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人造超新星爆發!
字數:3503 加入書籤
至於擔任投放中子星製造器重任的,依然是那艘無人探測機。
無人探測機返回太陽係這邊,將中子星製造器裝入倉庫,之後就返回了空間蟲洞另一邊,經過測算之後,就進入到了曲率航行狀態。
按照預定的計劃,這艘無人探測機將會曲率航行到距離恒星1000萬公裏時,方才脫離曲率航行狀態,之後投放中子星製造器。
至於是否能安全返航,就不在趙小侯的考慮之中了。
畢竟這無人探測機的成本也不高,能夠安全曲率航行到恒星附近已經算是不錯了。
之後就必然會引起智械文明的注意。
想要安全返回就基本上不可能。
實際上接下來的情況也是如此。
當無人探測機在距離恒星1000萬公裏脫離曲率航行狀態之後,被智械文明部署在恒星四周的探測衛星第一時間就發現了突然出現的無人探測機,並將信息發送了回去。
當然,以電磁波形式發送回去的信息,也就是每秒30萬公裏的速度,抵達智械文明在這個恒星係的基地,也就是第三顆行星,需要500秒時間。
而在這之前,無人探測機就將一顆直徑為8米的黑色圓球朝著恒星發射了出去。
這顆黑色圓球隨即就以每秒3000公裏的加速度衝向了恒星。
無人探測機也沒有離開,停留在原地,對黑色圓球以及恒星進行持續的觀測。
在短短數秒時間之後,黑色圓球就達到了自己的最高速,每秒2.3萬公裏。
等到黑色圓球衝破恒星的色球層,沒入恒星時,時間也就隻過去了482.71秒。
此時智械文明的探測衛星發回的電磁波尚未抵達智械基地。
而等智械基地接到電磁波信號,迅速調動艦隊朝著無人探測機包圍過來的時候,黑色圓球已經依次穿過了恒星的光球層,對流層,朝著輻射區發動了之後的衝刺。
之後不到2秒時間,黑色圓球的外殼就被融化,隨後以黑色圓球為中心,恒星內部的引力壓發生紊亂。
此時朝著無人探測機加速過去的智械戰艦群還在執行著智能主腦的命令,準備將這個不知名文明的飛船捕獲。
對於智械文明而言,最重要的並不是資源,能量,而是來自於其它文明的應用技術。
原因很簡單,智械文明並不具有創造力,它們無法從物理學理論裏獲得靈感,創造出新的技術來。
它們隻能吸收其它文明的應用技術,直接照搬對方的技術,來發展自身。
這也是為什麽智械文明的戰艦都是整齊劃一的造型。
因為它們所獲得的技術裏,這種戰艦造型是最具有戰鬥力的。
並且它們沒有修改戰艦造型的創造力。
但很快,恒星內部紊亂的引力壓就使得恒星的核心區無法抵擋自身的引力,恒星內部的崩塌就開始了。
最初的崩塌僅僅隻是核心區的物質朝著簡並態物質轉化,這就形成了恒星核心區的巨大空洞,引得核心區以及輻射區部分的物質在驟然暴增的引力壓下朝著核心崩塌,將更多的物質轉化為簡並態物質。
而這個過程就導致了更加劇烈的不穩定核聚變,巨大的能量從核心區外圍爆發,隨即就形成了超新星爆發,將部分對流層以及其外的光球層等等物質向外拋射出去,形成極為耀眼的光爆。
恒星這次的脾氣大爆發,一瞬間就將恒星超過40的物質拋射了出去。
光爆率先以光速朝著四周擴散出去,所過之處,任何遭受光爆洗禮的行星,隕石乃至於人造物,一瞬間就將會承受昔日數百萬乃至於數千萬年的光照。
無人探測機在發回最後一條量子信息之後就在無窮無盡的高能光爆裏升華為氣體消失不見。
而朝著無人探測機包圍過來的數千艘智械戰艦甚至於連反應時間都沒有,同樣被光爆所汽化。
光爆在經過1號,2號,3號行星時,第一時間就將這三顆岩質行星上的大氣層吹得無影無蹤,之後就是這些行星麵向恒星的地表在短時間內融化為一片岩漿。
至於那些停留在行星軌道上的智械戰艦,也是被汽化消失不見。
但對於這些行星來說,這僅僅隻是災難的開端。
隨後緊跟著光爆到來的恒星物質狂潮,在第一時間就好似熱水衝到了雪堆上。
這些行星的質量在恒星物質狂潮裏迅速減少,並且自身也被推動著朝著恒星係外離開。
這些行星都沒能堅持多久,就在恒星物質狂潮裏被徹底融化汽化消失。
至於建造在行星上的智械基地以及密密麻麻的礦廠,礦洞,都一起消失不見。
到最後,唯獨幸存下來的就隻有恒星係最外圍的那顆氣態行星,雖說在光爆以及恒星物質狂潮裏吹走了大半的質量,但至少它自由了,借助這股力,這顆縮水了大半的氣態行星擺脫了恒星的引力束縛,開心愉快的離開了恒星係,朝著廣闊的宇宙空間衝去,變成了一顆流浪行星。
在這個階段,趙小侯也可以通過空間蟲洞裏噴射出來的恒星物質來推斷超新星爆發的持續時間。
實際上,超新星爆發最初那一波是最厲害的。
持續不斷的恒星物質從空間蟲洞裏噴射出來,在太陽係外邊緣地帶猶如一道創世的白光,看上去極為絢麗,好似一把白色光劍劈開了黑色星空。
還好,空間蟲洞穩定放大器足夠堅固,否則的話,空間蟲洞都得破損掉。
之後半個月時間裏,空間蟲洞裏陸陸續續的噴射出一些恒星物質。
半個月後,等空間蟲洞不再噴射恒星物質的時候,趙小侯就迫不及待將一架無人探測機投放了過去。
這次為了更穩定的傳輸信息,無人探測機穿過蟲洞之後,就在另一端投放了一顆通訊衛星,之後就通過電磁波進行信號傳輸。
雖說電磁波的速度遠不如量子糾纏,但傳輸的數據量卻是要遠超過量子通訊器。
因而趙小侯也得以清晰看到了對麵那個恒星係此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