聲音”,那麽,文化的種子,終將會生根發芽。
    在甘肅民樂縣靜音亭管理員的屋中,陳伯已經很久沒有醒來了。
    村民們感到有些擔心,便結伴來到靜音亭探視。
    隻見他躺在床上,手中緊緊地握著那根陪伴了他大半輩子的拐杖,拐杖的另一端,輕輕地搭在銅鍋的邊緣。
    他的呼吸很微弱,但卻很有節奏,仿佛與銅鍋的震動同頻。
    老吳聞訊趕來,看到這一幕,立刻製止了想要上前搶救的村民。
    “別動他,讓他走完最後一段。”
    老吳的聲音很輕,但卻充滿了堅定。
    村民們雖然不解,但還是聽從了他的安排。
    他們默默地站在一旁,靜靜地守候著陳伯。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太陽漸漸升起,晨光灑滿了整個靜音亭。
    突然,銅鍋開始嗡鳴起來。
    那聲音很輕,很柔,就像是一位母親在輕聲哼唱著搖籃曲。
    陳伯的嘴角,微微翹起,露出一個安詳的笑容。
    緊接著,銅鍋裏傳出了一段極輕的哼唱——那是陳伯年輕時在部隊學的軍號調。
    經過三十年掃地節奏的打磨,它已經化為了“甲五·終章”的前奏。
    歌聲漸漸停止,陳伯也停止了呼吸。
    銅鍋嗡鳴三聲,如同送行一般。
    老吳緩緩地走到陳伯的床前,輕輕地合上了他的雙眼。
    陳伯走了,帶著他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帶著他對這口銅鍋的眷戀,帶著他對那“無人聽見的聲音”的執著。
    幾天後,在陳伯的葬禮上,老吳默默地站在人群中,看著陳伯的棺木緩緩地被放入墓穴。
    他的心中,充滿了悲傷和感慨。
    葬禮結束後,老吳獨自一人來到小溪邊。
    他默默地將自己用了大半輩子的工具,一件一件地沉入溪底。
    錘子、鑿子、鉗子……
    所有的工具,都靜靜地躺在了溪底,與泥沙融為一體。
    最後,老吳從工具箱裏拿出一把鏽跡斑斑的鐵絲鉗,緊緊地握在手中。
    他凝視著遠方,
    “哢嚓”一聲,老吳用鐵絲鉗夾斷了一根不起眼的鐵絲……
    老吳手起鉗落,“哢嚓”一聲,像是在跟過去做個了斷。
    工具都沉了,手藝也該放下了。
    現在,該是“它”自己折騰的時候了。
    當晚,西北風裹挾著豆大的雨點,劈裏啪啦地砸向靜音亭。
    村民們在睡夢中被一陣突如其來的轟鳴驚醒,那聲音粗獷、奔放,像是沉睡多年的雄獅終於蘇醒,一嗓子吼出了積攢了百年的悶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臥槽!什麽情況?地震了?”有人揉著惺忪睡眼,探頭望向窗外。
    隻見遠處靜音亭的方向,隱隱有金光閃爍,那聲音正是從那裏傳來的。
    “這銅鍋…炸了?”村裏懂點玄學的王老漢,掐指一算,驚呼道“這是要出神仙啊!”
    遠在省城的林小滿,剛準備眯一會兒,就被這穿透力極強的聲音瞬間喚醒。
    “這…這音色?!”她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蹦起來,抄起錄音設備就往外衝。
    “關鍵時刻掉鏈子?!”林小滿看著空空如也的電量格,欲哭無淚。
    這感覺,就像褲子都脫了,你給我看這個?
    但她很快釋然了,反而笑出了聲。
    也好,就讓這聲音,好好地刻在她的腦子裏吧,用耳朵,用心,去記錄這無法複製的共鳴。
    靜音亭內,老吳巍然不動,任憑風雨抽打著他的臉龐。
    他抬頭望著被雨水衝刷得越發鋥亮的銅鍋,感受著那股蓬勃的生命力。
    手中的鉗子,被他緊緊握住,仿佛握住了一個時代的更迭。
    又輕輕一合,哢嚓!
    最後一根人為連接,斷了!
    風,越刮越大;雨,越下越猛;鍋,越鳴越響!
    仿佛在宣告老子現在,自己活著了!
    誰也別想再定義我!
    西北風肆虐後的第三天,天空難得放晴。
    老吳拄著那根陪伴他多年的老榆木拐杖,顫巍巍地向後山走去。
    經過一夜暴雨的洗禮,山路泥濘不堪,每一步都走得格外小心。
    “這老胳膊老腿,怕是要散架咯。”他自嘲地嘟囔著,卻絲毫沒有停下的意思。
    靜音亭孤零零地立在山頂,像一位飽經風霜的老者,默默地守護著這片土地。
    走近了,老吳才發現,那口曾經光亮如新的銅鍋,此刻已是綠意盎然,表麵覆滿了厚厚的青苔,歲月的痕跡清晰可見。
    鍋沿也出現了一絲細微的裂痕,像是被風雨侵蝕的傷口,卻絲毫沒有影響它那低沉而悠揚的鳴叫。
    風吹過,銅鍋便發出“嗡嗡”的聲響,仿佛在與山風對話,又像是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
    老吳緩緩蹲下身子,粗糙的手掌輕輕撫摸著銅鍋冰冷的表麵。
    他的目光落在了當初親手釘入樹幹的銅釘上——如今,樹皮已經將它們完全包裹,仿佛從樹幹裏長出了一枚枚金屬的果實,閃爍著奇異的光澤。
    “這玩意兒,倒是挺會找地兒紮根。”老吳咧嘴一笑,露出了缺了幾顆牙齒的牙床。
    他沒有動手去清理銅鍋上的青苔,也沒有嚐試修複那道細微的裂痕。
    隻是默默地從口袋裏掏出幹糧,就那麽坐在亭子邊,一口一口地啃著。
    銅鍋的鳴叫聲斷斷續續,時而高亢,時而低沉,如同老友在耳邊絮絮叨叨地閑聊著。
    老吳聽著聽著,嘴角便泛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他知道,這口銅鍋,已經不再是他親手打造的裝置,而是真正成為了這座山的一部分,與山川草木融為一體,自由地呼吸,自由地歌唱。
    “也好,也好,就讓它自己折騰吧。”老吳心想。
    遠在省城的林小滿,正對著電腦屏幕,眉頭緊鎖。
    她將那段淩晨三點錄到的“沉默直播”原始音頻導入頻譜分析軟件,試圖從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我就不信,這聲音會是無緣無故出現的!”她暗自嘀咕道。
    經過反複的分析和比對,她終於發現,在那段看似雜亂無章的環境聲中,竟然隱藏著某種規律性的波動——這些波動的頻率,與銅鍋在不同溫濕度下的震動頻率完全吻合!
    “我去!這是什麽鬼?”林小滿驚呼一聲,差點從椅子上跳起來。
    她連忙翻箱倒櫃,找出了老吳早年維修靜音亭時留下的手繪“聲紋圖”。
    這張圖紙,詳細記錄了銅鍋在各種狀態下的聲音特征,是老吳多年經驗的結晶。
    當她將聲紋圖與頻譜分析結果進行比對時,一個更加驚人的事實浮出水麵銅鍋的聲音,已經完全脫離了人為的調校,進入了一種自然共振的狀態!
    “這…這簡直是奇跡!”林小滿激動得語無倫次。
    喜歡港片製霸港島,從自立門戶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港片製霸港島,從自立門戶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