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傀儡皇帝的亂世浮沉:劉協從陳留王到山陽公的無奈人生
字數:4993 加入書籤
中平六年的洛陽城,秋風吹落未央宮的梧桐葉,九歲的劉協蹲在永安宮牆角,用樹枝在地上畫龍。他不知道,幾個時辰前,哥哥少帝被董卓廢為弘農王,而自己即將被推上龍椅 —— 那把沾滿血腥的椅子,此刻正在德陽殿等著他。突然,殿外傳來甲胄撞擊聲,中常侍張讓的徒弟段珪闖入,皮笑肉不笑地說:"陳留王大喜,董相國請您登基呢。" 樹枝 "哢嚓" 折斷,劉協望著自己畫到一半的龍,龍爪還沒畫完,就被拖進了血雨腥風的帝王生涯。
九月甲戌的深夜,德陽殿的燭火被風吹得明滅不定。劉協看著董卓的大胡子在火光下跳動,聽著他宣讀廢帝詔書,突然想起三個月前,何皇後被董卓逼死時,也是這樣的秋風蕭瑟。當讚禮官喊出 "跪接玉璽",他才發現玉璽缺了一角 —— 那是當年孫堅在洛陽井底發現的傳國玉璽,被袁術搶走時磕掉的。董卓扶他起身,掌心的老繭磨得他手腕生疼:"陛下別怕,相國替你治天下。" 他點頭,卻看見董卓腰間的佩劍刻著 "董" 字,比當年梁冀的金錯刀還要耀眼。
登基大典最詭異的環節,是董卓讓他追封何皇後為 "靈思皇後"。劉協知道,這個毒死自己生母王美人的凶手,如今卻被風光大葬,而自己的生母直到去年才被追封為靈懷皇後。當他在葬禮上看見何皇後的棺槨,突然想起王美人臨終前的微笑 —— 那年她偷偷給劉協做了件繡著蟬紋的小衣,說 "蟬蛻於濁穢,終得清明",如今蟬衣還在箱底,人卻早已化作塵土。
初平元年的長安,比洛陽冷得多。劉協坐在牛車上,看著沿途百姓像螻蟻般被董卓的軍隊驅趕,哭聲震天。董卓說 "遷都長安,避山東兵鋒",但他知道,這是董卓為了靠近自己的涼州老巢。最慘的是洛陽百姓,被強迫西遷,餓死累死的不計其數,沿途掛滿上吊的屍體,像秋天的葫蘆。他想下旨安撫,身邊的王允悄悄搖頭:"陛下,董相國的刀比聖旨快。"
到達長安的第一晚,未央宮的瓦片被狂風掀翻,砸死兩個宮女。劉協躲在破帳子裏,聽見董卓的軍隊在洛陽放火的消息 —— 那是光武帝中興的都城,百年宮殿化為灰燼。他摸著案頭的竹簡,想寫《罪己詔》,卻發現竹簡上全是董卓的爪牙刻的 "董相國萬歲",筆尖一歪,在 "罪己" 二字旁邊畫了隻斷翅的鳥。
董卓自封相國後,上朝不拜,帶劍上殿,比當年梁冀還要跋扈。劉協每天上朝,都要看著董卓的肚子在冕服下起伏,聽他用涼州口音發號施令:"陛下,換小錢吧,五銖錢太沉。" 於是董卓熔毀五銖錢,鑄造輕小的 "董卓錢",導致物價飛漲,一斛穀賣到五十萬錢。劉協看著百姓用麻袋裝錢買米,突然想起陳留國的童謠:"千裏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千裏草是 "董",十日卜是 "卓",原來老百姓早就算準了他的命運。
最讓他心驚的是董卓發掘帝陵。光武帝的原陵、明帝的顯節陵被挖開時,劉協正在長安城外祭祀,聽見百姓說董卓把陪葬的金縷玉衣穿在自己身上,還把光武帝的佩劍送給義子呂布。他偷偷派尚書郎侯汶去洛陽查看,侯汶回來時渾身是傷:"陛下,先帝們的骸骨散在荒野,被野狗啃食......" 話沒說完,就被董卓的密探拖走,從此再無音訊。
初平三年的春天,長安城裏的桃花開得格外豔,卻掩蓋不了血腥氣。司徒王允的連環計像場精彩的雜劇:先把貂蟬獻給董卓,再許給呂布,引得這對父子反目。劉協躲在後宮,聽見董卓的車駕經過,故意讓小太監在路邊唱《陌上桑》:"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 董卓的車隊頓了頓,又轟隆隆開走,他知道,這是王允在暗示行動在即。
四月辛巳日,劉協記得特別清楚。當呂布的方天畫戟刺進董卓的喉嚨,他正在偏殿讀《春秋》,聽見外麵山呼 "萬歲",卻不敢出去。直到王允來請,才看見董卓的屍體躺在殿外,肚臍上插著燈芯,正在 "點天燈"。他望著董卓腫脹的屍體,突然想起三年前登基時,董卓掌心的老繭 —— 原來再跋扈的權臣,死後也不過是具會漏油的皮囊。
董卓死後的長安城,像個破了口的膿瘡。李傕、郭汜帶著涼州兵反攻,長安城破的那天,劉協正在太學主持祭祀。聽見喊殺聲,他爬上城牆,看見叛軍像潮水般湧進來,百姓被砍頭的聲音此起彼伏,比屠宰場的殺豬聲還要密集。太常種拂戰死前,朝他大喊:"陛下快走!" 他卻無處可逃,隻能退回皇宮,看著叛軍衝進未央宮,搶走了僅存的幾車典籍。
最慘的是饑荒。興平元年的長安,穀一斛五十萬錢,豆麥一斛二十萬,人相食的慘狀每天都在發生。劉協讓侯汶開倉放糧,卻發現粥稀得能照見人影,親自在禦前熬粥,才知道官員克扣了一半糧食。他想治罪,卻看見侯汶膝蓋上的補丁 —— 原來連負責賑災的官員,自己都在挨餓。最後隻能輕輕說:"杖五十吧。" 話一出口,就看見侯汶的眼淚掉進粥鍋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傕、郭汜的內鬥,把劉協當成了皮球。三年間,他被李傕劫持到北塢,又被郭汜搶走,軍隊在皇宮裏射箭,箭矢擦著他的冕旒飛過。有次郭汜的士兵衝進寢宮,用刀架著他的脖子找玉璽,他隻能眼睜睜看著皇後伏氏的簪子被搶走,簪子上刻著 "永保漢室",是伏氏的父親伏完送的嫁妝。
最讓他絕望的是曹操的崛起。當兗州刺史劉岱被黃巾軍殺死,曹操收編三十萬青州兵,他以為找到了救星,卻不知道,這隻是從狼窩跳進虎口。興平二年的冬天,他站在長安城頭,看著曹操的使者董昭帶來的糧食,突然想起父親靈帝在西園賣官的場景 —— 原來權力的遊戲裏,糧食比玉璽更重要。
建安元年的秋天,劉協終於回到中原,卻不是洛陽,而是曹操的地盤許都。當他看見曹操在轅門外跪接,腰間的佩劍比董卓的更精致,突然想起王允臨終前的話:"外戚、宦官、軍閥,天下烏鴉一般黑。" 曹操的屯田兵整齊列隊,喊著 "迎奉天子",他卻發現,這些士兵的鎧甲上,繡著小小的 "曹" 字,比 "漢" 字還要醒目。
許都的皇宮是曹操臨時修建的,狹小潮濕,比不上長安的未央宮,卻處處有曹操的眼線。他最害怕的是每月初一的朝會,曹操坐在首席,聽他讀完詔書,總是微笑著說:"陛下所言極是,臣這就去辦。" 然後詔書就成了曹操的政令,連封個關內侯,都要經過曹操同意。有次他想封劉備為徐州牧,曹操的謀士荀彧直接說:"劉備乃梟雄,陛下不可輕授。" 話裏的 "陛下" 二字,帶著刺骨的寒意。
建安五年的春天,董貴人的父親董承帶來了血書。劉協咬破手指,在衣帶裏寫下密詔:"曹操專權,社稷將危,愛卿可共謀之。" 他知道這很危險,卻想起伏皇後說的:"陛下難道想做第二個弘農王?" 董承聯合劉備、種輯等人,卻被曹操識破,董貴人懷孕數月,仍被絞死,伏皇後抱著他哭:"董妹妹的血,把衣帶詔的字都染紅了......"
曹操的報複來得很快,他帶著甲士闖入皇宮,逼劉協廢後。伏皇後藏在牆壁夾層裏,被拖出來時,披頭散發地喊:"陛下救我!" 劉協隻能低頭看著竹簡:"朕亦不知命在何時。" 這句話,道盡了他作為傀儡的悲涼。伏皇後被幽禁而死,兩個皇子被毒殺,劉協抱著伏皇後的遺物 —— 那支刻著 "永保漢室" 的簪子,突然發現簪頭的寶石早已脫落,正如他的皇權,早已支離破碎。
延康元年的冬天,許昌的宮殿格外寒冷。劉協看著曹丕的使者捧著詔書,要求他 "效法堯舜,禪讓帝位",突然想起九歲登基那天,董卓的掌心老繭。他提筆寫退位詔書,墨汁在竹簡上暈開,仿佛三十年來的血淚都化在其中。最諷刺的是,曹丕裝模作樣推讓三次,每次都讓他想起董卓廢少帝時的假惺惺。
禪讓大典上,他把傳國玉璽遞給曹丕,看見玉璽缺角處被黃金補上,突然想起孫堅、袁術、曹操,這些為了玉璽流血的人,如今都成了過眼雲煙。曹丕封他為山陽公,食邑萬戶,允許他在封地行漢禮,他知道,這是曹丕的寬宏,也是最後的羞辱 —— 山陽公的龍椅,比許都的更矮,更破,卻終於沒有了權臣的監視。
在山陽郡的十年,是劉協最自由的時光。他脫下龍袍,穿上白大褂,和皇後曹節曹操之女)一起懸壺濟世。百姓不知道他是退位的皇帝,隻知道 "劉太醫" 針灸厲害,藥費便宜。有次給小孩治病,孩子的母親說:"劉太醫比宮裏的太醫好,不擺架子。" 他笑了,想起在許都,連給自己治病的太醫,都是曹操的人。
最讓他欣慰的是,曹節始終陪著他。這個曹操的女兒,卻真心愛他,當年曹丕要奪玉璽,曹節抱著玉璽罵:"天不祚爾!" 現在他們在山陽辦學堂,教孩子們讀《詩經》,講光武帝的故事。他知道,東漢王朝已經亡了,但漢家的文化,還在孩子們的書聲中延續。
"初平元年,我跟著董相國遷都,親眼看見洛陽城起火,皇宮的火光映紅了半邊天。我們驅趕百姓,老人走不動,就被砍頭,血把黃河都染紅了。後來在長安,李傕的兵搶糧食,把我娘的頭砍下來當球踢,我躲在草垛裏,聽見他們喊 " 搶獻帝的糧食去 ",其實獻帝自己都在喝稀粥。" 三十年後,洛陽城的老卒對孫子說,眼裏還閃著淚光。
"建安二十五年,山陽公劉協來我們村,看見我給產婦接生,親自上手幫忙。他說在宮裏見過穩婆接生,手法比我還熟練。後來才知道,他是退位的皇帝,可一點架子都沒有,給窮人治病不收錢,還把宮裏的針灸銅人搬來,教我們認穴位。他常說:" 醫者仁心,比做皇帝更實在。"" 山陽郡的村醫王順,在筆記裏記下了劉協的最後時光。
"在許都皇宮,我負責給陛下送茶。有次看見陛下對著竹簡哭,竹簡上寫著 " 衣帶詔 " 三個字,墨跡裏還有血色。後來董貴人被絞死,陛下整整三天沒吃東西,伏皇後偷偷給他送粥,被曹操的人發現,粥碗都摔碎了。陛下撿起碎片,說 " 碎了也好,省得有人下毒 "。現在想起,陛下的眼淚,比洛陽的秋雨還冷。" 許都皇宮的老宮女,臨終前對兒媳說。
喜歡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請大家收藏:()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