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江東亂局中的別樣人生:劉繇、太史慈、士燮列傳
字數:3491 加入書籤
東漢末年的東萊郡,十九歲的劉繇正跟著伯父劉寵讀書,突然傳來噩耗:堂叔劉韙被山賊綁架了。這小子二話不說,帶著幾個家仆就衝進賊窩,居然真把叔叔搶了回來 —— 擱現在,妥妥的 "東萊第一猛男"。這波操作讓他名聲大噪,很快被舉為孝廉,成了郎中,後來還當了下邑縣長。
但劉繇這人有個毛病:眼裏揉不得沙子。郡守讓他關照貴戚子弟,他直接甩袖子不幹;濟南相是中常侍的兒子,貪得無厭,他直接上奏彈劾。平原陶丘洪誇他:"您和哥哥劉岱,就像兩條巨龍,千裏騏驥,該一起翱翔啊!" 可刺史犯難:"前年剛舉了您哥,現在又舉您,合適嗎?" 陶丘洪翻白眼:"當年堯舜都舉賢不避親,您怕啥?"
漢獻帝讓劉繇當揚州刺史,可袁術在淮南橫著走,嚇得他不敢上任,最後還是吳景、孫賁把他接到曲阿,才算有了落腳點。袁術想稱帝,攻打郡縣,劉繇派樊能、張英守江邊,卻因為吳景、孫賁是袁術舊部,把人趕走了 —— 典型的 "自己人不信,外人靠不住"。
孫策渡江時,劉繇還在糾結:"這小子是袁術的人,得打!" 結果樊能、張英被打得落花流水,他隻好逃往丹徒,又跑到豫章躲著。誰知道笮融更狠,先殺太守朱皓占了豫章,劉繇去討伐,反被打得大敗。後來好不容易招兵買馬破了笮融,自己也病入膏肓,享年四十二歲 —— 書生治國,終究抵不過亂世刀兵。
這笮融是個狠人,早年跟著陶謙管糧草,卻截留三郡物資,給自己蓋了座超級浮圖祠:銅人貼金,九層銅盤,重樓閣道能容三千人,還讓百姓讀佛經,免徭役吸引人信佛。每次浴佛節,沿路擺酒飯幾十裏,上萬人白吃白喝,花費上億 —— 妥妥的 "佛教版大慈善家",但轉頭就能殺廣陵太守趙昱、彭城相薛禮,搶完就跑,簡直精神分裂。
劉繇死後,孫策把他的靈柩接回來,善待家人。王朗寫信給孫策:"劉正禮當年靠你們孫家幫忙,才在江東立足,後來因為袁術鬧了誤會,其實本心是好的。您收骨育孤,真是以德報怨,夠意思!" 可見這書生雖然不會打仗,人品還是被認可的。
東萊郡和州裏鬧矛盾,二十一歲的太史慈被郡守派去洛陽截奏章。他到了公車門,看見州吏正準備遞奏章,假裝關心:"您這奏章格式對嗎?拿來我看看。" 州吏傻乎乎地遞過去,他掏出刀就給砍了,然後說:"現在咱倆都沒好果子吃,不如一起跑路?" 州吏想想也是,兩人就這麽溜了。太史慈趁機把郡裏的奏章遞上去,州裏再遞時,官府說 "奏章衝突,不予受理"—— 這波操作,堪稱古代版 "截胡"。
北海相孔融被黃巾軍圍在都昌,太史慈從遼東回來,他娘說:"孔北海對你家那麽好,你該去報恩。" 他單槍匹馬進城,孔融想等援軍,他說:"等不及了,我去搬救兵!" 第二天早上,他帶著兩騎兵,扛著箭靶出門,圍賊以為他來射箭,結果他突然突圍,邊跑邊射箭,追兵應聲而倒,愣是沒人敢追。到了平原,他對劉備說:"孔北海快死了,就盼著您這位仁義大哥救命呢!" 劉備激動得不行:"孔北海居然知道我劉備?" 立刻派三千精兵,解了都昌之圍。
劉繇和太史慈同郡,孫策到曲阿時,有人勸劉繇用太史慈為大將軍,劉繇搖頭:"用他,許子將不得笑我?" 隻讓他去偵查敵情。結果太史慈帶一個騎兵,撞上孫策和他的十三騎韓當、黃蓋都在)。兩人當場單挑,孫策刺中太史慈的馬,搶了他的手戟;太史慈也奪了孫策的頭盔,直到兩邊援軍趕到才分開 —— 這才是真正的 "英雄惜英雄"。
後來太史慈被孫策俘虜,孫策親自解綁:"神亭那會兒你要抓住我,會咋處理?" 太史慈笑:"那可說不準。" 孫策大笑:"以後咱一起幹!" 立馬任命他為門下督,授兵拜將。劉繇死後,部下萬人無人歸附,孫策派太史慈去安撫,左右擔心他不回來,孫策說:"子義不跟我,還能跟誰?" 果然六十天就回來複命 —— 這就是信義的力量。
太史慈長七尺七寸,美須髯,猿臂善射,箭無虛發。跟著孫策討麻保賊時,賊兵在樓上罵街,手抓著樓棼房梁),他一箭射去,直接把賊人的手釘在棼上,萬人驚呼。曹操聽說他的威名,送他一盒當歸,意思是 "回來吧",但太史慈終究沒辜負孫策的信任,鎮守南方,直到四十一歲去世 —— 孫權把南方大事托付給他,就是最好的肯定。
蒼梧廣信的士燮,祖上是山東汶陽人,王莽之亂時逃到交州。他年輕時在京師求學,跟著劉子奇學《左氏春秋》,後來當交址太守,弟弟士壹領合浦太守,士〈黃有〉領九真太守,士武領南海太守 —— 兄弟四人分治交州,妥妥的 "交州 f4"。
士燮這人寬厚謙虛,中原士人避難來投靠的數以百計。他沒事就研究《春秋》,寫注解,陳國袁徽給荀彧寫信說:"士府君學問淵博,治理有方,大亂中保全一郡二十多年,百姓安居樂業,連竇融保河西都比不上他!" 可見這學霸治國是真有一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表派賴恭、吳巨爭交州,漢帝給士燮下詔:"交州偏遠,劉表想搶,你給我守住!" 後來孫權派步騭為刺史,士燮率兄弟歸附,還誘導益州雍闓投靠東吳,孫權很高興,封他龍編侯。他每年進貢奇珍異寶,孫權也厚加賞賜,一來二去,交州成了東吳的 "後花園"。
士燮在交州四十年,九十歲善終,可兒子士徽不服孫權派來的太守,自稱交址太守,發兵抵抗。呂岱奉詔平叛,士徽兄弟肉袒出降,以為能免罪,結果全被誅殺 —— 富貴久了,忘了自己隻是東吳的臣子,終究是 "天高皇帝遠" 惹的禍。
士燮死後,交州分裂,廣州、交州分治,曾經的 "士氏王朝" 煙消雲散。但他治下的交州,成了亂世中的一方樂土,中原士人帶來的文化與當地融合,為嶺南發展埋下伏筆 —— 學霸治國,雖敗猶榮。
劉繇空有名行,卻困於書生之仁,守不住萬裏疆土;太史慈信義無雙,以武勇揚名,成了孫策的左臂右膀;士燮以文治保一方平安,卻因家族野心終致禍端。他們的故事,道盡了亂世中的生存法則:
劉繇告訴我們:道德潔癖救不了亂世,書生終究要懂些權謀;
太史慈證明:信義與武勇,永遠是行走江湖的硬通貨;
士燮警示:偏安可以一時,但若不懂審時度勢,富貴終成過眼雲煙。
江東之亂,亂出了英雄輩出,也亂出了眾生百態。這三人,雖未登頂權力巔峰,卻各以自己的方式,在曆史上留下了鮮明的印記 —— 或許,這就是亂世最迷人的地方,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哪怕結局不同,過程已足夠精彩。
喜歡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請大家收藏:()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