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字數:7487   加入書籤

A+A-


    “沈重和錦衣衛何在?任由敵國之人行凶而不阻?”
    “狼桃尚且敗北,蘇寒必已達大宗師之境!”
    群臣齊呼:“懇請太後懲處沈重!”
    “臣附議!”
    ……
    大殿內眾臣向北齊太後與戰豆豆俯身行禮,義憤填膺地控訴蘇寒的殘忍  及沈重的失職。蘇寒如此囂張,在城門口公然殘殺六百一十名北齊子民,簡直無法無天。
    眾人也清楚為何沈重與錦衣衛袖手旁觀,畢竟大宗師豈是輕易能招惹?然而明知如此,沈重身為錦衣衛鎮撫使,對此置若罔聞,群臣怎能不對其有所責備?
    端坐龍椅的戰豆豆麵色微沉,問:“狼桃傷勢如何?”
    狼桃雖行事魯莽,但他畢竟是北齊的九品上強者,且為苦荷高徒。戰豆豆實不願其就此隕落。
    北齊太後身邊的海糖朵朵亦眉宇間透著憂慮與無奈。先前她已明言狼桃絕非蘇寒對手,並勸阻師兄切勿挑戰蘇寒。如今狼桃卻已被釘於城頭。
    “回稟陛下,狼桃大人重傷昏迷,太醫已隨駕前往診治。”一名禦林軍直言,“貫穿狼桃大人的冰槍,即便我們多人合力亦難以拔出分毫,隻能任由其緩慢消融。”
    戰豆豆聽後略感寬慰,微微點頭。
    “啟奏陛下,邊境傳來緊急軍情!”
    一名太監神色慌張入殿,伏地叩拜,雙手高舉密函:“慶國邊軍各部調營,逼近三十裏,停駐於邊境線外。”
    此言一出,尚未等戰豆豆回應,殿內文武官員盡皆變色,低聲交頭接耳:
    “不是說好議和嗎?為何慶國再度興兵壓境?”
    “難道是因蘇寒與慶國使節所致?”
    “一旦開戰,受難的還是百姓啊!”
    “如今我國庫空虛,再經不起戰火了!”
    ……
    先是蘇寒突破至大宗師,接著他在城門前  百姓,還將苦荷  狼桃釘在城牆上。如今連慶國大軍也陳兵於北齊邊境。特別是蘇寒這位大宗師,此刻就在皇宮外,隨時可能闖入宮中。
    接連不斷的噩耗傳來,
    令大殿中的文武群臣臉色陰沉,人人麵露驚懼之色。
    ...
    ...
    為表支持,點擊自動訂閱按鈕吧!作者每日更新不低於一萬五千字,要是喜歡的話,不妨多給些鼓勵哦!
    ...
    ...
    珠簾低垂,北齊太後微顰秀眉,看著下麵亂哄哄的大臣們,緩緩開口,語氣溫婉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諸位愛卿,有何對策?不妨說來聽聽。”
    雖然北齊太後本人也對這些紛至遝來的壞消息深感苦惱,
    特別是慶國邊軍同時逼近的消息讓她尤為頭疼。
    尤其眼下慶國各部兵馬壓境,顯然是針對蘇寒以及慶國使節而來。
    但眼下最緊迫的問題是如何處理蘇寒這位大宗師踏入皇宮一事。
    太後話音剛落,大殿內頓時陷入一片寂靜。
    許久過去,
    “回稟太後,臣以為絕不能放蘇寒入宮。”一位文官出列,先是對太後施禮,再向高坐龍椅上的戰豆豆行禮,語氣恭敬地說道。
    “正是,咱們國師苦荷正被慶國那大宗師牽製在外,此時斷不能讓敵國強者進宮。”
    “此人剛突破大宗師境界,性格狂傲,僅因幾句閑言便敢在街頭  無辜百姓。”
    “臣亦持相同看法。若此人進了宮,一旦心懷不軌,後果將不堪設想!”
    “依臣所見,不如將他安置於宮外,隻需接待慶國使節完成議和即可。”
    ...
    見有人率先發言,其餘大臣也紛紛站出附和。
    蘇寒甫一進城便膽敢在鬧市中  千餘名平民,
    若其入宮後突起異心,誰能製止?
    誰又敢阻止?
    戰豆豆與北齊太後目睹群臣爭論,均不由自主地皺眉。
    “召見蘇寒乃是我母後與朕早有決定的事宜。”
    北齊太後凝視著眾臣,低聲說道:“而且,蘇寒目前還在宮外候著。若我們拒絕召見或不準入宮,恐怕會惹怒他,並讓人覺得我大齊  ,有損國威。”
    “此事莫要再議!諸位愛卿還有別的計策嗎?”
    召見蘇寒之事,早已敲定。
    況且,蘇寒此刻就在宮外等候。
    豈能輕易放他離去?
    若非蘇寒已成大宗師,此舉尚且可行。
    然則,蘇寒修為已達大宗師境界。
    北齊若如此行事,怕是會被蘇寒視為羞辱。
    屆時局麵恐難收拾。
    朝堂之上眾臣皆懂太後之意,一時語塞,難以開口。
    “母後,兒臣以為,可調動駐守上京的兵馬至太極殿護駕,再加禦林軍與禁軍,總計兵力達二十萬之眾。”
    戰豆豆端坐龍椅,目光掃向珠簾下首的太後,拱手進言道:“即便蘇寒懷有惡意,見此強兵壓陣,亦當有所忌憚!”
    “更何況,他此次前來,本為兩國議和,調兵不過是防患未然罷了。”
    “若無惡意,自是最妙。”
    禦林軍與禁軍合計五萬精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上京駐軍更有十五萬之數。
    合計兵力整整二十萬。
    縱使蘇寒身為大宗師,麵對二十萬大軍,也絕不敢輕舉妄動。
    除非有意引發兩國交戰!
    “好!依陛下之意行事便是。”
    太後沉吟片刻,望向群臣,啟齒道:“傳哀家旨意,命駐軍即刻入宮護衛!”
    北齊皇宮,巍峨壯麗。
    樓台殿宇,盡顯奢華氣派。
    其裝飾布局,無不彰顯王者風範。
    在錦衣衛指揮使沈重帶領下,蘇寒乘坐的鑾輿直入宮中。
    一路穿廊過殿,抵達太極殿前停下。
    隨行者僅蘇寒、他的虎衛以及使團副使範鹹等人。
    使團其餘人員皆留宿宮外。
    由沈重妥善安置。
    蘇寒倚坐鑾輿,攬著司裏裏的纖腰,環顧四周建築,頻頻點頭,甚是滿意。
    相較慶國皇宮,北齊皇宮更為宏偉莊嚴。
    其厚重的曆史氣息撲麵而來。
    不久之後,蘇寒將返歸慶國,屆時慶帝……
    北齊此國,也是蘇寒誌在必得的目標。
    北齊皇宮愈顯奢華,蘇寒愈加心滿意足。
    太極殿旁肅立的禁軍、禦林軍等身著甲胄、手握長刀長矛的將士們,也被蘇寒所察覺。
    對此,蘇寒並無他意。
    隨著蘇寒等人的到來,太極殿四周的兵士皆顯戒備之態,目光緊盯著蘇寒,下意識握緊兵器,呼吸急促,冷汗直冒。
    名震一方者,自有震懾之力。
    蘇寒為大宗師之事,早已傳遍軍中。
    這支由禦林軍、禁軍及駐守上京的士卒組成的二十萬大軍亦得悉此事。
    他們深知北齊太後與戰豆豆調動大軍入宮,正是為了防備蘇寒這位大宗師。
    若蘇寒稍有異動,他們必與之交鋒。
    到那時,不知會有多少人隕命於蘇寒手下。
    "主子,太後再三吩咐,將整個皇宮的禦林軍和禁軍盡數調來,連同上京駐軍,也悉數遣至此處。"
    司徒裏環視四周持械的眾多將士後,望向蘇寒,低聲言道。
    自踏入皇宮,他們一路走向太極殿,沿途見到的士兵愈發密集。
    "大哥,粗略估算,此處兵力或近二十萬,這北齊太後行事果真氣派非凡。"範鹹神色嚴肅地說道。
    二十萬人雖不算多,但如此龐大的陣勢擺在眼前,亦極有威壓之勢。
    蘇寒一行僅帶五十名虎衛,總計不足百人,與對麵二十萬大軍相較,數量相差兩千餘倍,實難匹敵。
    "二十萬?沈大人,難道齊國真這般懼我,竟調集如此多兵力至此?"蘇寒眼中掠過一絲驚異,全然無視四周大軍投來的警惕目光,隻掃了沈重一眼,淡然一笑:"莫不是想圍攻於我?"
    短短時間內,北齊太後與戰豆豆便能集結二十萬大軍,確非易事。
    然而,以這二十萬大軍對付蘇寒,仍是遠不足矣。
    "蘇大人何出此言,您乃使團正使,我大齊豈敢行此卑劣之舉。"
    沈重麵露喜色,略作拱手後,便編織起了一段早已熟稔於心的謊言,抬手指向周圍的士兵:“適逢我國今日操練軍伍,您恰巧入城,純屬巧合相逢。”
    “這些將士共計二十萬之眾,皆是我齊國精銳中的精銳!”
    沈重稍作停頓,在提到二十萬時特意加重語氣:“閣下不妨瞧瞧,我齊國將士如何?與貴國相比,是否亦不遑多讓?”
    雖然這二十萬大軍實則是北齊太後為了防範蘇寒而特別調集,但在表麵上,沈重絕不會直接坦露  。
    “操練軍伍?”蘇寒環視周遭戒備森嚴的二十萬大軍,嘴角微揚,絲毫不將其放在心上。
    “蘇大人請移步至龍輦內,前方即是我齊國太極殿,諸位隨行之人,煩請暫且在此稍候片刻。”
    沈重畢恭畢敬地對蘇寒作揖,似未察覺蘇寒話中隱含的輕蔑之意,笑意盈盈地說:“太後與陛下隻召見您與範大人。”
    畢竟太極殿是北齊文武百官及太後、皇帝商議政務之地。
    身為錦衣衛鎮撫使的沈重,自不會任由蘇寒隨意帶領隨從進入皇宮。若非北齊太後早有旨意,如此大宗師怎能如此輕易闖入禁地?
    即便是允許蘇寒乘坐龍輦大搖大擺入宮,那也是沈重顧念其大宗師身份的恩惠。更何況眼下四周還有二十萬大軍虎視眈眈。
    沈重心氣隨之高昂,態度也隨之強硬起來:“所有虎衛,原地待命!”
    蘇寒攜司裏裏走下龍輦,丟下這句話後,便率領高達與範鹹等人徑直走向太極殿大門:“其餘人,隨我一同入內。”
    接到蘇寒指令後,五十名虎衛肅然站定。
    “止步!陛下僅召見您與慶國副使。”
    當蘇寒靠近時,那位被大軍環繞的北齊將領伸手示意,冷眼注視,全然不見半分客氣。
    即便知曉蘇寒身懷大宗師修為,但他背後站著二十萬大軍,底氣十足,怎會對蘇寒過分禮遇?
    “你真敢阻攔?我已仁至義盡。”
    蘇寒仰頭望向那名將領,邁出一步,體內雄渾之力洶湧而出,化作無形威壓,瞬間籠罩四周士兵。
    臨近蘇寒身邊的數百名士兵,瞬間因他釋放的強大氣勢震得飛出數十米遠,口中噴血,兵器脫手,重重摔在地上,不知是生是死。先前開口的北齊將領四肢骨骼盡碎,慘叫一聲後昏死過去。
    "唰!唰!唰!"
    禦林軍、禁軍與士卒見蘇寒出手傷人,立即抽出腰間長刀,舉矛圍上,氣氛頓時緊張至極。
    "蘇將軍,我和滕子京留下也無妨,不去也可。"
    王啟年腿軟麵白,指著滕子京對蘇寒笑道。他根本不敢設想二十萬大軍攻來的情景。
    "王啟年所言不錯,蘇將軍,我們二人守在此處便可。"
    滕子京臉色亦差,吞了口唾沫。
    喜歡大慶:開局捏碎大宗師經脈請大家收藏:()大慶:開局捏碎大宗師經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