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蜀漢文官天團:從流亡名士到治世能臣的逆襲之路
字數:5719 加入書籤
東漢末年的汝南平輿,許家雙雄的恩怨比電視劇還精彩。堂兄許靖生得豐姿俊朗,最愛捧著《春秋》給人相麵;堂弟許劭更狠,搞出個 "月旦評",每月品評人物,成了天下士子的 "風向標"。可惜這哥倆尿不到一個壺裏,許劭當郡功曹時,故意把許靖的名字從人才名單上劃掉,氣得許靖隻能在馬棚裏給人磨馬料,邊幹活邊罵:"豎子不知仲尼之徒,焉敢妄議!"
轉機出現在潁川劉翊上任汝南太守。這位老兄路過馬棚,看見許靖邊磨料邊背書,驚得把馬鞭掉在地上:"此乃王佐之才,焉能埋沒於廝役?" 當場舉許靖為計吏,又察孝廉,直接送進洛陽當官。從此許靖踏上仕途,卻也落下個毛病:看見人才就眼睛發光,仿佛要把天下賢士都收進兜裏。
中平六年189 年),董卓進京,許靖迎來人生第一個高光時刻。他與漢陽周毖共掌吏部,幹的第一件事就是 "大換血":把在野的荀爽、韓融、陳紀直接提拔為公卿,連尚書韓馥都外放為冀州牧。某次選拔會議上,許靖拍著桌子喊:"昔高陽氏有八愷,今吾朝當有八俊!" 嚇得董卓直摸刀柄:"老許,你這是要組女團嗎?"
好景不長,韓馥等人剛到任就舉兵反董,董卓氣得拍案:"你們推薦的人,咋都反我?" 當場砍了周毖,許靖嚇得連夜逃亡,先投孔伷,再附王朗,最後跟著孫策渡江時,兜裏隻剩半塊發黴的炊餅。但即便如此,他仍不忘收恤親裏,每次上船都把船頭讓給老弱,自己抱著船尾哭:"仲尼曰 " 仁者愛人 ",今日方知踐行之難!"
在交址的日子,許靖活成了名士樣板戲。交址太守士燮每日派人送酒肉,他卻把肉分給難民,自己啃椰子喝椰汁;袁徽寫信給荀彧,說他 "每有患急,常先人後己,九族中外同其饑寒",氣得曹操直罵:"此老兒沽名釣譽,比孔融還能裝!"
最絕的是拒絕張翔招降。這位曹操的使者帶著黃金百鎰來見,許靖卻鋪開竹簡,洋洋灑灑寫了三千字,把曹操比作 "周之呂望,漢之霍光",末了來句:"然靖本漢臣,豈敢背宗?" 氣得張翔把信扔到海裏,回頭跟曹操說:"許靖老兒,比茅坑裏的石頭還硬!"
劉璋請許靖入蜀,封他為巴郡太守,他卻天天在成都街頭晃蕩,看見年輕人就拉著聊:"子有王佐之才,何不來幕府?" 劉備克蜀後,本想冷落他,法正急了:"主公啊,許靖就像汝南的招牌酒旗,雖然酒不咋地,但旗子一掛,八方來賀!" 於是劉備拜他為太傅,相當於蜀漢的 "道德委員長"。
最搞笑的是他推薦人才,連諸葛亮都得配合演出。某次許靖推薦一個無名書生,諸葛亮明知其才平庸,仍鄭重其事地拜謝:"太傅慧眼,亮不及也。" 私下卻對法正說:"此公薦人,十中存一,然餘九人皆因他而顯,值矣。"
東海朐縣的麋家,倉庫裏的銅錢能鋪成路,奴仆能組成軍隊。麋竺第一次見劉備,是在陶謙的別駕府上,當時劉備正穿著打補丁的袍子啃饅頭。麋竺當場拍板:"此公眉間有貴氣,投了!" 陶謙死後,他硬是把劉備從流亡小頭目捧成徐州牧,連弟弟麋芳都拉來當跟班。
建安元年196 年),呂布偷襲下邳,劉備老婆孩子被抓,軍隊斷糧,躲在廣陵海西喝西北風。麋竺二話不說,把妹妹麋氏嫁給劉備後來的麋夫人),再送兩千精壯奴仆相當於特種部隊)、金銀貨幣無數,末了拍劉備肩膀:"兄弟,錢不夠吱聲,我家礦多!" 氣得呂布直罵:"麋胖子,你這是開外掛!"
麋芳叛變那夜,麋竺正在成都開慶功宴,聽到消息後,酒杯摔在地上都沒察覺。他連夜綁了自己,跪在劉備帳前:"芳兒不肖,罪在竺身,請主公斬我!" 劉備親自解綁,歎氣說:"當年在海西,若沒有兄長,哪有今日?芳兒的錯,與兄長何幹?"
但麋竺過不去自己這關。此後他拒絕出席任何宴會,出門必穿素衣,連劉禪滿月宴都躲在屋裏啃鹹菜。臨終前拉著劉備的手哭:"竺生平無過,唯負此弟,愧對主公啊!" 劉備也跟著抹淚:"兄長放心,威兒麋竺子)必重用。" 後來麋威官至虎賁中郎將,也算告慰麋竺在天之靈。
孫乾的老家在孔融的地盤,早年跟著孔融混,寫得一手好文章。劉備領徐州時,孔融拍他肩膀:"賢弟,去輔佐劉使君,必成大事!" 從此孫乾成了劉備的 "外交部長",專幹虎口拔牙的活兒。
袁紹大兵壓境時,孫乾單騎入鄴,見袁紹第一句話:"明公豈不聞 " 輔車相依 "?劉使君願為明公前驅,共討曹操。" 說得袁紹直點頭;劉表猶疑不決時,他又單刀赴會,摸著劉表的胡須說:"使君與劉左將軍,皆漢室宗親,合則兩利,分則兩傷啊。" 氣得蔡瑁直想砍人。
最絕的是劉表給袁尚的信,提到孫乾時寫:"每與劉左將軍、孫公佑論及袁氏兄弟之爭,未嚐不痛心入骨,夜不能寐。" 其實孫乾在席間不過說了句:"兄弟鬩牆,外禦其侮,此乃周公平管蔡故事,明公當效之。" 就把劉表感動得稀裏嘩啦 —— 這嘴上功夫,比蘇秦張儀還厲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入蜀後,孫乾被封為秉忠將軍,待遇僅次於麋竺。諸葛亮常說:"公佑之辯,能化幹戈為玉帛,吾不及也。" 可惜天不假年,他在蜀漢建國後不久就病逝,臨終前還念叨:"未能見中原一統,憾矣。"
簡雍和劉備是穿開襠褲長大的兄弟,從小就養成了 "沒大沒小" 的毛病。劉備當平原相時,他敢在大堂上翹著二郎腿聽政,還邊聽邊嗑瓜子;到了荊州,諸葛亮來了,他直接在丞相榻上打呼嚕,氣得張飛想抽他:"你丫能不能有點規矩?"
最經典的是 "釀酒案"。當時天旱禁酒,官吏查到有人家有釀酒工具,想一並處罰。簡雍陪劉備散步,看見一男一女走路,突然指著說:"他們想通奸,快抓!" 劉備懵了:"你咋知道?" 簡雍說:"他們有 " 工具 " 啊,跟有釀酒工具的人一樣!" 劉備大笑,當場赦免了那些人 —— 這冷笑話,也就他敢在老板麵前講。
劉備圍成都時,簡雍主動請命勸降。劉璋跟他是老相識,見麵就歎氣:"憲和啊,你跟著劉備吃香喝辣,我卻要亡國。" 簡雍拍著劉璋肩膀:"哥哥,你看看城外,我家主公的軍隊連螞蟻都殺,唯獨不殺百姓。你投降,保你富貴;不投降,滿城皆為齏粉。"
劉璋猶豫時,簡雍直接拉著他的手出門:"走,跟我見玄德去,他要是敢動你一根汗毛,我簡雍當場自刎!" 結果兩人同車出城,劉璋投降,成都百姓免遭塗炭。事後劉備封他為昭德將軍,他卻天天躲在府裏逗鳥,成了蜀漢最佛係的大臣。
伊籍早年跟著劉表,卻早就瞧出這哥們兒成不了大事,暗中給劉備遞消息。劉表死後,他第一時間帶著戶籍冊投奔劉備,諸葛亮拍他肩膀:"機伯來,如得一智囊啊!"
出使東吳時,孫權想給蜀漢下馬威,見伊籍就問:"勞事無道之君乎?" 意思是你侍奉劉備這個無道之君很辛苦吧?伊籍立刻拜倒:"一拜一起,未足為勞。" 潛台詞:我剛拜你,也算侍奉 "無道之君" 了?孫權當場愣住,半天才憋出句:"先生辯才,孤不及也。"
回到蜀漢,伊籍跟諸葛亮、法正等人製定《蜀科》,專門負責咬文嚼字。某次討論刑罰,有人說 "亂世用重典",伊籍卻搖頭:"昔高祖約法三章,秦民大悅。今我蜀地初定,當寬猛相濟。" 諸葛亮采納其言,蜀科才沒變成嚴刑峻法。
最逗的是他教劉禪讀書,劉禪偷懶,他就講自己出使東吳的故事:"陛下可知,當時孫權的臉比鍋底還黑?" 逗得劉禪哈哈大笑,不知不覺就記住了典籍 —— 這教學方法,比死板的太傅強多了。
廣漢綿竹的秦宓,從小就有 "三不" 原則:不赴州郡召,不拜權貴,不讀雜書。州牧劉焉派人請他,他寫封信推薦別人:"昔許由洗耳,巢父飲牛,宓願效之。" 氣得使者摔信就走:"不識抬舉!"
但他可不是真隱士。看見王商為嚴君平立祠,他立刻寫信:"嚴君平著《指歸》,當立祠;李仲元無佳作,立祠何用?" 王商氣得回信:"你咋不去寫《指歸》續篇?" 秦宓真就動筆,寫得比嚴君平還深奧,看得蜀中士子直撓頭。
劉備稱帝要東征,秦宓抬著棺材進諫:"天時不當,伐吳必敗!" 劉備大怒,把他下獄,多虧諸葛亮求情才保住命。諸葛亮當益州牧,親自上門請他出山,他卻躺在床上翻白眼:"丞相若用我,得答應我三事:一不參政務,二不陪宴席,三不寫諛文。" 諸葛亮苦笑:"依你依你,隻要你當別駕。"
吳使張溫來聘,想考考蜀中學問,問秦宓:"天有頭乎?" 答:"有,在西方,《詩》雲 " 乃眷西顧 "。" 問:"天有耳乎?" 答:"天處高而聽卑,《詩》雲 "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 "。" 問:"天有姓乎?" 答:"姓劉,天子姓劉,天必姓劉。" 張溫徹底服了,回去跟孫權說:"蜀有秦宓,辯才無敵。"
秦宓最牛的,是敢懟《戰國策》。李權向他借這本書,他甩臉子:"戰國縱橫家,殺人自生,亡人自存,經之所疾!" 李權反駁:"孔子也聚眾書成《春秋》。" 秦宓冷笑:"孔子刪詩書,定禮樂,豈效儀秦之術?" 說得李權啞口無言。
他還反對 "五帝同宗" 之說,在《春秋然否論》裏論證:"黃帝姓姬,炎帝姓薑,焉能同宗?" 譙周等人上門請教,他直接開講三天三夜,末了說:"記好了,別被俗說誤了!"
許靖臨終前,拉著諸葛亮的手說:"亮啊,蜀地士子,全靠你了。" 諸葛亮含淚點頭,後來創建蜀漢太學,親自授課,也算完成老許的遺願;麋竺死後,劉備穿素服吊唁,哭得比親弟弟還傷心,蜀漢的富豪從此再無如此豪橫的投資人;秦宓去世時,諸葛亮正在北伐,專門派人送祭文,稱他為 "蜀學之宗"。
這些文官,有的靠聲望,有的靠財富,有的靠辯才,有的靠急智,在亂世中各顯神通。他們不像武將那樣威風八麵,卻用智慧和謀略,為蜀漢撐起了半壁江山。許靖的 "誇人" 是亂世中的粘合劑,麋竺的 "豪橫" 是創業初期的強心劑,簡雍的 "幽默" 是君臣間的潤滑劑,秦宓的 "杠精" 是學術上的定海神針。
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在曆史的舞台上,從來不是隻有刀光劍影,還有筆走龍蛇;不是隻有衝鋒陷陣,還有縱橫捭闔。蜀漢文官天團用親身經曆證明:哪怕手無縛雞之力,隻要有腦子、有膽識、有情懷,照樣能在亂世中砸出一片天地,讓後人記住他們的名字 —— 許靖、麋竺、孫乾、簡雍、伊籍、秦宓,這些在史書中不算耀眼的名字,卻共同編織了蜀漢的文官網絡,讓那個時代不僅有金戈鐵馬,還有詩禮弦歌。
千年後,當我們翻開《三國誌》,除了記住關張趙的勇猛,也該記住這些在幕後運籌帷幄的文官 —— 他們是蜀漢的智囊,是亂世的清流,是用智慧改寫曆史的逆襲者。他們的故事,值得被永遠傳頌,因為真正的曆史,從來都是由無數個 "許靖麋竺 " 共同書寫的。
喜歡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請大家收藏:()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