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鄭和歸來,大殿接見

字數:4598   加入書籤

A+A-


    正午的驕陽似火。
    紫禁城的琉璃瓦在烈日下熠熠生輝,金碧輝煌。
    陽光穿透雲層,將整座皇城鍍上一層璀璨的金輝,連地磚的縫隙都被照得清晰可見。
    宮門外的廣場上。
    文武百官早已列隊等候,官員們兩兩三三地聚成小堆,低聲議論著今日的異常安排。蟬鳴聲在宮牆外此起彼伏,卻蓋不住官員們交頭接耳的私語。
    “你們聽說了嗎?”
    “今日鄭和回來了。”
    一位身著緋袍的文官壓低聲音道,手中羽扇輕搖,額角沁出細汗。
    “難怪這大中午的,皇上把咱們都召進宮來,莫不是要集體相迎?”
    “嘖嘖,這陣仗可不小。”
    另一位官員接話,目光掃過遠處整齊排列的錦衣衛。
    “皇上對鄭和公公的恩寵,真是愈發隆重了,一個宦官能做到如此程度,當真讓我等文官好生羨慕啊!”
    “噓!慎言!”
    旁邊一位老臣瞥了眼四周,神色警惕。
    “鄭和公公六下西洋,揚我大明國威,皇上看重也是應當。隻是這漢王……”
    他話音未落,目光便投向遠處兩個顯眼的身影——
    漢王朱高煦與趙王朱高燧正並肩而立,低聲交談,眉宇間隱約透出幾分焦躁。
    用不著明言,官員們心中皆知。
    漢王朱高煦對太子之位覬覦已久。
    這都是公開的事!
    但……
    漢王是成不了大事的……
    當今聖上朱棣對太孫朱瞻基極為寵愛,甚至曾有“此子類我”的讚歎,愛屋及烏之下,太子朱高熾的儲君之位始終穩如磐石。
    漢王的野心雖始終如暗潮湧動,但在朝中他根本沒有追隨者,百官們都不會認可他的。
    “二哥,鄭和回來了。”
    “以前不是沒回來過,但這一次竟如此隆重,全城的百姓都被動員起來了,要跪迎……老爺子心裏怕是有大喜事啊!”
    趙王朱高燧湊近朱高煦,語氣中帶著一二分猜測。
    雖然都說他是個狂妄居士,曾公開質疑挑釁太子朱高熾的執政能力,但……不代表他真的沒有腦子。
    看了看這位三弟。
    “嗬!”
    朱高煦冷笑一聲,拂了拂繡金蟒袍的衣角:“老三,你懂什麽?老爺子老了,越喜歡這些虛頭巴腦的玩意兒。鄭和這次帶回來的,要麽是稀世珍寶,要麽是海外奇獸,老爺子素來好大喜功,自然會大肆張揚。”
    他眯起眼,目光掃過遠處太子與太孫並肩而立的身影。
    “但咱們得防著太子。老爺子如今身體大不如前,也不知道還能撐幾年,萬一哪天……”
    逆子啊!!
    親爹還活著呢,就想到以後了?
    不過……朱高燧也是這樣想的。
    兩人竊竊私語,聲音低得幾不可聞,卻難掩眉間的陰鷙。
    遠處。
    太子朱高熾正與太孫朱瞻基低聲交談。
    太子身形肥胖,圓臉泛著溫和的笑意,一手撫著凸起的大腹部,另一手輕拍兒子的肩膀:“你可知國庫近年空虛?北伐、遷都、征安南、下西洋……樁樁件件皆是耗資巨大的工程。若非為父苦心調度,皇上哪來這般財力揮霍?”
    太孫朱瞻基年輕英氣,眉宇間透著對祖父的崇敬:“爹,您此言差矣!祖父乃千古一帝,下西洋非為珍寶,乃為揚我大明國威,萬國來朝!如今四海蠻夷皆知我天朝富庶,無人敢犯,此乃不戰而屈人之兵啊!”
    “你呀……”
    朱高熾搖頭苦笑。
    “你還是太年輕,國威固然重要,但若民有饑色,國何以為國?大明的百姓經不起折騰了……”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這些年他是當了大明的管家,很清楚國家財政消耗之大。
    等他未來登基了,他會立刻停止下西洋,還會把京城遷回到南京去。
    在他心裏計算著,大明國都立在北方,百萬人口,所需錢糧都要通過運河從南方運輸補給,耗費太大了,勞民傷財。
    但朱棣考慮的和他不一樣。
    不僅僅是錢方麵的問題。
    自宋朝以來,南方的經濟已經占優,如果國都在設立在南方,那麽北方的人心如何收攏?
    就在這時。
    宮門豁然洞開,一道尖細的嗓音穿透廣場。
    “皇上召見,百官入殿!”
    眾人聞言神色一凜。
    紛紛整肅衣冠,按品級分列東西兩排,魚貫而入奉天殿。
    殿內石磚鋪地,蟠龍金柱高聳入雲,穹頂藻井繁複精美。
    百官屏息而立,目光齊刷刷投向懸著龍椅的高台。
    須臾,貼身太監馬雲高唱。
    “皇上到——”
    朱棣身著明黃龍袍,龍紋在日光下流轉生輝,兩鬢斑白卻難掩帝王威儀。
    他緩步走上台階,每一步都似踏在眾人心尖。雖年過花甲,脊梁仍挺得筆直,目光如炬掃過群臣,最終落在太子與太孫身上。
    “皇上聖躬萬福!”
    百官齊刷刷跪倒,山呼之聲震得殿內金鈴輕顫。
    “眾卿平身。”
    朱棣聲音低沉渾厚,抬手示意。
    他坐定龍椅,目光掃過群臣,忽而輕笑一聲:“眾卿可知,今日正午召爾等前來,所為何事?”
    殿內一片寂靜,無人敢應聲。
    “嗬嗬……”
    朱棣忍不住興奮的笑容,目光漸漸投向殿外,低聲喃喃:“開始吧。”
    很快,太監扯開嗓門大聲喊道。
    “內宮監太監,市舶司總監事,遠洋寶船隊指揮使鄭和,奉旨覲見。”
    太監尖細的嗓音在奉天殿內回蕩。
    餘音未落,鄭和已邁著沉穩而堅定的步伐踏入殿中。
    他身著深白色織金蟒袍,係著黑色披風,海風磨礪出的堅毅麵龐上帶著難以抑製的喜色。
    來了——
    殿內文武百官屏息凝視。
    這位遠赴重洋的航海使臣,此刻正帶著異域的塵埃與榮耀,歸來麵聖。
    在數百道目光的聚焦下,鄭和深吸一口氣,雙膝重重跪地,俯身叩首。
    “臣鄭和叩見皇上,皇上聖躬安!”
    聲音洪亮,帶著遠洋歸來的風雷之勢,以及忠君愛國之心。
    高台上。
    龍椅上的朱棣早已按捺不住笑意,抬手道:“朕安。”
    話音落時,他目光灼灼地望向台下,眼中既有君王的威嚴,又藏著舊友重逢的欣慰。
    鄭和緩緩起身。
    眼眶微紅,漂泊的艱辛與思君之情在此刻翻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