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滿江紅
字數:9505 加入書籤
小周和小吳趕忙找到老張,小吳笑著對老張說:“張大哥,您好呀,我們是尋親節目組的,正在找阿豪。聽說您對這邊戶外圈子的事兒挺熟,您知道阿豪的戶外探險團隊在遵義哪個小鎮嗎?”
老張撓撓頭想了想,說道:“阿豪啊,我記得他那團隊好像在遵義桐梓縣的一個小鎮,具體叫啥名兒我一下子想不起來了。不過我知道他們團隊經常在婁山關附近開展活動,你們去那兒附近打聽打聽,說不定能找到。”
小周和小吳謝過老張後,立刻驅車前往桐梓縣婁山關附近。到了婁山關景區周邊,他們看到一家戶外用品小店,便走了進去。小周笑著問店裏的老板:“老板,您好,我們在找阿豪,他有個戶外探險團隊,您知道他在哪不?”
老板停下手中的活兒,抬頭思索了一下,說:“阿豪啊,我好像有點印象。他們團隊有時候會來我這兒補充裝備。他們據點應該就在前麵那個叫鬆山鎮的地方,不過具體位置我不太清楚,你到了鎮上再問問其他人吧。”
小周和小吳馬不停蹄地趕到鬆山鎮。一到鎮上,他們就看到一群年輕人背著戶外裝備,像是剛結束一次探險活動。小吳趕忙上前,笑著問道:“幾位朋友,你們好呀,請問你們認識阿豪嗎?他有個戶外探險團隊。”
其中一個小夥子愣了一下,然後笑著說:“阿豪啊,我們認識,他是我們這兒小有名氣的戶外達人呢。他的團隊就在鎮東頭,有個小院,門口掛著個‘勇者無畏戶外探險’的牌子,很好找的。”
小周和小吳順著小夥子指的方向,很快就找到了那個小院。小院的門半掩著,他們推開門走進去,看到一個皮膚黝黑、身材健壯的男人正在整理戶外裝備,正是阿豪。
小周走上前,笑著問:“請問您是阿豪嗎?”
阿豪抬起頭,疑惑地看著他們:“我是,你們是?”
鄭先生這時從旁邊走出來,激動地說:“阿豪,我是鄭 xx 啊!這麽多年沒聯係,可算找到你了!”
阿豪先是一愣,隨即眼中閃過驚喜,扔下手中的裝備,上前緊緊抱住鄭先生:“鄭哥!真的是你!你怎麽找到這兒的?這些年你咋樣啊?”
鄭先生笑著說:“多虧了尋親節目組啊。這些年,工作一忙,和大家聯係就少了,心裏一直惦記著你呢。你呢,在這兒發展得咋樣?”
阿豪鬆開鄭先生,感慨地說:“我啊,從你走後,就一直專注在戶外這塊兒。後來自己組建了個小團隊,帶著一群誌同道合的朋友到處探險。雖然辛苦,但過得很充實。”
鄭先生看著阿豪,笑著說:“看你現在這樣,我就放心了。你這對戶外的熱情一點兒都沒變啊。對了,你還像以前一樣喜歡去那些小眾的地方探險嗎?”
阿豪哈哈一笑,說道:“那肯定啊,那些沒開發完全的地方才有挑戰性嘛。前陣子我們剛去了一個深山峽穀,那風景,絕了!就是路太難走,不過也正因如此,才有不一樣的體驗。鄭哥,你呢,這些年還有時間參加戶外探險活動嗎?”
鄭先生無奈地搖搖頭,說:“工作太忙了,哪有時間啊。看到你現在還在堅持,我真挺羨慕的。”
阿豪拍了拍鄭先生的肩膀,說:“鄭哥,有空就來和我們一起去探險唄,就像以前一樣。”
鄭先生笑著點頭:“好啊,等我忙完這陣兒,一定來。”
兩人又聊了一會兒這些年各自的經曆,小周和小吳在一旁看著,也不禁為這份久別重逢的情誼感到高興。
隨著鄭先生和阿豪重逢的故事播出,尋親節目在戶外愛好者群體中引發了強烈的反響。許多人紛紛向節目組發來求助信息,希望能借助節目找到自己失散的驢友。這一次,節目組收到了一位叫林先生的求助。
林先生一臉急切地說:“我要找我在騎行俱樂部認識的朋友阿俊。我們一起參加過很多長途騎行活動,從繁華都市到偏遠鄉村,一路上互相照應,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我因為家裏出了點事兒,不得不暫停騎行活動,和俱樂部的人聯係也少了。我隻知道阿俊還在堅持騎行,可能在組織一些騎行比賽,他對自行車的改裝特別在行,經他手改裝的自行車性能特別好,在圈子裏挺有名的。”
尋親團隊成員小孫說:“林先生,您別急。我們先聯係各地的騎行俱樂部,還有一些自行車賽事組織方,看看能不能找到線索。您再想想,阿俊有沒有特別喜歡騎行的路線,或者他在哪個地區的騎行圈子裏更活躍呢?這可能對我們尋找他有幫助。”
林先生思索了一會兒,說:“他好像特別喜歡沿著長江沿岸騎行,對長江中下遊地區的騎行路線特別熟悉。而且他以前經常在江蘇、安徽這一帶的騎行圈子裏參加活動。”
成員小李回應:“好,我這就去收集江蘇、安徽地區騎行俱樂部和自行車賽事組織方的聯係方式。”
小李很快整理好相關聯係方式,尋親團隊開始逐個聯係。小孫聯係了江蘇的一個大型騎行俱樂部:“您好,請問是 xx 騎行俱樂部嗎?我們在尋找一位叫阿俊的騎行愛好者,他對自行車改裝很在行,可能在組織騎行比賽,還喜歡沿著長江沿岸騎行,您這兒有沒有這樣的人呢?”俱樂部工作人員說:“我們俱樂部成員眾多,我不太確定有沒有這個人。我在會員資料裏查查看,同時在俱樂部群裏問問大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小李聯係了安徽的一家自行車賽事組織方:“您好,想跟您打聽一下,你們在組織比賽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一位叫阿俊的人?他對自行車改裝很厲害,經常沿著長江沿岸騎行。”賽事組織方工作人員回答:“沒什麽印象呢,不過我們這兒舉辦的比賽多,接觸的人也雜,我可以問問其他同事。”
小孫聯係了一圈後,暫時沒有收獲。這時小李聯係到江蘇的另一個騎行俱樂部,俱樂部的一位負責人說:“阿俊啊,我好像有點印象。之前有個騎行愛好者來我們俱樂部交流過自行車改裝經驗,聽他說他經常組織長江沿岸的騎行活動,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阿俊。但我不知道他具體在哪,你可以問問經常在長江沿岸組織騎行活動的老陳,他可能知道。”
小孫趕緊聯係老陳,小孫客氣地說:“陳大哥,您好,我是尋親節目組的,我們在找阿俊,聽說您對長江沿岸的騎行活動很熟悉,您知道阿俊在哪兒嗎?”
老陳想了想說:“阿俊啊,我知道。他前段時間在南京浦口那邊組織了一場大型的長江沿岸騎行比賽。現在他可能在揚州,在籌備下一場比賽呢。你去揚州的騎行圈子裏打聽打聽,應該能找到他。”
尋親團隊立刻前往揚州。到了揚州,他們先去了當地最大的騎行俱樂部。小孫對俱樂部的工作人員說:“您好,我們在找阿俊,他在籌備騎行比賽,對自行車改裝很精通,您知道他在哪嗎?”
工作人員想了想,說:“阿俊啊,他這兩天應該在瘦西湖附近的一個自行車改裝店裏,和老板商量比賽用的自行車改裝方案呢。你去那兒看看吧。”
尋親團隊趕到那家自行車改裝店,一進店,就看到一個年輕人正和老板熱烈地討論著什麽,此人正是阿俊。
小孫走上前,問道:“請問您是阿俊嗎?”
阿俊轉過頭,疑惑地看著他們:“我是,你們是?”
林先生激動地走上前:“阿俊,我是林 xx 啊!這麽久沒聯係,可算找到你了!”
阿俊先是驚訝,隨即臉上露出驚喜的笑容:“林哥!真的是你!你怎麽找到這兒的?這些年你咋樣啊?”
林先生笑著說:“找你可不容易啊,多虧了尋親節目組。家裏的事兒處理完了,就一直想找到你。我這些年還行,就是忙家裏的事兒,好久沒騎車了。你呢,騎行比賽組織得咋樣?”
阿俊興奮地說:“還不錯,組織了好幾場大型的長江沿岸騎行比賽,參加的人越來越多。我還是一如既往地喜歡改裝自行車,每次把自行車改裝得性能更好,都特別有成就感。林哥,你這次找到我,以後咱們又能一起騎行啦!”
林先生笑著點頭:“好啊,我也正有此意。這幾年沒騎車,手都癢癢了。”
兩人開心地分享著這些年的經曆,尋親團隊看著這一幕,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隨著林先生和阿俊重逢的故事播出,尋親節目在騎行愛好者中引起了廣泛關注,更多騎行愛好者希望通過節目找到失聯的夥伴。這一次,節目組收到了一位叫周女士的求助。
周女士滿是期待地說:“我要找我在繪畫興趣班認識的朋友阿琳。我們一起學畫畫,互相交流繪畫技巧,還一起參加過一些小型畫展。後來她為了追求更高的繪畫造詣,去了北京進修,我們約定等她回來一起辦畫展。可她去北京後,一開始聯係還挺頻繁,慢慢地聯係就少了,最後失去了聯係。我隻知道她進修回來後,可能在某個藝術氛圍濃厚的城市發展,繼續從事繪畫創作,她擅長油畫,風格獨特,融合了中國傳統元素和西方油畫技巧,在我們那個小圈子裏很受讚賞。”
尋親團隊成員小趙說:“周女士,您別急。像北京、上海、杭州這些城市藝術氛圍都很濃厚,我們先聯係這些城市的藝術院校、畫廊以及畫展組織方,看看能不能找到線索。您再仔細想想,阿琳在北京進修時,有沒有提到過一些特別的老師或者展覽,或者她回來後有沒有可能和以前的畫友聯係呢?”
周女士思索片刻後說:“她在北京進修時,好像提過師從一位很有名的油畫家,叫李教授,但我不知道是哪個學校的。至於以前的畫友,大家後來聯係都不多,不過我可以再試著問問。”
成員小錢回應:“好,我這就去收集北京、上海、杭州這些城市相關藝術機構的聯係方式。”
小錢很快整理好聯係方式,尋親團隊開始逐個聯係。小趙聯係了北京的一所知名藝術院校:“您好,請問是 xx 藝術院校嗎?我們在尋找一位叫阿琳的油畫創作者,她擅長融合中國傳統元素和西方油畫技巧,曾在貴校進修,師從李教授,您這兒有相關信息嗎?”學校工作人員說:“我們學校叫李教授的老師有好幾位,不太確定您說的是哪位。您可以提供更詳細的信息,或者我在學校內部幫您打聽一下。”
小錢聯係了上海的一家畫廊:“您好,想跟您打聽一下,貴畫廊有沒有代理一位叫阿琳的畫家的作品?她擅長油畫,風格獨特,融合了中國傳統和西方油畫技巧。”畫廊老板說:“沒印象呢,我們代理的畫家眾多,我可以在畫廊內部問問,也幫您向同行打聽打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小趙聯係了一圈後,暫時沒有收獲。這時周女士聯係了幾個以前的畫友,其中一個畫友說:“我好像聽另一個畫友說過,阿琳回來後在杭州參加過一個大型的油畫展覽,說不定在杭州的藝術圈子裏能打聽到她的消息。”
尋親團隊立刻將尋找重點轉向杭州。小趙聯係了杭州舉辦過那次大型油畫展覽的機構:“您好,我們在找一位叫阿琳的畫家,聽說她參加過貴機構舉辦的油畫展覽,她擅長融合中國傳統元素和西方油畫技巧,您能提供一些關於她的信息嗎?”展覽機構的工作人員說:“阿琳啊,有點印象,她的作品很有特色。但我們這兒沒有她詳細的聯係方式,您可以問問當時和她一起參展的畫家,他們可能更清楚。”
小趙按照工作人員提供的名單,聯係了幾位當時一起參展的畫家。終於,有一位畫家說:“阿琳啊,我知道,她現在在杭州的西湖區開了一間自己的畫室,就在靈隱寺附近,具體位置不太清楚,但畫室名字叫‘墨彩畫坊’。”
尋親團隊帶著周女士立刻前往杭州西湖區尋找“墨彩畫坊”。在靈隱寺附近打聽了一番後,終於找到了那家畫室。周女士站在畫室門口,深吸一口氣,緩緩推開門。畫室裏,一位女子正專注地在畫布上創作,正是阿琳。
周女士激動地輕聲喚道:“阿琳……”
阿琳抬起頭,眼中滿是驚訝與驚喜:“周周!真的是你!你怎麽找到這兒的?”
周女士走上前,緊緊抱住阿琳:“阿琳,這麽多年沒聯係,我一直在找你。我太想你了!我們的畫展還沒辦呢。”
阿琳眼眶泛紅:“我也是啊,周周。回來後,忙著創作和畫室的事情,和大家聯係就少了。畫展的事兒,我也一直惦記著呢。”
周女士鬆開阿琳,說道:“你這畫室看起來很不錯啊。我聽畫友說你參加了那個油畫展覽,就一路找過來了。你在北京進修肯定收獲很多吧?”
阿琳笑著說:“是啊,收獲特別大,接觸到了很多優秀的老師和作品,對我的繪畫風格影響很大。你呢,這些年繪畫水平有沒有提高呀?”
兩人坐在畫室裏,開始分享這些年各自的繪畫經曆和創作心得,笑聲和對未來畫展的憧憬充滿了整個畫室。
隨著周女士和阿琳重逢的故事播出,尋親節目在繪畫愛好者群體中收獲了大量好評,更多繪畫愛好者向節目組求助,希望找到失散的畫友。這一次,節目組收到了一位叫孫大爺的求助。
孫大爺滿是感慨地說:“我要找我在戲曲社團認識的老夥計阿強。我們年輕的時候一起在戲曲社團唱戲,我唱老生,他唱小生,那時候我們配合得那叫一個默契,在周邊地區演出可受歡迎了。後來因為一些變故,社團解散了,我們也各自分開。剛開始還偶爾聯係,可後來就漸漸失去了音訊。我隻知道他可能還在附近的城市生活,繼續從事與戲曲相關的工作,也許是在某個戲曲劇團裏,也許是在教戲曲,他對傳統戲曲的唱腔和扮相特別有研究,還會自己改良一些戲曲曲目。”
尋親團隊成員小徐說:“孫大爺,您別急。我們先聯係周邊城市的戲曲劇團、戲曲學校以及一些戲曲協會,看看能不能找到線索。您再想想,阿強有沒有特別擅長的戲曲種類,或者他以前有沒有提過想去哪個劇團發展呢?”
孫大爺想了想,說:“他特別擅長京劇,對梅派唱腔研究得很透徹。以前他提過很欣賞市京劇團的表演風格,說不定會去那兒試試。”
成員小孟回應:“好,我這就去收集周邊城市相關戲曲機構的聯係方式。”
小孟很快整理好聯係方式,尋親團隊開始逐個聯係。小徐聯係了周邊一個城市的京劇團:“您好,請問是市京劇團嗎?我們在尋找一位叫阿強的戲曲工作者,他擅長京劇,對梅派唱腔很有研究,還會改良戲曲曲目,您這兒有沒有這樣的人呢?”劇團工作人員說:“我們劇團人員流動比較大,我不太確定有沒有這個人。我在劇團內部問問,有消息了給您回複。”
小孟聯係了一家戲曲學校:“您好,想跟您打聽一下,貴校有沒有一位叫阿強的老師,他擅長京劇,對梅派唱腔特別有研究,還會自己改良戲曲曲目。”學校工作人員說:“沒印象呢,我們學校老師眾多,我可以在學校裏問問其他同事。”
小徐聯係了一圈後,暫時沒有收獲。這時小孟聯係到一個戲曲協會,協會的一位負責人說:“阿強啊,我好像有點印象。之前有個對梅派唱腔很有見解的人來參加過我們協會組織的研討會,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阿強。你可以問問經常組織戲曲研討會的老張,他可能知道。”
小徐趕緊聯係老張,小徐客氣地說:“張老師,您好,我是尋親節目組的,我們在找阿強,聽說您對戲曲圈的事兒很熟悉,您知道阿強在哪兒嗎?”
老張想了想說:“阿強啊,我記得。他現在在隔壁市的一個民營京劇團裏,好像還擔任唱腔指導呢。那個劇團叫‘風華京劇團’,就在隔壁市的文化藝術中心附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尋親團隊帶著孫大爺立刻前往隔壁市尋找“風華京劇團”。在文化藝術中心附近打聽了一番後,找到了劇團的排練場地。孫大爺走進排練廳,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正在指導演員唱腔,正是阿強。
孫大爺激動地喊道:“阿強!”
阿強轉過頭,眼中滿是驚訝與驚喜:“老孫!真的是你!這麽多年沒見,你怎麽找到我的?”
孫大爺走上前,緊緊握住阿強的手:“找你可不容易啊,多虧了尋親節目組。這麽多年沒聯係,我可惦記你了。咱們以前唱戲的日子,真是讓人懷念啊。”
阿強感慨地說:“我也是啊,老孫。社團解散後,我就一直在找能繼續唱戲的地方,後來就到了這個民營劇團。你呢,這些年怎麽樣?”
孫大爺笑著說:“我啊,年紀大了,唱戲也唱不動了,但心裏一直想著你和咱們以前唱戲的事兒。你現在在這兒當唱腔指導,肯定帶出不少優秀的演員吧?”
阿強笑著點頭:“還行吧,看到這些年輕人對京劇感興趣,我就阿強笑著點頭:“還行吧,看到這些年輕人對京劇感興趣,我就想著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給他們。這些年,我也一直在琢磨改良一些京劇曲目,想讓京劇更符合年輕人的口味,吸引更多人關注咱們的傳統戲曲。”
孫大爺欣慰地說:“你做得對,傳統戲曲想要傳承下去,就得與時俱進。你是咋想到改良曲目的呢?”
阿強拉著孫大爺坐在一旁,說道:“我發現現在的年輕人接觸的文化種類多,娛樂方式也豐富,傳統京劇的一些表現形式對他們吸引力不夠。所以我就想著,能不能把現代的一些音樂元素、故事題材融入京劇裏,讓它既有傳統的韻味,又有新的活力。比如說,我把一些經典的詩詞故事改編成京劇唱段,用新的編曲方式來呈現,年輕人聽了反響還不錯。”
孫大爺聽了,連連稱讚:“哎呀,阿強,你這想法真不錯。咱們那時候唱戲,就守著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雖然經典,但時代在變,確實得有點創新。你給我詳細說說,你都改良了哪些曲目?”
阿強興致勃勃地說:“就拿《滿江紅》來說吧,這是大家都熟悉的詩詞。我把它改編成了京劇唱段,在唱腔上,保留了梅派的婉轉細膩,又加入了一些激昂的高音,來突出嶽飛那種壯誌豪情。在編曲上,加入了現代的鼓點和管弦樂,增強節奏感和氣勢。還有《木蘭詩》,我把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編成京劇,在扮相和表演形式上做了些創新,讓木蘭的形象更鮮明生動。”
孫大爺聽著阿強的介紹,不住地點頭:“聽你這麽一說,我都迫不及待想聽聽了。你這改良,既保留了京劇的魂,又有新的創意,肯定能吸引不少年輕人。對了,那你在教學生的時候,他們學這些改良曲目上手快嗎?”
阿強笑著說:“一開始有些難度,畢竟傳統京劇的唱腔和表演方式就不好掌握,再加上新的元素,他們得花些時間適應。但這些年輕人都很有熱情,學得也認真,慢慢就找到感覺了。而且他們還能給我提出一些新的想法,我們一起琢磨,對改良也有很大幫助。”
孫大爺感慨道:“看到你在戲曲傳承上做得這麽好,我真高興。咱們這一輩人,就盼著傳統戲曲能一直傳承下去。我雖然唱不動了,但也想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兒。你這兒要是有需要我幫忙的地方,盡管說。”
喜歡讓你做尋親節目,你做等著我?請大家收藏:()讓你做尋親節目,你做等著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