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

字數:3865   加入書籤

A+A-


    “沒去報官?”
    劉德信聽著也挺稀奇,感覺像是民間故事一樣,隻是少了傳統道德的說教。
    “沒有,怎麽報,什麽證據都沒有,到時候肯定還得被訛一筆。”
    老百姓的認知還是很清晰的,知道這衙門就是有理無錢莫進門,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會報官。
    哪怕現在是紅方主政,在他們眼裏都差不了多少,這就需要扭轉人們的刻板印象了。
    “有人說是撒酒瘋練拳出了一身汗,中風沒的,私底下都傳是中邪了……”
    王玉英說著說著,聲音也就壓低了下來,有孩子在呢,還是不讓聽到比較好。
    當年劉德信小時候在村裏,夏天屋裏熱得很,還總是停電,都是去附近的曬麥場納涼,
    周圍的鄰居老老少少都搬著凳子,拿著蒲扇過去,扇著扇子聊著天,度過炎熱的夏夜。
    當時就有很多老人喜歡講各種故事,全是奇聞軼事,有鼻子有眼實名製的那種,小孩子聽多了,膽子就變得小了很多,晚上都不敢單獨出屋。
    “他朋友那邊沒提供什麽線索嗎?”
    “倒是都說了,就那麽幾個人聚著研究縣誌來著。”
    “縣誌?研究那幹嘛,也不像是做學問的人啊。”
    “還不是聽你太姥姥那邊傳出來的故事,說這邊有朱棣留下的藏寶庫,他們就想上了,一直在研究尋寶。”
    要說是漢墓,劉德信倒是知道,畢竟這邊從村名就知道中山靖王劉勝掛在附近,埋在陵山,六七十年代崩山采石的時候炸出了墓道口,才得以重見天日。
    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金銅博山爐……等等諸多文物,當年還去參觀過,可惜看的都是仿品,真品被上麵收走了。
    朱棣這個倒是沒有出現過,估計還是民間傳說。
    從老媽的敘述中,劉德信知道這個事兒還是曆史加傳說的結合體。
    太姥姥姓朱,都說是燕王係的後人,有族譜還有每年的祭祖活動,周邊省市都有人過來參與。
    劉德信估計這也得是清亡之後的事兒了,不然都得被殺豬了。
    他們家裏口口相傳說是當年在這附近有藏寶,吳莊那邊確實也有當年的大營遺址,還有說藏寶裏麵有金豬十二頭,然後就有北莊附近的人說晚上經常看見很多大白豬來啃麥苗。
    很多人都想著找到寶藏,有求名的,有求利的,當然後者居多。
    “這不都是故事麽?套上真實曆史真真假假一編,還真有人較真啊?”
    “他們幾個老家夥就是,一直在收集民間傳說,研究縣誌和曆史書,聽說是找到了一塊碑,上麵的碑側麵證明了部分,所以隔三岔五的聚會研究。”
    謔,沒想到還真讓他們找到好東西了,民間考古工作者?
    難道是被人暗算了?
    不過還沒找到呢,應該沒必要啊。
    姑且就當是冬天摔倒了吧。
    劉德信本來還想說可以報告給村裏的駐村幹部,後來想想這種算是怪力亂神的東西了,少不了會被當成迷信,來一場移風易俗的活動。
    現在正是交鋒逐漸激烈的時期,應該沒有人力和時間去尋找不確定的寶藏。
    回頭有機會自己倒是可以去石碑附近轉轉,也許可以通過空間的功能得到新的線索。
    如果真有寶藏,那麽還能緩解建國後缺少黃金白銀的窘境,畢竟光頭們勝利轉進的時候,可是把大陸搜刮的一幹二淨。
    誒,想到這兒倒是提醒了劉德信,尼瑪光頭運走那麽多,不如想想截胡一下,能少運出一船,就少一部分損失。
    全部就別想了,全國這麽大,累死劉德信也顧不上,到時候隨緣吧。
    暫時先記下來,後續時間節點到了,來得及就搞,來不及也不給自己太多壓力。
    明天劉德信打算就去保州城裏,要是能買到票就直接走人,沒有的話就等等再看。
    從回來這一路上,劉德信已經知道為什麽需要護送了。
    短短的三百裏路,正是紅藍雙方對峙的區域,鐵路控製權一直在爭奪中,時常因為交火衝突以及破交戰,導致火車暫停避險。
    而且還有流竄的偽軍和土匪劫掠列車,尤其是琉璃河附近最危險,光頭的憲兵以“搜查共諜”為由,隨意扣押勒索更是常見。
    名義上三四個小時的車程,實際上差不多得翻個兩三倍。
    一個是軌道破壞修複問題,還有就是紅藍雙方經常扣車檢查。
    現在的車票因為貨幣貶值,都特麽差不多工人一周多的收入,還不一定能買到,要是著急買黃牛票,還得翻一番。
    最重要的就是保州郊縣因為是在紅方控製區域,所以基本無法通過審查買到票。
    好在在保州租的小院倒是能用上,到時候免不了要用上大哥的關係。
    瑪德,這狗日的世道!
    不坐車的話,劉德信自己單人倒是還好,小戴宗的實力,加上空間掃描,能躲開一路上的風險,但是帶上家人就沒辦法避險了。
    劉德信之前琢磨的窗口期,真正到了實際應用,發現風險很大,各種問題層出不窮。
    跟老太太說的讓姑姑一家回來,也需要麵對一個問題,那就是到老家容易,回津門難,除非是姑姑做好在老家生活的準備。
    所以劉德信和老太太說要和姑姑一家商量。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一家人從津門到四九城,都需要各種證明,有的忙呢。
    算來算去,最好的窗口期,其實還是得等建國後了。
    “奶奶,明天我去看看票,買到就走,你看有沒有什麽需要帶的?”
    “也好,正事兒要緊,不用帶了,你還得來帶著跑,等她們回家直接給就行。”
    “呃,我之前沒說清楚……”
    “怎麽,不好辦嗎?”
    老太太聽著語氣不對,也有些著急的問道。
    “那倒不是,就是回來應該還好,再回去的話,可能比較麻煩,有長久留在家裏的可能。”
    老太太鬆了一口氣,這對她來說算是好事兒,就是不知道女兒那邊怎麽說,
    “留下也好,能照顧到,你問問她們吧。”
    喜歡年代1944:我有空間囤貨種田請大家收藏:()年代1944:我有空間囤貨種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