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古老的光學

字數:4122   加入書籤

A+A-


    隨後趙小侯就將這套設計圖通過保密線路發給了大夏第五艘航母的總工潘正義。
    這個事情是由上麵領導協調安排的。
    趙小侯隻需要將設計圖搞出來,之後提供一些必要的材料,至於潘正義那邊怎麽將航母進行修改,將這套小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安裝上去,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實際上等到潘正義接收到這套設計圖,仔細看了一下午之後,隨即就召開項目會議,並且邀請了軍工大佬參會。
    等到會議結束的時候,需要進行調整的已經不隻是第五艘航母了,而是包括了之前下水的第四艘,第三艘,第二艘航母。
    這將會是一個龐大的航母改進升級計劃。
    第四艘航母的裂變反應堆將會被拆掉,經過詳細的清潔之後,安裝上小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
    要說第四艘航母的改進升級還算是容易一些。
    畢竟其本身就有裂變反應堆,等到將裂變反應堆拆掉,清潔之後,將小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安裝在原位置上,去掉之前的高壓蒸汽水管等,加裝電纜等。
    像航母的整體電力線路布置都不需要重新改造了,之前這艘航母就是全電力運轉的,隻不過是裂變反應堆提供的高壓蒸汽水推動發電機發的電罷了。
    這最終就能夠讓第四艘航母搖身變成為一艘擁有核聚變反應堆發電機作為動力的航母!
    至於之前下水的第二艘,第三艘航母,改造起來就比較麻煩了。
    因為它們之前的設計就是常規動力航母。
    依靠大型艦載重油輪機作為動力。
    因而它們的改造就需要先將之前的大型艦載重油輪機拆掉,同時對全艦重新布設電力線路,一些艙室也需要重新分布改造。
    畢竟大型艦載重油輪機這玩意本身體積就大,重量也超過了500噸以上。
    其艦載用的小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也就隻有200噸。
    並且這兩艘航母的重油油庫能夠一次裝滿8000噸重油。
    這個重油油庫不需要了,也需要改為它用。
    另外這兩艘航母還需要加裝電動推進器。
    但這個航母用的電動推進器也需要研製的。
    當然,這玩意的研製難度肯定比艦載裂變反應堆低多了。
    其難度關鍵就在於材料強度。
    但趙小侯之前研製的單晶熔煉爐已經廣泛用於軍工體係,因而鑄造幾個強度足夠的單晶電動推進器構件,也不是什麽難事。
    至於為啥第一艘航母不拿來改造,主要就是其本身定位是訓練航母,不是拿來備戰的。
    雖說真要是打起仗來,這艘航母也能夠拉出來打仗。
    但考慮到噸位等等諸多因素,其最終還是被排除到航母改造升級計劃之外。
    趙小侯壓根就不清楚隨著他那套設計圖送過去之後發生的一係列波瀾。
    他這個時候正忙著研製一個小玩意。
    那就是3d實時投影器。
    要說這玩意吧,實際上就和智能手表上的3d投影很相似。
    但趙小侯感覺1號智能ai搞出來這個3d投影完全沒有達到自己的心理預期。
    更何況,他是準備拿這玩意來徹底取代實體屏幕的。
    畢竟在他看來,智能實驗室裏還在使用實體屏幕,原本就是一種落後的體現。
    這完全不能讓那些來參觀的人有任何驚豔的想法好吧!
    本著精益求精的思想,和以後不用經常更新換代的想法。
    趙小侯還是想要搞個之前目前來說最牛皮的3d實時投影器。
    為了研製這個小玩意,趙小侯甚至於讓1號智能ai去將全世界網絡上與光學有關的論文,書籍都給下載了下來,然後在坐在屏幕前,用飛快的速度看了整整兩天。
    可以這麽說,光是這麽看論文,看書籍,他就將光學這個學科直接在屬性麵板上給點亮了。
    並且光學這個學科在屬性麵板上的起始分數就高達340分。
    這並不奇怪。
    光學原本就是物理學裏最古老的分支學科。
    很多物理知識的由來,都是起源於光學。
    現在光學已經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各種設備儀器很多都采用了光學應用的一些原理。
    趙小侯之前之所以沒有在屬性麵板上激活光學這個分支學科,主要是因為他沒有專門去學習過光學以及從事光學的專門研究。
    當然,也正因為他的物理學高達801分的緣故,等到光學被激活的時候,直接就提升到了340分。
    也是因為光學本身就屬於物理學的關係。
    隻不過光學現在比較精細化罷了。
    要說340分的光學,再加上801分的物理學,也足夠他研製出一款足夠精良的3d實時投影器了。
    但他這個時候莫名升起了一個靈感。
    想要研究光腦。
    簡單來說,光腦就是光子計算機,其以光子作為信息載體,能夠進行高度運算的一種計算機。
    這玩意在比較早以前的各種科幻文裏是比較常見的。
    並且現在也有一些實驗室在研究光子計算機,隻不過由於光子比較特殊的性質,到現在為止,這些實驗室沒有任何進展可言。
    白白浪費了大筆經費的同時,也讓那些投資者罵罵咧咧。
    但趙小侯可以很負責的說,光子計算機一旦研製出來,光是在運算速度這一塊,必然輕鬆碾壓鍺碳計算機!
    這並不奇怪,這是由於光子計算機的本質所決定的。
    鍺碳計算機總歸還是在使用電子作為信息載體,但光子計算機則是使用光子。
    並且光子的信息交換效率必然比電子高出很多倍。
    最關鍵的就是光子計算機的上限更高。
    趙小侯之所以突然想到這個,還是因為現在的鍺碳芯片快要步入矽芯片一樣的困境了。
    5納米鍺碳芯片已經被研製出來,那麽3納米,2納米鍺碳芯片又還有多久?
    而對於這種電子芯片來說,2納米就是不可跨越的上限了。
    就算是忽略量子隧道的問題,你想要造出工藝規格更高的鍺碳芯片來,除非你能夠將鍺碳這兩種原子的體積縮小!
    否則的話,鍺碳芯片上的晶體管密度是不可能繼續提升的。
    總不可能將鍺原子,碳原子切成十多塊,再拿來組合成為晶體管吧?
    喜歡被係統強迫成為大科學家請大家收藏:()被係統強迫成為大科學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