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詢問
字數:11118 加入書籤
艾米眼中閃爍著驚喜的淚花:“蘇小妹!真的是你呀,我也一直想著你呢!這幾年我一直忙著參與海洋保護項目,都沒來得及好好找你。”
蘇小妹興奮地說:“艾米,我也是,換了手機之後就和你斷了聯係,心裏一直空落落的。你現在在澳大利亞的海邊小鎮生活得怎麽樣呀?”
艾米笑著說:“這裏的生活很愜意,我每天都能看到美麗的海景,還能參與各種海洋保護活動,感覺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了。你呢,畢業後都在做什麽呀?”
蘇小妹說:“我回國後找了一份和專業相關的工作,雖然忙碌,但也很充實。不過還是經常會想起咱們留學時候的快樂時光。對了,你現在參與的海洋保護項目主要是做些什麽呀?”
艾米興致勃勃地介紹道:“我們會定期組織海灘清潔活動,清理那些被衝到岸上的垃圾,減少海洋汙染。還會去監測海洋生物的生存狀況,宣傳海洋保護知識,提高大家的環保意識。最近我們還在策劃一個針對青少年的海洋保護教育活動呢。”
蘇小妹讚歎道:“哇,聽起來就很有意義。我真為你感到驕傲,艾米。說不定以後我也能參與到這樣的活動中來呢。”
艾米笑著說:“那太好了呀,我們非常歡迎。你要是有機會來澳大利亞,一定要來我們這兒看看,親自感受一下。”
蘇小妹點頭說:“一定會的,我已經迫不及待想去看看你生活的地方了。話說回來,這次能找到你多虧了尋親節目組的幫忙,他們真的做了一件特別了不起的事情。”
艾米感慨地說:“是啊,這個節目太棒了,讓這麽多失散的人能夠重新團聚。希望他們能幫助更多人找到自己思念的人。”
兩人又聊了許久,分享著彼此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仿佛時間又回到了留學時親密無間的日子。
與此同時,尋親節目組又收到了一位名叫楊奶奶的求助。楊奶奶滿臉焦急地對節目組工作人員說:“我要找我的孫女曉萱,她是我一手帶大的。幾年前,她去外地上大學,一開始還經常和我聯係,可後來突然就沒了消息。我隻知道她在北方的一所大學讀書,具體是哪所學校我也不清楚,這孩子可別出什麽事啊。”
節目組工作人員安慰道:“楊奶奶,您先別著急,我們一定會盡力幫您找到曉萱的。您再仔細想想,曉萱有沒有和您提過學校的一些特征,或者她在學校參加過什麽活動之類的?”
楊奶奶擦了擦眼淚,努力回憶著:“她好像說過學校裏有一個很大的圖書館,藏書特別豐富。還有,她參加了學校的誌願者社團,經常去幫助那些孤寡老人。”
尋親團隊成員小宋說:“楊奶奶,您提供的這些信息很重要。北方有很多大學,我們先從有大型圖書館且注重誌願者服務的學校開始排查。”成員小唐回應:“好,我這就去收集北方各大學的資料,篩選出符合條件的學校名單。”
小宋又對楊奶奶說:“楊奶奶,您這兒有沒有曉萱的照片,我們可以在尋找過程中給大家看,這樣能更直觀地找到線索。”
楊奶奶趕忙從口袋裏拿出一張照片,遞給小宋:“有有有,這是她上大學前拍的,這麽多年我一直帶在身邊。”
小宋看著照片,說道:“楊奶奶,您放心,我們一定盡快幫您找到曉萱。”
小唐經過一番整理,篩選出了幾所符合條件的大學。尋親團隊兵分幾路,分別前往這些學校。小宋這一組來到其中一所大學,他們先與學校的圖書館管理員取得聯係。小宋對管理員說:“您好,我們在尋找一位叫曉萱的學生,她幾年前在貴校讀書,她說學校圖書館很大,藏書豐富,她還參加了誌願者社團,經常去幫助孤寡老人,您有印象嗎?”
管理員思索片刻後說:“學生太多了,我不太確定。不過你們可以去問問誌願者社團的指導老師,他們可能會知道。”
尋親團隊又找到誌願者社團的指導老師。小宋對老師說:“老師您好,我們在找曉萱,她曾是社團成員,您還記得她嗎?”
老師回憶了一下,說道:“曉萱啊,我有點印象。她確實是個很熱心的孩子,經常積極參加社團活動。不過她畢業後就沒了消息。你們可以去問問和她關係好的同學,或許能得到一些線索。”
於是,尋親團隊通過老師聯係到了幾位曉萱曾經的同學。小宋對其中一位同學說:“你好,我們是尋親節目組的,在幫楊奶奶找曉萱。您知道曉萱畢業後去了哪裏嗎?”
這位同學皺著眉頭想了想,說:“我記得曉萱說過畢業後想去一家公益機構工作,好像是在鄰市。具體是哪家機構,我不太清楚。”
尋親團隊沒有氣餒,他們立刻前往鄰市,與當地的公益機構逐一聯係。小宋對一家公益機構的負責人說:“您好,請問你們這兒有沒有一位叫曉萱的工作人員,她之前在北方一所大學讀書,參加過學校的誌願者社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負責人搖搖頭說:“沒有。不過我們公益機構之間經常有交流,我可以幫你們問問其他同行。”
經過多家公益機構的打聽,終於有一家公益機構的工作人員說:“我們這兒有個曉萱,不過不確定是不是你們要找的。她確實是從北方來的,之前在大學也參加過誌願者活動。”
尋親團隊立刻與這位曉萱取得聯係,並安排楊奶奶與她通話。楊奶奶顫抖著聲音說:“曉萱,是你嗎?奶奶找你找得好苦啊!”
電話那頭傳來曉萱驚訝又激動的聲音:“奶奶!真的是您!我這幾年一直在忙公益工作,換了聯係方式還沒來得及告訴您,讓您擔心了。”
楊奶奶泣不成聲:“傻孩子,隻要你平安就好。奶奶天天都盼著你呢。”
曉萱也哭著說:“奶奶,我也想您。以後我一定經常和您聯係,再也不讓您擔心了。”
隨著楊奶奶和曉萱團聚的故事播出,尋親節目在社會上引起了更廣泛的關注。許多觀眾被這一個個尋親故事所感動,紛紛自發地加入到尋親公益事業的宣傳中來。
這一次,節目組收到一位名叫陸先生的求助。陸先生說:“我要找我在部隊時的戰友阿豪。我們退伍後,一開始還有聯係,後來我去了外地工作,換了號碼就和他斷了聯係。我隻知道他回到了南方的家鄉,好像在當地的一家工廠上班,他家附近有一條很有名的江。”
尋親團隊成員小吳說:“南方有很多有名的江,像長江、珠江等,涉及的地區比較廣。咱們先列出南方臨江且工業較為發達的城市,再逐一排查。”成員小鄭回應:“好,我這就去收集相關城市的資料,整理出可能的目標城市。”
小吳又對陸先生說:“陸先生,您還能想起阿豪其他的特征嗎?比如他在部隊裏的特長,或者有沒有什麽特別的愛好?”
陸先生思考了一會兒,說:“阿豪在部隊時射擊特別準,還喜歡打籃球,經常參加部隊的籃球比賽。”
小鄭整理好目標城市名單後,尋親團隊再次兵分幾路前往這些城市。小吳這一組來到其中一座城市,他們先與當地的工廠取得聯係。小吳對一家工廠的人事部門負責人說:“您好,我們在尋找一位叫阿豪的人,他退伍後可能在貴廠工作,他在部隊時射擊很準,還喜歡打籃球。您這兒有沒有這樣的員工?”
人事負責人搖搖頭:“沒有印象。不過我們廠員工眾多,我可以在內部係統裏幫你們查詢一下,再問問其他部門的同事。”
與此同時,小鄭那一組在城市裏的籃球俱樂部張貼尋親啟事。小鄭對俱樂部的工作人員說:“麻煩您幫忙留意一下,有沒有叫阿豪的人,他退伍軍人出身,籃球打得很好。”
幾天過去了,各個小組都沒有收獲。但尋親團隊沒有放棄,他們擴大了尋找範圍,向周邊的城鎮和鄉村打聽。
在一個臨江的小鎮上,一位籃球愛好者對尋親團隊說:“我好像聽說過有個退伍軍人籃球打得不錯,叫阿豪,不過他好像不在工廠工作了,去了一家體育用品店幫忙。具體位置我不太清楚,你們可以在鎮上再打聽打聽。”
尋親團隊根據這個線索,在小鎮上四處打聽體育用品店的位置。終於找到了那家體育用品店,也見到了阿豪。
陸先生與阿豪通話時,陸先生興奮地說:“阿豪,我是陸 xx 啊!這麽多年沒聯係,你過得怎麽樣?”
阿豪也激動地回應:“陸哥!真沒想到還能接到你的電話,我過得挺好的。你呢,這些年都忙啥呢?”
陸先生笑著說:“我去外地工作了,換了號碼就和大家斷了聯係。現在穩定下來了,就想著一定要找到你們。”
阿豪感慨地說:“是啊,退伍後大家都各奔東西,能再聯係上真的不容易。”
兩人回憶起在部隊的時光,笑聲不斷。
隨著陸先生和阿豪重逢的故事播出,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尋親節目所傳遞的溫暖和力量。許多曾經失散的戰友、朋友看到節目後,也紛紛主動聯係節目組,希望借助這個平台找到自己思念的人。
節目組收到一位名叫劉女士的求助。劉女士說:“我要找我在國外做交換生時的朋友露西。我們在交換期間一起學習、生活,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回國後,我們還通過郵件聯係了一段時間,後來因為郵箱係統升級,我沒及時更新聯係方式,就和她失去了聯係。我隻知道露西來自歐洲的一個國家,她很喜歡繪畫,尤其擅長畫人物肖像,夢想是成為一名知名的畫家。”
尋親團隊成員小周說:“歐洲國家眾多,我們先從藝術氛圍濃厚且在繪畫領域有較高成就的國家入手,比如法國、意大利、英國等。可以聯係國內的藝術交流機構,看看他們有沒有與露西相關的信息。”成員小孫回應:“好,我這就去聯係藝術交流機構,同時在國際藝術論壇上發布尋親信息,詳細描述露西的特征和與劉女士的故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小周與國內幾家藝術交流機構溝通。小周對一家機構的負責人說:“您好,我們在尋找一位叫露西的外國朋友,她和劉女士在國外做交換生時相識,她擅長畫人物肖像,希望您能幫忙留意相關線索。”
藝術交流機構負責人表示會在機構內部以及合作的國際藝術組織中發布消息,幫忙尋找。
小孫在國際藝術論壇上用多種語言詳細描述了露西的特征和劉女士與她的友誼,附上兩人的合照。經過一段時間的等待,一位意大利的藝術愛好者看到尋親信息後,聯係了小孫。
這位愛好者說:“我在一個藝術展覽上看到過一位畫家的人物肖像畫,風格和你們描述的很像,畫家好像就叫露西。我可以幫你們問問展覽主辦方,看能不能找到她的聯係方式。”
尋親團隊通過這位愛好者和展覽主辦方取得聯係,終於得到了露西的聯係方式。劉女士與露西視頻通話時,劉女士激動地說:“露西,是你嗎?我是劉啊,這麽多年我一直在找你!”
露西眼中閃著淚光:“劉!真的是你,我也常常想起我們一起做交換生的日子。這些年我一直在努力畫畫,參加各種展覽,希望能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一步。”
劉女士開心地說:“我就知道你一定可以的。看到你現在過得這麽好,我真的很開心。以後我們可不能再失去聯係了。”
露西點頭說:“嗯,絕對不會了。這次能再聯係上,真的多虧了這個尋親節目。”
兩人又分享了這些年各自的生活和藝術經曆,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
尋親節目憑借著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尋親故事,持續匯聚著社會各界的愛心與力量。每一次成功尋親,都像是在人們心中種下了一顆溫暖的種子,讓愛與希望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發芽,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尋親團隊也將繼續努力,為每一位尋親者全力以赴,搭建起更多通往團圓的橋梁。
這一次,節目組收到了一位名叫王爺爺的求助。王爺爺滿是滄桑的臉上寫滿了期待,他緩緩說道:“我要找我的老棋友老李。我們以前天天在公園裏下棋,後來他跟著兒子去了別的城市,一開始還通信,可後來信件也斷了聯係。我隻知道他去的城市有一座很有名的古塔,他特別喜歡研究曆史,經常去古塔附近的圖書館查閱資料。”
尋親團隊成員小沈說:“王爺爺,您別急。我們先梳理一下國內有著名古塔且文化氛圍濃厚的城市,然後逐個排查。”成員小呂回應:“好,我這就去收集資料,整理出可能的城市名單。”
小沈又對王爺爺說:“王爺爺,您還記得老李有什麽特別的下棋風格或者習慣嗎?這可能對我們尋找他有幫助。”
王爺爺想了想,說:“老李下棋的時候,總是喜歡摸一下自己的胡子,思考下一步棋該怎麽走,而且他布局很穩,擅長用屏風馬的陣勢。”
小呂整理好城市名單後,尋親團隊分成若幹小組前往這些城市。小沈這一組來到其中一座城市,他們先與古塔附近的圖書館取得聯係。小沈對圖書館管理員說:“您好,我們在尋找一位叫老李的人,他喜歡研究曆史,經常來圖書館查閱資料,他下棋習慣摸胡子,擅長屏風馬布局。您有沒有印象?”
管理員回憶了一下,說:“好像有這麽個人,不過我不確定是不是你們要找的。你們可以去問問經常在圖書館看書的那些老讀者,他們可能更清楚。”
尋親團隊又在圖書館裏向老讀者們打聽。小沈對一位老讀者說:“大爺,您知道有個叫老李的人嗎?他喜歡研究曆史,來圖書館看書,下棋有摸胡子的習慣。”
老讀者思索片刻後說:“哦,你說老李啊,我好像有點印象。他之前確實常來,不過後來好像搬家了,具體搬到哪兒不太清楚。你們可以去問問公園下棋的那些人,說不定他們知道。”
尋親團隊又來到公園裏,向棋友們打聽老李的下落。小沈對一位棋友說:“大哥,您知道有個叫老李的棋友嗎?他擅長屏風馬布局,喜歡摸胡子。”
棋友一拍腦袋,說:“知道啊,老李之前確實在這兒下棋,後來他兒子給他在另一個小區買了房子,就搬走了。我這兒有他新小區的地址,你們可以去那兒找找。”
尋親團隊按照棋友提供的地址找了過去,終於找到了老李。
王爺爺與老李通話時,王爺爺聲音顫抖地說:“老李啊,我是老王啊!這麽多年沒聯係,我天天都想著和你再殺幾盤棋呢!”
老李激動地回應:“老王!我也想你啊!這些年搬了家,生活一忙,和老朋友們聯係就少了。”
王爺爺笑著說:“這下好了,可算找到你了。等你有空,咱們好好殺幾盤,我還琢磨著破解你的屏風馬呢!”
老李爽朗地笑道:“好啊,我隨時奉陪。真沒想到還能再接到你的電話。”
兩人約定好了下次下棋的時間,開心地回憶著過去下棋的趣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隨著王爺爺和老李重逢的故事播出,尋親節目在社會上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越來越多的人受到節目的感染,更加珍惜身邊的情誼,同時也積極為尋親公益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許多社區組織了尋親互助活動,幫助社區裏有尋親需求的居民;一些學校也開展了關於珍惜友誼、關愛他人的主題活動,引導學生們傳承和弘揚這份溫暖的情感。尋親團隊在大家的支持下,也更加堅定了信念,決心為更多尋親者實現團圓的夢想,讓這份愛與希望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綻放光彩。
這一次,節目組收到了一位名叫林小姐的求助。林小姐有些羞澀地說:“我要找我在一次音樂會上結識的朋友阿俊。那次音樂會結束後,我們聊得很投機,發現彼此都熱愛音樂,尤其是古典音樂。後來我們還一起去聽了幾場音樂會,可後來我出國深造,就和他失去了聯係。我隻知道他在國內一個以音樂氛圍濃厚著稱的城市工作,好像在一家音樂機構任職,而且他擅長拉小提琴,曾經在一些小型音樂比賽中獲過獎。”
尋親團隊成員小徐說:“國內音樂氛圍濃厚的城市有不少,像北京、上海、成都等。咱們先聯係這些城市的音樂機構,看看能不能找到線索。”成員小魏回應:“好,我這就去收集這些城市音樂機構的聯係方式,挨個聯係詢問。”
小徐又對林小姐說:“林小姐,您還記得阿俊參加過哪些音樂比賽嗎?或者他有沒有一些比較標誌性的演出?這可能有助於我們確認他的身份。”
林小姐想了想,說:“我記得他參加過一個叫‘城市之音’的小型音樂比賽,拉的是《梁祝》,還拿了二等獎。而且他在一場公益音樂會上的演出特別精彩,當時他拉了一首《沉思》,很多人都被他的演奏打動了。”
小魏整理好音樂機構的聯係方式後,尋親團隊開始逐個聯係。小徐對北京一家音樂機構的負責人說:“您好,我們在尋找一位叫阿俊的人
小徐對北京一家音樂機構的負責人說:“您好,我們在尋找一位叫阿俊的人,他擅長拉小提琴,曾在‘城市之音’音樂比賽中憑借《梁祝》獲得二等獎,還在一場公益音樂會上演奏過《沉思》。他可能在貴機構任職,您有印象嗎?”
音樂機構負責人思索片刻後說:“‘城市之音’比賽獲獎者名單我這兒倒是有存檔,我查查看。不過公益音樂會參與的機構和人員眾多,不太好確認。”過了一會兒,負責人遺憾地說:“這裏麵沒有叫阿俊的獲獎者信息,可能他不在我們機構工作。”
小徐表示感謝後,與其他成員繼續聯係上海的音樂機構。小魏撥通電話:“您好,想向您打聽一下,貴機構有沒有一位叫阿俊的小提琴手?他在一些小型音樂比賽獲獎,還參加過公益音樂會。”對方回應道:“我們這兒沒有符合您描述的人,不過音樂圈大家多少都有些聯係,我可以幫您問問同行。”
與此同時,其他成員在成都的音樂機構也展開詢問,但都暫時沒有收獲。然而,尋親團隊並未氣餒。小徐說:“咱們不能局限於音樂機構,也可以聯係一些音樂賽事的主辦方,還有經常舉辦公益音樂會的組織。”
於是,小魏開始聯係“城市之音”音樂比賽的主辦方。小魏對主辦方工作人員說:“您好,我們在找一位在你們比賽中獲獎的選手阿俊,他拉小提琴的,想通過你們了解一下他的相關信息,看能否找到他現在的聯係方式。”工作人員說:“我們可以提供當時登記的一些基本信息,但可能不太準確,畢竟過去一段時間了。”
通過主辦方提供的信息,尋親團隊得知阿俊當時登記的地址在上海的一個區。尋親團隊立刻前往該地區,在當地的社區、音樂工作室四處打聽。小徐對一家社區音樂工作室的老師說:“老師,您認識阿俊嗎?他是小提琴手,在‘城市之音’比賽獲過獎。”老師說:“好像聽說過,但不太熟,你們可以去問問附近幾個經常參加音樂活動的年輕人,他們可能知道。”
尋親團隊又找到幾個音樂愛好者詢問。其中一個年輕人說:“我知道阿俊,他之前在一家私立音樂學校教課,不過後來好像去了另一個區的一個音樂工作室,具體位置不太清楚。”
尋親團隊沒有放棄,繼續在這個區的各個音樂工作室打聽。終於,在一家頗具規模的音樂工作室,他們找到了阿俊。
尋親團隊安排林小姐與阿俊通話。林小姐激動地說:“阿俊,我是林 xx 啊!這麽多年沒聯係,你還記得我嗎?”阿俊在電話那頭驚喜地說:“林小姐!當然記得,這些年我一直在音樂的道路上摸索前行,時常會想起咱們一起聽音樂會的時光。你在國外深造怎麽樣?”
林小姐說:“收獲很多,但心裏一直惦記著你這位音樂知己。這些年你在音樂上一定有很大進步吧?”阿俊笑著說:“還算不錯,參加了一些演出和比賽,也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藝。真沒想到還能再接到你的電話,太開心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兩人聊起這些年對古典音樂的新感悟,分享著各自的音樂經曆。林小姐說:“回國後,咱們一定要再一起去聽音樂會,說不定還能合作演奏一曲呢。”阿俊興奮地回應:“那太好了,我一直期待著這樣的機會。”
隨著林小姐和阿俊成功聯係上的故事播出,尋親節目收到了更多觀眾的反饋。有的觀眾表示被他們對音樂的熱愛和真摯的友誼所打動,也想起了自己那些失散在時光中的朋友;還有觀眾主動提供自己的資源,希望能幫助尋親團隊更快地找到更多失散的人。
這一次,節目組收到一位名叫趙大哥的求助。趙大哥說:“我要找我在騎行旅途中結識的朋友阿明。我們一起騎行穿越了好幾個省份,一路上互相照顧,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各自回到家鄉,一開始還通過社交軟件聯係,可後來我換了手機,沒來得及備份賬號信息,就和他失去了聯係。我隻知道他住在一個以山水風光聞名的城市,喜歡攝影,每次騎行到美景處,他都會拍很多照片。”
尋親團隊成員小孫說:“以山水風光聞名的城市有很多,像桂林、黃山所在的城市等。咱們先從這些城市入手,聯係當地的攝影協會和騎行俱樂部,說不定能找到線索。”成員小周回應:“好,我這就去收集這些城市攝影協會和騎行俱樂部的聯係方式,挨個聯係詢問。”
小孫又對趙大哥說:“趙大哥,阿明有沒有比較標誌性的攝影風格,或者他有沒有在一些攝影平台發布過作品?”趙大哥想了想,說:“他特別喜歡拍日出時的山水,而且他習慣在照片上添加一些富有詩意的文字描述。我記得他在一個叫‘光影世界’的攝影平台上發布過不少作品。”
小周整理好聯係方式後,尋親團隊開始行動。小孫聯係桂林的攝影協會:“您好,我們在尋找一位叫阿明的攝影愛好者,他喜歡拍日出山水,還習慣在照片上加詩意文字,您這兒有沒有會員符合這個特征?”攝影協會工作人員說:“我不太確定,我可以在會員群裏問問大家。”
與此同時,小周聯係黃山所在城市的騎行俱樂部:“您好,想打聽一下,你們俱樂部有沒有一位叫阿明的成員?他和朋友騎行穿越多個省份,喜歡攝影。”俱樂部負責人說:“好像沒印象,不過我們俱樂部成員眾多,我可以在內部詢問一下。”
喜歡讓你做尋親節目,你做等著我?請大家收藏:()讓你做尋親節目,你做等著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