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招賢令發布!

字數:6242   加入書籤

A+A-


    曹操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詫異與驚喜。
    鮑信說的辦法,不就是後世的科舉製嘛。
    他萬萬沒想到,向來有些守舊的鮑信,今日的思想也如此激進了。
    若科舉製一出,怕是天下士族,更是要跳腳的不行。
    因為,他現在代表的可是漢室,一旦科舉製推行下去,那就是大漢十三州人才選拔的全麵深入改革。
    不亞於王莽步子太大,扯到蛋的那些新政了。
    至於鮑信保留的舉薦製,說白了就是一句空口白話的車承諾。
    言明,那些不想參加考核的世家子弟,你也可以依然通過舉孝廉這條路來應聘。
    但是,我曹操用不用,那就不保證了。
    或許,看在麵子上,給你塞到某個衙門內,當一閑職。
    若想拿奉銀,不好意思,我曹操自己都窮得要死,恨不得出去搶。
    這時代的荀彧,自然無法跟曹操一樣,聯想到更高一層的科舉製。
    他還在琢磨其中的實際可操作性。
    荀彧微微皺眉,沉吟片刻後說道:“允誠的辦法雖有可行之基,但這考核之舉,曆朝曆代還從未有人嚐試過。”
    “其中考核的標準,考核的內容究竟該如何精準界定?”
    “若一律考核四書五經、儒家道學,那些寒門子弟,以及沒有接受過係統儒家經典教育的普通弟子而言,豈不是明顯有失公平?”
    “但反過來,如果我們將考核的重點放在算法、格物、農學等等這些實用之學上,那麽對於那些自幼飽讀詩書、擅長經史子集的士子們來說,又何嚐不是一種不公平的對待呢?
    郭嘉眼眸一閃,嘴角上揚輕笑一聲:“文若兄所慮雖有道理,然嘉以為,這考核之法,本就應不拘一格。”
    “亂世之中,所需之才豈會局限於經史子集?能治國安邦者、能運籌帷幄者、能興農事者、能通百工者,皆可為我所用。”
    他踱步上前,眼中閃爍著興奮之色,侃侃說道:“主公可設多科考核,既有經史之論,以考其學識素養。”
    “亦有策論之試,察其謀略遠見。更有實學之考,如算法、格物、農學等,驗其解決實際問題之能。”
    “且各科權重可依當下所需而定,靈活調整。”
    “如此,既不埋沒寒門子弟的實用之才,也能讓飽讀詩書之士有施展之地,各憑本事,公平競爭,豈不妙哉?”
    曹操含笑點頭,臉上雖依然平靜,實則心裏樂開了花。
    如果按照郭嘉所言,那就是一個簡略版的科舉製。
    此新製一旦推出的話,倒也不失為未來科舉製的破冰試水之舉。
    曹操眼中露出欣慰之色,轉頭看向鮑信:“允誠,你之策與奉孝之言,倒不失為兩全其美之策。”
    “隻是若真如此行事,這各方阻力,怕還是不小啊。”
    鮑信神色堅定,抱拳道:“主公,自古以來,變革之路從無坦途。”
    “但主公既有吞吐天下之誌,便不能因循守舊。”
    “今雖世家勢大,然主公若能把握時機,恩威並施,徐徐圖之,未必不能成就大業。”
    “且主公可言明,此策隻是戰亂時期的權宜之策,待天下大定後,再根據時勢重新製定新的選才製度即可。”
    鮑信這話,算是說到曹操的心坎上了。
    他剛才也一直在琢磨,要不要把科舉製提前弄出來。
    但現在看荀彧等人的反應,還是算了吧。
    倒不是說曹操就此畏懼士族的反抗,而是飯要一口一口吃才行。
    要知道,凡是過於激進的人傑,最後都沒什麽好下場。
    前朝的王莽,就是因為新政步子太大,導致被人砍了腦袋,頭骨被製作成酒具。
    後來的楊廣就更慘了,被人逼得於朝堂之上自縊而死。
    這都是血淋淋的教訓啊。
    目前的曹操,還不認為自己有抗衡天下世家大族的實力。
    但如果等天下平定,四海歸一了。
    看曹操不把那些所謂的世家大族,來一次黃巢似的大清洗。
    在曹操心中權衡利弊的時候,堂下眾人皆低頭沉思,試圖快速弄清楚其中道道。
    荀彧總覺得哪裏不對勁,但一時半會又想不出個所以然。
    此時,程昱再次開口道:“主公,允誠與奉孝所言,皆是為了主公大業著想。”
    “隻是推行新策,需有詳細規劃與籌備。”
    “不僅要考慮考核內容與標準,還需安排專人負責組織實施,確保公正無偏。”
    “同時,對於可能出現的反對之聲,亦需提前想好應對之策。”
    “昱不才,願作為其中一員,為主公赴湯蹈火,衝鋒在前,直麵所有反對之人。”
    郭嘉也連忙拱手道:“主公,嘉不才,也願為此事的考核之法,為主公分憂。”
    “屬下亦願為主公分憂。”
    “屬下……
    一時間,賈詡、鮑信、棗袛等人齊齊拱手請命。
    荀彧依然在皺眉沉思,沒有說話。
    而陳群、楊修等人,見今日之事已是大勢所趨,便也急忙站出來紛紛請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主公,屬下願去說服各世家大族,為主公遴選出有用的人才。”
    “屬下亦願前往……
    陳群這些人不傻,相反還都是聰明絕頂之人。
    他們知道,若這會不站出來,回頭這事的參與,可就沒他們份了。
    要知道,這可是負責考核、選拔人才的肥差啊?
    其中牽扯到的各種利益,以及既得的權勢,絕對可以讓任何人,為之趨之若鶩。
    此時,曹操終於腦袋清明,篤定了打算。
    他神色肅然,目光堅定,聲音低沉而有力說道:“諸位所言,皆有可取之處。”
    “吾意已決,即日起,頒布招賢令,不論出身貴賤、貧富、賢愚,隻要有治國用兵之術、濟世安民之才,皆可來投。”
    “經統一考核後,吾必量才而用,不使其明珠蒙塵!”
    曹操話音一頓,威嚴的目光一一掃視眾人,緩緩說道:“至於選拔考核之事,由文若牽頭,仲德、奉孝輔助,你們三人負責擬定詳盡的招賢與考核策略。”
    “諾,屬下遵命。”
    荀彧心中一歎,連忙拱手領命。
    荀彧心中原本的擔憂,已消散大半。
    他深知曹操此舉對於招攬人才、壯大勢力的重要性,也明白郭嘉之言乃是當下的務實之策。
    當下,他便開始思索如何在各地廣布求賢令,如何篩選甄別各類人才,以充實曹操陣營的人才儲備。
    “諾,屬下定不負主公之托。”
    郭嘉神采飛揚,目光激動地看著曹操拱手。
    今日,他終於履行了之前對曹操承諾,為曹操力排眾議,推出了招賢令。
    曹操亦含笑點頭。
    “諾,屬下遵命。”
    程昱欣喜不已,心想自己終於可以回東阿,招募那些誌同道合的好兄弟了。
    為了這一天,程昱可是企盼了很久。
    曹操亦含笑點頭,目光轉而看向另外幾人,沉聲道:“長文、德祖,正平,你們三人負責與世家溝通周旋。”
    “闡明吾之良苦用心,務必使他們知曉,此舉絕非削弱世家,而是為了充實壯大朝廷之實力,以求盡快複興漢室,重現昔日高祖之輝煌。”
    這時候,曹操還不敢表露任何自立的想法。
    隻能是扯起漢室這麵大旗,挾天下以令諸侯。
    “諾!”
    陳群率先拱手領命:“主公英明!如此一來,何愁人才不聚。”
    “諾!主公此舉,實乃高瞻遠矚!”
    “屬下……。”
    楊修、禰衡亦拱手領命回應。
    賈詡目光閃爍,嘴角微微上揚。
    他知道,一旦曹操頒布招賢令,一飛衝天之勢即成。
    這天下,試問誰還是對手?
    如此,他也可以去尋李儒,實行出長安時,謀劃好的那個大計了。
    如果賈詡猜得沒錯的話,李儒現在肯定在並州與幽州晃蕩,且應該已經布局得差不多了。
    隻是,如今應局天選之人,可能要變成曹操,而不是袁紹。
    至此,曹操陣營中的眾人,在曆經一番激烈的討論與權衡後,終於對這一具有跨時代意義的重大舉措,達成了初步的共識。
    第二天,曹操親自麵見漢帝劉協,稟報了此事。
    對於曹操這項複興漢室的計劃,漢帝毫不猶豫應允,也懶得跟那些大臣們商議了,就立刻頒布了聖旨。
    公元197年4月的尾聲,初夏將至,人心開始燥熱。
    大司空曹操,於毓秀台代替漢帝宣讀聖旨,頒布《招賢令》:
    “不問出身,不問過往,隻問才德,廣招天下賢才齊聚許都,凡經過考核者,皆可為漢室複興而效力!”
    此令一出,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麵,瞬間在天下激起千層浪。
    自燕昭王高築黃金台、廣納賢才的壯舉之後。
    曆經悠悠五百年的漫長歲月,由曹操親手炮製的第二卷《招賢令》,終於問世。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曹操陣營上下一心,緊鑼密鼓地籌備著求賢事宜。
    曹操命令修建銅雀台,準備搞出萬卷書,放在銅雀台中吸引天下人才。
    喜歡三國,我曹賊,愛江山更愛美人!請大家收藏:()三國,我曹賊,愛江山更愛美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