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盤點家底兒

字數:3715   加入書籤

A+A-


    劉德信探查了一下空間內部,差不多是一個微縮版的北直隸帶著那倆腰子。
    這樣的好處之前也提過了,包含著不同的地形地貌,主要還是以耕地為主,先滿足主食的需要再說。
    肉類的產出,主要是在丘陵地帶放養的雞鴨鵝等禽類以及家豬,草原部分的牛羊驢馬,淡水和海洋區域的各種水生物。
    開始的時候,劉德信還試著按照農作物的成熟倍率加速,長了兩批,把種群擴大後就放棄了,照著外界正常的出欄時間來就行,再多就要擠占糧食的存儲空間了。
    山林區域也有一些之前和獵人交換過來,繁衍出的各種野生動物,什麽野豬、獐子、鹿、兔子等等,這些算是能吃的。
    還有豹子、猴子、狼、狐狸、狗獾、豬獾等等
    猴子是從耍猴兒的手裏換來的,聽說是直隸本地特有的種類,後世的時候好像沒聽說了,或許是滅絕了吧。
    要不是因為耍猴兒的忙活半天掙不到倆子兒,吃飯都不夠了,還不舍得放手呢。
    不過劉德信估計這是對方的托辭,空間初代的猴群差不多都是從他們手裏換來了,抓猴子不用花時間訓練,直接就能換糧食,傻子也知道劃算。
    本地的豹子應該叫華北豹吧,金錢豹的一種,就是不知道有沒有華北虎。
    畢竟東北虎和華南虎都有了,不能把華北給落下啊。
    這個還沒有收集到,畢竟這年頭的獵人隻是想掙錢養家,而不是去送命。
    要是後世網友中的大能過來就好了,各個身懷絕技,一個滑鏟就能輕鬆拿下。
    劉德信自覺有那個實力,就是沒有那個時間去滿世界找。
    在其他肉食充足的情況下,這些野生動物就沒必要去吃了,味道一般也好不到哪兒去,多數兒是噱頭而已。
    之所以劉德信還把它們換過來,送進空間養著,就當是為生態係統保留物種了。
    畢竟當時有人送過來娃娃魚的時候,劉德信也嚇一跳,後來才反應過來,眼下還沒有保護起來,自己算是先行者了。
    後來各種青蛙,各式各樣的鳥啊,有人拿來就給他換,大部分劉德信都不認識,養著就行。
    剩下的就是核心部分—耕地。
    空間的數據,包括不同地形的麵積,各種農產品、漁牧產品等等都隻是一個粗略的數據,沒有精確到小數點後幾位那種。
    曆史宜粗不宜細,這些也是,差不多就行,畢竟不是係統計算,純腦力和精神力組合,為了節省能量,讓大腦偷個懶很正常。
    之前琢磨如何擴容的時候,劉德信倒是天天盯著大小的變化,
    這幾年下來,空間的成長差不多到了瓶頸,再加上自己忙於工作,就沒有時刻盯著,
    就像每天抽時間上個線,刷完日常就下一樣。
    今天詳細盤點一遍,劉德信才發現麵積又擴大了一部分。
    以前他發現是通過增加物種,增加土地或者土壤類型引發的變化,所以才收集了那麽多的動植物等,也確實看到了效果。
    後麵基本上沒有什麽新物種了,就沒多少變化了。
    沒想到還有新收獲,麵積從之前的一個村子大小,幾千畝地左右,現在算起來差不多到萬畝了,和自己老家差不多大。
    劉德信仔細想了想,這段時間好像沒有往裏麵收過什麽東西。
    除去這些物種上的增量,難道是因為曆史進程到了?
    劉德信有點不太理解,之前四五年的勝利,好像也沒什麽明顯的變化。
    思來想去,難道區別就是自己的參與度增加了?
    這個有待考證,今年的大事件不少的,到時候看看結果。
    當下還是以增加物種多樣性,土地多樣性為主,以及各種礦產什麽的。
    麵積增大了,劉德信沒有都種上農作物,特意預留出倉儲的地方,現在差不多已經攢了大幾萬噸的糧食了。
    別看這個數字不小,但想想這是經過加速後的產量,還有那麽大麵積,不短的時間,隻能說一般。
    而且這些糧食以紅薯和土豆居多,差不多占了一半兒的份額。
    一斤紅薯三斤屎,回頭一望還不止。
    還別嫌棄,總比吃草根兒樹皮強,更別說吃土了。
    剩下的大頭兒就是玉米,棒子麵才是這年頭兒華北的主力,其次才是小麥。
    人們都喜歡吃白麵,不過劉德信還是控製了下產量,以後要和光同塵嘛,白麵都得摻和著吃。
    還有個很重要的農作物,又能當糧食又能當菜,那就是南瓜,這玩意兒產量也很多,後來就不再大麵積種植了,存儲太占地方。
    還有零零碎碎的其他作物, 像高粱、大豆、芝麻、蕎麥等等,相對少量種植,產量就差不多夠用了。
    水域裏麵沒辦法詳細統計,反正通過清澈的水麵看向水底,一波又一波的魚群,就知道產量少不了。
    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啊。
    劉德信盤算了下家底兒,慢慢攢著吧,每多一份兒糧食,就能留下一份兒希望。
    至於說到時候怎麽運進來?
    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那是將來的事兒,到時候應該就有辦法了。
    其餘的收藏品,像是黃金、文物等,也都保存的好好的。
    劉德信不太懂古董,也沒打算當下就去學,以後再說,收集隻是為了保留老祖宗的好東西。
    當然這是往大了說,往小了說,就是收集癖,別管真假都收著,沒有用它換錢的打算。
    畢竟空間裏的黃金都能按噸算了,可以算是財富自由了。
    就算還覺得不夠的話,以後有機會去巴拉特逛逛唄,聽說那些神廟裏麵可是有不少好東西的,黃金的存儲是一個很大的數字。
    再不濟,還可以去那些個給國家造成傷害的海外諸國轉轉,相信銀行裏也有不少亮晶晶的寶貝,博物館也不能錯過,提前把國寶們帶回家。
    駱駝的黃金,澳村的鐵礦,都是好東西。
    額滴,額滴,都是額滴!
    劉德信想想都動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