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大同英烈祠,祭奠陣亡將士

字數:5526   加入書籤

A+A-


    "陛下。"
    徐達建議道,"臣以為英烈祠應當選址在城北高地,俯瞰整個大同府。
    這樣無論是城中百姓還是過往商旅,都能看到這座神聖的殿堂。"
    "甚好。"
    張無忌點頭讚同,"另外,朕決定每年清明、中元二節,由朝廷派重臣主持公祭。
    每逢重大戰役周年,當地官員必須親臨祭祀。"
    常遇春補充道:"臣建議設立專門機構管理英烈祠,負責收集整理將士事跡,定期增補靈位。
    戰爭尚未完全結束,未來可能還有更多將士需要入祠供奉。"
    張無忌一一采納,並命人立即開始籌備。
    他特別強調:"所有陣亡將士,無論官職大小,一律平等入祠。
    哪怕是普通一兵,隻要為國捐軀,就應當被後人銘記。"
    夜深人靜時,張無忌獨自站在臨時行宮的窗前,望著滿天繁星。
    他想起光明頂上那些為抗元事業犧牲的明教弟子,想起蝴蝶穀中那些無名的墓碑。
    建立英烈祠的想法其實在他心中醞釀已久,今日張興祖的淚水隻是最後的觸動。
    次日清晨,大同府北門外的空地上,張無忌親自主持了英烈祠的奠基儀式。
    他親手埋下第一塊基石,周圍站滿了自發前來的百姓和士兵。
    "從今日起,"張無忌向人群宣布,"凡大明將士,為國捐軀者,皆入此祠受萬世香火。
    他們的名字將永遠鐫刻在這裏,他們的故事將代代相傳。
    朕要讓所有人知道,大明的和平與繁榮,是這些英雄用生命換來的!"
    人群中爆發出震天的歡呼聲,許多士兵淚流滿麵。
    他們知道,即使有一天戰死沙場,也不會被遺忘。
    奠基儀式後,張興祖立即投入了繁重的工作。
    他在臨時搭建的軍帳中,日夜不停地回憶、記錄著每一個陣亡將士的姓名和事跡。
    有時寫著寫著,淚水就會模糊視線,但他堅持要親手完成這份名錄。
    "王二狗,保定府人,年二十二,守西門時身中七箭仍力戰不退,最終與三名敵軍同歸於盡..."
    "李鐵柱,大同本地人,年三十五,為保護城中百姓轉移,獨自引開追兵,屍骨無存..."
    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張興祖的筆尖常常因為顫抖而寫歪了字,但他拒絕任何人代勞。
    五天後,當張無忌前來視察進度時,發現張興祖已經憔悴得不成人形。
    他的雙眼布滿血絲,右手因長時間書寫而腫脹不堪,麵前卻已經堆起了厚厚一摞名錄。
    "張將軍!"張無忌心疼地奪過他手中的筆,"你這是何苦?朕可以派文官協助你。"
    張興祖抬起布滿淚痕的臉:"陛下,這些兄弟是為我而死的。
    當時我下令死守,他們明知是死路一條,卻沒有一個人退縮。
    現在...現在我能為他們做的,就隻有記住他們的名字啊!"
    說到最後,這位鐵骨錚錚的將軍終於崩潰大哭。
    張無忌無言以對,隻能輕輕拍著他的肩膀,任由他宣泄積壓已久的悲痛。
    當天下午,張無忌調來了二十名書記官協助張興祖,但他仍然堅持親自審核每一份名錄。
    同時,英烈祠的建造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來自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匯聚大同,最好的石材木料源源不斷運往工地。
    一個月後,英烈祠的主體建築已經初具規模。
    這是一座莊嚴肅穆的殿堂,采用最傳統的中式建築風格,飛簷翹角,氣勢恢宏。
    正門上懸掛著張無忌親筆題寫的"大明英烈祠"金匾,陽光下熠熠生輝。
    祠內,一排排黑檀木製成的靈位已經準備就緒,上麵用金粉書寫著陣亡將士的姓名和簡要事跡。
    正中央是一塊巨大的漢白玉碑,上麵刻著張無忌親自撰寫的祭文:
    "維大明隆武六年二月,皇帝謹以清酌庶饈之奠,祭於陣亡將士之靈:嗚呼!爾等捐軀報國,血染沙場;功在社稷,名垂青史。
    朕念爾等之忠勇,痛爾等之早逝,特立此祠,以慰英魂。
    昔者烽火連天,爾等奮不顧身,以血肉之軀築我大明之基,護我華夏之民。
    今雖天下初定,然爾等之功,永載史冊,萬古流芳。”
    祭文寫完,張無忌凝視著那漢白玉碑,心中五味雜陳。
    他仿佛能透過這冰冷的石碑,看到那些英勇將士們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場景,聽到他們震天的喊殺聲。
    每一個名字,都是一段鮮活的曆史,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陛下,英烈祠的壁畫繪製也已開始。”
    徐達前來稟報,打斷了張無忌的沉思,“畫師們正在繪製將士們征戰的畫麵,力求生動逼真,讓後人能直觀感受到他們當年的英勇。”
    張無忌微微點頭,說道:“好,定要將他們的神韻展現出來。
    這壁畫不僅是裝飾,更是曆史的見證,要讓每一個走進英烈祠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熱血與豪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日子一天天過去,英烈祠的建造逐漸接近尾聲。
    祠內的裝飾愈發精美,從地麵到屋頂,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匠人們的精湛技藝。
    黑檀木的靈位排列得整整齊齊,仿佛在等待著將士們的英魂歸來。
    這一日,張無忌與徐達一同來到英烈祠視察。
    徐達看著這宏偉的建築,心中感慨萬千:“陛下,您做了一件大好事。
    這些將士們若是泉下有知,也定會感到欣慰。”
    張無忌:“朕隻是做了該做的事。
    他們為了大明,為了百姓,付出了太多太多。
    這英烈祠,是我對他們的承諾,也是對後人的交代。”
    說話間,他們走進了壁畫區域。
    隻見畫師們正專注地描繪著,一幅幅畫麵栩栩如生。
    有將士們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場景,有他們與敵人殊死搏鬥的畫麵,還有他們相互扶持、不離不棄的瞬間。
    “看這幅,描繪的是張興祖將軍麾下的一支小隊,他們在一次突圍戰中,為了掩護大部隊,全部壯烈犧牲。”
    徐達指著其中一幅壁畫說道。
    張無忌和趙敏走上前去,仔細端詳著。
    畫麵中,那些將士們雖然身負重傷,但眼神中卻透露出無比的堅定和勇敢。
    他們手持武器,與敵人展開了最後的決戰,鮮血染紅了大地。
    “他們都是英雄。”
    張無忌輕聲說道,眼中閃爍著淚光,“他們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大明的子孫後代。”
    張無忌看著張興祖,欣慰地說道:“張將軍,你辛苦了。
    你為這些將士們做了太多,他們不會忘記你,大明也不會忘記你。”
    張興祖眼中含淚,說道:“陛下,這是我應該做的。
    我希望能通過這英烈祠,讓後人永遠銘記他們的功績,讓他們的精神代代相傳。”
    開祠之日,整個大同府都沉浸在一片莊嚴肅穆的氛圍中。
    來自全國各地的百姓、官員、將士們都紛紛前來,共同見證這一曆史性的時刻。
    張無忌站在英烈祠前,望著那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充滿了感慨。
    他大聲說道:“今日,大明英烈祠正式開祠!這是我們大明對陣亡將士們的敬意,也是我們對曆史的尊重。
    從今往後,這裏將成為我們大明子孫緬懷先烈、傳承精神的地方。
    讓我們永遠銘記這些英雄,讓他們的精神永遠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人群中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那聲音響徹雲霄,仿佛是對英雄們的最高禮讚。
    張無忌帶頭走進英烈祠,眾人也紛紛跟隨其後。
    祠內,人們靜靜地看著那些靈位和壁畫,心中充滿了對英雄們的敬仰和懷念。
    從那以後,英烈祠成為了大明最重要的紀念場所之一。
    每年的清明、中元二節,以及重大戰役周年,都會有無數的人前來祭祀、緬懷。
    那些陣亡將士們的名字和事跡,也通過英烈祠,永遠地留在了人們的心中,成為了大明曆史上最璀璨的一筆。
    張無忌也因為這一壯舉,被後人永遠銘記,成為了大明曆史上最偉大的皇帝。
    喜歡倚天屠龍之大明天下請大家收藏:()倚天屠龍之大明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