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木星采氣
字數:3729 加入書籤
當然,這也不是說2號智能ai就隻能夠搞醫學了。
隻不過是其在醫學方麵的能力更強罷了。
在2號智能ai入駐1號智能ai的舊主體之後,趙小侯就先對2號智能ai進行了檢測。
檢測的結果嘛,比較不滿意。
這並不奇怪。
以前將2號,3號智能ai封存之後,趙小侯就沒有去管了。
因而現在的2號智能ai和3號智能ai都還處於剛誕生不久的狀態,數據庫裏的信息都很少。
發現這一點之後,趙小侯也沒有讓3號智能ai繼續封存了,而是從倉庫裏取出1號智能ai更早以前的舊主體,將3號智能ai輸入了進去。
雖說這個更早版本的舊主體較之2號智能ai所使用的舊主體在性能上還要弱上很多。
但在藍星上也是沒有對手的超強超算了。
畢竟趙小侯這個時候也沒想著讓2,3號智能ai幹點什麽,隻是讓這兩個智能ai上網搜集一些數據信息,充實一下自己的數據庫,免得兩個智能ai在某些方麵表現得好似一個弱智一般。
同時2號智能ai在與1號智能ai進行數據共享之後,將會暫時擔任智能實驗室的科研輔助。
雖說1號智能ai對地麵的無線連接速度也不慢,但總歸比不上就在智能實驗室裏的2號智能ai。
要知道3萬六千多公裏的無線延遲是能夠達到十分之一秒左右的。
在很多實驗的時候,這十分之一秒的延遲,就很可能導致一場實驗失敗。
趙小侯也不想科研人員們辛辛苦苦做出來的實驗出現問題,導致之前的辛苦白費。
而在忙完這些事情之後,趙小侯就將注意力放在了補全反重力飛車的設計圖上。
原因很簡單,星際太空站技術雖說有完整的設計圖,也經過了成功的模擬測試。
但星際太空站本身並不具備人造重力技術。
因而星際太空站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也隻能設計為模擬重力環的構。
這樣的模擬重力環結構在各方麵都不如人造重力技術加持的星際太空站。
因而趙小侯才會選擇先補全反重力飛車的設計圖。
畢竟如果可以的話,他還是希望星際太空站能夠擁有人造重力技術。
那樣的話,更能夠適應人類的生活,同時星際太空站可以建造為圓球狀,內部空間更大,能夠容納更多的人類。
畢竟如果采用模擬重力環結構的話,那麽星際太空站就隻能夠建造為環形,這樣的話,內部空間較之采用人造重力技術的星際太空站小上很多,材料的利用率也會大幅下降。
不過人造重力技術乃是4級文明的門檻之一,趙小侯在開始補全之初,就知道其難度是相當大的。
還好,反重力飛車的設計圖難度不算太高,隻不過補全之後,所得到的反重力技術恐怕層次會比較低。
但隻要能夠獲得一部分反重力技術,哪怕隻是低層次的,趙小侯也有信心將其完善改進。
就在趙小侯埋頭對反重力飛車設計圖進行補全的時候,1號智能ai終於將第一批10台超級強化版本霍爾推進器製造成功,並將它們安裝到了10艘太空采集船上。
而李英楠的項目組這個時候也完成了對太空采集船的改造設計,之後用了一周時間,將那10艘改裝了超級強化版本霍爾推進器的太空采集船全部改造完成,使之成為了太空采氣船。
當然,這樣的太空采氣船較之太空采集船2型那種係統獎勵的采氣船,在很多方麵還是要差上不少。
但在趙小侯看來,這玩意先解決有無的問題,之後有時間再繼續改進即可。
而這個時候,遠在木星的那批太空采集船已經完成了對木星乃至於木星衛星的勘探工作,並開采了一批木衛特有的礦石,正在返航之中。
在返航之前,他們就陸陸續續將勘探數據發送了回來。
得到這些勘探數據之後,1號智能ai隨即就出具了一份詳細的勘探報告。
忙中偷閑看了勘探報告的趙小侯,隨即就下令,讓改造完成的太空采氣船起航,先行奔赴木星采氣。
同時,第二批太空采氣船也在加速建造之中。
第一批太空采氣船在出發20天後就與前往木星勘探的太空采集船交錯而過。
看到那些太空采氣船的速度,那些太空采集船裏的宇航員都感覺吃驚。
這並不奇怪,300公裏每秒的速度和80公裏每秒的速度完全就是兩個不同的速度等級。
等太空采氣船抵達木星,分散開來,潛入木星大氣層內大約上千米之後,隨即開始伸出一根根粗壯的抽氣管。
這些抽氣管的長度可以調節,最長可以延伸兩千米左右。
隨著太空采氣船啟動抽氣壓縮機,一股股氫氣隨即就被抽氣管抽入,經過一係列的壓縮成為液體之後被送入儲氣倉庫儲存。
而那些勘探木星之後返航的太空采集船這個時候,連一半的路程都沒有走到。
沒法,它們沒有更換引擎,速度較之太空抽氣船而言就要慢上太多了。
趙小侯這個時候已經將反重力飛車的設計圖補全到了25左右。
這已經是他竭盡全力的速度了。
換成藍星上其他的科學家來補全這套設計圖,哪怕是藍星上最傑出的科學家匯聚在一起,估計到現在為止,都沒能補全一張設計圖。
原因很簡單,這套反重力飛車設計圖超越了藍星現在的科技水平至少200年以上。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藍星那些科學家,即便是拿到了這套殘缺的設計圖,也沒有能力對其補全。
如果趙小侯不是有係統掛,將相關學科能力升上來了的話,也是沒辦法補全的。
相對於趙小侯對設計圖的補全速度不太滿意而言,現在其它方麵的工作進展還算比較順利。
譬如2號,3號智能ai成長得比較快,已經能夠較為自然的和人交流了,不再是給人一種製杖的感覺。
並且2號智能ai對智能實驗室的科研輔助進行得不錯。
喜歡被係統強迫成為大科學家請大家收藏:()被係統強迫成為大科學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