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雙重打擊
字數:3581 加入書籤
沒有前往報社就職的張聰,名正言順地在新竣工的市委機關宿舍,分到了一套麵積不大,但布局緊湊合理的小兩室一廳住房。
這套房子雖不算寬敞,卻采光良好,客廳與臥室的布局恰到好處,窗外還能望見一片鬱鬱蔥蔥的綠植,給人一種寧靜舒適的感覺。自此以後,他開啟了一段寧靜而又穩定的生活時光,每天按部就班地上下班,閑暇時讀書寫作,生活平淡卻充實。
不過,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生的道路往往充滿了各種難以預料的變數。就在張聰逐漸適應這種平靜生活時,市裏的局勢悄然發生了變化。
時間轉眼來到1991年三月份,市裏的紀委部門正式宣告成立。這一機構的成立標誌著市裏的政治格局發生了重大調整。
備受器重的燕部長,因為工作需要,改任紀委書記;而空缺出來的宣傳部長一職,則由慈利縣那位年齡已然超過五十歲的副縣長接任。這位新部長雖然資曆深厚,但行事風格與前任截然不同,帶來了新的工作氛圍和人事變動。
要知道,這座由大庸、慈利以及桑植這三個縣共同組建成的新興地級城市,三地的幹部都有著屬於自身的盤算與小心思。
地域觀念在這裏表現得尤為明顯,本位主義更是根深蒂固,相當嚴重。每個地方的幹部都傾向於提拔自己熟悉的人,外來者往往難以融入。
這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網使得任何人事變動都充滿了不確定性和潛在的衝突。
隨著部門領導班子的更替變換,張聰之前那種輕鬆愜意的好光景也就此戛然而止。
新領導上任後,在短時間內連續從慈利縣調入了三名得力幹將進入宣傳部工作。如此一來,整個部門內部原有的人事關係瞬間被打破,變得愈發錯綜複雜且微妙難測。
張聰作為“外來者”,在新環境中顯得格格不入,工作上的阻力也日益增加。
在這樣一種全新的工作環境之下,張聰無論是日常的一言一行還是具體的工作進展,都再也無法像過去那般隨心所欲、毫無顧忌。與此同時,他所負責的各項工作任務推進起來也是困難重重,遠不如往昔那般順風順水。
他感到自己像是被無形的力量束縛住了手腳,無法施展才華。
這時,湖南日報社鄧將在此設立記者站的消息,如春風般拂過大庸市。
而張聰因為蔣主任的許諾,自然而然地成為駐站記者與站長的不二之選。這個機會對他來說,無疑是一次難得的轉機。
其實,這個寶貴的機遇早在1989年便已悄然降臨。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九月,湖南日報記者部主任蔣顯禮親自率領團隊奔赴大庸,深入采訪當地旅遊業的開發建設狀況。
此次采訪意義非凡,乃是湖南日報獻給偉大祖國三十華誕的一份厚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張聰作為本地新聞宣傳的骨幹,自然被委以重任,負責接待並陪同蔣主任一行人。
整整五天的時光,張聰事無巨細,精心安排每一項行程;憑借著對本地情況的了如指掌,準確無誤地提供各種有價值的報道線索;而當需要執起筆杆撰寫稿件時,他更是文思泉湧,靈感源源不斷。
如此出色的表現,無一不讓蔣主任為之側目,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
終於到了臨別之時,蔣主任緊緊握住張聰的手,鄭重許下承諾:“隻要大庸記者站建成,我一定會優先考慮讓你來擔任駐站記者和站長!”這句話像一顆種子,深深埋在了張聰的心裏,讓他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對於自幼懷揣著記者夢和作家夢的張聰而言,能夠前往湖南日報這樣的知名媒體工作,無疑是求之不得的美事。
因此,麵對這從天而降的喜訊,張聰心中自然是欣然應允,並表達了謝意。但他也清楚,這種承諾並不一定能夠立刻兌現,畢竟政治環境複雜多變。
所以,事後張聰並未將這事過分地放在心頭。畢竟,1989年,包老師也曾許諾調他到中國民族報工作,但後來卻因為不便明說的原因黃了。
因此,他對這種承諾始終保持著一種謹慎的態度,既抱有希望,又不完全依賴。
當蔣主任兌現承諾,親自帶隊考察張聰來到大庸的時候,張聰喜出望外了。他意識到,這次機會可能真的來了,自己或許能夠擺脫眼前的困境,迎來職業生涯的轉機。
不過,張聰的內心還是隱隱有一絲擔憂,希望新部長不要跟他過不去。
畢竟,新部長上任後,對張聰的態度並不友好,甚至有些排斥。張聰擔心,這次機會可能會因為新部長的阻撓而化為泡影。
湖南日報社選在這個時間點,考察張聰,並不是一個好的時機。
如果提前三個月,燕部長在的話,一點阻力也不會有。恰恰現在換了部長,跟他一點交情都沒有,也不知道他心裏是怎麽想的。張聰心裏一點底氣都沒有。
果然,當蔣主任拜見新部長,征求他的意見時,他堅決反對張聰去記者站,並推薦了慈利縣的一位同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位同誌雖然資曆能力都不如張聰,但新部長顯然更傾向於提拔自己熟悉的人。
主管領導堅決反對,讓湖南日報社的領導十分為難,最終采取了折中的第三方案,張聰調不成,新部長推薦的人也不接受,而是選擇了張聰從瀘溪縣調到新聞科工作的好兄弟郭森為駐站記者。
這個決定雖然避免了直接衝突,但也讓張聰徹底失去了這次機會。
部長因為在張聰那裏丟了麵子,心中一直憋著一股氣,伺機想要好好地出一口惡氣、報一箭之仇。終於,在 1992 年那個萬物複蘇的春天裏,他瞅準了一個機會,打著要讓張聰得到鍛煉、更好成長的旗號,實則是心懷不軌地將張聰下派到了永定區西溪坪鄉去工作。
對於張聰來說,這個突如其來的決定猶如一道晴天霹靂,狠狠地擊中了他的心窩。這毫無疑問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使得原本信心滿滿、躊躇滿誌的他瞬間如墜冰窖,隻覺得自己未來的道路一片黑暗,前途變得無比渺茫。
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張聰連續兩次錯失了改變自身命運的寶貴機會。而如今,又遭此變故,一連串的挫折和不如意,讓他的心情跌入了穀底。
心灰意冷之餘,他不由自主地把這一切的不幸都歸咎於自己的妻子汪麗身上,認為正是她沒有給自己帶來好運,甚至還在某些關鍵時刻拖了後腿。
於是,對汪麗的怨恨之情在他心中不斷滋長,並且愈發深沉起來。
喜歡多彩的歲月請大家收藏:()多彩的歲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