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年3月16日 柬埔寨金邊

字數:3415   加入書籤

A+A-


    第五十三章
    1963年3月16日
    柬埔寨金邊
    老王是北京人,也是使館內部公認的老實人。
    他小時候在教會學校上過幾年學,會點簡單的英文,解放後參加工作在北京市商業係統做采購員,後來外交部成立供應處,專門給駐外使領館供給物資。老王先被借調過去,時間一長便正式調入了。前幾年,他被外派到駐柬埔寨使館做後勤。剛得知要被派出國,老王興奮地好幾宿都沒睡好。他家是三代貧民的老北京,家裏人別說出國了,最遠也就去過河北,他做夢也沒想到居然成了持紅色護照的外交人員。
    他原以為國外都是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在進行出國教育時,滿腦袋都是“拒腐蝕,永不沾”的信念,可一到柬埔寨,他傻眼了,天氣炎熱不說,人還懶散,市中心跟國內的大縣城差不多,敢情比中國差遠了,想采購的東西總是缺東少西的。盡管如此,老王還是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做好本職工作,想方設法保證使館需求,好在金邊華人華僑挺多,做生意的不在少數,為他解決了不少燃眉之急。正是因為他老實忠厚,又一臉老成的模樣,盡管才四十出頭,使館上下都稱呼他“老王”。
    這一天使館的對內參讚找他,鄭重交給他一張寫得密密麻麻的清單,讓他盡快在金邊完成采購。他看著滿滿的采購清單,不僅足足比往常的采購物品多好幾倍,還有許多使館平時用不上的東西,便有些犯難。他平時節約慣了,就順口說了句,這些都要買啊,有些用不上的不就浪費了。對內參讚肯定地答,都要買,不是使館用的,是為下個月底重要領導同誌來訪準備的,如果實在買不到,就讓部裏供應處調,說完就匆匆走了。老王忙叫上使館車隊的司機小李一塊兒上街去采購。
    老王在外交係統呆了這麽多年,自然知道領導人來訪非同小可,這可是使館當前的頭等大事。他一邊仔細看著清單,一邊盤算著如何盡可能地在短時間裏把物品備齊,又要找那些政治上比較可靠的華僑商店,畢竟安全第一。他心裏選定了幾家貨品比較全的他又比較熟的華僑商店,準備一家一家跑跑看。
    他和小李先到了一家綢布店,買了些紅綢和窗簾布。店裏大紅綢子存貨不多,他向老板預定了幾匹,說好日子來取,便開車去下一家店。
    他要去的第二家,是日用百貨店,兼賣些中國的土特產。老板姓張,是第二代華僑,平日裏參加僑團的活動挺積極,言語表現也很愛國。老王曾多次來此采購,張老板很熱情,有時還主動把貨送到使館去,從沒出過差錯。
    這家店位於國王大道旁的商業區,位置不錯,是座小三層樓房,樓下是商店,一條木製樓梯通向樓上庫房兼夥計臥室。老王一進門,沒看見老板,隻有兩個夥計在忙活。夥計認得他,趕忙搬了把椅子請他坐下,又衝著樓上叫老板。
    門簾一掀,張老板從樓上下來,見到他手裏密密麻麻的清單,十分高興,先開了兩瓶汽水請他們倆喝,並吩咐夥計按照清單給老王備貨。
    張老板熱情地說:“要的東西挺多,讓夥計們先照單準備,咱倆到門外抽煙去,我這有你沒抽過的好煙。”
    老王雖然駐外,但工資並不高,又生性節儉,畢竟還上有老下有小,平時也舍不得買好煙抽。聽罷,便讓小李看著夥計們備貨,自己與張老板站到店外抽煙。
    張老板掏出一盒白色“kent”,抽出一支遞給老王說:“這可是薄荷煙,你嚐嚐。”
    老王抽一口,連連稱讚:“嗯,涼絲絲的,味道比我抽過的“萬寶路”好抽,那玩意兒幹嗆幹嗆的。”    老王忙說:“這可不行,我們有外事紀律的,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更不能私下收禮。”
    張老板解釋說:“我抽不慣這個味,回頭也是丟掉,還不如留給你抽呢。”老王這才把煙揣兜裏,張老板感歎一聲:“你們共產黨真是廉潔奉公,跟國民黨就是不一樣。”
    當張老板給老王點著第二支煙時,不經意地問了句:“哎,老王,你這次采購的東西怎麽比往常多很多呀?”
    老王愜意地深吸了一口煙,隨口答道:“下個月底國內有重要領導人來訪,要提前準備。”
    張老板補充說:“我是怕鄙店小,貨不全,如果來得及,我照著清單從西貢給你專門進貨,到時候給你送到使館去。”
    老王連連稱謝,說:“一會兒你把清單上缺的抄下來,照著進貨”。
    張老板卻說:“謝什麽?祖國親人來了,我們愛國華僑高興還來不及呢,做點貢獻是應該的,到時候我們僑團一定會組織隆重歡迎的。”
    沒一會兒,倆夥計和小李便把老王要買的東西搬上了車,但還缺不少。張老板拿起筆一一記下了貨品、數量,小李便帶著老王去往下一家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老板站在門口向他們揮手道別,一直望到他們的車子走遠,才急匆匆上到二樓,換了身衣服,快步出了門。他有緊急的事情要找他的表弟張大昌。
    張大昌也是柬埔寨華僑,另一個不為人知的身份是台灣“國防部情報局”高棉組的骨幹成員,當初還是副組長農念強發展的。張大昌後來又發展了他的表哥張老板作為“高棉組”的外圍成員。
    一個多月前,張沛芝和農念強去台北匯報工作之前,曾專門找了張大昌等幾個骨幹開會,交代他們密切注意中共駐金邊大使館的動向,尤其注意是否有中共要員來訪問的消息。張大昌知道使館的人曾到他表哥的店裏買東西,便囑咐表哥留心這方麵的消息。
    張老板順利地找到了他表弟,把情況一說,張大昌興奮地拉起他便去找農念強。
    聽到張老板的報告,張沛芝、農念強頓時高興得欣喜若狂,馬上給南越第三情報工作站寫了密信,讓交通員送到柬越邊境的秘密交換點,由西貢站拍發急電將這一重要情報報告局本部。局本部立即回電,讓廖時亮、張沛芝、農念強赴台北麵商。
    有時候,情報就是一句話的事,張三聽了無動於衷,一文不值;李四可能要花很多錢才能搞到;而對於王五卻是驚天動地,如獲至寶。老王這句無心之語,恰恰就讓有心人聽了,對情報局而言這可是夢寐以求無法用金錢衡量的驚天情報。
    就這樣,台灣“國防部情報局”葉翔之、沈之嶽不惜動用全部東南亞情報網,甚至冒著暴露潛伏在廣東省公安廳內部 “西江一號” 的危險而急欲獲取的重要情報,居然被其一個外圍成員從我駐柬使館的一個極普通的後勤工作人員嘴裏輕易獲取。
    喜歡那些往事並不如煙請大家收藏:()那些往事並不如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