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字數:6353   加入書籤

A+A-


    隨後,沈重緩緩開始說明他對蘇翰的認識,“回太後,負責本次兩國交涉事務的主要代表蘇翰,臣已深入研究過相關資料。”
    他說:“從現有記載來看,這名叫做蘇翰的人不過十八歲,但實力非凡已達九品境界,同時還精通醫術,傳說有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本事,被譽為當代‘醫仙’,文學才華亦十分突出,其所著《紅樓》小說流傳甚廣,更有豪邁詩作《將軍令·男兒行》傳世。”
    除此之外,“他還兼任慶國王朝紅騎與虎衛的統領要職。”
    當沈重初次接觸這份資料時,心中也是驚詫不已。
    世間怎會有這般多才多藝之士?於是,這種震撼使得他越發堅信,蘇翰不會是個輕率冒進的人物。
    “啊?這蘇翰果然是個曠世奇才,要是他投生在我國該多好。
    沈愛卿,你接著說。”
    北齊太後語氣略顯驚訝,又透出幾許遺憾。
    年紀輕輕便有九品以上的實力,在她看來,未來這位蘇翰極有可能成為慶國第三位大宗師!
    屆時,天下的局勢怕是會被徹底改變。
    端坐於龍椅之上的戰豆豆眼中閃過一道精光,似乎想到了什麽,嘴角浮現出一絲淺笑,稍縱即逝。
    而大殿中的文武百官無不為之震驚,部分雖然知曉蘇翰些許事跡,卻沒料到他的能耐竟至如此地步。
    沈重繼續條分縷析地說道:“在下以為,蘇翰此人並非莽夫。
    但從他所作詩篇來看,那滿溢的殺伐之意顯而易見,再結合從使團反饋的消息——
    明確指出蘇翰在和談過程中毫無和解意願,寸土不讓,反欲延續戰端。
    估計這也是受慶帝驅使。”
    “不僅如此,我大齊使團在京城竟遭當街刺殺!或許這便是慶國蓄意製造借口,意圖破壞雙方和談重啟戰亂。”
    這番論調一出,殿內眾臣不禁歎服慶國處心積慮之心。
    “我以為,既然慶國決意挑起戰火,那就奉陪到底!我北齊從不曾畏首畏尾過。”
    某大臣毅然走出隊列言道,“先前他們能在十日攻克北齊一州之地,不過是以突襲得手,隻要繼續作戰,我大齊擁百萬雄師,最終必將勝利在握!”
    “我附議!懇請陛下與太後頒旨廢除此次和談協議,派遣精兵繼續征戰!”
    另一官員應和。
    “如今我大齊威嚴掃地,唯有取得勝利,方能讓各諸侯目睹北齊的強盛!即便真想談判,也要再打一場才能更有籌碼主導大局!”
    議論聲漸次響起。
    文臣們相繼跪地請命,誓死護主的決心昭然若揭。
    然而,也有不同的聲音隨之傳來:
    “我覺得沈大人的看法有一定道理,但北齊此刻斷不可中斷和平對話!時移勢易,慶國早已今非昔比,我北齊同樣難比往日輝煌。
    你們這些空談誤國之人何嚐考慮過後果?”
    “張口便想發動國戰,可曾思及萬一戰敗,國力將大受削弱?即便是僥幸贏了,我國士兵又有多少將葬送於此?”
    反對者毫不退讓。
    “目下唯上衫虎將軍尚有能力與慶國匹敵,軍中士氣卻被打壓盡失。
    此時若再開戰無異於自掘墳墓,大軍必損折慘烈。”
    於是,武將亦陸續站出駁斥,平日隻知嘴皮子上功夫的文官此刻膽敢幹涉軍事決策,實在令人生厭。
    兩派隨即陷入唇槍舌劍的激辯之中。
    瞬息之間,文武官員就是否繼續開戰與慶國爭論不休,各自為政難以統一。
    每個人都慷慨陳詞,麵紅耳赤幾近動武。
    原本井然有序的北齊朝堂,瞬間如同集市般吵鬧起來,徹底失去了往日的莊嚴。
    這讓端坐於龍椅之上的戰豆豆與珠簾後的北齊太後無不皺起眉頭。
    珠簾之下,北齊太後微微皺眉,看著下麵一片混亂的文武百官,朱唇輕啟,雖然語氣柔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都住口!大殿如此喧囂,成何體統?”
    她不禁在心中感歎:北齊莫非真的沒有可堪大用之人了嗎?憑借眼前這些官員,又怎能對抗慶國?
    若非當初  離世太早,今日北齊怎會陷入內憂外患的局麵?想當年,慶國不過是一介小諸侯,又如何能發展至今日這等強盛之勢?
    “請太後恕罪!”
    隨著太後開口,滿朝文武瞬間停止爭吵,紛紛低頭行禮。
    然而即便太後發話,文臣與武臣依舊互瞪,氣氛依舊緊繃。
    龍椅之上的戰豆豆輕輕開口:“母後,兒臣讚同沈大人的觀點,如今我大齊確實不宜再輕易對慶國開戰。”
    隨後繼續說道:“現今慶國掌控內庫,富甲天下,且軍隊兵強馬壯。
    我們理應以休養生息為重,而非貿然發動戰爭,您覺得呢?”
    戰豆豆心中了然,表麵上看北齊國泰民安,實則不過是表象罷了。
    相比之下,慶國的所有權力均集中在慶帝一人手中,而北齊卻始終無法形成統一的力量。
    若是沒有戰豆豆和太後這些年偽裝太平,再加上苦荷大宗師的庇護,北齊恐怕早已內亂不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聽到戰豆豆此言,珠簾後的太後沉默許久才開口回應:“有人有異議嗎?”
    此時一位文官越眾而出,行禮道:“啟稟太後,慶國雖強,但我國大軍亦不遜色於他國。
    若就此議和,則會在談判中陷入被動局麵。”
    太後的聲音依然平靜得聽不出喜怒:“那你打算如何做?”
    一旁心腹沈重神情微變,立刻聽出了太後的心意——顯然是對此建議不悅。
    那位大臣毫不猶豫地說:“我以為我們應先勝一場,如此才能在議和中占得先機。”
    沈重冷笑一聲,指著那名文官和其他幾個主戰的同僚問:“贏?談何容易?你懂帶兵打仗嗎?或者說你們懂?”
    那幾名官員麵紅耳赤,互相張望,最終啞口無言,根本無法反駁。
    這些文人固然能在朝堂之上紙上談兵,真讓他們上戰場,卻是天方夜譚。
    片刻之後,太後緩緩說道:“哀家認為陛下與沈愛卿的觀點不錯,兩國和談還是要繼續下去。
    不過蘇翰對我北齊確實太過倨傲,我們也需有所回應。
    此外,先前派往慶國的使團被刺殺,我北齊顏麵盡失,若不找回場子,怕要被人笑掉大牙。”
    話語落下,整個大殿鴉雀無聲。
    朝廷上下都在苦思冥想,如何能在不失麵子的情況下解決此事。
    慶國使團在北齊首都街上被刺事件,影響頗為微妙。
    這事情看似不大,實際上卻牽扯兩國關係的穩定性。
    既要維係和談,又不能讓北齊失了顏麵,這確實難為了眾人。
    沈重稍作沉思,恭敬地向太後匯報:「太後,下屬已將潛伏在我國的敵諜言冰雲捉拿歸案。
    估計慶國也核實了這一消息的真偽。
    明日和談時,我方可借言冰雲為籌碼,提出更苛刻的條件。
    」
    他補充道:「隻要言冰雲還掌握著慶國暗探網絡的核心秘密,那麽對方勢必會顧忌內部動蕩而同意我方要求。
    」
    然而,即便如此,關於慶國代表蘇翰的問題依然讓太後頭痛不已。
    此人不僅實力雄厚且年少得誌,更是深受慶帝器重,在軍中權柄不輕。
    其言行舉止雖然強硬霸道,卻也並非全無道理。
    但這並不意味著北齊就能輕易接受這樣的氣勢。
    真正問題是:該如何去製衡這個蘇翰?
    用言冰雲威脅慶國?顯然效果有限。
    派刺客行刺蘇翰?更加不可行。
    要知道,若蘇翰真的擁有那般本事,除非出動大宗師級別的人物,否則很難得逞。
    而且蘇翰人在慶國京城,環境對自己有利。
    就算是北齊最強的大宗師苦荷,進出京師都會引發警覺,更何況還需遵照自身意願行動,而非太後命令便可調動。
    此時坐在龍椅上的小皇帝戰豆豆聽到母親提及蘇翰的名字,臉上流露出一抹好奇。
    近期她對此人的事跡頗感興趣,尤其是得知《紅樓》竟出自他手後,更是另眼相看——隻可惜書更新太慢!
    隨後戰豆豆也欣賞蘇翰所作的一首詩《將軍令·男兒行》,心中頗有感觸。
    針對蘇翰的情況,沈重提出了新的建議:「此次莊先生作為使團成員前赴慶國,太後何不下旨讓他找機會影響蘇翰?」
    太後略作思考後答應下來,決定按照此方案進行部署。
    第二天一大早,在鴻臚寺大門口,一眾官員已經整裝迎接來自北方的來賓。
    有人不免歎息:本以為昨天的會議已接近成功,結果就因言冰雲被捕之事功虧一簣!
    昨日,由於蘇翰態度強硬步步進逼,對方明顯招架不住準備放棄談判。
    誰知這節骨眼上突生變化,讓整個局麵變得撲朔迷離。
    隻要兩國和談能夠最終敲定,那麽即便北齊抓住了言冰雲這位間諜網絡的核心人物,也已無傷大局。
    “說話要小心!此次我慶國能在對北齊的戰事中取得大捷,全賴言冰雲在北齊臥底多年,搜集情報、傳遞密信之力。
    他不僅是監查院四處主辦言若海的兒子,更是我們取勝的關鍵因素。”
    辛其物嚴厲地瞪了一眼方才發言的官員,警示道。
    “是下官多言了,多謝辛少卿提醒!”
    那名官員慌忙道歉,一臉忐忑。
    監查院在慶國一向聲名狼藉,更何況如今被擒的是言若海的親生子。
    若是剛才的話傳入監查院耳中,哪怕不丟性命,皮肉之苦恐怕在所難免。
    “不過,陛下的確對蘇將軍頗為器重啊——僅願以肖恩換回言冰雲,卻對蘇將軍身旁的司理理隻字未提。”
    喜歡大慶:開局捏碎大宗師經脈請大家收藏:()大慶:開局捏碎大宗師經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