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包公的仕途之路7
字數:2149 加入書籤
話說包拯在端州大刀闊斧地治理,不僅嚴懲了欺壓硯工的奸商與貪官,還製定諸多利民政策,使得端州官場風氣清正,百姓安居樂業。端州在包拯的治理下,猶如一顆重新煥發光彩的明珠,蒸蒸日上。
然而,時間一晃數年過去,北宋仁宗皇帝聽聞包拯在端州的卓越政績,對他愈發賞識。此時,京城開封府尹一職空缺,仁宗皇帝思慮再三,覺得包拯剛正不阿、斷案如神,正是接任開封府尹的不二人選。
這日,包拯正在端州府衙與公孫策商討進一步改善民生的舉措,忽聞朝廷使者前來傳旨。
包拯等人急忙整衣跪地,使者展開聖旨,高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包拯任職端州期間,清正廉明,治理有方,功績斐然。今開封府尹一職空缺,特調包拯即刻進京,接任開封府尹之職,以解京畿諸多繁雜事務,望包拯不負朕望,悉心履職,欽此!”
包拯心中一陣波瀾,他對端州百姓早已生出深厚感情,如今要突然離去,實在萬分不舍。
但皇命不可違,包拯恭敬地接過聖旨,送走使者後,他神色凝重地對公孫策說道:“公孫先生,聖命難辭,我不得不前往京城任職開封府尹。端州百姓待我情深,這一去,不知何時才能再回。”
公孫策安慰道:“大人,京城乃天下之中心,諸多事務錯綜複雜。大人此去,定能在更大的舞台上施展抱負,為天下百姓謀福祉。端州百姓也定會理解大人的。”
包拯微微點頭,隨後著手準備交接事宜。消息在端州城傳開,百姓們如同當初瀛洲城一般,紛紛湧上街頭。端州的硯工們更是自發組織起來,帶著他們精心製作的端硯,來到府衙外。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硯工代表眾人說道:“包大人,您在端州這些年,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如今您要走,我們實在舍不得啊。這幾方端硯,是我們的一點心意,還望大人收下。”
包拯趕忙扶起老硯工,感動地說道:“各位鄉親的心意,包拯心領了。但這端硯乃端州特產,我若收下,恐有受賄之嫌。包拯一生清正廉潔,實在不能收下。”
百姓們聽了,愈發敬佩包拯的為人。他們雖然不舍,但也明白包拯是要去京城擔當更重要的職責。
在一片不舍與祝福聲中,包拯帶著公孫策、展昭以及王朝馬漢張龍趙虎等人,踏上了前往京城開封的路途。
一路上,包拯心情複雜。他深知京城不同於地方,皇親國戚、達官顯貴眾多,處理事務必定更加棘手。但他心中秉持著公正廉明的信念,絲毫沒有畏懼之意。
數日後,包拯一行人來到京城開封。剛進城,包拯便感受到了京城的繁華與複雜。街道上車水馬龍,行人熙熙攘攘,但在這繁華背後,似乎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暗流。
包拯等人來到開封府衙,簡單收拾後,包拯便準備開始熟悉府衙事務。然而,還沒等他坐穩,就有人擊鼓鳴冤。
包拯立刻升堂,隻見堂下跪著一位衣衫襤褸的老者,老者哭訴道:“大人呐,求您為小民做主啊!小人的兒子被一夥惡霸當街打死,小人去報案,那些衙役卻置之不理。”
包拯聽後,眉頭緊皺,怒喝道:“朗朗乾坤,天子腳下,竟有這等惡事!你且細細說來,是哪些惡霸如此膽大妄為。”
老者抽泣著說道:“回大人,那夥惡霸為首的叫李霸天,是京城一位權貴的遠房親戚。他們平日裏在街頭橫行霸道,欺壓百姓,無人敢惹。小人的兒子隻是不小心衝撞了他們一下,就被他們活活打死。”
包拯一拍驚堂木,怒道:“豈有此理!來人呐,即刻去將那李霸天等人給本府抓來。”
展昭領命後,帶著王朝馬漢等人迅速離去。不多時,便將李霸天等一夥惡霸帶到堂下。
李霸天一臉囂張,見到包拯也不跪,還輕蔑地說道:“你就是新來的開封府尹?哼,我勸你別多管閑事,不然有你好受的。”
包拯怒目而視,喝道:“大膽狂徒,在本府堂下還敢如此張狂!你當街打死無辜百姓,可知罪?”
喜歡包青天斷案傳奇故事匯請大家收藏:()包青天斷案傳奇故事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