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盡鑫
字數:3983 加入書籤
陸昶當然沒有謀反之心,但朱彪的話說得有道理。
去蜀地的太監回來了,蜀國公既然已經把鄧百崎從家族中除名,便已經舍棄了他,如今,他又做出這樣牽連家族的事情,朝廷沒有牽連到他們,隻能跪拜皇恩浩蕩。
跟著太監回來的,是蜀國公的一個六歲的孫子,還有一個十二歲的堂侄子,都是鄧家的嫡子嫡孫。
說把孩子送到京城,來接受教化,實則是向皇帝賠罪,願意質押。
這些事,陸昶就不管了。
皇帝表麵上看著精神不錯,但實則兩條腿經常骨頭疼,走不了路,步行到皇後寢宮,都要歇幾次。隻不過,他上朝的時候,都是乘坐步輦過去,上朝時,也是坐著,所以大家也沒有發現。
但是李皇後是知道的,隆啟帝並不瞞他。
“嫣兒,隻怕朕,沒有多少時間了,七皇子太小,我放心不下你們。”隆啟帝有些悲觀。
李皇後自然知道他在擔憂什麽。
“皇上不要如此憂心,聖體才會恢複。”
隆啟帝苦笑,還怎麽恢複。
他最擔心的,就是自己過早走了,七皇子被陸昶架空,但李皇後卻並沒有他的那種焦慮,隆啟帝試圖讓李皇後能強勢一點,他走了,哪怕是太後幹政幾年也好啊。
但李皇後的性子,跟張太後不一樣。
林詩詩的腳踝受傷嚴重,十幾天後才能下床行走。朝廷對她的傷勢表示體諒。
當太監前來宣讀冊封聖旨時,考慮到林詩詩的身體狀況,隻讓她簡單地跪了一下,便將聖旨直接遞給了她。
為了彰顯一品誥命夫人的身份,陸昶專門製作了一個透明的櫃子,用來懸掛她的誥命服。
笑著對林詩詩道:“這可是你自己赴險,為自己掙回來的。”
除了這個令人矚目的名分,一品誥命夫人每年還能領取豐厚的俸銀。
在林詩詩養傷期間,餘淼每天都會過來陪伴她一會兒。有時候,餘淼會帶來自己的女紅,與林詩詩一同坐在窗前,一邊做針線活,一邊閑聊家常。
有了這次共同經曆,兩人之間的關係不再僅僅停留在表麵的客套,而是變得更加親密。
林詩詩也同樣感受到了這種變化,她對餘淼的稱呼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生疏,而是多了幾分親切和溫暖。
但說起來,這次的事情,也不是林詩詩一個人的功勞,魯淩恬、餘淼都是一起經曆的,但最後朝廷隻嘉賞了林詩詩,林詩詩不是個小氣的人。
直接送了兩個成衣鋪給魯淩恬。
至於餘淼,她放了話,到時等她出嫁的時候,會給她添一份妝。
不僅如此,她也會幫著她擇婿。
餘淼感激涕零,說自己一定會記得表姐的恩情。
傷筋動骨一百天,林詩詩能正常行走,是在一個月後,並且,她發現自己有孕了。
陸昶高興得大笑,說這夢雲寺可真靈驗啊。
林詩詩白了他一眼,什麽靈驗,我天天躺床上不能動,這種時候,你也沒放過我。
陸昶湊到她耳邊,道:“娘子,看你說的,好像是我強行要你似的,還不是你挑逗的。古人說,三十如狼,你現在正好三十,我都不敢想,等到了四十,你夫君我還能不能吃得消呢。”
直把林詩詩說得麵紅耳赤。
李皇後本來想等林詩詩傷好之後,就請她進宮敘敘話,沒想到她又有孕了,隻得作罷。隆啟帝得知以後,沒有說話。
“還不知道是男孩還是女孩呢。”李皇後寬慰他。
李皇後現在是兩女一子。
隆啟帝的身子,已經不能再有子嗣,不然,他也會讓李皇後再生一個皇子的。
林詩詩請了女夫子,到府上來專門教導餘淼,從這,能看出她對餘淼的真心,而不是以前的隨她去。
陸旭過來,說既然請了女夫子,幹脆連著陸念青也一起學。
魯淩恬這個繼母,倒沒有壞心思,但她自己對於如何教導一個孩子,確實沒有經驗。
林詩詩一並應了。
魯淩恬過來聊天的時候,林詩詩看著自己凸起的小腹,問魯淩恬,是不是也應該抓緊點。
魯淩恬麵露難色,吞吞吐吐的道:“二爺,大多數時間,是歇在書房。”
“……”
你們兩個,不是成親前,就互相滿意的嗎?
“他什麽意思?不願意碰你?”林詩詩問道。
“也不是不碰,但一個月也就三五次,我總覺得不夠。”
魯淩恬說著,耳朵都紅了。
一個月三五次,算不上頻繁,但也不是很少。
不熱衷也不討厭。
林詩詩就教她一些法子,癸水去後過上七天同房,受孕機會最大,多吃黑豆等物……
可以給陸旭補補身體……
或者,穿得妖嬈一點,勾引自己夫君又不丟人……
魯淩恬紅著臉記下了。
林詩詩心裏有話沒法說,陸昶現在對這個興頭高得很,她現在有孕,不能跟他同房,他挨著她,就忍不住。林詩詩就把他趕到榻上去。
現在,也會用別的法子給他舒緩,怕他憋壞了。
陸昶也自覺,這段時間都在軍營中陪陸盡歡,林詩詩這才鬆了口氣。
半年後,林詩詩生產,是個小子。
陸昶又是大喜,取名陸盡鑫。
說自己這個做父親的,以後對待妻子兒女,一定要盡心盡力。
林詩詩笑著說:“夫君得意思,我還得再生一個,湊成盡心盡力。”
陸昶笑著看她,道:“娘子,我也知道懷孕生子十分不易,現在已經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了,我已經知足。”
隆啟帝在宮裏鬱悶了一天,但等陸昶來的時候,他又笑眯眯的賜了好些東西,祝賀他喜得貴子。
陸昶躬身接了。
皇後那邊的太監過來,端過來李皇後親手為孩子縫製的衣服,鞋子。
陸昶大為感激,說怎麽還能讓皇後親自動手,還縫了這麽多件,小孩真是太有福氣了。
等太監走了,陸昶還在那裏絮絮叨叨,說皇後真是太仁慈了,等小孩大點,一定要帶著過來親自給皇後磕頭謝恩。
隆啟帝心情莫名又好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