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麻繩專挑細處斷

字數:4960   加入書籤

A+A-


    王玉民老人,接著講述:
    “後來,到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份,她又去了。”
    “這次,又是花了一年的時間,幫我做了一雙鞋。”
    “正好那一年,我也準備複員了。”
    “這次她過來,一口氣就住了兩個半月。”
    “到七三年的三月五號,我從前線上正式退下來,可以回家了。”
    “我就跟她說,讓她先回自己娘家去,我回甘城輝縣去。”
    “因為我家沒有人,房子也久經打理,破破爛爛的。”
    “現在既然要回農村了,她跟著去也沒有地方住,沒有東西吃。”
    “所以我打算先回去把房子收拾好,收拾好之後再給她寫信。”
    “大概又過了三個月時間,我把房子好好收拾了一頓,在屋裏盤了個炕。”
    “等炕幹了能躺人了,才寫信給她,讓她過來。”
    “然後,她就來了。”
    “過來的時候,她還懷著我們的大兒子,王俊峰。”
    “去我那兒住了三個月後,她就把我們的大兒子給生了下來。”
    “那個時候,我的複員費是二百四十塊錢。”
    “半年時間過去之後,也花的差不多了。”
    “生孩子的時候,她就沒有到醫院裏麵去生。”
    “而是在農村裏麵,找了個二把刀的產婆,來幫她接生。”
    “結果,失血過多了。”
    “後來生活上也不太好。”
    “營養不夠,也沒有奶給孩子。”
    “奶粉不貴,但是買不到。”
    “當時生下我孩子以後,我就每天走五公裏山路,上山去找我姑家。”
    “我姑家裏有一頭羊,我就每天過去,讓我姑姑幫忙擠一瓶羊奶。”
    “這一上一下要兩三個小時。”
    “我拿著奶回來,站在屋子後頭,就能聽見我孩子嗚啊嗚啊地哭。”
    “趕緊過去,給孩子把奶熱著喝了。”
    “喂完奶之後,我就再去給她擀些麵條吃一吃。”
    “這麽過去了一個月,她身體越來越虛弱。”
    “我一天天跑到外麵去給孩子取奶,還要拾柴。”
    “她一個人在房子裏麵孤孤單單的,最後也得了這個...叫...精神分裂症。”
    王玉民老人,用如此平淡的語氣,說出了最後的這五個字。
    一下子,就讓不少正看著節目的觀眾發出了驚呼。
    “我靠?不是吧?”
    “看前麵這段艱辛的生活,我就已經很不好受了...結果怎麽還...還有這種發展呢?”
    “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選苦命人啊。”
    “孕婦產後抑鬱,是很常見的事情...產後的各種恢複,都會嚴重關係到女方這邊的身心健康,所以一直以來,咱們才一直有【坐月子】之說...但以當年的生活水平來看,對於王玉民老先生這樣的窮苦人家來說,那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嗚嗚嗚,這也太慘了,造化弄人啊。”
    “哪怕是這般堅如磐石的感情,在無情的現實麵前,也不堪一擊啊...”
    “感情與生活,終究不可兼得。”
    “對啊...幸福這件事本身就是個奢侈品,要是沒有足夠的條件支持,是不可能實現的。”
    “對於那個年代的農村而言,隻怕是能按時吃到一日三餐,都算極大的享受了。”
    “嗚嗚嗚,我這人最看不得別人過得慘了,連飯都吃不上,這也太可憐了!嗚嗚嗚嗚!”
    “現在很多年輕人沒有真正窮過,都以為月底啃饅頭啃泡麵已經算是相當悲慘的生活了...但實際上,咱們華夏解決溫飽問題,才剛剛不過幾十年啊!”
    如此艱苦的歲月,讓不少觀眾心裏十分別扭。
    聽著老人的講述,也是不由得頻頻皺眉。
    但,老人的話,卻還沒有說完:
    “因為我老伴得了精神分裂,孩子又沒有奶吃。”
    “當時我實在顧不上來...”
    “我就抱著孩子,把她送回她冀州老家去了。”
    “在那邊,有我嶽父嶽母幫忙照顧。”
    “我就又一個人回到了輝縣。”
    “武裝部的戰友為了照顧我,給我找了一個臨時工的工作。”
    “當時...是在輝縣農機廠的機械廠。”
    “那個時候,我就終於有工作了...”
    大屏幕上,也適時地浮現出了當年輝縣農機廠的照片。
    偌大的工廠,方方正正的高牆。
    筆直的煙囪,以及依稀可見的大型機床。
    這是官方出資,用來生產農具的地方。
    那個年代的大型工業廠,基本都是這種風格。
    “我一個月四十二塊錢的工資,我自己留二十二,給他們娘倆每個月寄過去二十塊錢。”
    “每個月都是這樣。”
    “等第二年,國家給我轉成了正式工...”
    “這個時候,我終於有每年一次的探親假了。”
    “每一回我回去探親,走的時候,老伴兒就流著眼淚,送我送到火車站上。”
    “對我說,你走吧,忙工作去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等你明年回來,我們再相見。”
    “雖然她也在哭,但她還鼓勵我說,一年很快就會過去的,叫我不要有太多念想。”
    “每年...每年都是這樣。”
    李陽又把剛才那張結婚照放了出來。
    在得知了如此之多的信息之後,重新返回來再看這張照片。
    它給人的感覺,又多了幾分沉重的意味。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
    可這心係彼此,本應如膠似漆般黏在一起的二人,卻如牛郎織女那般,許久都不得相見。
    照片中的嚴寶霞,雖然年紀比王玉民要小。
    但整個人的氣質,卻好似比身邊這位小戰士穩重不少。
    倘若生活在現代,她絕對是一位賢妻良母的典範。
    好在,隨著時間的推進,一切都在慢慢變好。
    王玉民找到了工作,嚴寶霞的病情似乎也在逐漸好轉。
    二人那個時候還算年輕,還有足夠的時間積累財富。
    隻要不出什麽意外的話,二人的生活一定能幸福起來的...
    但下一刻,忽然有人在彈幕裏說道:
    “等下...七三年複員,回家收拾房子,妻子生下孩子...”
    “因為無法養育,將妻子孩子送回娘家。”
    “返回輝縣後分配了工作,次年轉為正式工,有了年假...”
    “這樣的話,就是三年。”
    “七六年...”
    “嚴寶霞的老家,是冀州塘山。”
    “一九七六年的塘山...”
    “是不是有大地震來著!?”
    喜歡讓你做尋親節目,你做等著我?請大家收藏:()讓你做尋親節目,你做等著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