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三公演義:硬核書聖、佛係名士與毒舌宰相的官場生存法則

字數:6583   加入書籤

A+A-


    漢靈帝熹平四年175 年),潁川長社的官道上,12 歲的鍾繇騎在馬上,跟著族父鍾瑜去洛陽求學。時值盛夏,官道旁的柳樹耷拉著葉子,小鍾繇熱得直擦汗,沒注意到前方石橋上的青苔。突然,坐騎一聲長嘶,前蹄打滑,小鍾繇連人帶馬栽進護城河裏,咕嘟咕嘟灌了好幾口水,多虧鍾瑜及時撈起,才撿回一條命。
    驚魂未定的叔侄倆,在橋頭遇上了個白胡子相士。相士上下打量小鍾繇:"此子天庭飽滿,地閣方圓,貴相已成,卻有‘水厄’之災,適才一事,便是應了劫數。" 鍾瑜忙問化解之法,相士撚須笑道:"災劫已過,此後但遇水患,可化險為夷。此子若專心向學,必成一代名臣。" 從此,鍾瑜像中了彩票似的,砸鍋賣鐵供鍾繇讀書,連家裏的良田都典當了一半。
    漢獻帝興平元年194 年),長安城裏,李傕、郭汜的西涼兵像土匪一樣橫行街市。29 歲的鍾繇剛當上黃門侍郎,就碰上了硬茬 —— 曹操派使者上書,竟被李傕扣下,理由是 "關東諸侯想自立天子"。
    鍾繇揣著笏板,直接闖進李傕大營。西涼武士的彎刀在帳外寒光閃閃,他卻昂首挺胸:"將軍可知,天下英雄為何紛起?" 李傕斜睨他:"還不是想搶地盤!" 鍾繇冷笑:"錯了!曹兗州曹操)首倡義兵,屯田許都,奉天子以令不臣,這才是真正的勤王。將軍扣他的使者,豈不是讓天下忠臣寒心?" 李傕拍案而起:"你敢罵我?" 鍾繇不退反進:"當年董卓之亂,將軍勤王有功,如今卻與郭汜爭權,若再阻絕曹操的忠心,恐怕天下人要罵將軍是第二個董卓了!"
    這番話戳中了李傕的痛點 —— 他最怕被人罵反賊。沉默半晌,李傕突然大笑:"先生快人快語,李某服了!" 不僅放了使者,還備上厚禮回贈曹操。消息傳到許都,曹操拍腿叫好:"潁川果然出人才,這小子比荀彧還能懟!"
    建安三年198 年),曹操在官渡與袁紹對峙,急得上火 —— 馬騰、韓遂在關中互掐,隨時可能抄他後路。39 歲的鍾繇主動請纓:"給我一個司隸校尉,不用一兵一卒,定讓二馬俯首!"
    到了長安,鍾繇幹的第一件事不是調兵,而是寫毛筆信。給馬騰的信裏,他大談 "春秋大義":"將軍與韓遂爭了十年,地盤沒多一寸,百姓倒死了十萬。如今曹操奉天子討袁紹,將軍若送兒子來許都,既能表忠心,又能換朝廷支持,何樂而不為?" 給韓遂的信更直接:"袁紹連自家兄弟都容不下,將軍若投靠他,怕是下一個袁術!"
    神奇的是,兩大軍閥居然被說動了,各自送兒子到許都當人質。官渡之戰最吃緊時,鍾繇又送來了 2000 匹戰馬,曹操感動得在軍帳裏讀信流淚:"蕭何鎮守關中,也不過如此啊!"
    黃初年間220226 年),60 歲的鍾繇突然在朝堂上拋出一顆炸彈:"建議恢複肉刑!" 大臣們集體懵圈 —— 肉刑就是砍手、砍腳、割鼻子,漢文帝時就廢除了,現在恢複?不怕百姓造反?
    鍾繇拄著拐杖,聲音洪亮:"如今死刑太多,每年殺上萬人。肉刑看似殘酷,實則救人一命。比如該判死刑的,砍個腳就能活命,還能繼續種地,豈不美哉?" 司徒王朗當場反駁:"老百姓不是牲口,砍了腳怎麽生活?不如多判幾年勞改!" 兩人在朝堂上吵得麵紅耳赤,連曹丕都插不上話。
    到了魏明帝時期,70 歲的鍾繇再次上疏,居然搬出了孔子:"子貢問仁,孔子說‘博施濟眾’,恢複肉刑每年能救 3000 人,這不是仁政嗎?" 可惜反對聲太大,加上吳蜀未平,這事最終不了了之。但鍾繇的執著,讓滿朝文武都知道:這老頭比鋼鐵還硬。
    別看鍾繇搞政治狠,玩書法更是 bug 級存在。他開創楷書,把隸書的 "蠶頭燕尾" 改成方方正正的 "楷書",從此漢字有了 "標準答案"。傳說他練字成癡,睡覺的時候在被子上畫橫豎撇捺,把被子都劃破了;上廁所時琢磨字形,一待就是半天,差點憋出病來。
    曹操也是他的粉絲,經常找他探討書法:"先生的字為何如此剛勁?" 鍾繇笑答:"寫字如做人,一筆一劃都要端正,就像做官不能歪門邪道。" 曹丕更是把他的墨跡當傳家寶,臨終前還叮囑兒子曹叡:"鍾太傅的字,比黃金還珍貴。"
    最絕的是,75 歲時鍾繇膝蓋不好,上朝時走不動路,魏明帝特許他坐轎子,由虎賁軍抬著上殿,到了殿門口還不用下轎,直接抬到皇帝跟前 —— 這待遇,整個曹魏獨一份,比後世的宰相還拉風。
    漢靈帝光和七年184 年),冀州刺史王芬糾集一批豪傑,打算廢了靈帝,另立合肥侯為帝。20 歲的華歆接到邀請時,正在家裏讀《春秋》。朋友陶丘洪興奮地說:"這可是改朝換代的大事,咱倆一起幹!" 華歆卻把書一合:"廢立皇帝,伊尹、霍光都得小心翼翼,王芬有啥本事?他性格疏狂,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去了就是找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陶丘洪不信邪,非要去試試。華歆直接拉黑:"你要是連累家族,我可不認你這個朋友。" 後來王芬果然失敗,還畏罪自殺,陶丘洪後怕得直冒冷汗:"幸虧聽了華哥的話,不然墳頭草都三尺高了。" 從此,華歆 "神預判" 的名聲傳遍天下。
    建安五年200 年),孫策平定江東,兵臨豫章城下。40 歲的華歆時任豫章太守,手下勸他抵抗:"咱有城牆,能撐幾天!" 華歆卻搖搖頭:"孫策善於用兵,硬拚隻會讓百姓遭殃。" 他換上便裝,打開城門,親自迎接孫策:"我是漢臣,如今城池交給將軍,隻求別傷害百姓。" 孫策見他氣度不凡,竟以上賓之禮相待。
    後來曹操征召華歆,孫權不想放人,玩起了 pua:"先生在我這兒好好的,幹嘛去投靠曹操?" 華歆不慌不忙:"將軍剛和曹公交好,現在不放我,外界會說您不講信義。我去許都,正好當您的信使,豈不美哉?" 孫權一想有理,隻好放行。臨走時,上千賓客送他禮物,華歆來者不拒,卻偷偷在每個禮物上做標記,最後全部退回:"我單車遠行,帶太多財物反成累贅,諸君的心意我領了。" 這波操作,既不得罪人,又保持了清高,堪稱佛係拒禮的教科書。
    黃初三年222 年),華歆當上司徒,家裏卻窮得叮當響。俸祿剛發下來,就被他分給了親戚和窮人,自己天天吃青菜豆腐,穿的朝服打滿補丁。曹丕實在看不下去,下詔:"司徒是國家重臣,怎麽能吃素食?以後每天給司徒府送禦膳!" 還特意讓宮裏的裁縫給華歆全家做新衣服,連他的妻子兒女都沒落下。
    最絕的是,朝廷賞賜沒入官的奴婢,其他大臣搶著挑年輕漂亮的,隻有華歆給奴婢找婆家:"她們也是人,不能一輩子當奴才。" 他的做法,連曹丕都感歎:"華司徒真是當代伯夷叔齊啊!"
    太和四年230 年),魏明帝曹叡喜歡半夜出去打獵,帶著衛隊在洛陽郊外橫衝直撞。70 歲的華歆坐不住了,上疏開懟:"帝王出行,前有儀仗,後有護衛,是為了彰顯威嚴。陛下半夜回來,萬一遇上刺客,豈不是讓天下人笑話?" 曹叡辯解說:"我這是練習軍事,以防萬一。" 華歆直接翻曆史書:"周武王伐紂,勝利後就馬放南山,陛下怎麽不學學古人?"
    曹叡雖然不爽,但也知道華歆說得對,隻好收斂。後來華歆病重,曹叡親自到他家裏探望,看見簡陋的住所,忍不住感慨:"國家有您這樣的大臣,是朕的福氣。"
    建安元年196 年),孫策渡江攻打會稽,40 歲的王朗時任會稽太守。功曹虞翻勸他:"孫策兵強馬壯,咱打不過,快跑吧!" 王朗拍案而起:"我深受漢恩,怎能棄城而逃?" 他披上鎧甲,帶著幾千民兵就上了戰場,結果被孫策打得落花流水,一路逃到海上,差點喂了鯊魚。
    孫策追上後,看著狼狽的王朗:"你一個書生,何必硬撐?" 王朗正色道:"各為其主,死不足惜。" 孫策敬重他的氣節,沒殺他,還送他衣服食物。後來曹操征召,王朗從江南輾轉三年才到許都,路上窮得隻能靠野菜充饑,卻還收養了十幾位親友的遺孤,人稱 "亂世孟嚐君"。
    黃初五年224 年),曹丕當了皇帝後,喜歡出去浪,經常半夜回宮。54 歲的王朗上疏開懟:"陛下貴為天子,一舉一動都是表率。半夜打獵回來,儀仗不全,護衛鬆懈,萬一有個閃失,如何向天下交代?" 曹丕借口:"現在吳蜀未平,朕要練習騎射。" 王朗直接懟回去:"漢武帝打獵被汲黯勸諫,陛下難道比武帝還厲害?"
    到了太和二年228 年),魏明帝曹叡大修宮殿,勞民傷財。68 歲的王朗再次上疏,把大禹、勾踐搬出來:"大禹住茅屋,勾踐穿破衣,他們才能成就霸業。陛下大修宮殿,百姓都沒飯吃了,這是明君該幹的事嗎?" 曹叡雖然不高興,但也知道王朗是為了國家,隻好放緩工程進度。
    王朗不僅政治上毒舌,學術上更是個杠精。他反對鄭玄的經學,專門寫了本《聖證論》,把鄭玄的注解放大鏡式挑刺。鄭玄的弟子孫叔然看不下去,寫文反駁,兩人在學術圈掀起了一場大戰。
    但王朗的實力擺在那兒,他注的《易傳》《春秋傳》等,被列為魏國官方教材,學生遍布天下。最絕的是,他還精通法律,和鍾繇一起掌管刑獄,主張 "罪疑從輕",救了不少被冤枉的百姓。有一次,一個小吏偷了官糧,按律當死,王朗卻判了勞改:"他是為了老母才偷糧,情有可原,給個改過機會吧。"
    《三國演義》裏,王朗被諸葛亮罵死在陣前,其實是羅貫中虛構的。真實的王朗,活到 77 歲,位極人臣,臨終前還上疏勸曹叡休養生息。他的孫子王肅更是厲害,注遍儒家經典,成了魏晉時期的學術權威,孫女嫁給了司馬昭,外孫是晉武帝司馬炎 —— 妥妥的人生贏家,根本不需要靠罵人刷存在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有意思的是,王朗去世後,門生弟子數百人穿著喪服為他送葬,洛陽百姓自發罷市一日,這待遇,比很多皇帝還風光。
    鍾繇的成功,靠的是 "能文能武能抬杠"。他告訴我們:
    專業過硬是底氣:無論是說服李傕的口才,還是治理關中的能力,或是書法界的地位,都是他硬核的資本;
    抓住風口很重要:曹操需要能搞定關中的人才,他主動請纓,從此平步青雲;
    懂得審時度勢:提肉刑雖然失敗,但始終堅持,雖敗猶榮,贏得了 "執著" 的美名。
    華歆的佛係,本質是 "以退為進":
    拒絕冒險,保全大局:不參與廢帝,不硬抗孫策,看似妥協,實則保全了自己和百姓;
    保持清高人設:拒禮、清貧、勸諫,每一步都在打造 "道德完人" 形象,讓皇帝都不得不敬重;
    以柔克剛:不正麵硬剛,而是用道理和利益說服對方,堪稱職場 pua 大師。
    王朗敢懟皇帝,靠的是三手準備:
    經學權威:注經立說,成為學術泰鬥,說話自然有分量;
    治郡政績:當會稽太守時,雖敗猶榮,後來治理地方也頗有成效;
    道德潔癖:清廉自守,敢於直言,站在道德製高點上,皇帝也沒法反駁。
    結語:曹魏官場的生存密碼
    在那個權謀橫行的時代,鍾繇、華歆、王朗用不同的方式詮釋了職場生存法則:
    鍾繇告訴我們,硬核不是傻硬,而是專業能力過硬,懂得借勢而上;
    華歆證明,佛係不是躺平,而是看清局勢後的最優選擇,保持清高也是一種戰鬥力;
    王朗示範,毒舌需要底氣,肚子裏有墨水,嘴裏才能有鋒利,同時還要守住道德底線。
    他們的故事,打破了史書上冰冷的記載,讓我們看到:哪怕在最混亂的時代,隻要找準自己的定位,發揮自身優勢,就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鍾繇的書法、華歆的清高、王朗的毒舌,最終都成了他們在曆史上的標簽,而這些標簽的背後,是他們對人生、對職場的深刻理解。
    千百年後,當我們重讀他們的故事,依然能從中學到:職場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戰場,而是需要智慧、勇氣和堅持的舞台。無論是硬核衝鋒,還是佛係防守,或是毒舌諫言,隻要不忘初心,終能在屬於自己的領域,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喜歡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請大家收藏:()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