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大夢春秋2)

字數:6709   加入書籤

A+A-


    第9章 大夢春秋2)
    入了夜,江岸點起千盞燭火,再加上九層望江樓層層的燈火通明,黑夜如白晝。弱水盛會的第一天不舉辯論,是晉國國君夜宴群賢,主賓盡歡。有趣的是天尊大弟子公孫雲在宴席上提出要與妖祖白澤比試一番武藝,而天尊並未出言訓斥,饒有興致地飲了一杯美酒。
    世人皆知白澤謙遜有禮,有求必應。也知公孫雲修為位居漫天神佛第二,要是對上深得天尊賞識的萬妖之祖,真說不準孰強孰弱。
    白澤還未回應時,就有位麵相凶狠的黑袍男子率先起身,說道:“你乃天尊高徒,而我家先生為天尊之友,你應當以晚輩自居。若要挑戰,就先過了我這關。”
    公孫雲冷笑一聲:“我不與無名之輩比武。”
    那妖抱拳道:“我乃窮奇,你雲遊北境時我正閉關修煉,今夜可否一戰?”
    原來是西山窮奇,這趟北境之行未能一見有些可惜,不曾想竟能在弱水相見。公孫雲大手一揮,朗聲道:“好!我與你戰於江麵,落水者輸,如何?”
    窮奇回應道:“好,但我還要追加一條懲罰。落水者,需在江底泡上一天一夜才可上岸,如何?”
    公孫雲不假思索立即答應,認定了自己會得勝而歸。窮奇更是先行離座,大步流星朝江去。
    “窮奇,不可對大仙長高徒無禮!”
    “頑徒,為師說過弱水之會不動幹戈,還不快落座為安。”
    二者身形皆是一滯。然後窮奇便回身對天尊作揖行禮,返回原位。而公孫雲沒對這種挑釁行為作出任何表示,聽從師尊話語回座。
    至宴會尾聲,天尊向白澤說道:“初見你時,我問你從何而來。你答‘從來處而來’。再見你時,我問你從何而去,你答‘向死而去’。如今我們是第三次見麵,天地已是一片萬物生機勃發之景,我的第三問是由景而發,不僅對你,也是對在座的豪傑才俊,我的學宮弟子而問。天地有萬物,是否眾生平等,一視同仁?”
    ……
    晚宴散場,天尊與身為東道主的晉國國君登上九樓遠眺弱水夜色,其他人等則是出樓去其他江畔樓閣夜宿,而且幾乎每個人的臉都染上了一抹深思之色。而且天尊在紫霄宮精挑細選出來的七十二位親傳弟子也不例外,本就沒有睡意的他們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討論,說法是各不相同。
    公孫雲、慕容逸、羋旅聯袂在一條完全由楠木建造而成的懸空廊道上,它連接了九層風雨樓的第五層和另一座雪香樓的頂樓,風景極佳,很適合散步閑談。
    與師弟們不同,二位師兄對師尊留下的問題似乎並不上心,慕容逸還先恭喜了羋旅能夠接管紫霄宮,公孫雲則是遠望江麵樓船一言不發。
    “大師兄,這趟北境之行,感覺如何?”羋旅問得小心翼翼,比起隻早了他三年進宮的慕容逸,公孫雲可是先到了十年,在紫霄宮尚未建成時就成了天尊的弟子。對於他,羋旅心中隻有敬重。
    公孫雲輕笑道:“白澤給了他們使用氣力的資格,卻沒教好他們如何使用氣力。而且我有預感,弱水之辯並非是辯論那麽簡單。”
    羋旅不解道:“大師兄,這是何意?”
    公孫雲拍了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道:“想好明天該說什麽,練好你的霸王槍,別做書呆子,我很期待你以後的表現。” 說完他就以練刀為由先行告辭。
    大師兄走後,二師兄也拍了拍羋旅的肩膀,對茫然的師弟說道:“師兄就是這個性子,但以他對師尊的了解,這些話絕非毫無裨益。想不明白也沒關係,記在心上便好。師弟,你認為師尊留下的一問該如何解答?”
    羋旅一臉凝重,搖頭道:“地位高低、年歲長幼、族類有別、男尊女卑,有這四大根深蒂固的觀念在,眾生就是生而不平。就從最後一點來說,我們紫霄宮也有才幹不遜於師弟的師妹,可師尊一個都沒帶來,反倒是那妖祖……”
    一想自己是在師兄麵前失言,羋旅立馬噤聲眼觀鼻鼻觀心。而慕容逸眼神玩味,避開平等之論,“不懷好意”地問道:“原來如此,師弟是心儀哪位師妹了?莫非是看中了那一位?嘖,眼光不錯。”
    羋旅連連擺手道:“不不不,我還年輕,暫時還沒那個心思。”
    慕容逸笑道:“年輕怎麽了?我和你大師兄都有家室,不照樣自由自在,不為瑣事折腰?要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此時廊道右側傳來了一個輕微緩慢的腳步聲,慕容逸往右一瞧,就笑著離開了廊道。羋旅同時側看,一抹倩影映入眼簾。
    “夢姑娘怎麽獨自出來?”
    “吵了架,出來散心。”
    羋旅嗅到一絲奇怪。從上岸到晚宴,夢姑娘可是和妖祖形影不離,剛才大師兄挑釁妖祖,也是她在給窮奇遞眼神。吵了一架?她難道能跟那兩位吵?
    不等羋旅問詢,遠眺江麵,滿臉憂愁的夢行雲就說:“他站得太高,看得太遠,不知腳下空空如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想都不用想,夢行雲所說的“他”肯定是那妖祖白澤。既然關乎他們的內事,羋旅於是打消了好奇的念頭,專心打好明天的腹稿。
    不料夢行雲卻發問:“羋公子,你的學問有多少?本事有多大?我看過你的農、商、禮三書。依我之見,你的學問本事遠不止於此,怎就沒有新書流傳下界了?”
    本以為自己作品在地界鮮為人知的羋旅眼前一亮,驚覺道:“你竟然看過我的書?!就不覺得枯燥乏味?”
    夢行雲緩緩道來:“農商兩本都是將我們地界的經驗匯編成冊,確實會有些枯燥,不過很是實用。還有禮這本書應是包含了你的獨到見解,就不覺得乏味了。”
    能被異邦之友當麵稱讚,羋旅欣喜萬分,又道:“如姑娘所料,我最近是有在撰寫兩本新書,一本有關長生,另一本是我自創的槍法。姑娘若是有興趣,成書之後,我一定親自下界帶給姑娘品讀。”
    見夢行雲心不在焉地點點頭,羋旅才想起她是出來散心的。為不攪她清靜,羋旅先行告辭回房。
    ……
    次日正午,弱水之辯如期舉行。三百餘名辯者聽眾坐於江畔石台之上,天高地闊,大雲低垂。辯論不曾燃香,無時間之限;也無琴師撫琴,以流水為樂。
    在座各位都齊齊望向最為顯目的二位尊者,一天尊,一妖祖。全場寂靜無聲,好像隻要他們不發話,這場辯論就沒人敢先說話。
    妖祖白澤道:“天地之大德曰生,螻蟻惜命,虎豹護子,草木向陽,眾生求存之心無異,皆因萬物有靈,眾生平等。”
    有一佩劍士子道:“若麋鹿與豺狼同食,黔首與公卿同席,則天下必亂。士農工商、君臣父子皆有定序,無序則無綱常。綱常既隳,論眾生平等何益哉?”
    白澤詰問:“若依兄台所言,黔麵者豈非天生卑賤?秦法嚴苛,以致赭衣塞路,豈其生而賤骨?然舜發於畎畝,傅說舉於版築,寒微者亦可成聖,此非眾生平等之證乎?”
    此言一出,令聽辯的秦國國君麵生不悅之色,不少竊竊私語的士子啞口無言。
    公孫雲見此笑問:“閣下所言‘平等’,是讓耕牛與農夫共食粟,還是令盜賊與國君同車駕?妖雖為靈智之獸,但仍與其他獸同屬一族。害獸作惡之時,閣下是殺還是不殺?若殺之,是依法理,還是依閣下心中的‘眾生平等’之理?”
    忽然間,四周變幻,三百餘名辯者聽者置身於一片蒼翠竹林之中。白澤起身向公孫雲拱手致意,緩步至竹前折下一片葉。
    “兄台此言如利刃剖竹,直指要害。然竹雖有節,根脈相連。而法理與平等之理,恰似竹節與竹根,看似分隔,實則共育青翠。”
    此等一方幻境,竟連天尊都被置身其中!也是從此刻起,公孫雲不再對白澤抱有一較高下之心,而是正襟危坐,靜心傾聽白澤論辯:
    “法理乃眾生平等之盾,非刃。若害獸屠戮無辜,依法誅之,非因“此命貴於彼命”,而因護眾生共存之秩序。夫子誅少正卯,非惡其人,惡其亂禮法也。商君刑公子虔,非踐踏權貴,乃正‘刑無貴賤’之綱。法若偏離平等,則如無根之竹,空有節而終枯。平等若無法理踐行,則似風過竹林,留聲不留痕。”
    公孫雲心服口服,作揖道:“晚輩受教。”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先生以竹節竹根論法理平等雖然精妙,但這一天道該如何作解?”
    循聲望去,眾人發現是慕容逸站於一張蛛網之後。蛛網上,蚊蟲掙紮,蜘蛛靜伏。這一再正常不過的現象,正是平等論的致命弱點。無論白澤說得如何精妙絕倫,不解了此結,終是難以服眾。
    慕容逸又道:“未能與天地共鳴者,難離飽腹之欲,食五穀雜糧,獵飛禽走獸。然芻豢之屬,亦在眾生之列。豈以持平等道,而絕粒芻耶?萬物有別,不可一概論之。愚以為,此乃天道。”
    白澤欲言,夢行雲以輕咳勸阻。接著,她變化出一隻盛滿穀粒的陶碗,撒穀引來幾隻鳥雀,觀其啄食。她說道:“平等之道,非教人絕食成仙,而在於取之有度,用之有節。”
    “天尊製禮,國君殺牛須‘釁鍾’,庶民捕魚禁‘竭澤’,非否定生存之需,在於警醒勿以俗欲淩駕天道。南國禮儀之邦如此,我們北境也是如此。”
    夢行雲又指地上的鳥雀,說道:“雀奪粟粒,鷹捕雀雛,此乃昧獸常理。然獵戶不殺母子使其延續,醫者采藥必留根莖續生機,此乃開智之舉也。君子遠庖廚,乃見其生不忍見其死之心;牧民宰羊封喉不見血,乃感恩懷德之心,不違天道也。”
    天尊聽其言,和顏悅色,首肯之。慕容逸見此便不再言語,行過禮後席地而坐。
    本該接替二位師兄的羋旅此時犯了難,夢行雲的辯詞均取自他所寫的農禮二書,這時候出言反駁,豈不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另外一隻腳?但在師尊和眾位師兄師弟們的注視下,羋旅還是緩緩開了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妖祖所言有誤。夫子誅少正卯,是卯亂禮法,夫子替天行道,一惡一善。諸君可曾想過:方其行判善惡,平等與否已彰乎?恃強淩弱,乃惡行,故而以法理刑之。然強者淩弱者,已昭示眾生之中有不平。君說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倘若遇饑荒之年,災民豈會考慮節製約食?人尚如此,更何況蒙昧百獸?雀食粟時,可曾問過螻蟻饑腸?虎啖鹿時,豈會哀嚎‘感恩懷德’?”
    夢行雲聽聞此言緊咬紅唇,礙於白澤聽得入神並未出聲反駁,冷哼一聲後回座。
    羋旅拾一粟粒,又當眾丟入土中,稍時,有綠苗破土而出,他說道:“若無粟穀入土之死,何來春苗破土之生?天地生萬物,各司其職,各得其所。眾生生而不平,乃常理也。羊食草,狼食羊,人又獵狼,不正是‘不公’乎?難不成讓草毒羊,羊食人?怪哉!”
    白澤聽聞此言竟是拍手稱快,一點都不在乎是羋旅駁了他的辯詞,還說道:“大仙長能有此徒,不愁衣缽難傳。”
    但白澤又很快平靜下來,說道:“眾生稟賦有異,生而不平,此乃當今之實況也。然天賦之缺,猶可後天補之。”
    天尊欣然一笑,問有何補足之法。白澤答道:“分天地之氣予眾生,即可實現萬物與天地共鳴同壽。至彼時,則無須憂饑寒之迫矣。”
    天尊聞之色變,給了白澤四字:“癡心妄想。”
    白澤不畏,上前一步,問道:“為何?”
    江風過,天尊不在其座,站於眾人之間。眾人環顧四周,竹林消失,又見弱水。
    “天地有序,春夏秋冬,弱肉強食。天理人情皆證差異,共生幻象難掩強弱之實。你看諸位國君,哪個不是人中龍鳳,哪個不是我人間密友?一旦失勢,就會被人取而代之。力宜聚於少數之手。試想把甲胄刀兵交與庶民,他們會做出何種行徑?此時再以禮法約束其行為,無異於癡人說夢。”
    見白澤仍是不肯退步執意上前,夢行雲已是閉上雙眼,繡眉緊皺。她已經知道白澤接下來會說什麽了。
    “循規蹈矩,無異於畫地為牢。天道因時而變與時俱進,這才合乎常理。你我與諸多國君首領共創了一個輝煌盛世,難道就止步於此,停滯不前?明明燭火終有燃盡之時,你我也終有身死的那一天,為何不趁此時引領眾生更進一步?”
    天尊震聲道:“謬言!白澤,你可曾想過天地之氣該如何運用如何分配?稍有不慎,就是萬劫不複!”
    天尊拂袖而去,全場噤聲。唯有江水滾滾而去,驚濤拍岸之聲震耳欲聾。
    喜歡天地蒼茫:天之高兮請大家收藏:()天地蒼茫:天之高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