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宮書的布局
字數:3275 加入書籤
同一時間,文化部和央視官博也同步進行了轉發。
宮書這首詞和歌的創作思想並不是所有人都了解的,包括杜康永老爺子的事情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通過一些網友的介紹,那些並不是很了解的人也終於知道了關於杜康永的事跡,無不為之動容,紛紛對其生起了敬仰之情。
同時,也對那些從事戲曲文化事業的人們起了尊敬之意,這些戲曲從業者是可愛的,可敬的。
當大家了解到當前戲曲從業者的收入之微時,也是很痛惜。
要知道,一個流量演員,參演一部電影或電視劇,隨隨便便就可以拿到幾千萬甚至過億的片酬,而那些戲曲從業者演一晚的戲曲,可能也就隻能拿到幾百塊甚至不到百塊的收入,這之間的差距何其之大,簡直天壤之別。
雖然在此之前,文化部也投入了很多資金,做了很多動作力求改變現狀,但效果都不是很好。
一個是靠包裝靠粉絲效應,不需要有什麽能力,隻需要在那耍耍帥,擺一擺姿勢,就可以獲得天價片酬;
一個是靠著深厚的專業功底,任勞任怨,兢兢業業,以那‘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的付出獲得那微乎其微的收入。
雖然賺的很少,但依然還是有很多人堅持著,為的是華國瑰萃的延續,為的是文化傳承的不斷。
這些人才是應該支持的,鼓勵的。
也就是從此刻起,很多人改變了思想和看法,自發的對戲曲進行支持,還別說,以前總覺得咿咿呀呀難受至極的戲曲,現在竟然感覺很好聽,這就是接受和認可之後產生的效應。
而各地方的戲曲學院也再次迎來了更多孩子的加入,很多家長願意將自家孩子送到這裏學習華國的傳統戲曲文化,而孩子們也在家長的熏陶和鼓勵下,對戲曲產生了興趣。
這也使得戲曲文化從業者們的收入慢慢變的多了一些,終於不用再為生計而發愁了,更加相信以後戲曲行業會越來越好了。
這也是諸如杜康永、田衛國、方知曲等老一輩希望看到的一幕。
當然,這些都離不開宮書的付出,現在,宮書在所有戲曲文化從業者的心裏地位十分的高,受到所有人的尊敬。
與此同時,全國範圍也刮起了戲曲流行音樂創作風,越來越多的創作人開始敢於創作這種曲風的作品,而這些作品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這些創造者們都認可同一件事,那就是宮書是這個曲風的祖師爺。
辦公室裏,宮書將於燕叫到麵前,安排了兩個事情:
第一件事情,成立一個戲曲專項資金組,由文化部牽頭,每年宮書拿出3000萬作為投入,而公司方麵宮書已經與李文強和邱健商討完畢,公司同樣每年出資3000萬,這樣一來再加上文化部投入的3000萬,每年會有9000萬資金作為戲曲文化事業所用。
這個專項資金主要用於兩個方麵:
1、戲曲文化的宣傳、培養和獎勵,戲曲活動的宣傳這不必多說,而優秀戲曲學生的培養很重要,對於那些學院裏的老師進行了待遇提高,同時每年會舉辦兩場戲曲大賽,鼓勵和獎勵戲曲學生更好的學習戲曲,提高自己的戲曲功力。
2、設置一個戲曲流行音樂獎項,獎勵每年優秀的作品,吸引更多創作者的加入,以此推動戲曲的宣傳和發展。
第二件事,就是從今天開始,宮書將開放接單,接單方向分為音樂和廣告,這樣既可以幫助宮書將另一個世界的作品展現出來,又可以為公司和個人帶來營收。至於影視方麵暫時不準備開放,這個還是需要把控在自己和公司手裏。這一點不能怪宮書自私,畢竟影視的利益太大,宮書又是公司的股東,還是要以公司利益為主。
當然了,如是涉及到投入比較大需要合作的時候,宮書還是願意找一些公司參與的,畢竟合作可以共贏。
市場那麽大,單靠京石娛樂是沒辦法吃下的,尤其是對於近些年海外影視來華國搶占市場這件事,宮書想要反侵略,就需要聯合一些人來跟京石娛樂一起突破。
這兩件事都是經過股東會開會討論過的,並不是宮書個人隨意製定的。
這就是宮書的布局,他要快速的將自己的影響力拉升起來,這樣才好為海外的開拓做準備。
安排完這兩件事後,宮書跟於燕要來了最近公司的任務清單,於燕將其發送到了宮書的郵箱後,就前往文化部與文化部的工作人員一起準備專項資金的事宜。
其實公司的任務係統裏就有外部和內部的邀約任務明細,隻不過這些隻是麵向公司層麵的,至於那些找宮書邀約的則沒有在係統裏。
雖然之前的邀約都被宮書推掉了,不過細心的於燕還是將每一個邀約都記錄整理了下來,並做了分類,因此於燕發給宮書的這一份邀約清單要更加的詳細和清晰。
看著這份清單,上麵都是歌曲的邀約,以及綜藝節目的邀約,並沒有關於廣告方麵的,這也很正常,畢竟宮書之前並沒有做過廣告,外界的人也不知道宮書懂得這個,不過等於燕回來後會去安排。
宮書首先看的是歌曲邀約清單,這裏麵是一些公司發來的邀歌申請,邀請宮書為他們公司的歌手量身打造一首歌曲,不過沒有魔娛娛樂和南皇娛樂的邀約,想想也是,同為三大娛樂巨頭,自己公司旗下就有那麽多金牌、大師級和宗師級詞曲人,怎麽可能去對頭公司進行邀歌呢。
這些邀歌裏三線和三線以下歌手占比最多,大都是這些公司想要憑借一首成名歌曲使其突破晉級,二線歌手也有20個人進行了邀歌,一線歌手也有一些,不過不多,隻有7個人進行了邀約,歌王和歌後級就沒有了,畢竟這種層級的歌手很少,大都在三大娛樂裏麵,三大娛樂公司之外的也不是沒有,很少。
這也很正常,不管是歌王還是歌後,都希望能夠有一個好的平台,這意味著資源的多少和發展的寬度,除非是那種別的公司自己培養出來的歌王歌後,然後以利益將其綁定的,才會選擇原公司。
當然了,一般的公司想要培養出歌王歌後是十分難的,不說別的,就單單說作品就是一道難關,沒有三大娛樂這種雄厚的詞曲創作團隊的支撐,難,太難。
喜歡那些年,我們一起聽過的歌請大家收藏:()那些年,我們一起聽過的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