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雪中送炭
字數:2728 加入書籤
冬夜九點的資江魚館,燈火通明,暖意融融。玻璃窗上凝結著細密的水珠,像是冬日裏一層朦朧的紗簾,將室內的溫暖與窗外的寒冷隔絕開來。
肖紅推開掛著銅鈴的雕花木門時,清脆的鈴鐺聲驚醒了正在打盹的橘貓,它慵懶地伸了個懶腰,隨即又蜷縮回角落的藤椅上。
肖紅裹緊那條褪色的駝色羊絨圍巾,寒意依然透過衣領滲入肌膚。她看著母親郝美華正用火鉗撥弄著青岡木炭,火星子劈啪炸開的瞬間,將牆麵上懸掛的臘魚臘肉映得油光發亮,仿佛每一塊都浸潤了歲月的醇香。
"媽媽,今天這些木炭是從哪裏買回來的呢?"肖紅搓著凍得發麻的手指,目光忽然被角落裏堆著的蛇皮袋吸引。
袋口露出的木炭斷麵呈現漂亮的蜂巢狀紋路,這種產自雪峰山的銀霜炭她隻在老匠人那裏見過,質地堅硬,燃燒時散發出淡淡的鬆木清香。
郝美華放下火鉗時,腕間叮當作響的銀鐲碰出清越聲響。這位年過六旬的老板娘忽然露出少女般狡黠的笑容:"紅紅,你絕對猜不到木炭是怎麽來的哦!"
她說著掀開櫃台後的布簾,露出整整齊齊碼著的七八個炭袋,每個袋口都係著紅絲帶,仿佛是一份精心準備的禮物。
肖紅正要追問,忽然瞥見櫃台日曆上歪歪扭扭的批注——"十一月七日,收張先生銀霜炭三百斤"。
記憶如電流般竄過脊背,上周在市文化局非遺項目評審會議上,張聰確實問過她魚館取暖的事。當時她正為職稱評審材料焦頭爛額,隨口說了句"老式炭火最暖人"。沒想到,這句話竟被他記在了心裏。
"張聰說是孝敬我的,不要錢。"郝美華用火鉗夾起個烤得焦香的糍粑,金黃的米漿在炭火映照下泛著琥珀色,"他說跟你在談朋友,冬天送幾百斤木炭很正常。"
糍粑的香氣混著鬆木清香在室內彌漫,卻讓肖紅喉嚨發緊,仿佛有什麽東西堵在胸口,讓她一時說不出話來。
窗外忽然傳來積雪壓斷竹枝的脆響。肖紅轉頭望去,路燈下的雪幕中隱約可見對麵中學的輪廓。
作為高三班主任,她今早六點就帶著學生清掃操場積雪,此刻黑色長靴裏還洇著未幹的雪水。想到明天還要帶學生去敬老院掃雪,她疲憊地揉了揉太陽穴。
"老娘,現在帶三個畢業班,每天光作業就要批到後半夜......"肖紅的聲音突然卡住。
玻璃窗倒影裏,母親鬢角的白發與窗外的雪色重疊,讓她想起父親病重那年,也是這樣的雪夜,母女倆守著奄奄一息的炭火盆相對無言。那時的炭火,仿佛成了她們唯一的依靠。
郝美華往女兒手裏塞了杯滾燙的薑茶:"張聰今天來送炭時,靴筒裏倒出半斤雪渣子。他說荷花那邊封路,硬是背著五十斤炭繞道過來的。"
茶杯蒸騰的熱氣中,肖紅仿佛看見那個總穿深灰大衣的男人在雪坡上跋涉,軍用背包帶在肩頭勒出深深凹痕。
此刻二十公裏外的繞城公路上,張聰正第三次嚐試發動北京吉普。儀表盤顯示零下九度,他嗬著白氣搓了搓凍僵的手指,車載收音機裏斷續播報著暴雪橙色預警。
後視鏡裏,裝炭的蛇皮袋上積了寸許厚的雪,讓他想起今早送貨時,魚館屋簷下垂掛的冰淩在晨光中晶瑩剔透的模樣,像是冬日裏的一串串水晶。
"張局長,要不我們先回鎮上?"副駕駛的小助理牙齒打顫。張聰沒說話,伸手拂去擋風玻璃上的霜花,遠處中學的輪廓在雪幕中若隱若現。
他摸出手機,屏保還是偷拍的肖紅在教師節表彰會上發言的照片,藍色西裝襯得她像株挺拔的雪鬆,堅韌而優雅。
當肖紅清晨推開校門時,雪地上蜿蜒的足跡讓她呼吸一滯。那些深深淺淺的腳印從後山小路延伸而來,每隔三十公分就有個圓形的炭灰印記——分明是有人負重前行時,炭袋底部蹭落的痕跡。
在足跡盡頭,六個炭袋整齊碼在收發室屋簷下,最上方的袋口別著枝半凍的臘梅,花瓣上還帶著晨霜的痕跡。
教務主任舉著保溫杯過來,鏡片上蒙著白霧:"肖老師,有個姓張的家長真是熱心,淩晨五點就送炭過來......"話音未落,肖紅已衝向教學樓。
三樓辦公室的窗前,她看見張聰的吉普車正艱難地碾過校門口的雪堆,車頂的積雪撲簌簌滑落,在朝陽下折射出細碎的金光,仿佛是他無聲的告別。
課間操時分,學生們在操場堆的雪人戴著肖紅的紅圍巾。她握著手機猶豫再三,最終隻是把張聰的微信備注從"文化局張局長"改成了"最暖的炭火"。
操場邊的梧桐樹上,積雪壓斷的枯枝落在雪地裏,裂口處露出新鮮的木質,像某種欲言又止的剖白。
暮色降臨時,魚館的炭火盆又添了新炭。肖紅批改作業的鋼筆忽然頓住,稿紙上洇開個墨點——她聽見母親在門外用驚喜的聲調招呼:"張先生來得正好,嚐嚐我們新醃的剁椒魚頭!"
玻璃窗上的霜花漸漸融化,映出個高大的身影正在簷下跺腳震落積雪,軍用靴上結著冰碴,卻護著懷裏的牛皮紙袋滴水未沾,仿佛那份心意比寒冬更暖。
喜歡多彩的歲月請大家收藏:()多彩的歲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