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未來為何是朱棣
字數:5018 加入書籤
為什麽是他登上了皇位?
秦王朱樉。
晉王朱棡。
這兩人先是懵逼,震驚。
隨即,他們反應過來後,心中立刻充斥了化不開的妒忌不服。如果是大哥朱標做皇帝,他們服。
但……憑什麽是老四?
就算大哥不做皇帝,論資排輩也應該是輪到他們才是。
未來到底發生了什麽事?難不成真的是老四造了大哥的反,奪得了大明帝位?
不可能啊!
自古以來就沒聽說過藩王造反成功。
所以他們打從心底裏就根本不相信朱棣有這個能力,真當大明朝滿朝文武都是吃幹飯的不成。
哪怕他們所有藩王聯手,都沒有把握鬥得過擁兵百萬的大明朝廷。
朱棣這小子是怎麽創造奇跡的?
總不可能是大哥把位置讓給他吧?
朱樉和朱棡百思不得其解。
就是老好人的大哥朱標,看著朱棣的眼神也透出了意味深情的複雜。
“父皇,我從未有過爭位之心啊!”
“大哥做皇帝,我最支持了。”
“我怎麽可能會造大哥的反?”
“相信我啊!父皇!!”
朱棣急了。
他很清楚朱標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
雖然朱元璋的兒子不止一個,但除了朱標,其他兒子在朱元璋心中簡直就跟撿來的似的,隻把最好的都留給了朱標。
其他兒子,誰要是敢動了和朱標爭奪帝位的心思,朱元璋絕對翻臉無情。
現在如果不能打消朱元璋的懷疑。
朱棣很可能會被剝奪兵權,被軟禁起來,那就真完了。
“嗬——”
朱元璋老臉上掛起了冷笑。
一雙老眼眼瞳更是刮起了刀鋒般的利芒,駭得朱棣心頭瓦涼瓦涼的。
“天幕都放出來了,你就是大明朝未來的永樂大帝,鐵證如山,你還想抵賴?你是知道咱的脾氣,還是老實說吧,你是不是在心中早就有了爭位的野心?”
“沒有啊,我沒有啊,父皇……”
朱棣哭訴想要解釋。
可在朱元璋的眼中,此刻的他更像是在狡辯。
如果朱棣真有想要造反奪位的心思,朱元璋雖不至於殺掉朱棣,到底是自己的兒子。但肯定會徹底軟禁,等到自己要駕崩了就帶著朱棣一起走,不給朱標留後患。
“還不肯老實交代是吧?”
“咱看你是皮癢了。”
朱元璋眼神變得越來越森寒時。
“等等父皇。”
朱標卻忽然出聲為朱棣辯解。
“雖然我們不知道未來究竟發生了什麽事?四弟為何會當上大明朝的皇帝?但作為大哥,我相信四弟他絕對不會造反的。”
“你呀……”
朱元璋氣不過來,抬手指了指朱標。
“這小子都要搶走你的皇位了,你還在替他說話。”
“現在不是沒有嘛?父皇,我們先不要急著下定論,我相信是四弟不是那種野心勃勃,骨肉相殘之輩。”
朱標選擇維護的態度。
大哥……
年輕的朱棣心裏頓時被感動的稀裏嘩啦的。
還是跟小時候一樣,其他皇子或多或少都受到過朱標的照顧,而朱棣更是朱標帶大的,有著長兄如父的感情
在華夏古代王朝曆史上。
很難在皇子中找到比朱標更得兄弟人心的太子了。
“重八。”
“不要妄下決斷,先看天幕吧。”
馬皇後也開口勸道。
雖然一開始,聽到未來大明的皇帝是朱棣,她心中也是疑惑生氣,以為是朱棣造反奪位了。
但如今靜下心一想,不可能。
朱棣她還是了解的,是不可能造他大哥的反。
至於為什麽未來朱棣會登上皇位?
如果不是朱棣造反,難不成是朱標拱手相讓?
還是……
朱標英年早逝沒能登基坐上皇帝,朝廷被迫另立太子 ,讓朱棣給當上了?
馬皇後非常害怕這種猜測成真。
“好!”
在兒子和愛妻的勸說下。
朱元璋隻能暫時打消收是朱棣的念頭,惡狠狠的瞪了朱棣一眼。
“咱認真觀看天幕,要是天幕放出,你未來膽敢造反奪位的事情,那就不要怪咱不跟你講父子之情了……”
“……”
朱棣不敢反駁。
他的額頭,臉頰已經滲出了一層細汗。
不僅是他們一家關心未來的皇位繼承人。
誰做皇帝不僅是他們一家的事。
未來的皇帝,也關係到無數相關利益者的家族的前途命運。
無數文臣武將們,此刻也是捏緊了手心的一把汗,目不轉睛的死死盯著天幕。
……
天幕。
船艙內寬敞明亮。
雕花木窗大開,鹹澀的海風裹挾著陽光湧入,在四方桌的漆麵上投下粼粼波光。
王也懶散的坐在檀木椅上,素色道袍垂落如雲,袖口隨意挽起,露出腕間淡青的經絡。
他執筷的動作輕盈如鶴啄,先夾了一筷清蒸鱸魚,雪白的魚肉在唇齒間化開,鮮味混著海鹽的滋味漫上舌尖。
又斟了一盞黃酒,琥珀色的酒液在瓷杯中晃蕩,他仰頭飲盡,喉間發出滿足的歎息。
“啊!!”
“不錯不錯。”
他旁若無人般吃著,喝著。
鄭和端坐對麵,白袍上的金線繡蟒在光影中微微顫動。
這位三寶太監素來以沉穩著稱,此刻卻難掩眸中的好奇,眯眼細觀眼前這位年輕道士——道袍纖塵不染,發髻以玉簪束起,舉手投足間似有鬆風竹韻流轉。
在他身後。
站著的官員們更是屏息凝神。
有人指尖無意識地攥緊了衣角,有人偷瞥王也的麵孔,似在悄悄打量。
“嗯嗯,這酒好喝。”
“魚肉也不錯。”
王也舔了舔唇角油漬,忽笑吟吟望向鄭和。
“鄭公公可知,道家亦有‘天地為爐,萬物為鼎’之說?食人間煙火,也能從中悟紅塵真味。”
他言語間毫無仙家架子。
指尖卻悄然在桌沿畫了個隱晦符紋,杯盤殘渣竟霎時消融無蹤。
看得鄭和心頭一震。
酒過三巡,王也已麵頰微醺,卻始終神清目明。
官員們竊竊私語:“傳聞仙人餐風飲露,應當不食人間煙火,怎這般……接地氣?”
卻見王也忽將竹筷輕擱,飽嗝聲清亮如鍾磬。
“腹中飽足,方能談正經事。”
終於要談正事了嗎?
鄭和等人頓時目露欣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