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傳承下去

字數:7429   加入書籤

A+A-


    李陽向這位後人展示了道具箱子,並講述了亞曆山大家族的情況。這位後人看著道具箱子,眼中閃過一絲激動,說道:“沒錯,這就是‘聚賢戲班’的道具箱!我聽長輩們提過,當年戲班解散後,很多道具都失散了,沒想到這個箱子還保存得這麽好。”
    李陽心中一喜,連忙問道:“那您還記得長輩們有沒有說過,戲班成員的家族後來都怎麽樣了?亞曆山大的家族一直在尋找根源,我們想確定他是否就是‘聚賢戲班’後人的一支。”
    這位後人沉思片刻,說道:“我記得聽老人說過,戲班有幾個主要成員的家族,因為生活所迫,有的遷到了別的省份,有的甚至漂洋過海去了國外。但具體細節,時間太久遠,我也不太清楚了。不過,我們家族一直保留著一些關於戲班的老照片和筆記,說不定能從中找到更多線索。”
    李陽興奮地說:“那真是太好了!這些老照片和筆記可能對我們的尋親工作至關重要。您看方便讓我們查看一下嗎?”
    這位後人點點頭,轉身走進裏屋,過了一會兒,小心翼翼地捧著一個舊盒子出來。他打開盒子,裏麵放著一些已經有些泛黃的照片和幾本字跡模糊的筆記。
    團隊成員們圍了過來,仔細查看這些資料。小孫一邊翻看照片一邊說:“看這些照片,能感覺到當年‘聚賢戲班’的風光啊,演員們的扮相都特別精神。”
    小美則專注地看著筆記,突然說道:“你們看,這本筆記裏提到了一個叫王大山的人,是戲班的主要演員之一,還說他有個弟弟後來去了國外。會不會這個王大山的弟弟就是亞曆山大的先輩呢?”
    李陽眼睛一亮,說道:“很有可能!小趙,你趕緊聯係亞曆山大,問問他家族裏有沒有關於王大山這個名字的記憶,或者有沒有提到過先輩出國前的一些具體情況。”
    小趙立刻撥通了亞曆山大的電話,詳細詢問了相關信息。亞曆山大在電話那頭思索了一會兒,說道:“我好像聽爺爺說起過王大山這個名字,說是家族裏一位很有名望的長輩,但具體關係我不太清楚。爺爺還說過,先輩出國前,是在一個很有名的戲班裏唱戲。”
    李陽接過電話說道:“亞曆山大,目前的線索越來越指向你就是‘聚賢戲班’後人。但為了確保準確,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比對一些細節。你再想想,家族裏有沒有傳承一些關於戲班演出的特殊規矩或者習慣?”
    亞曆山大沉默了片刻,說道:“我記得爺爺講過,家族裏一直傳承著一種在演出前向祖師爺牌位敬香的規矩,而且在戲服的穿戴順序上也有特別的講究。”
    李陽轉頭看向“聚賢戲班”成員的後人,問道:“您知道‘聚賢戲班’有沒有這樣的規矩呢?”
    這位後人眼睛一亮,說道:“有有有!‘聚賢戲班’一直都有在演出前向祖師爺敬香的傳統,而且戲服穿戴順序也是嚴格按照老規矩來的,這可是戲班的重要傳統。”
    李陽和團隊成員們對視一眼,大家都從彼此眼中看到了興奮和肯定。經過一係列嚴謹的細節比對,尋親團隊最終確定亞曆山大就是“聚賢戲班”後人的一支。
    亞曆山大得知這個消息後,聲音有些哽咽地說:“這個道具箱子陪伴了我們家族這麽多年,沒想到它真的幫我找到了家族根源。我一定要回到祖籍地,去了解更多家族與‘聚賢戲班’的故事,把這份珍貴的文化傳承下去。”
    隨著亞曆山大尋親成功,尋親團隊又接到了一位叫露西的華裔女孩的求助。露西帶來的線索是家族流傳下來的一組京劇唱片,這些唱片保存得相當完好,隻是年代久遠,播放設備都很難找到了。
    李陽看著這組唱片,說道:“這些唱片是非常珍貴的線索。我們首先得想辦法找到能播放它們的設備,聽聽裏麵的內容。然後找京劇音樂研究專家,從唱腔、選段等方麵分析,看看能獲取哪些信息。”
    團隊成員小錢主動說:“李陽哥,我在收藏圈有一些朋友,我去問問他們有沒有能播放這種老唱片的設備。”
    小周也說道:“我負責聯係京劇音樂研究專家,盡快安排好鑒定事宜。”
    小錢通過朋友的介紹,輾轉找到了一位收藏老唱片播放設備的收藏家。這位收藏家聽說了尋親團隊的事情後,非常支持,願意將設備借給他們使用。
    小周也順利聯係到了一位資深的京劇音樂研究專家。一切準備就緒後,團隊在一個安靜的房間裏,小心翼翼地將唱片放在播放設備上。隨著唱針落下,一陣有些沙啞但依然韻味十足的京劇唱腔傳了出來。
    京劇音樂研究專家一邊聽,一邊仔細記錄。聽完後,他說道:“從唱腔和選段來看,這應該是民國時期一個比較小眾但很有特色的京劇流派的作品。這個流派注重唱腔的婉轉細膩,對發聲技巧要求極高。我曾經在一些文獻中讀到過相關記載,但沒想到今天能親耳聽到他們的唱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專家接著說:“根據我的判斷,這很可能與當時活躍在天津的一個叫‘雅音社’的京劇社團有關。他們對這個流派的傳承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尋親團隊根據專家的意見,立刻將調查方向轉向民國時期天津的“雅音社”。他們通過聯係天津當地的文化部門、戲曲研究機構以及拜訪老藝人,開始深入了解“雅音社”的情況。
    在天津的一家戲曲博物館裏,他們找到了一些關於“雅音社”的曆史資料和照片。資料顯示,“雅音社”在民國時期人才輩出,對京劇藝術的創新和傳承做出了不少貢獻。
    團隊成員們繼續深入調查,發現“雅音社”在抗戰時期因為局勢動蕩而解散,部分成員分散到了各地。經過一番周折,他們找到了一位曾經是“雅音社”成員的後人。
    李陽聯係露西:“露西,我們在調查中發現了一個叫‘雅音社’的京劇社團,和你家族的唱片很可能有密切聯係。你家族裏有沒有關於這個社團的記憶呢?”
    露西思索片刻後說:“我聽奶奶說過,家族裏以前有長輩在一個叫‘雅什麽社’的地方唱過戲,但具體名字記不清了。而且家裏一直流傳著一些關於京劇演唱技巧的獨特方法,奶奶說這是家族傳承下來的寶貝。”
    李陽說:“這就對了。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比對你家族傳承的演唱技巧和‘雅音社’的特色演唱方法。你能不能詳細跟我說一下家族裏傳承的演唱技巧呢?”
    露西詳細描述了家族傳承的演唱技巧後,李陽將其轉達給京劇音樂研究專家。專家經過分析比對後,激動地說:“從露西描述的技巧來看,和我們所了解的‘雅音社’特色演唱方法高度吻合。很多細節都是這個流派獨有的,錯不了。”
    經過一係列嚴謹的比對和分析,尋親團隊最終確定露西就是“雅音社”後人的一支。
    露西得知消息後,開心地說:“這些唱片一直是家族的寶貝,沒想到它們背後隱藏著這麽多故事。我要深入了解家族與‘雅音社’的曆史,讓這份獨特的京劇文化傳承下去。”
    隨著露西尋親成功,尋親團隊在海外華人圈子裏的聲譽愈發響亮。越來越多懷揣著尋根夢想的海外華人聯係到他們,每一個線索都承載著一個家族的記憶和期待。
    在一次團隊討論會上,李陽說:“我們已經成功幫助了很多海外華人尋親,但每一個新的案例都帶來新的挑戰。我們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整合更多資源,才能更好地完成尋親工作,傳承京劇文化。”
    團隊成員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阿強說:“我覺得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更完善的數據庫,將之前尋親案例中的線索、分析過程以及最終結果都記錄下來,方便我們在遇到類似線索時進行參考。”
    孫大爺也說道:“對,而且我們要加強與國內外更多文化機構、專家學者的合作,拓寬信息渠道。同時,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線索分析的效率和準確性。”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為尋親團隊未來的發展出謀劃策。會議結束後,團隊成員們立刻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為迎接新的尋親挑戰做準備。
    不久之後,一位叫大衛的華裔男子找到了尋親團隊。大衛帶來的線索是家族中流傳的一本京劇演員的練功手冊,手冊紙張已經破損,字跡有些模糊,但能看出詳細記錄了演員的練功方法和心得。
    李陽接過手冊,仔細翻看:“這本練功手冊很有價值,但要解讀它,我們需要找對京劇演員練功方法有深入研究的專家。同時,想辦法修複手冊,盡量還原更多字跡。”
    團隊成員小美說:“李陽哥,我知道有一位專門研究京劇表演藝術的教授,在練功方法方麵很有造詣,我去聯係他。”
    小林則主動請纓:“我負責找專業的古籍修複團隊,看看能不能修複這本手冊。”
    小美很快聯係到了那位教授。教授聽說了情況後,非常感興趣,表示願意全力協助。小林也找到了一家口碑不錯的古籍修複團隊,他們看過手冊後,承諾會盡力修複。
    在等待手冊修複的過程中,教授先根據現有的清晰字跡進行初步分析。他說:“從目前能看到的內容來看,這些練功方法非常獨特,融合了多種流派的特點,但又有自己的創新。這很可能是某個京劇藝人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說不定與一個獨特的戲班或者傳承家族有關。”
    過了一段時間,古籍修複團隊傳來好消息,手冊的修複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大部分字跡都已清晰可辨。教授拿到修複後的手冊,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教授興奮地說:“我發現了關鍵線索!手冊裏多次提到一個叫‘崇德堂’的組織,根據我的研究,‘崇德堂’在清朝末年到民國初期,是一個培養京劇人才的重要場所,很多知名演員都出自那裏。而且手冊的作者,應該是‘崇德堂’的一位核心人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尋親團隊根據教授的意見,開始圍繞“崇德堂”展開調查。他們查閱了大量曆史資料,聯係了各地的京劇研究機構和老藝人。
    在一次與一位資深老藝人的交流中,老藝人回憶道:“我聽老一輩說過‘崇德堂’,後來因為社會變革,‘崇德堂’逐漸沒落,但有一些成員帶著技藝和傳承分散到了各地。我記得有一支去了山東,在當地繼續傳承京劇藝術。”
    尋親團隊立刻前往山東,在當地文化部門的協助下,開始尋找“崇德堂”後人的線索。他們走訪了山東的許多城鎮鄉村,詢問了無數京劇愛好者和老藝人。
    終於,在一個小縣城裏,他們找到了一位與“崇德堂”有淵源的老人。老人拿出了一些家族傳承的資料,其中有一些記載與大衛家族的練功手冊內容相互印證。
    李陽聯係大衛:“大衛,我們在山東找到了與‘崇德堂’有淵源的家族,從現有的資料來看,和你家族的練功手冊關聯很大。你家族裏有沒有關於山東或者‘崇德堂’的記憶呢?”
    大衛思索片刻後說:“我聽父親說過,家族的先輩好像是從山東那邊過來的,而且一直強調家族傳承的京劇練功方法很獨特,是祖輩傳下來的寶貝。”
    李陽說:“這就對了。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比對一些細節,比如練功手冊裏提到的特殊練功動作和你家族傳承的實際做法是否一致。”
    大衛詳細描述了家族傳承的練功動作後,李陽與老人提供的資料以及教授的研究進行比對。經過嚴謹的比對和分析,尋親團隊最終確定大衛就是“崇德堂”後人的一支。
    大衛得知消息後,激動地說:“這本練功手冊是家族的傳家寶,沒想到它真的能幫我找到家族根源。我要回到祖籍地,學習更多家族的京劇技藝,傳承‘崇德堂’的精神。”
    隨著大衛尋親成功,尋親團隊又接到了一位叫莉莉的華裔女孩的求助。莉莉帶來的線索是家族流傳下來的一幅京劇舞台設計圖,設計圖上詳細標注了舞台的布局、道具擺放以及燈光設置等信息,但莉莉對家族與這幅圖的淵源一無所知。
    李陽看著設計圖,說道:“這幅舞台設計圖很專業,我們先找舞台美術研究專家,看看能不能從設計風格和標注信息判斷出它的創作年代和相關背景。同時,請教京劇演出曆史專家,了解當時的演出習慣和可能涉及的戲班。”
    團隊成員小周主動說:“李陽哥,我去聯係舞台美術研究專家。”
    小王也說道:“我負責聯係京劇演出曆史專家。”
    小周聯係到的舞台美術研究專家經過仔細研究後說:“從設計風格來看,這應該是20世紀中葉的作品,而且具有明顯的上海京劇舞台設計特色。這種設計注重舞台空間的利用和視覺效果的營造,在當時的上海京劇界比較流行。”
    京劇演出曆史專家也表示:“20世紀中葉,上海有幾個比較知名的京劇戲班,他們在舞台設計上各有特色。從這張設計圖的一些細節來看,很可能與‘紅星京劇團’有關。這個劇團在當時以創新的舞台設計和精彩的演出而聞名。”
    尋親團隊根據專家的意見,將調查方向鎖定在了20世紀中葉上海的“紅星京劇團”。他們在上海的各大圖書館、檔案館以及戲曲研究機構展開搜索,查找關於“紅星京劇團”的資料。
    在上海檔案館的一批舊檔案中,他們發現了一些關於“紅星京劇團”的演出記錄和內部文件。文件中提到了劇團的一些重要成員以及舞台設計團隊。
    團隊成員們繼續深入調查,找到了“紅星京劇團”一位舞台設計師的後人。這位後人保存了一些家族傳承的與劇團相關的資料,其中有一些設計思路和莉莉家族的舞台設計圖相契合。
    李陽聯係莉莉:“莉莉,我們在調查中發現了一個叫‘紅星京劇團’的,和你家族的舞台設計圖很可能有密切聯係。你家族裏有沒有關於這個劇團的記憶呢?”
    莉莉思索片刻後說:“我聽奶奶說過,家族裏以前有長輩在上海的一個京劇團負責舞台設計,但具體名字不記得了。而且奶奶說過,家族傳承著一些關於舞台設計的獨特理念。”
    李陽說:“這就對了。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比對你家族傳承的舞台設計理念和‘紅星京劇團’的特色設計思路。你能不能詳細跟我說一下家族裏傳承的舞台設計理念呢?”
    莉莉詳細描述了家族傳承的舞台設計理念後,李陽將其與“紅星京劇團”舞台設計師後人提供的資料進行比對。經過細致的比對,尋親團隊最終確定莉莉就是“紅星京劇團”後人的一支。
    莉莉得知消息後,開心地說:“這幅舞台設計圖一直是家族的神秘寶藏,現在知道了它背後的故事,我感覺和家族的聯係更緊密了。我要深入了解家族與京劇舞台設計的曆史,將這份獨特的文化傳承下去。”
    喜歡讓你做尋親節目,你做等著我?請大家收藏:()讓你做尋親節目,你做等著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