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纏著爺爺講故事

字數:2358   加入書籤

A+A-


    他的聲音裏洋溢著自豪與自信,讓眾人對他的鴨子養殖事業滿懷期待。
    然而,張忠並未因此而自滿或駐足不前。他深知,在養鴨這條征途上,唯有不斷學習、持續進步,方能行穩致遠。
    於是,他全身心投入到養鴨技術與知識的學習中,係統而深入地提升自己的養殖技藝與能力。
    在張忠的不懈奮鬥下,他的鴨子養殖規模日漸壯大,品種也日益繁多。
    他不僅保留了傳統的麻鴨、白鴨等優質品種,還大膽引進了綠頭鴨、番鴨等優質新品種。這些新品種生長迅速、肉質鮮美、抗病力強、適應性好,迅速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讚譽與青睞。
    在那段放養鴨子的艱辛歲月裏,張忠不僅收獲了可觀的經濟收益與物質財富,更積累了寶貴的人生閱曆與精神瑰寶。
    養鴨事業讓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麽是堅持、什麽是擔當、什麽是責任、什麽是奉獻!
    就在他的辛勤努力和無私奉獻中,孩子們也一個個漸漸地長大成人了……
    在他的辛勤耕耘與無私奉獻中,孩子們也悄然長大成人,他們繼承了父親的堅韌與勤勞,繼續在人生的征途上奮勇前行。
    讓我們再次聚焦張聰。
    如前所述,聰聰年滿三歲後,便開始與爺爺共寢一榻。
    在那個時代,農村地區貧困落後,電力尚未普及,照明主要依賴煤油燈。
    當時,煤油價格昂貴,每斤五角,對於農民而言,這無疑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因此家家戶戶都極為節儉,不敢輕易使用。
    自然而然,夜間照明的時間也受到了嚴格限製。
    此外,當時農村的文化生活極度匱乏,幾乎沒有任何文化娛樂活動可言。
    在六十年代,每個生產隊半年能看上一場電影便已算是奢侈。
    這些電影通常由縣電影公司的放映隊在戶外巡回放映。
    直至七十年代中後期,每個公社才建起一座簡陋的電影院,並配備一名放映員。隻有居住在公社附近的農民才有機會每周觀看一次電影。
    由於文化娛樂活動匱乏且煤油價格高昂,農民們晚飯後通常閑聊一兩個小時便早早入睡。
    入睡時間一般不會超過晚上九點,主要是為了節省煤油。
    聰聰上床後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便纏著爺爺講故事。
    爺爺雖口才平平,但記憶力驚人,這並不影響他講述那些引人入勝的曆史故事。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節跌宕起伏,語言生動有趣。
    我們之前提到過,家族早年便已衰落,一場無情的大火不僅燒毀了張家莊園,更燒盡了張家的萬貫家財。
    爺爺的父親張傳梓無力承擔孩子們的學費,致使他們無法接受正規教育。
    因此,爺爺從未踏入過學堂半步,他所識的字、所讀的書皆是父母親自傳授。
    在如此艱苦的家庭環境下,爺爺能接觸到的書籍寥寥無幾。他僅讀過三本經典著作:《三字經》《增廣賢文》和《三國演義》。
    然而,憑借驚人的記憶力,爺爺幾乎能將這三本書的每一個字都銘記於心。
    爺爺講述的故事大多與三國時期的人物有關。要知道,《三國演義》中人物眾多,足以讓爺爺為聰聰講述數年之久!
    就這樣,聰聰從爺爺口中了解到了《桃園結義》《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火燒連營》《東吳招親》《長阪坡救主》《身在曹營心在漢》《既生瑜何生亮》《白帝城托孤》等一係列曆史故事及其背後的深刻寓意。
    每當夕陽西下,夜幕降臨之時,那盞微弱的煤油燈便在土坯房的牆壁上投下搖曳的光影。
    聰聰總是乖巧地依偎在爺爺身旁,他那雙清澈的眼眸中閃爍著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強烈的求知欲。
    爺爺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宛如一種神奇的魔力,將遙遠的三國時代拉近到他們那間簡陋的小屋之中……
    喜歡多彩的歲月請大家收藏:()多彩的歲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