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奇謀的可能性
字數:4750 加入書籤
楚皇南山玉突然打了個哈欠,略顯困倦地說道:“今日暫且議到此,諸位愛卿先退下吧。”
文仲卿、張世謙、武承嗣三人雖心思各異,也隻得躬身行禮,依次退出了這間象征著楚國最高權柄的殿宇。
沉重的殿門緩緩合攏,隔絕了外界的光線與聲響。
南山玉靠在龍椅上,雙目微闔,手指無意識地揉著太陽穴,方才朝堂上的劍拔弩張似乎耗盡了他的心力。
然而,當最後一位大臣的腳步聲消失在遠處,他緊閉的眼眸卻倏然睜開,那裏麵的疲憊瞬間被一種深沉的精光所取代。
他微微側首,對侍立在一旁的老內侍遞了一個極隱秘的眼色。
老內侍心領神會,悄無聲息地退至殿外陰影處。
不過一炷香的功夫,禦書房一側的偏門被輕輕推開,去而複返的呂連傑和李長風一前一後走了進來。
書房內再次隻剩下他們三人,空氣仿佛都比方才凝重了幾分,燭火劈啪作響,映照著三人神色各異的臉龐。
南山玉已坐直了身體,目光如炬,先前的倦怠蕩然無存。
他看向李長風,開門見山,聲音低沉而嚴肅:“長風,此處再無外人。你方才所言……扶持乾國玉宣公主登基,並使其成為你的女人……此計,確實堪稱千古奇謀,兵不血刃而收兩國之效,若成,功在千秋。”
他話語中帶著毫不掩飾的讚賞,但隨即話鋒一轉,眉頭深深鎖起:“然,此計過於駭人聽聞,實施起來,難如登天!
朕心中所慮有二,其一,那玉宣公主唐玉宣,雖聞其聰慧果決,頗有其父之風。但乾國朝堂波譎雲詭,太子與二皇子根基深厚,她一屆女流,想要在奪嫡中勝出,登上那九五至尊之位,希望何其渺茫?中洲各國,尚無女子為帝之先例,此乃逆流而上!”
他頓了頓,目光銳利地盯住李長風,仿佛要看到他心底:“其二,亦是關鍵。你的身世,乾皇唐世成與唐玉宣本人,恐怕早已心知肚明。
他們知曉你乃朕之血脈,即便……即便唐玉宣真能僥幸登基,她豈會甘心委身於你這‘敵國皇子’?
她與乾皇,又豈會容你憑借這層關係,染指乾國權柄?隻怕屆時,非但不能成事,反而會為你招來殺身之禍!”
呂連傑站在一旁,麵色沉凝如水,接口道:“陛下所慮,正是臣之所憂。長風,此計雖妙,卻如空中樓閣。
公主登基,難;讓她接納你這重身份,更難。這兩道難關,任何一道都足以讓這盤大棋滿盤皆輸。”
麵對兩位長輩的質疑,李長風臉上卻不見絲毫氣餒,反而露出一抹成竹在胸的淡然笑意。他上前一步,拱手道:“父皇,呂將軍,所慮皆在情理之中。但此事,長風並非一時興起,早已著手布局。”
“哦?”南山玉與呂連傑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驚訝,“你已有布局?”
“是。”李長風目光沉靜,緩緩道,“先說女子登基之難。中洲舊俗,確如鐵板一塊,然人心思潮,並非不可引導。
不知父皇與呂將軍可曾聽聞,一本名為《清婉傳》的話本,近年來在乾國市井坊間廣為流傳?”
“《清婉傳》?”呂連傑聞言,花白的眉毛一挑,臉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臣似乎……聽小女清月偶然提起過。說是近一兩年在楚國一些官宦千金、世家閨秀中也悄然流傳,頗受追捧。
隻是此書乃乾國刊印,流傳到我大楚的數量極少,據說一本難求,價格被炒得極高,清月那丫頭念叨了幾次,也未能入手一套全本。”
他看向李長風,眼中帶著探究,“此書與此事有何關聯?”
李長風微微一笑,那笑容裏帶著幾分運籌帷幄的自信:“關聯甚大。《清婉傳》所講述的,正是一位出身寒微的奇女子李清婉,如何在亂世之中憑借自身智慧、膽識與仁德,一步步掙脫桎梏,最終匡扶社稷、安定天下的故事。
在最新的第三卷續本中,李清婉已經登臨帝位。書中處處暗示女子之才德,絕不遜於男兒,甚至猶有過之。此書文筆細膩,情節跌宕,更兼情感動人,極易引讀者共情。
它在乾國盛行,潛移默化之間,已在許多百姓,尤其是女子心中,種下了一顆‘女子亦可頂天立地,甚至執掌乾坤’的種子。”
他頓了頓,繼續道:“此書,便是兒臣親手所寫,並命人暗中策劃、推動的。目的,便是要鬆動那看似鐵板一塊的舊俗,先在民間輿論上,為女子執政,鋪一條或許微弱,但確實存在的路。”
禦書房內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南山玉驚奇道:“我兒竟然還會寫書?果然是奇才啊!”
呂連傑的眼神中,又添了幾分欣賞欽佩之色。
隻不過,現在不是討論李長風詩文才氣的時候。
南山玉和呂連傑都是掌控大局之人,立刻明白了李長風此舉的深遠用意。
文化浸潤,思想引導,往往比刀劍更能改變世界的麵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清婉傳》看似是不起眼的話本小說,卻如同滴水穿石,其力量不可小覷。
“竟有此事……”南山玉喃喃道,看向李長風的目光愈發複雜,其中欣賞之意更濃。此子不僅修為高深,膽識過人,竟還有如此深遠的心計與布局能力。
“即便如此,”呂連傑沉吟道,“公主那邊……”
“至於玉宣公主,”李長風接過話頭,語氣篤定,“兒臣與她多次共曆生死,彼此心意,雖未徹底挑明,卻也已有默契。她對我……信任有加。京南城外,她曾親口言道,等我回去。”
他腦海中閃過城樓上那道在夕陽中煢煢孑立的身影,語氣不由柔和了幾分,“如今所差,無非是一個能讓我在乾國朝堂站穩腳跟,立下不世之功的契機,以及……徹底打消她因我身份而產生的最後一絲顧慮。
隻要我能攜此斡旋之功返回,再助她穩定乾國內部藩王之亂,於公於私,我與她之間,便再無阻礙。”
他抬起頭,目光灼灼地看向南山玉:“而這一切的前提,便是父皇能頂住朝堂壓力,暫緩伐乾之議,給兒臣,也給玉宣公主,爭取這至關重要的時間與機會!”
南山玉站起身,在禦案前緩緩踱步,明黃色的袍角在燭光下擺動。
他心中天人交戰。李長風描繪的藍圖確實誘人,那是一個超越簡單征服的、更加穩固和長遠的未來。
但正如文仲卿等人所言,風險巨大,一旦失敗,楚國將錯失眼前開疆拓土的良機。
良久,他猛地停下腳步,眼中閃過一絲決斷。
他轉向李長風,沉聲道:“好!朕就信你這一次!朕會設法壓下主戰之聲,對外隻稱需詳加斟酌,暫緩用兵。但此議在朝中阻力極大,文相、張相,尤其是武承嗣,絕不會輕易罷休。”
呂連傑此時也踏前一步,聲音鏗鏘:“陛下既已決斷,老臣自當竭力輔佐。明日朝會,縱有萬千反對,臣亦與陛下共擔之!隻是……”
他看向李長風,語氣凝重:“殿下,你需知,陛下與老夫為你擔此幹係,是賭上了國運與身家名譽。你此去,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李長風迎著兩人期待而沉重的目光,深深一揖:“兒臣必不負父皇與呂將軍厚望!”
“你去吧,”南山玉揮了揮手,“先行回府休息,具體細節,朕再與呂愛卿商議。”
李長風知道他們還有更隱秘的話要談,依言行禮,轉身退出了禦書房。
待李長風的腳步聲遠去,書房內隻剩下南山玉與呂連傑二人。
呂連傑壓低聲音,上前一步:“陛下,您真的決定……”
南山玉轉過身,目光仿佛穿透了宮牆,看到了遙遠的北方。
“連傑,”他聲音低沉,“你可知道,朕在看到他的那一刻,除了愧疚,更多的是什麽嗎?”
他不等呂連傑回答,自顧自說了下去:“是希望。他身上,有朕年輕時渴望擁有卻未能擁有的魄力與不羈,更有超越朕之格局的視野。
他所圖,非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天下格局之變。此計雖險……但值得一搏。更何況,”他頓了頓,聲音裏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柔和,“這是書琴留在這世上,唯一的骨血了。於公於私,朕都想給他,也給我們兩國,一個不同的可能。”
呂連傑默然,隨即鄭重拱手:“臣,明白了。明日朝會,縱使唇槍舌劍,臣定助陛下,將此議推行下去!”
喜歡無敵殺伐請大家收藏:()無敵殺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