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材料自然

字數:3976   加入書籤

A+A-


    小菜是紅油鹽蛋、紅油胭脂蘿卜丁、香腸片、青椒皮蛋、麻辣牛肉絲。
    總之,就這一頓早飯,你到外麵館子去,至少得200元起步。
    幾個孩子跑得累了,胃口極好,吃得呼啦呼啦的。
    讓李專紅極為滿意。
    畢竟作為一個廚師,最高興的就是看到食客將自己做的食物吃個精光。
    吃過早飯,趙小侯帶著幾個孩子去後麵的花園裏玩了一會,就開始了自己的輔導大業!
    當然,他也有自己的輔導辦法,不會像係統那樣能學就學到死。
    讓孩子們學習45分鍾就讓他們休息玩耍20分鍾,也算得上是勞逸結合。
    不得不說,趙小侯這種靠係統強製學習起來的學霸,在輔導學習上還是有一手的。
    尤其是他現在的學識水平是相當高的。
    小學、初中乃至高中的知識,都深深印刻在他腦海裏,壓根就不存在時間久了就會遺忘的說法。
    並且以他現在的知識水平,想要給弟弟妹妹們輔導功課,真的極為簡單。
    這麽一天學習下來,幾個弟弟妹妹非但沒有厭倦學習,反倒對學習產生了極大興趣。
    原因很簡單,隻要趙小侯講解過的東西,他們就記得極為清晰,其效果之好,遠超過他們在學校的時候。
    之前就有人說過:學習本來就是反人性的。
    實際上也是如此,但即便是反人性的東西,如果加以適當的利益刺激,那麽也是能夠讓人有興趣的。
    趙小侯也不是全天輔導,吃過晚飯,他就放孩子們的假了,自己則是蹲在書房裏,要麽學習,要麽就是對高晶矽論文進行最後的整理修改以及將其轉換為英文。
    沒法,這就是國際學術期刊的現狀。
    他們隻發表英文格式的論文,因而大夏的學者們想要在那些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就隻能使用他們的語言文字。
    除了除夕和初一之外,在接下來的時間裏,趙小侯的輔導大業一直就沒有停過。
    直到元宵節的時候方才結束。
    因為他要準備返校了。
    但僅僅這麽半個多月的輔導學習,趙小侯這幾個弟弟妹妹可謂是受益匪淺。
    趙小侯不但將他們之前學習的一些關鍵知識點進行了一番梳理,並且還教會了他們一些學習習慣。
    元宵節次日,趙小侯就獨自一人上了高鐵,告別了親人,朝著京北返回。
    回到青花大學,將行李放在寢室之後,趙小侯就提著一大包家鄉土特產去李教授和王教授家拜訪去了。
    需要說明的一點就是趙小侯在讀碩士生的時候,後勤處的老師就準備將他的寢室重新劃分。
    畢竟本科生和碩士生一直都不是住在一起的,碩士生和博士生都有單獨的宿舍樓。
    隻不過趙小侯拒絕了後勤處老師的好意。
    他感覺自己的三個室友,有的時候雖說沙雕了一點,但總體來說還好,並且性格方麵也沒有什麽大的缺陷,他相處起來比較舒服。
    真要是搬走了,新的室友相處起來未必就這麽好了。
    去拜訪了兩位教授,加深了一下師生情誼之後,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裏,趙小侯就將精力完全放在了論文的英文化上。
    沒法,雖說他高考時,英語考了滿分。
    但這並不意味著這對他將論文英文化有多大幫助。
    要知道,很多學術上用的英語學術用語,高中語文是不會學的。
    雖然即便是青花大學有些課程也是英語授課,但依然有很多英語學術用語是不會出現的,他們隻會出現在國際學術期刊以及一些外國材料學書籍上。
    實際上,趙小侯需要一邊學習新的學術英語,一邊對自己的論文重新翻譯。
    當然,以他現在的學習天賦,這個倒不是很難。
    一周之後,等他的論文英文化結束時,他屬性麵板上的語言學分數都從60分上漲到了62分。
    由此可見,這學術英語在其中所占的重要性。
    將論文英文化之後,趙小侯又去拜訪了王教授。
    王教授審閱了論文之後,倒是更加驚訝。
    畢竟以往他所帶過的學生裏麵,也不是沒有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的,但那些學生的論文,第一次英文化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問題。
    要麽是學術名詞使用錯誤或者不到位,要麽就是一些英文語法錯誤等等。
    可趙小侯的論文,是沒有這些問題的。
    王教授很滿意,然後就在論文的指導老師一欄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這並不是說王教授要占趙小侯的便宜。
    而是給趙小侯提供方便。
    要知道,那些國際學術期刊的責編在審查來稿的時候,往往會下意識按照名氣有無來區別對待一些稿件。
    王兵教授雖說在國際上名氣不算大,但也是在《材料自然》上發表過幾篇重磅論文的,因而有了他作為指導老師,這篇論文到了學術期刊才不會被責編忽略或者放到後麵審核。
    沒法,像《材料自然》這樣的材料界頂級學術期刊,每天收到的稿件太多太多了。
    以至於在紙質稿件盛行的時候,還鬧出過責編不小心將稿件放在抽屜最下麵,幾年後才發現的笑話。
    另外一點就是,這篇論文即便是指導老師簽署了王兵教授的名字,等到刊登之後,那些材料界的學者也不會誤會是王兵教授的論文。
    因為第一作者的名字是趙小侯。
    至於二作是沒有的。
    沒法,趙小侯就算是想要分個二作出去,也沒辦法,因為整個實驗都是他一個人做的。
    至於那兩個打雜的本科生,他們的貢獻連三作都混不上。
    趙小侯也不是那種聖母,白白的好處往外送,那是傻。
    用電子郵件將論文發給《材料自然》雜誌之後,趙小侯就想起一個問題。
    這個單晶矽技術的專利還沒申請呢。
    現在元宵節都過去兩天了,小侯科技公司也應該收假了吧?
    想到這裏,趙小侯隨即就給小侯公司的王莉莉打了電話。
    這個王莉莉之前就介紹過,乃是青花大學法學大三學生。
    喜歡被係統強迫成為大科學家請大家收藏:()被係統強迫成為大科學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