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宋金兩軍對峙
字數:5122 加入書籤
盛夏烈日高懸。
淮河北岸。
無垠的平原上塵土飛揚,旌旗如海浪般翻湧不息。
南宋百萬大軍嚴整列陣,鐵甲森森,氣勢如雲。
騎兵列於陣前,戰馬昂首嘶鳴,蹄鐵踏地聲震如雷;弓弩兵張弓搭箭,箭簇在日光下泛著冷冽寒光;重甲步兵身披鐵鎧,長槍如林,每一步踏地都激起黃塵,仿佛大地也隨之震顫。
陣列之中,長槍兵、刀盾兵、火器營各依方位,錯落有致,恰似棋盤上的兵卒,暗藏萬千殺伐之機。
這百萬將士,皆是百戰之師。
中原的漢子身量魁梧,江南子弟身形敏捷;川蜀兵卒跋山涉水而來……他們眼中透著剽悍,殺氣。
盡管這百萬軍隊的兵卒來源複雜。
好在之前。
在李莫愁的帶領下,他們橫掃恒河平原,攻城略地,斬敵無數。
實戰的血火淬煉,令各軍兵種早已磨合出默契。
此刻列陣,人人動作如流水,隊列轉換間竟無半分滯澀。
“速速列陣!不可懈怠!”
“依將令而行,陣型莫亂!”
各級將官的嘶吼聲此起彼伏。
辛棄疾披甲胄,快馬如電,在陣中疾馳傳令,聲如洪鍾。
劉琦立於高台,揮動令旗,各色旌旗翻飛如鷹隼。
吳璘、李寶等高級將領各鎮一方,刀眉緊鎖,目光如炬,死死盯著陣列中每一處細微變化。
汗水浸透甲胄,卻無人敢擦拭,唯恐誤了軍令。
年輕的皇帝趙昚立於陣中,身穿黃金甲胄,頭盔上的赤纓隨風狂舞。
他是第一次親臨戰場。
卻覺血脈僨張!
百萬將士的呼吸聲、馬蹄聲、甲胄碰撞聲,匯成一股驚濤駭浪,直衝他的天靈蓋。
日光灼烤鐵甲,金鱗般的反光刺目而來,恍若龍神降世。
他忽然有點懂了,唐太宗李世民為何偏愛禦駕親征:這千軍萬馬的生死,皆係於君王一念;那指揮若定的豪邁,足以讓凡人觸摸天穹。
“壯哉!我大宋鐵軍!”
趙昚提劍長嘯。
風卷旌旗,聲傳十裏。
他望向天際,似見汴京繁華重現,又似聞黃河長江在怒吼。
此戰若勝,中原可複,山河可安!熱血沸騰間,他忽覺自己不再是深宮帝王,而是與先祖太祖並肩的戰士。
“擂鼓!!”
戰鼓驟起,全軍齊吼。
“必勝!”
“必勝!”
聲震雲霄,連遠處山巒都為之回響。
烈日下,平原上的百萬雄師,已成一道不可摧折的鐵壁。
他們身後,是江南煙雨、蜀道險峻;他們眼前,是未可知的生死血路。
但此刻,唯有戰!戰!戰!
不久後。
“報——”
“金賊大軍來了!”
斥候的快馬如一道黑色閃電撕裂寂靜,馬蹄聲在風中回蕩。
辛棄疾握緊腰間寶劍,劍柄上的紅綢在風中獵獵作響。
他鷹隼般的目光掃過身後密密麻麻的旌旗,果斷下令。
“全軍戒備,迎戰!”
號角聲驟然響起。
宋軍陣列如精密齒輪般運轉。
鎧甲相撞的鏗鏘聲此起彼伏,弓弩手迅速蹲下壓低重心,長槍兵將丈餘鐵槍深深插入黃土,騎兵們勒緊韁繩,戰馬不安地刨著蹄子。
“要來了嗎?”
年輕的趙昚麵容緊繃,卻透出磐石般的堅定。
身為宋太祖的血脈後人,他絕對不能害怕,今天這一戰,大宋必將中興。
“太祖太宗保佑……”
“我大宋必勝!”
趙昚在心中默默叨念著。
很快。
北邊地平線驟然沸騰。
金國鐵騎踏起的塵煙如黑色浪潮席卷而來,馬蹄聲震得大地顫抖。
宋軍陣列中。
不少士兵狠狠吞咽著唾液。
眼神中閃過一絲畏懼。
沒辦法。
幾十年前,金國女真人從白山黑水的苦寒之地崛起,滅掉了大宋的兄弟之邦契丹遼國,又南下攻破了大宋的都城汴梁,俘虜了徽欽二宗,一度有鯨吞天下的兵威。
給宋兵們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即便有嶽飛嶽家軍曾大破金兵。
但……
如今要他們以金國決戰,恐懼仍如毒蛇般啃噬著他們的脊梁。
和在恒河平原掃蕩的土著阿三不同。
女真人是天下一等一的強兵。
他們可以一對十殺潰阿三。
但是一對一都沒把握打贏女真人。
好在,怕歸怕,有李莫愁保證,在大宋朝廷願意給足豐厚的軍餉獎勵下,士兵們還是願意拚命的。
金軍陣前。
大將耶律元宜的狼頭大旗迎風招展。
他粗獷的嗓音穿透戰鼓聲。
“列陣!女真兒郎在前,漢軍契丹兵壓後!”
隨著號令層層傳遞。
金軍迅速變幻陣型。
身披獸皮甲的女真勇士如狼群般在前鋒撕開缺口,北方漢人的重步兵持大刀結成鐵壁,契丹弓騎則在兩翼遊弋,箭囊中的雕翎箭在陽光下泛著冷光。
這一戰。
完顏亮是把所有家底都掏出來。
女真兵所有能打的都帶來了。
加上征召的幾十萬漢人,契丹人。
總計百萬之眾。
平原上,旌旗遮天蔽日,戰旗上的“完顏”二字在風中猙獰扭動。
此戰若敗,金國將徹底覆滅,再無翻盤的機會。
“那就是宋帝吧。”
完顏亮策馬上前,身披一套拉風的黃金甲胄,馬鞍上鑲嵌的猛虎浮雕似乎隨時要撲向獵物。
他的目光死死鎖住遠方對麵那抹同樣耀眼的金色身影——宋帝趙昚。
南宋皇帝竟敢親臨前線!
這出乎他的意料。
完顏亮冷笑一聲,馬鞭指向天際:“今日便讓這南朝小兒知曉,大金的鐵蹄從未鏽蝕!這天下當屬於我大金!”
兩軍對峙的平原上,風突然停滯。
宋軍的“宋”字軍旗與金軍的狼頭旗遠遠對峙。
殺氣騰騰。
趙昚的掌心滲出冷汗,卻紋絲不動。
不能輸,此戰絕對不能輸。
以前輸了還能遷都杭州。
現在輸了叫他往哪遷都?
“拜托了。”
趙昚看向辛棄疾的方向,他是個文人皇帝,不懂軍事打仗,來到這裏隻能起到鼓舞人心士氣的作用。
他放手讓懂軍事的將軍們全權指揮戰鬥,不讓文人官僚幹涉,也不派太監監軍。
為的就是放手一搏。
就在他準備好開戰的心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