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八十年代年味濃

字數:3222   加入書籤

A+A-


    在正式開啟正文的創作之旅前,我期望能和關心我的友友們共同探討一下有關年味的話題。我的主題為《大年初一話年味》。
    當大年初一的晨曦剛剛劃破黎明的黑暗,我從甜美的夢中緩緩蘇醒,然而,讓我感到意外的是,曾經那響徹雲霄、連綿不斷的爆竹聲,在如今的歲月裏,已然難以尋覓其蹤跡。
    那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所勾勒出的熱鬧非凡、喜氣洋洋的場景,似乎已漸成記憶深處的悠悠回響。
    在當下的社會中,有關現代年味缺失的探討之聲此起彼伏。人們不禁心生疑問,為何現代年所營造的氛圍,似乎總是無法與傳統年那般濃鬱醇厚相媲美呢?
    我也時常沉浸在這樣的思索之中。用心去品味,現代年與傳統年相較而言,的確在以下幾個方麵存在著稍顯遜色之處:
    其一,爆竹聲聲的消逝。由於對燃放煙花爆竹實施了一定的限製,使得大年三十和初一這兩日,曾經那種煙火彌漫、熱鬧歡騰的氛圍大打折扣。爆竹聲,這一作為傳統年俗的標誌性元素,如今卻隻能在記憶的長河中回蕩,不禁令人慨歎年味的逐漸淡化。
    其二,物質追求的轉變。伴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已然步入了小康社會,對於吃穿方麵的追求,已不再如往昔那般強烈。曾經,人們隻有在過年之時,才能穿上嶄新的衣物,品嚐到豐盛的美味佳肴。而如今,這些已然成為了日常生活中的尋常之事。因此,現代年在穿著打扮和飲食方麵所呈現出的煥然一新之感,已難以與傳統年相提並論。
    其三,節日習俗的逐步消失。往昔,農民們歡慶新年的習俗會一直延續至元宵節之後,那種濃鬱熱烈的節日氛圍令人沉醉其中。然而,時代的更迭使這樣的習俗漸漸消逝,以致現代年的節日氛圍愈發淡薄。
    但是,我們必須清晰地意識到,盡管世間萬物不斷變遷、時光如流水般匆匆逝去,但有一個方麵卻始終未曾發生任何的改變。
    那便是那些漂泊在異鄉、身處他鄉的遊子們。無論他們在當下的社會中地位顯赫或是卑微貧賤;無論是相隔千裏之遙,亦或是近在咫尺之間,隻要新年的腳步日益臨近,那份對家鄉的深深眷戀,以及對親人的無盡思念之情,便會如同洶湧的潮水一般,在心底源源不斷地湧上心頭。
    這些遊子們總會竭盡全力,想盡一切辦法,克服重重艱難險阻,也要踏上歸家的路途,隻為能夠在這一年一度最為關鍵的時刻——春節裏,與家人歡聚一堂,共同迎接新一年的降臨。
    我們仍然應當珍視並傳承那些無比珍貴的年俗文化。或許,我們能夠通過富有創意的方式,讓傳統年俗在現代社會中綻放出嶄新的活力。
    比方說,我們可以研發出環保的煙花爆竹替代品,既能夠滿足人們在節日中的需求,又可以有效減少對環境的汙染;
    我們可以舉辦各類傳統民俗活動,讓人們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親身感受到傳統文化所蘊含的獨特魅力;
    我們還可以倡導家庭聚餐、手工製作等傳統習俗,讓人們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找尋到那份屬於自己的歸屬感。
    總而言之,大年初一,不僅僅是新的一年的起始,更是我們對傳統文化進行反思和傳承的重要時刻。讓我們攜手共同努力,使年味得以回歸,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更為絢爛奪目的光彩。
    回歸正題。
    1987 年的春節,那濃鬱的年味如同香醇的美酒,在空氣中肆意彌漫,那是一種讓人如癡如醉、難以用言語精準描繪的獨特氛圍。這是改革開放後的第七個新年,整個國家正在經曆著翻天覆地的巨大變革。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人們對於過年的期待和熱情已然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市場上的商品琳琅滿目,種類繁多,令人目不暇接,街頭巷尾處處都充滿了歡聲笑語,每個人的臉上都綻放著幸福而燦爛的笑容。
    在前文的敘述中,我們得知主角張聰應女友汪麗的邀請,一同跟隨她從遙遠的湘西州來到了洞庭湖邊的魚米之鄉益陽蘭溪鎮,隻為到汪家認親過年。
    當他踏入汪家的大門時,立刻感受到了來自嶽父嶽母的熱忱款待。他們用親切和藹的話語和溫暖如陽的微笑,熱情地迎接這位未來的女婿。從他們的言行舉止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嶽父嶽母對張聰極為滿意,已然從情感和行動上完全接納了他。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瞬之間,大年三十便悄然無聲地來臨了。在這一天,無論是身處機關單位的公職人員,還是自主經營的個體商戶;無論是腰纏萬貫的富豪,還是家境普通的百姓,家家戶戶都沉浸在一片喜慶祥和的氣氛之中。
    大家紛紛興致勃勃地掛起了紅燈籠,貼上了紅對聯,將自家的大門裝扮得煥然一新,以最為美好的姿態,滿心歡喜地迎接龍年新春的到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在汪家,由於家中子女眾多,日常的開銷相對較大,經濟狀況顯得有些捉襟見肘。然而,當家主母郭錦仙老師卻毫不猶豫地從本就並不寬裕的家庭預算中,擠出了整整一百元錢,交給汪述和汪磊兩個兒子去購買煙花爆竹。
    要知道,這看似不多的一百元錢,對於某些人來說或許並不算什麽,但是對於郭錦仙老師和她的丈夫而言,那可是他們整整一個月起早貪黑、不辭辛勞地工作才能掙到的薪水啊!然而,郭老師卻沒有絲毫的猶豫。
    因為她的心中十分清楚地明白,這個除夕夜對於全家人來說,具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為了能夠讓家人共同度過一個充滿歡聲笑語、令人難以忘懷的美好夜晚,這點錢又算得了什麽呢?
    與此同時,就在臘月二十九那天,臨近黃昏的時刻,汪家也迎來了一件喜慶之事。隻見大門的兩側貼上了一副由張聰親自題寫的春聯:上聯“改革春風暖大地,萬物更新”,下聯“開放政策興中華,百家爭鳴”,而橫批則是“春回大地”。這副春聯的筆力剛勁有力,墨香四溢,字裏行間透露出對新時代美好生活的讚美與殷切期盼,引得過往的行人紛紛駐足觀賞,讚不絕口。
    在此之前,郭老師可謂是精打細算,為所有的家人都添置了一套嶄新的衣服。當她看到張聰的衣服略顯陳舊時,便在臘月二十六的時候,拉著他來到了蘭溪最大的裁縫鋪,為他量身定製了一套專門用於過年穿著的新衣服。
    喜歡多彩的歲月請大家收藏:()多彩的歲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