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坦克炮管鋼
字數:4015 加入書籤
而其中的一個,就是趙小侯通過科研自由點推算出來的。
這讓他不由得暗中鬆了一口氣。
雖然他知道這個金屬搭配比例是唯一能夠成功的金屬比例,但很難說李教授就一定會將其選入實驗方案裏。
畢竟李教授可不知道這金屬搭配比例有多強,他隻能按照自己在這方麵的經驗來大概判斷。
真正驗證還得靠一步步的實驗。
趙小侯設計的金屬搭配比例被放在了最後實驗,前麵實驗的都是師兄師姐們設計的。
但他也沒什麽失落的,而是變得忙碌了起來。
李教授將實驗室的人手分成了三個組,三班倒,每個組負責8個小時,24小時輪轉,爭取做到人休息,儀器不休息。
這並不能怪李教授太壓榨他們了,而是因為這次項目的性能要求高,因而從外麵借調了一些儀器設備過來。
但這些儀器設備總歸不是實驗室自己買的,有時間限製要求的,到了時間就要還給別人。
為了避免以後會出現這方麵的麻煩,李教授就隻能這麽安排了。
而從這一刻開始,整個實驗室就開始充滿各種儀器的響聲以及燈光閃爍。
趙小侯他們每天都需要按照實驗方案上的操作步驟,操作專用的研磨機,將各種金屬材料研磨成為粉末狀,然後提純,測定純度,將低磷鋼進一步脫磷為超低磷鋼,再投入到三相交流電弧爐裏,添加提純好的輔料等等。
整個過程反複循環,不但極為枯燥,並且很考驗體力。
這樣忙碌一周時間之後,趙小侯都感覺自己的胳膊變得粗壯了。
當然,這或許就是一種錯覺,畢竟這種程度的勞累和係統故意整自己的鍛煉還是有差距的。
大半個月時間過去,青花大學的新生都來報到了,老生們也陸陸續續來到學校。
整個青花大學頓時就從暑假的清靜變得繁鬧。
趙小侯每次從實驗室離開,去食堂吃飯的時候,都能夠看到一些眼睛裏充滿愚蠢,還帶著不少青嫩的新生正在好奇的打量這座學校。
當然他也沒有多少時間來和這些新生接觸。
沒辦法,雖然李教授將實驗室眾人分成3個組,每個組8小時,輪流做實驗。
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就隻在實驗室裏待8個小時。
很多時候,等其他組的人來了,你需要進行交接各種實驗過程、數據,並且還可能需要幫一些忙。
更重要的就是,他們現在基本上都是住在實驗室旁邊的值班室裏,真遇上一些問題,大家都會出來幫忙。
因而平均下來,每天至少12個小時。
再加上前期實驗不斷的失敗,就更加劇了大家的精神壓力,人就感覺特別疲勞。
李教授這段時間也變得蒼老了不少。
沒辦法,看著一組組金屬配比實驗出來的結果性能都距離要求甚遠,他心理壓力也很大。
畢竟這一天天的實驗,項目資金在飛速燃燒。
雖說上麵對這個項目沒有做出明確要求,但如果真出不了成果的話,李教授麵子上也沒光啊。
並且之後這類項目也可能不再下放過來了。
還好,時間流逝,終於實驗到了趙小侯提交的金屬搭配比例。
正好這個時候,輪到他值班。
因而他就親自上手。
在實驗室待這麽久,那些儀器設備他都基本上完全熟練了。
研磨材料,提純材料,添加材料等等一係列,他都做得熟門熟路。
在兩個小時之後,第一批成果就新鮮出爐了。
在用特殊的礦物油淬火之後,一塊巴掌大小的銀白色金屬塊就放在了趙小侯麵前。
而在接下來的一個多小時裏,他將這塊金屬塊分成十多個小塊之後,分別進行了耐高溫,耐腐蝕等等測試。
最終的測試結果和他預料的差不多。
和項目的性能要求有一段距離,但卻要比之前那些金屬搭配比例強上很多。
趙小侯滿意的將測試出來的數據登記好。
這樣的性能已經足夠讓李教授將其選為下一步繼續實驗的對象了。
實際上,當睡眼朦朧的李教授聽到趙小侯匯報的實驗數據之後,眼睛都瞪大了。
這完全就是個驚喜。
以之前那些實驗的數據而言,他都以為這一輪實驗算是徹底失敗了,需要更換新的金屬搭配比例才行。
畢竟像這樣的實驗失敗,他見得太多了,有些習以為常了。
他以前主持的那些項目,都是進行多輪實驗之後才能夠篩選出一個好的金屬搭配比例來,之後才能夠進行下一步的實驗。
這一波實驗會這麽順利,著實讓他有些激動。
因而當著實驗室所有人的麵,對趙小侯進行了一番表揚之後,李教授隨即就宣布項目推進到下一步。
根據這款金屬搭配比例進行多種實驗,力求能夠得到更好的性能。
如此,在接下來的時間裏,趙小侯等人就變得更加忙碌。
他們需要對主料、輔料加入三相交流電熔爐的時間、溫度乃至於先後順序進行不斷的調整。
當然,這也屬於撞運氣。
但這是在規定範圍內撞運氣,因而實驗進程較之之前提升得很快。
僅僅隻用了一個月時間,趙小侯就研製出了性能超過項目要求的坦克炮管鋼,並且進行了重複實驗,最終確定了這款坦克炮管鋼的合金冶煉流程。
李教授也親自上手進行了實驗,確認了這款坦克炮管鋼的合金冶煉流程真實有效。
當然,不是說不能繼續實驗,從而研製出性能更強的坦克炮管鋼。
但項目的資金至此也用得差不多了。
這不奇怪,之前就說過5000萬的項目資金對於這類項目原本就是不夠的。
別的不說,光是每天實驗室的電費、儀器折舊費、場地費乃至於材料費等等,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像合金裏添加的那些金屬輔料,雖然加入的量很少,但其本身的價格就很高,再加上每實驗一次就要廢掉一批材料,這麽多次實驗積累起來,消耗的資金不到5000萬,也差不多了。
如果不是趙小侯用科研自由點加快了進程的話,恐怕就算是1個億,都未必能夠研製出來。
喜歡被係統強迫成為大科學家請大家收藏:()被係統強迫成為大科學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